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颠覆三国记 > 第1010章 相位之争

第1010章 相位之争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不仅如此,魏延能这么急着跳出来,并不是说魏延就看不到遗诏公开的负面影响,只能说,魏延已经不满足于汉中,而是准备向朝廷伸手了。
    于诸葛亮之后把持朝政,这在李严看来,是非自己莫属的事情。李严之所以没有付诸行动,是李严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而已。现在魏延跳出来,向诸葛亮发难,在李严眼中,不啻于是在挑战李严。
    在李严的预料之中,诸葛亮爽快的辞去丞相之位,回到荆州,全力辅助黄顺经营荆州。诸葛亮一走,朝政上就出现巨大的权力空缺,旁人谁也没有那个能力替补,有此能力的,只有三人:赵云、魏延和李严。
    赵云淡泊名利,不会贸然站出来,对此李严是有把握的。剩下就是李严与魏延的争夺。李严必须要赶在魏延前面回到成都,接管朝政。
    论路程,显然是李严占据优势,但李严丝毫没有因为这点优势就掉以轻心,优哉游哉,而是心急如火的安排了平叛战事,战事指挥全部交给了李政和李晴兄妹,他自己立即回返成都。
    不出李严所料,魏延既然敢于亮出遗诏,就表示他一切都准备好了,魏延早就离开汉中,来到距离成都不远的地方观望。甚至,魏延都派人跟江州集团的主要头面人物都有了接触。
    李严是顾命大臣,所以,魏延同样锁定了李严为他争夺大权的强劲对手。魏延知道在争取江州集团方面,他弱于李严,所以,他必须拿出足够打动江州集团的利益来才行。
    对于江州集团来说,最大的利益便是确保他们的既得利益。当初刘璋主持西川,为了稳固统治,几乎是全力倚仗世族,对世族可以说百依百从,西川的世族,权力之大,连刘璋这个主人都比不上。
    后来刘备入川,借助战事,极大的削减了世族的权力,这让部分世族非常不满,因此,叛乱时有发生。正是在平叛的战场上,李严表现出色,才逐渐赢得了刘备的信任。
    从朝廷的大局出发,当然是沿着刘备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继续打压世族,将权力集中在朝廷手中。但朝廷的利益与魏延自己的利益并不是完全等同。如果魏延做不到掌权,朝廷再好,与魏延关系不大。所以,魏延必须先把权力拿到手再说,为此不惜牺牲朝廷的长远利益。
    在荆州六姓的争夺上,魏延比李严看的现实。六姓有诸葛亮和黄顺在,无论是他魏延还是李严,谁都争抢不去。六姓人在成都混不下去,大不了回荆州,黄顺的夏吟坊提供的待遇,远远高于成都朝廷,六姓人犯不上再去靠一棵大树。所以魏延根本就没有在六姓身上浪费时间。
    在魏延看来,只要六姓待在荆州,不出来破坏他的好事,他就不去招惹六姓,招惹黄顺。
    六姓中,诸葛亮虽然也为魏延所忌惮,但诸葛亮顾全大局,一切从朝廷利益出发,是正人君子。君子可欺之以方,魏延冒犯起诸葛亮来,并没有多少顾忌。但对于黄顺,魏延很清楚黄顺的能量远大于自己。刘备尚且对黄顺顾忌到十分,临死还留下遗诏对付他。可知这样的黄顺,远不是魏延能够对抗的。
    好在黄顺没有伸手蜀汉朝政的意思,乐于留在荆州,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诸葛亮被迫辞去丞相回荆州,黄顺虽然恼火,但对诸葛亮回荆州这个结果,心底里还是乐见的。魏延有把握黄顺不会因为诸葛亮的被贬就与自己翻脸。
    所以,对付黄顺,魏延不过是修书一封,告诉黄顺,以后的成都朝局只要由魏延主持,荆州的一切都不会改变,一切由黄顺做主。而且,如果需要,朝廷还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援。
    魏延预料,与自己修书黄顺的手段相比,李严只会亟亟于返回荆州与黄顺争权,只会与黄顺起大冲突。冲着这一点,黄顺就不会支持李严,至少,也会保持中立。
    准备充分的魏延,自然比李严快上一步,诸葛亮刚离开,马上就有官员站出来向刘禅提出,诸葛亮辞去相位,相位空缺,需要在几个顾命大臣之间选择新的丞相人选。
    刘禅哪里知道下面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一听之下很有道理。刘禅别的不行,自知之明还是有的,知道没有丞相的辅佐,他自己无论如何做不好。所以,丞相必须要有,一天也缺不得。
    刘禅知道丞相人选的重要,自己还真动了一番脑筋,但怎么想,都是诸葛亮最合适。没办法,刘禅只要在来日举行朝会,专门研究丞相人选问题。
    群臣讨论丞相人选。这下,三方阵营立马分明:支持魏延的,当仁不让提出由魏延担任丞相;支持李严的,也是毫不犹豫提出了李严的人选;严守中立的,则是缄口不言,被刘禅点名问道,就索性另提对李严和魏延都丝毫没有威胁的名单,反正是两边都不支持,也都不得罪。
    这下公开讨论,虽然魏延的准备比较充分,朝堂之上支持魏延的声音也比较多,但李严那边的声音也不小,刘禅要做决定,就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优柔寡断的刘禅什么时候见识过这个场面,左右为难之下,刘禅只有采取拖字决,朝议定不下来,那就继续议下去,直到议出个名堂为止。
    魏延就躲在成都边上等着听信。得知朝堂之上争论激烈,魏延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赵云的意见至关重要。必须第一时间拿下赵云。
    于是,魏延决定,走赵云这一条线。
    赵云虽然也是顾命大臣,但仍然与之前一样,平日里对朝政完全不关心,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戍卫皇宫。即使在诸葛亮受到弹劾时,赵云也没有出面发表一下看法。
    这次的朝会,赵云甚至都没有参加。在赵宇看来,无论谁当权,都是要效忠皇上的。只要效忠皇上,就没有他赵云出头的必要。至于能力,能够被刘备看重,成为顾命大臣的人选,能没有几把刷子吗。
    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也深受赵云影响,都是远离朝争漩涡,独善其身之辈。赵广远远的躲到了襄阳,赵统则留在成都,在其母亲的运作下,做了城防都督。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2339/168260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