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黄顺还没有昏庸到攻取关中这么大事,交给一帮孩子去居中指挥。不过,诸葛锐的表现,还是引起了黄顺的注意:这孩子,平日里玩鸡逗狗、上房揭瓦,看上去无恶不作,不学无术,但为人处世,还是有一套自己的手段。锻炼锻炼,能够有所成长。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不可能瞒过人去,事实上,黄顺也没准备瞒。曹睿和司马懿等人也不是睁眼瞎,当然看得出,这一战双方实力悬殊,根本没有胜算。再加上曹丕和曹植此时就在邺城,正在试图说服曹睿看清天下形势,为曹氏长远考虑,及时归降。这样,无论是曹睿还是司马懿,都有了尽早投降的心思。
其时,曹氏和司马氏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曹魏几乎被分成了两个王国,互相攻伐。曹睿这边有许蒙的儿子许章和许庆,司马懿那边有霍让和李尚等人,都在极力撺掇着把冲突往大了搞。最关键的,是曹睿和司马懿都互相视对手为死敌。
曹睿仇视司马懿,理由非常充分。正是有司马氏的存在,才让下面的大族拉帮结派,共同对抗朝廷,让朝廷的政令难以贯彻下去。只有打掉司马氏,才能更好的震慑诸大族,伸张君权。
司马懿仇视曹睿,则完全是因为司马懿在短短的时间内,失去了大量的外部支持。如果说失去了关中军事指挥权只是个引子,后续墨门的离开对司马懿造成了重创的话,那身边的大族三三俩俩的离开,则是对司马懿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这最为关键的一击,是李尚一手策划并付诸行动的。李尚作为墨氏重返中原选择的趟路前锋,手上权力极大。李尚利用墨氏的力量,不但成立了触角分步极广的地下组织,还与北方各大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关系。
通过李尚的巧妙运作,再加上夏吟坊近几年实力的跳跃式飞涨,那些大族转换阵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失去地方大族的支持,司马氏就失去问鼎皇权的基础,即使手上的财力、军力再大再强,也只是空中楼阁,经受不起风吹雨打,一点有什么挫折,还容易形成一溃到底之局。
年迈的司马懿虽然精力不支,但对此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司马懿原来的应对,是一旦中原争衡不成,就远赴塞外,为司马一族争取另一处生存的空间。但这计划却遭到族中多数人的反对,包括司马懿的两个优秀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移居塞外,说的简单,不说水土不服,塞外那些野蛮人就是好对付的?再说,塞外也不是世外净土,黄顺统一中原后,用后脚跟想想都知道,下一步肯定是进军塞外,为中原拓展外围保障空间。到那时,难道还要再要移居躲避?
识时务者为俊杰,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如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向黄顺投降就算了。
可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等辈能放得下,司马懿却放不下。黄顺是司马懿几乎从一开始就在戒备防范的敌人,可谓一生之敌。结果不但没有防范住,反而处处后人一着,直到现在这步境地。这让在其他方面从未遭受挫折的司马懿,明显感觉下不来台。
既然司马懿迟迟抹不过面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就暗地里商量,不能再等了。四路大军进去关中已成定局,留给司马氏的时间不多了,再不赶紧归降,到时候恐怕就是真要落的个城破族灭的下场了。
让曹氏和司马氏归降的想法如此强烈的一个支柱式理由,就是黄顺对待归降的大族豪门,向来很是礼遇。江东孙氏和蜀汉刘氏,都是最明显的例子。既然孙氏和刘氏能够在黄顺那里得到善终,他们相信,他们自然也能。尤其是黄顺的长老院,更让他们看到了善终的可能途径。
就这样,还在各方面紧锣密鼓准备战争时,曹氏和司马氏的求和使者一前一后来到了成都。黄顺一看,这出征关中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曹氏和司马氏的求和,更不能拒绝。
于是,黄顺一拍脑门,做出决定:如果曹氏和司马氏真有心求和,那就赶去长安城,参加在长安城举办的长老院成立大会。
时间定在半年后。看似时间很长,但加上来回各地信使的时间,还有长安城本来破败不堪,需要修缮的时间,时间可谓非常的紧张。
最关键的,长老院成立,是要册封一批功勋之家,作为日后江山社稷的支柱。这些旁人根本不能假手,只能由黄顺亲自来决定。
首先要确定的,是位列军机院的家族。这些家族,都需要手握重兵,一定得是黄顺的腹心才行,还要考虑到制衡的因素。
黄顺思索再三,列出八大姓:襄阳黄家位列第一毫无异议;襄阳祖家位列第二也是实至名归;代郡呼延手掌重兵,位列第三;西域墨氏位列第四;邺城曹氏凭借祖上功勋,成功位列第五;剩下的三姓,则由荆家村三姓:彭、荆、程包圆。
以上八大家族,分主东北、西北、东南、燕京、关中、西川、荆州、淮泗地区兵力。主要负责士兵日常训练和基层军官的培养、选拔。遇有战事,则由军机院选派将领,指挥战事行动。
再剩下,就要考虑长老院世袭席位的人选。这确实是个费思量的活。由于长老院的设立是早就提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在黄顺面前使用各种手段明示暗示,要求得到长老院世袭席位。
就算不考虑关系和人情,仅仅依据功勋考虑,世袭的席位也少不了,除却以上八姓无疑将位列长老院之外,黄顺扒拉来扒拉去,竟然列出一张有二十四姓的长长清单,把黄顺自己都吓一跳。黄顺当初可没想过,长老院的规模会如此之大。
江东孙氏,与蜀汉刘氏和曹魏曹氏齐名当世,人家刘氏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族,一个位列军机院,孙氏仅仅得入长老院,实在有些委屈。
吴郡四族陆氏,吴郡徐慎一族,作为江东当地势力的代表,进入长老院,也是毫无疑问。此时的江东,无论财力还是人口都不能与北方抗衡,在长老院仅体现二席,也是江东实力的体现。
司马氏,身为河间大族,又有足够的军事和财富实力,关键时候的归降,避免了北方遭受战争荼毒,得入长老院没有丝毫问题。
颍川荀氏,虽然对黄顺的功业没有直接功勋,但其配合李尚,出力很多,在李尚的极力举荐下,再加上荀氏祖上的功业,得入长老院,也是众望所归。
南阳李严一族,兖州吴懿一族,代表蜀汉旧贵族势力,得入长老院。
以上七席分别出自魏蜀吴三国麾下,剩下的十七席,就全部来自黄顺这边了。没办法,谁让规矩是黄顺来定呢?当然要向着自己了。黄顺不是圣人,不能苛求他过多。
黄氏老将盛方和盛成、武沛、林安,凭借劳苦功高,得入长老院。
许蒙一族、褚仁一族、李尚一族、霍让一族、徐平一族,都是黄顺手下情报工作的一方枭雄,得入长老院。
马岱、庞尚、林卓、向充,久随黄顺,又在黄顺面前软磨硬泡,得以位列长老院。
剩下四席,则是诸葛亮、诸葛瑾、关羽、赵云四族。本来黄顺考虑是要给张飞的后人留一席的,但诸葛恪强烈要求诸葛瑾一脉要单独留在长老院,不能世世代代生活在诸葛亮一脉的庇护下。没办法,黄顺抹不过面,只好答应诸葛恪,这样一来,张飞一族的名额就从长老院取消了。
在黄顺的设计中,长老院世袭席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后世对社稷立有大功的,可以拥有世袭席位;同样,举族犯叛国罪的,则取消其世袭席位。
如今,天下大定,制度草创,下一步,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开疆扩土,在经历五六十年的战乱之后,一个崭新的大汉王朝,仿佛旭日东升,万千霞光冲破乌云阻隔,正向所有世人宣告她的到来。
(本章完)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不可能瞒过人去,事实上,黄顺也没准备瞒。曹睿和司马懿等人也不是睁眼瞎,当然看得出,这一战双方实力悬殊,根本没有胜算。再加上曹丕和曹植此时就在邺城,正在试图说服曹睿看清天下形势,为曹氏长远考虑,及时归降。这样,无论是曹睿还是司马懿,都有了尽早投降的心思。
其时,曹氏和司马氏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曹魏几乎被分成了两个王国,互相攻伐。曹睿这边有许蒙的儿子许章和许庆,司马懿那边有霍让和李尚等人,都在极力撺掇着把冲突往大了搞。最关键的,是曹睿和司马懿都互相视对手为死敌。
曹睿仇视司马懿,理由非常充分。正是有司马氏的存在,才让下面的大族拉帮结派,共同对抗朝廷,让朝廷的政令难以贯彻下去。只有打掉司马氏,才能更好的震慑诸大族,伸张君权。
司马懿仇视曹睿,则完全是因为司马懿在短短的时间内,失去了大量的外部支持。如果说失去了关中军事指挥权只是个引子,后续墨门的离开对司马懿造成了重创的话,那身边的大族三三俩俩的离开,则是对司马懿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这最为关键的一击,是李尚一手策划并付诸行动的。李尚作为墨氏重返中原选择的趟路前锋,手上权力极大。李尚利用墨氏的力量,不但成立了触角分步极广的地下组织,还与北方各大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关系。
通过李尚的巧妙运作,再加上夏吟坊近几年实力的跳跃式飞涨,那些大族转换阵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失去地方大族的支持,司马氏就失去问鼎皇权的基础,即使手上的财力、军力再大再强,也只是空中楼阁,经受不起风吹雨打,一点有什么挫折,还容易形成一溃到底之局。
年迈的司马懿虽然精力不支,但对此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司马懿原来的应对,是一旦中原争衡不成,就远赴塞外,为司马一族争取另一处生存的空间。但这计划却遭到族中多数人的反对,包括司马懿的两个优秀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移居塞外,说的简单,不说水土不服,塞外那些野蛮人就是好对付的?再说,塞外也不是世外净土,黄顺统一中原后,用后脚跟想想都知道,下一步肯定是进军塞外,为中原拓展外围保障空间。到那时,难道还要再要移居躲避?
识时务者为俊杰,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如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向黄顺投降就算了。
可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等辈能放得下,司马懿却放不下。黄顺是司马懿几乎从一开始就在戒备防范的敌人,可谓一生之敌。结果不但没有防范住,反而处处后人一着,直到现在这步境地。这让在其他方面从未遭受挫折的司马懿,明显感觉下不来台。
既然司马懿迟迟抹不过面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就暗地里商量,不能再等了。四路大军进去关中已成定局,留给司马氏的时间不多了,再不赶紧归降,到时候恐怕就是真要落的个城破族灭的下场了。
让曹氏和司马氏归降的想法如此强烈的一个支柱式理由,就是黄顺对待归降的大族豪门,向来很是礼遇。江东孙氏和蜀汉刘氏,都是最明显的例子。既然孙氏和刘氏能够在黄顺那里得到善终,他们相信,他们自然也能。尤其是黄顺的长老院,更让他们看到了善终的可能途径。
就这样,还在各方面紧锣密鼓准备战争时,曹氏和司马氏的求和使者一前一后来到了成都。黄顺一看,这出征关中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曹氏和司马氏的求和,更不能拒绝。
于是,黄顺一拍脑门,做出决定:如果曹氏和司马氏真有心求和,那就赶去长安城,参加在长安城举办的长老院成立大会。
时间定在半年后。看似时间很长,但加上来回各地信使的时间,还有长安城本来破败不堪,需要修缮的时间,时间可谓非常的紧张。
最关键的,长老院成立,是要册封一批功勋之家,作为日后江山社稷的支柱。这些旁人根本不能假手,只能由黄顺亲自来决定。
首先要确定的,是位列军机院的家族。这些家族,都需要手握重兵,一定得是黄顺的腹心才行,还要考虑到制衡的因素。
黄顺思索再三,列出八大姓:襄阳黄家位列第一毫无异议;襄阳祖家位列第二也是实至名归;代郡呼延手掌重兵,位列第三;西域墨氏位列第四;邺城曹氏凭借祖上功勋,成功位列第五;剩下的三姓,则由荆家村三姓:彭、荆、程包圆。
以上八大家族,分主东北、西北、东南、燕京、关中、西川、荆州、淮泗地区兵力。主要负责士兵日常训练和基层军官的培养、选拔。遇有战事,则由军机院选派将领,指挥战事行动。
再剩下,就要考虑长老院世袭席位的人选。这确实是个费思量的活。由于长老院的设立是早就提出来的,所以很多人在黄顺面前使用各种手段明示暗示,要求得到长老院世袭席位。
就算不考虑关系和人情,仅仅依据功勋考虑,世袭的席位也少不了,除却以上八姓无疑将位列长老院之外,黄顺扒拉来扒拉去,竟然列出一张有二十四姓的长长清单,把黄顺自己都吓一跳。黄顺当初可没想过,长老院的规模会如此之大。
江东孙氏,与蜀汉刘氏和曹魏曹氏齐名当世,人家刘氏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族,一个位列军机院,孙氏仅仅得入长老院,实在有些委屈。
吴郡四族陆氏,吴郡徐慎一族,作为江东当地势力的代表,进入长老院,也是毫无疑问。此时的江东,无论财力还是人口都不能与北方抗衡,在长老院仅体现二席,也是江东实力的体现。
司马氏,身为河间大族,又有足够的军事和财富实力,关键时候的归降,避免了北方遭受战争荼毒,得入长老院没有丝毫问题。
颍川荀氏,虽然对黄顺的功业没有直接功勋,但其配合李尚,出力很多,在李尚的极力举荐下,再加上荀氏祖上的功业,得入长老院,也是众望所归。
南阳李严一族,兖州吴懿一族,代表蜀汉旧贵族势力,得入长老院。
以上七席分别出自魏蜀吴三国麾下,剩下的十七席,就全部来自黄顺这边了。没办法,谁让规矩是黄顺来定呢?当然要向着自己了。黄顺不是圣人,不能苛求他过多。
黄氏老将盛方和盛成、武沛、林安,凭借劳苦功高,得入长老院。
许蒙一族、褚仁一族、李尚一族、霍让一族、徐平一族,都是黄顺手下情报工作的一方枭雄,得入长老院。
马岱、庞尚、林卓、向充,久随黄顺,又在黄顺面前软磨硬泡,得以位列长老院。
剩下四席,则是诸葛亮、诸葛瑾、关羽、赵云四族。本来黄顺考虑是要给张飞的后人留一席的,但诸葛恪强烈要求诸葛瑾一脉要单独留在长老院,不能世世代代生活在诸葛亮一脉的庇护下。没办法,黄顺抹不过面,只好答应诸葛恪,这样一来,张飞一族的名额就从长老院取消了。
在黄顺的设计中,长老院世袭席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后世对社稷立有大功的,可以拥有世袭席位;同样,举族犯叛国罪的,则取消其世袭席位。
如今,天下大定,制度草创,下一步,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开疆扩土,在经历五六十年的战乱之后,一个崭新的大汉王朝,仿佛旭日东升,万千霞光冲破乌云阻隔,正向所有世人宣告她的到来。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2339/168263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