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土匪和玉玺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杨锐没有立即回答余耀,低头又点了一支烟,“这不刚起了个头儿么!”
余耀也只好点了一支烟,“行,你就卖关子吧!”
“你看看,我还想弄点儿气氛。”
“你下午没事儿啊?”
“有啊,不过既然碰上你了,先给你说,让你出主意,说不定能事半功倍呢?”
余耀干脆闭嘴。
“我之所以知道这么清楚,是因为买主我认识,拿来让我鉴定。”杨锐晃了晃脑袋,“我对玉器嘛,你也知道,还可以,特别是这战汉玉器,多大的名头啊,所以很容易就看明白了······”
余耀忍住,依然没说话。
“结果他一听,气得要摔,被我拦住了。即便是仿品,这也是正宗的和田好料子,玉钱也值不少。后来他被我劝住了,但可能花的钱有点儿多,有些失态,拿起亭钮印揣兜里就走了。”
余耀终于忍不住了,“大哥,这事儿听着不就了了吗?和那东西有半毛钱关系啊?”
杨锐倒是不急不恼,“人走了,盒子却因为着急,落在我那里了!”
“你大爷,这才切中啊!”余耀怼了他一拳。
杨锐掏出手机,按动几下,调出图片,一脸得意,“你看!”
图片有好几张,余耀随着杨锐的滑动瞧了瞧,“这盒子华而不实,而且是民国时期的,你得意个毛啊?”
“卧槽,牛逼就是牛逼,这一眼断代,我服!”杨锐抖了抖手机,“我当然知道是民国的,你再仔细看看······”
杨锐话音未落,余耀却突然说道,“不太对。”
杨锐微微一愣,余耀接口,“这盒子是民国的,但是这高仿战国亭钮印,却是三十年之内做的。”
说完,余耀拿过杨锐的手机,仔细看了起来。
这个盒子确实有点儿华而不实,看着挺好看,其实材质不过是缅甸花梨,而且上面镶嵌了翠玉玛瑙,审美······说难听点儿有些老土。不过,有张翻开盒盖的内面图,还错金镶嵌了几个字:传国玉玺。
字体是小篆,不过水平似乎不怎么样,因为有错笔。
仔仔细细看完,余耀还是叹了口气,“我说,这好像是当时有人闹着玩儿的,哪有专门弄上‘传国玉玺’的?没准儿,是自己刻了个玉玺,又做了个盒子呢!可能后来盒子传了下来,被人拿来用了。”
杨锐没说话,只是笑着看了看余耀。
“就连摆摊的都不感兴趣,因为这做得太俗了······”余耀说着,发现杨锐的表情不对,“好啊,你又特么卖关子!”
杨锐哈哈一乐,“审美档次差是对的,因为是土匪做的啊!”
“土匪?”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原一带比较乱,有些地区本来就民风强悍,加上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出现了不少土匪。”杨锐终于切入了正题,“豫北一带,出现了一个叫王自全的土匪。”
余耀这才咂摸过味儿来,“继续。”
“王自全有几千人的队伍,还建立了炮楼、电网、护城河,在方圆百里有点儿独立小王国的意思。”杨锐介绍,“如今还能在当地找到一些痕迹。后来,王自全被围剿,他跑到了武汉,1949年被人刺杀了。据说,王自全曾经得到过传国玉玺。”
余耀点点头,没说话。
杨锐继续说道,“这个说法,本来就只是一个说法,因为没有什么具体实证。而且在王自全死后,所谓的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我还真不知道这事儿。”
“你不知道很正常,我们全力收集民间资料,也只有一份当年村民的口述,而且是第三方回忆整理的。说有个村民因为救过王自全的命,见过这方玉玺,但只是晃了一眼,只看到了一方不小的雕钮‘大印章’,难以具体描述。不过,还有一个装玉玺的盒子,描述却和这个盒子比较吻合。”
“传国玉玺失落在中原地区,确实是有可能的。不过一个土匪,如何得到,还是有点儿······”
杨锐摆摆手,“这事儿不能正推,得倒推。这个盒子,年份对,外形对,镶嵌也相似,很可能就是当年王自全得到传国玉玺之后,临时制作的玉玺盒。他的审美水准加上当时的环境,做出这么一个盒子是可以理解的。”
“即便是倒推,你说的都成立,但这个王自全得到的所谓传国玉玺,也未必是真的。”
杨锐点头,“这话说得对。不过,传国玉玺这个案子,本来就犹如大海捞针,只能有点儿线索就去捋一捋。”
余耀将手机递还给杨锐,“如此说来,这个盒子你查到是从江州流出去的?”
“嗯,我事后追查,潘家园这个摊主,是从津门收的货,而津门的货主是从江州一个亲戚手里来的。而且,本来这高仿战国亭钮印就是装在这个盒子里的,这盒子和亭钮印,是江州的原主分别收到的,而后就这么装一起了。”
“江州的人你找到了吗?”
“找是找到了,但是人早就去世了。这位老爷子的老伴还在,想约她聊聊,看最初是怎么来的。但这老太太似乎有点儿古怪,我用的是文物部门身份,她有些排斥,推三阻四的。”
“这不废话么?人家老伴的东西,你来调查,好像来路不正似的。”余耀递给杨锐一支烟,“是古玩圈的人?”
“是个资深藏家,姓宫,他老伴姓王。”
“什么?”余耀一听,“王奶奶啊!”
“你认识?”
“岂止认识,宫老爷子留下的好东西可真不少,我还收过两件呢。”余耀把蝈蝈葫芦和折扇说了说;当然,濮杰从王奶奶的女儿手里收的自暖杯是不能说的。
“这事儿赶的!”杨锐拍了拍余耀的肩膀,“早知道一来就找你了!”
余耀看了看他,“你别高兴太早,我说收过她的东西,可没说收得愉快不愉快啊!”
“又装!你还能不愉快?”杨锐嘿嘿笑道,“你是这个案例的特约专家,也该出力哈!”
“你都联系过她了,我再联系怎么说?”
余耀也只好点了一支烟,“行,你就卖关子吧!”
“你看看,我还想弄点儿气氛。”
“你下午没事儿啊?”
“有啊,不过既然碰上你了,先给你说,让你出主意,说不定能事半功倍呢?”
余耀干脆闭嘴。
“我之所以知道这么清楚,是因为买主我认识,拿来让我鉴定。”杨锐晃了晃脑袋,“我对玉器嘛,你也知道,还可以,特别是这战汉玉器,多大的名头啊,所以很容易就看明白了······”
余耀忍住,依然没说话。
“结果他一听,气得要摔,被我拦住了。即便是仿品,这也是正宗的和田好料子,玉钱也值不少。后来他被我劝住了,但可能花的钱有点儿多,有些失态,拿起亭钮印揣兜里就走了。”
余耀终于忍不住了,“大哥,这事儿听着不就了了吗?和那东西有半毛钱关系啊?”
杨锐倒是不急不恼,“人走了,盒子却因为着急,落在我那里了!”
“你大爷,这才切中啊!”余耀怼了他一拳。
杨锐掏出手机,按动几下,调出图片,一脸得意,“你看!”
图片有好几张,余耀随着杨锐的滑动瞧了瞧,“这盒子华而不实,而且是民国时期的,你得意个毛啊?”
“卧槽,牛逼就是牛逼,这一眼断代,我服!”杨锐抖了抖手机,“我当然知道是民国的,你再仔细看看······”
杨锐话音未落,余耀却突然说道,“不太对。”
杨锐微微一愣,余耀接口,“这盒子是民国的,但是这高仿战国亭钮印,却是三十年之内做的。”
说完,余耀拿过杨锐的手机,仔细看了起来。
这个盒子确实有点儿华而不实,看着挺好看,其实材质不过是缅甸花梨,而且上面镶嵌了翠玉玛瑙,审美······说难听点儿有些老土。不过,有张翻开盒盖的内面图,还错金镶嵌了几个字:传国玉玺。
字体是小篆,不过水平似乎不怎么样,因为有错笔。
仔仔细细看完,余耀还是叹了口气,“我说,这好像是当时有人闹着玩儿的,哪有专门弄上‘传国玉玺’的?没准儿,是自己刻了个玉玺,又做了个盒子呢!可能后来盒子传了下来,被人拿来用了。”
杨锐没说话,只是笑着看了看余耀。
“就连摆摊的都不感兴趣,因为这做得太俗了······”余耀说着,发现杨锐的表情不对,“好啊,你又特么卖关子!”
杨锐哈哈一乐,“审美档次差是对的,因为是土匪做的啊!”
“土匪?”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原一带比较乱,有些地区本来就民风强悍,加上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出现了不少土匪。”杨锐终于切入了正题,“豫北一带,出现了一个叫王自全的土匪。”
余耀这才咂摸过味儿来,“继续。”
“王自全有几千人的队伍,还建立了炮楼、电网、护城河,在方圆百里有点儿独立小王国的意思。”杨锐介绍,“如今还能在当地找到一些痕迹。后来,王自全被围剿,他跑到了武汉,1949年被人刺杀了。据说,王自全曾经得到过传国玉玺。”
余耀点点头,没说话。
杨锐继续说道,“这个说法,本来就只是一个说法,因为没有什么具体实证。而且在王自全死后,所谓的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我还真不知道这事儿。”
“你不知道很正常,我们全力收集民间资料,也只有一份当年村民的口述,而且是第三方回忆整理的。说有个村民因为救过王自全的命,见过这方玉玺,但只是晃了一眼,只看到了一方不小的雕钮‘大印章’,难以具体描述。不过,还有一个装玉玺的盒子,描述却和这个盒子比较吻合。”
“传国玉玺失落在中原地区,确实是有可能的。不过一个土匪,如何得到,还是有点儿······”
杨锐摆摆手,“这事儿不能正推,得倒推。这个盒子,年份对,外形对,镶嵌也相似,很可能就是当年王自全得到传国玉玺之后,临时制作的玉玺盒。他的审美水准加上当时的环境,做出这么一个盒子是可以理解的。”
“即便是倒推,你说的都成立,但这个王自全得到的所谓传国玉玺,也未必是真的。”
杨锐点头,“这话说得对。不过,传国玉玺这个案子,本来就犹如大海捞针,只能有点儿线索就去捋一捋。”
余耀将手机递还给杨锐,“如此说来,这个盒子你查到是从江州流出去的?”
“嗯,我事后追查,潘家园这个摊主,是从津门收的货,而津门的货主是从江州一个亲戚手里来的。而且,本来这高仿战国亭钮印就是装在这个盒子里的,这盒子和亭钮印,是江州的原主分别收到的,而后就这么装一起了。”
“江州的人你找到了吗?”
“找是找到了,但是人早就去世了。这位老爷子的老伴还在,想约她聊聊,看最初是怎么来的。但这老太太似乎有点儿古怪,我用的是文物部门身份,她有些排斥,推三阻四的。”
“这不废话么?人家老伴的东西,你来调查,好像来路不正似的。”余耀递给杨锐一支烟,“是古玩圈的人?”
“是个资深藏家,姓宫,他老伴姓王。”
“什么?”余耀一听,“王奶奶啊!”
“你认识?”
“岂止认识,宫老爷子留下的好东西可真不少,我还收过两件呢。”余耀把蝈蝈葫芦和折扇说了说;当然,濮杰从王奶奶的女儿手里收的自暖杯是不能说的。
“这事儿赶的!”杨锐拍了拍余耀的肩膀,“早知道一来就找你了!”
余耀看了看他,“你别高兴太早,我说收过她的东西,可没说收得愉快不愉快啊!”
“又装!你还能不愉快?”杨锐嘿嘿笑道,“你是这个案例的特约专家,也该出力哈!”
“你都联系过她了,我再联系怎么说?”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9510/156180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