第302章 半两钱,鼻烟壶,地球仪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余耀和杨锐回到流水席的房间,新一轮还没开始,那个帅男竟和瘦削中年攀谈了起来,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瘦削中年倒也看不出不耐烦,只不过那个帅男特别主动,显得他有些矜持。
又过了大约五分钟,添酒回灯重开宴。
这一轮的三件东西,和上一轮恰恰相反,都是小件。
最小的是一枚秦朝半两钱。
这枚古钱在三件东西里,算是最小的,但是在秦半两中,却算是偏大的了。
半两钱的制式,是圆钱方孔,正面两字篆书“半两”,光背;一般分为秦国半两和秦朝半两。秦国半两是秦始皇未统一六国之前秦国使用的半两,秦朝半两自然是统一以后铸造发行的。
不管是秦国半两,还是秦朝半两,从大面儿上来说,都不算稀罕玩意儿,普品不怎么值钱。
但是这一枚秦朝半两,直径达到了四厘米半到五厘米,估摸着得有将近三十克。最常见的秦朝半两,一般直径都是三厘米多,重量在八克左右。
同时,这一枚秦朝半两突起的“半两”二字钱文,略显狭长,带着弧形,很优美;且字口深峻,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倒水。
半两钱没有内外廓(就是我们常见铜钱周围凸起的一圈边棱),所以边缘经常有些不平滑,但是这一枚的边缘铸造得不错,规整得很。
最重要的一点,这一枚既有锈色,也有包浆,而且包浆自然老厚,看着怎么也得有两三百年的出土时间了。
传世精品。
杨锐和余耀对视一眼,余耀给了个肯定的眼神。
不过,这是余耀的眼力,其他人未必这么想。半两钱生坑货比较多,即便是之前出土后又流传的,一般也不会有明显的包浆,因为出土后大多就是放着,能看出自然氧化的特点罢了。
而这一枚的包浆,说明出土后就一直是收藏品,而且原主十分钟爱,必定常常盘摸,有了这个基础,后续的收藏者,哪怕一直自然氧化,包浆也会更温润。何况看着包浆这么老厚,必不是一个两个的收藏者常常盘摸。
所以,这一枚秦朝半两,不少人是带了疑惑的眼神的,这种看着近乎完美的传世品,会不会是高仿呢?
见到高仿,容易产生疑惑,见到近乎完美的真品,同样容易产生疑惑。所谓的“真赛假”,就是这么来的。其实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真赛假”主要还是心理原因。
这枚秦朝半两,标价是十万。对于秦朝半两来说,除去一些特殊的形制,比如母钱或者罕见的特大品之类的,已经算是高价了。
不过,余耀不这么认为。这枚半两从常规的大小、字口、工艺等方面的稀有程度上来说,十万确实是高价;但是,这种两三百年的传世时间,才是更大的价值!
现在来看,十万算是偏高的行价,但这一枚因为独有的特点,价格容易产生波动,没准儿遇上特别喜欢的,二三十万也不是没有可能。同时,这样近乎完美的品相,涨势必然迅猛,过几年还不知道翻到什么样的高价呢!
所以,余耀给杨锐肯定眼神的同时,手上也暗暗做了个抓的动作,意思是如果喜欢,可以毫不犹豫。
杨锐微微点头,由此下定了决心。
他确实很喜欢这枚半两。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见过很多出土古钱,但出土的古钱和传世的古钱,视觉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有人也特别喜欢锈色,但是美锈比丑锈要少得多,出土的还是难看的多。
况且,这枚秦朝半两,是有锈色的,但锈色外,又多裹了一层包浆,显得尤为动人。
见杨锐似乎打定了主意,余耀接着看了另一件鼻烟壶。
鼻烟这东西,现在实在是不太容易见到了,鼻烟是发酵的烟叶粉调上香料制成的,直接顶到鼻子里,不过肺,不点火,不产生二手烟,还是挺环保的。
鼻烟是舶来品,相传是那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在明代万历年间带入华夏的;清三代,鼻烟已经很流行了。
鼻烟壶,也逐渐从装鼻烟的工具,成为一种艺术品,多了观赏把玩的功能。鼻烟壶的材质种类繁多,金的瓷的玉的料器的牙角的,都有。
摆出来的鼻烟壶,是个玻璃内画壶,画的是山水,配了个紫水晶的顶盖。
内画鼻烟壶,出现得晚,是清末才有,玻璃的多一些,水晶的也有——既然是内画,所以必须得透明。
从壶里面反者画,然后外面看是正常的画面。反向作画,一听就不容易,而且鼻烟壶它小啊,口更小,得用很细的笔伸进去画。
这个内画鼻烟壶是配着盒子的,金丝楠木的,衬着黄灿灿的金丝绒内胆。拿过来的时候,盒子和鼻烟壶是并列摆着。
鼻烟壶上有落款和画印,但是因为太小,得凑近了看。
余耀速度快,探头近前,接着便收回来了。
落的,居然是周乐元的款儿。
说起周乐元,不得不说内画鼻烟壶三大流派之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京派。京派有四大家: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才乌长安。
这件鼻烟壶综合来看,若是周乐元的真品,价格当在二十万左右。标价也很接近,十八万。
不过,余耀也看出来了,这不是真品!这是一件民国时期的托款仿作。
但很显然,流水席上是当真品来卖的,还特地配了个大小合适的清末的金丝楠木的小盒子。这个小盒子能值个几千。这种“小投资”,自是为了“大回报”。
看完了鼻烟壶,余耀瞥了杨锐一眼,杨锐恰好也在看他,余耀微微摇头。
余耀看的最后一件东西,是个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小圆球。
褐红油亮,上面画了墨线墨图,写了小字。
原来是一个地球仪。
这个地球仪是葫芦制成,也算是匏器,只是没有什么模具塑形或者印花、雕刻之类的工艺,就是取了半个葫芦圆球封口带顶,上面以墨线绘制出经纬线和地图,标记了国别等等一些内容。
瘦削中年倒也看不出不耐烦,只不过那个帅男特别主动,显得他有些矜持。
又过了大约五分钟,添酒回灯重开宴。
这一轮的三件东西,和上一轮恰恰相反,都是小件。
最小的是一枚秦朝半两钱。
这枚古钱在三件东西里,算是最小的,但是在秦半两中,却算是偏大的了。
半两钱的制式,是圆钱方孔,正面两字篆书“半两”,光背;一般分为秦国半两和秦朝半两。秦国半两是秦始皇未统一六国之前秦国使用的半两,秦朝半两自然是统一以后铸造发行的。
不管是秦国半两,还是秦朝半两,从大面儿上来说,都不算稀罕玩意儿,普品不怎么值钱。
但是这一枚秦朝半两,直径达到了四厘米半到五厘米,估摸着得有将近三十克。最常见的秦朝半两,一般直径都是三厘米多,重量在八克左右。
同时,这一枚秦朝半两突起的“半两”二字钱文,略显狭长,带着弧形,很优美;且字口深峻,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倒水。
半两钱没有内外廓(就是我们常见铜钱周围凸起的一圈边棱),所以边缘经常有些不平滑,但是这一枚的边缘铸造得不错,规整得很。
最重要的一点,这一枚既有锈色,也有包浆,而且包浆自然老厚,看着怎么也得有两三百年的出土时间了。
传世精品。
杨锐和余耀对视一眼,余耀给了个肯定的眼神。
不过,这是余耀的眼力,其他人未必这么想。半两钱生坑货比较多,即便是之前出土后又流传的,一般也不会有明显的包浆,因为出土后大多就是放着,能看出自然氧化的特点罢了。
而这一枚的包浆,说明出土后就一直是收藏品,而且原主十分钟爱,必定常常盘摸,有了这个基础,后续的收藏者,哪怕一直自然氧化,包浆也会更温润。何况看着包浆这么老厚,必不是一个两个的收藏者常常盘摸。
所以,这一枚秦朝半两,不少人是带了疑惑的眼神的,这种看着近乎完美的传世品,会不会是高仿呢?
见到高仿,容易产生疑惑,见到近乎完美的真品,同样容易产生疑惑。所谓的“真赛假”,就是这么来的。其实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真赛假”主要还是心理原因。
这枚秦朝半两,标价是十万。对于秦朝半两来说,除去一些特殊的形制,比如母钱或者罕见的特大品之类的,已经算是高价了。
不过,余耀不这么认为。这枚半两从常规的大小、字口、工艺等方面的稀有程度上来说,十万确实是高价;但是,这种两三百年的传世时间,才是更大的价值!
现在来看,十万算是偏高的行价,但这一枚因为独有的特点,价格容易产生波动,没准儿遇上特别喜欢的,二三十万也不是没有可能。同时,这样近乎完美的品相,涨势必然迅猛,过几年还不知道翻到什么样的高价呢!
所以,余耀给杨锐肯定眼神的同时,手上也暗暗做了个抓的动作,意思是如果喜欢,可以毫不犹豫。
杨锐微微点头,由此下定了决心。
他确实很喜欢这枚半两。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见过很多出土古钱,但出土的古钱和传世的古钱,视觉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有人也特别喜欢锈色,但是美锈比丑锈要少得多,出土的还是难看的多。
况且,这枚秦朝半两,是有锈色的,但锈色外,又多裹了一层包浆,显得尤为动人。
见杨锐似乎打定了主意,余耀接着看了另一件鼻烟壶。
鼻烟这东西,现在实在是不太容易见到了,鼻烟是发酵的烟叶粉调上香料制成的,直接顶到鼻子里,不过肺,不点火,不产生二手烟,还是挺环保的。
鼻烟是舶来品,相传是那个叫利玛窦的传教士在明代万历年间带入华夏的;清三代,鼻烟已经很流行了。
鼻烟壶,也逐渐从装鼻烟的工具,成为一种艺术品,多了观赏把玩的功能。鼻烟壶的材质种类繁多,金的瓷的玉的料器的牙角的,都有。
摆出来的鼻烟壶,是个玻璃内画壶,画的是山水,配了个紫水晶的顶盖。
内画鼻烟壶,出现得晚,是清末才有,玻璃的多一些,水晶的也有——既然是内画,所以必须得透明。
从壶里面反者画,然后外面看是正常的画面。反向作画,一听就不容易,而且鼻烟壶它小啊,口更小,得用很细的笔伸进去画。
这个内画鼻烟壶是配着盒子的,金丝楠木的,衬着黄灿灿的金丝绒内胆。拿过来的时候,盒子和鼻烟壶是并列摆着。
鼻烟壶上有落款和画印,但是因为太小,得凑近了看。
余耀速度快,探头近前,接着便收回来了。
落的,居然是周乐元的款儿。
说起周乐元,不得不说内画鼻烟壶三大流派之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京派。京派有四大家: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才乌长安。
这件鼻烟壶综合来看,若是周乐元的真品,价格当在二十万左右。标价也很接近,十八万。
不过,余耀也看出来了,这不是真品!这是一件民国时期的托款仿作。
但很显然,流水席上是当真品来卖的,还特地配了个大小合适的清末的金丝楠木的小盒子。这个小盒子能值个几千。这种“小投资”,自是为了“大回报”。
看完了鼻烟壶,余耀瞥了杨锐一眼,杨锐恰好也在看他,余耀微微摇头。
余耀看的最后一件东西,是个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小圆球。
褐红油亮,上面画了墨线墨图,写了小字。
原来是一个地球仪。
这个地球仪是葫芦制成,也算是匏器,只是没有什么模具塑形或者印花、雕刻之类的工艺,就是取了半个葫芦圆球封口带顶,上面以墨线绘制出经纬线和地图,标记了国别等等一些内容。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9510/156177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