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创办军校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正文
“技术?”
技术的概念,李世民、魏征等人的脑袋里还没有。技术的重要性,他们也认识得不是很清楚。这一点,从历代遣唐使从唐朝获得多少东西,就能够判断一二。
唐朝时期,倭国前后派出了十九次遣唐使,当时的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通过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倭国,推动了倭国社会的革新。
倭国的“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甚至礼仪方面,也“男女衣服皆依唐制”,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倭国广泛流传。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倭国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倭国民族文化。
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但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养虎为患的,是传过去的技术。
冶铁术,让倭国有机会打造出更超中原的钢材。模仿唐刀样式打造的倭刀,实用性更胜一筹。到了明朝中叶,倭国浪人横行沿海,依仗的便是这锋利异常的倭刀。
还有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基本都被搬运到了倭国,成为了‘具有倭国特色的文化’,以至于后世中原失了传承之后,倭国竟堂而皇之的,大言不惭地说是他们自己的发明。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高丽。因此,李牧说的话,也不仅仅指的是倭国,防备的也不止是倭国。
李牧把缘由说了一遍,李世民等人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在骄傲的大唐君臣心中,倭国这种撮尔小国,怎么可能对大唐造成麻烦,相反,他们觉得李牧有点小气了。天朝上国,当有天朝上国的气度,斤斤计较能叫天朝上国么?
怎么说都说不通,李牧也有点恼了,气急败坏道:“反正我就是不给,管不了别人,我管得了自己。”顿了一下,李牧又道;“还有内务府和工部,陛下要是还用臣,就得听臣的,要是陛下不用臣了,爱给谁臣都不管!”
李世民见李牧真的急了,虽然不知道他为何如此激动,但是不用他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必要为了此事,让他憋一肚子气。毕竟跟这些‘撮尔小国’相比,李牧的重要性显然是更大的。
“好了,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朕不管你就是了。”李世民把话往回拉了一点,道:“朕要的是银矿,把银矿给朕搞过来,你想用什么交易,自己定夺吧。做生意还是你擅长,怎么都不会吃亏。”
“臣谢陛下了。”李牧余怒未消,谢恩也谢得十分敷衍。李世民却并不在意,转而看向魏征,道:“魏公不是有话说么?时候不早了,说吧。”
李牧听着话中有话,看向了魏征,道:“魏公有事说?”
“为锦衣卫的事情。”魏征正色道:“听闻你要把锦衣卫带去洛阳?”
李牧皱眉道:“谁是你啊,什么就你啊,我没有爵位吗?”
魏征嘴角抽了抽,道:“你是侯,我是公,不称你的爵位也不算无礼,别回避我的问题,你是要把锦衣卫带去洛阳么?”
“没错!”李牧理直气壮地承认了,道:“锦衣卫乃是我一手创建,所有的用度——”提起这事儿,李牧就生气,盯着李世民,一副指桑骂槐的语气:“所有的用度,都是我自己掏的钱,找谁要谁都不给,走内务府的账也不成,自己花钱养的兵,为何不能带走?”
这叫人话?
魏征气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指着李牧颤抖道:“李牧,你自己琢磨琢磨,这话说得通么?要是有钱就能养私兵,天下还不乱了套了?”
“怎么就乱了套了,我——”李牧正要反唇相讥,忽然停住了,他看了眼李世民,又看了眼魏征,回想刚刚李世民说的话,心里头一突,为何李世民特意让魏征说出这件事?难道这是他的意思,魏征只是被他当枪使了?
李牧眼珠转了下,躬身向李世民施礼,道:“当然了,若是陛下需要锦衣卫,臣也没二话,陛下留下便是了。”
“朕可用不着。”李世民连连摆手,道:“是魏公非得要跟你说说这件事,朕也不好不让他说。”李世民看向魏征,道:“魏公,朕跟你说了吧,李牧这小子准这么说。行啦,也别较真了。朕为他破例的还少么?不差这一回,而且他以后要坐镇东都,危机四伏,有锦衣卫帮衬,朕也放心不少。”
不等魏征说话,李世民又道:“不过,若是有锦衣卫在你身旁,你的那一营禁卫,朕可要收回来了。苏定方是个将才,朕另有他用。”
李牧恍然,原来在这儿等着呢。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然已经有苏定方的八百人,再加上锦衣卫的数百人,合起来可真像是有谋逆的嫌疑了。李牧也并不想非得把苏定方留下,苏定方与这些锦衣卫不同,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军人,锦衣卫做的这些侦缉捕盗的事情,他并不擅长。若他跟在自己身边,反而会辱没了他的才华。
但毕竟相识一场,李牧还是惦记苏定方的前途,便问道:“不知陛下所指的另有他用,是想用在什么地方?”
“朕打算让他去定襄、”李世民微微眯眼,道:“朕收到消息,经历了上次的事情,李思文从中得利不少。大军留下了不少的器械辎重,全都便宜了他。他趁机扩大了折冲府的规模,如今可用之兵俨然超过了两千。”
李牧忙道:“陛下,臣以性命担保,李思文绝对不会有不臣之心。”
“朕不是不放心他。”李世民摆了摆手,道:“朕是担心定襄,李思文的表现,已经有人告知朕了。李牧,你自己说,他算是个帅才么?”
“呃,这个么……”李思文甭说不算个帅才,他就连个将才都够不上,但毕竟是自己的兄弟,他怎好意思说?忽然,他灵机一动,道:“臣的这个弟弟,虽然不是什么帅才将才,但他在后勤方面,颇显才干。陛下,兵法有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啊。李思文也是有他可取之处的,陛下可千万不能换了他啊。”
李世民笑了,道:“你可是真护短儿、”
“朕没想换了他,只是定襄乃是大唐西边的门户,需得一个得力的人才行。李思文手下原有一个叫王虎的,是李绩帐下老兵,朕问过李绩,他说此人不错。能得李绩‘不错’二字,做个果毅都尉够格了。如今定襄有两千兵力,还需一个果毅都尉统领。朕打算让苏定方带他的八百人过去,与定襄的兵马合在一处,跟他王虎一起作为李思文的左膀右臂,为大唐镇守西大门。”
“这……”李牧彻底明白了,李世民是不相信李思文的能力了,但碍于情面,他不好把李思文撤了,所以就派人过去,分化他的权力。这很好理解,若真是辅佐,苏定方一人过去就行了,何必带上八百人呢?
李牧试图劝说,道:“陛下,河间郡王不是去了么,大都护府——”
“大都护府管的是西域诸国,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职司不一样。这就像是万年县有人递状子,朕能让房相审理么?”
这话都说了,李牧还能说啥,讪讪地瘪了下嘴,道:“臣明白了,臣代义弟,谢陛下体恤臣下之心。”一边说,李牧一边瞪魏征,好你个魏征啊,还以为你是个刚直不阿的猛人,这不也摧眉折腰事权贵了么?都配合起陛下演戏来了,气节何在了?
见李牧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李世民也暗爽不已。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着李牧吃瘪,尤其是无可奈何地吃瘪,他就没来由地一阵开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
“还有三天就是加冕大典了,朕已经看过承乾递上来的折子,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纰漏。第一次能有这样的章程,朕已经非常满意了。李牧啊,你辛苦了。”
李牧拱拱手,道:“不敢欺瞒陛下,臣到现在都没问过一句,若做得好,都是太子的能力,跟臣没有关系,臣可不敢领功。”
李承乾忙道:“父皇,儿臣出力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东宫的属官们想的办法,儿臣不过是提了点建议,不敢言功。”
李世民笑了起来,道:“一个两个都谦逊起来了,不必如此,朕说过,做得好,有赏。既然李牧说自己没什么功劳,朕也就省下了一份儿,承乾,你说吧,想要什么?”
“父皇!”李承乾激动得声音都变了:“儿臣之前提过的,儿臣想从军!”
李承乾的选择,并没有让李世民觉得意外,他想了想,道:“你领了内务府的差事之后,还有余力么?”
“儿臣一定不耽误内务府的事情,请父皇放心。”
“这……”李世民看向李牧,问道:“事儿从你而始,你也别躲。李牧,你倒是说说,太子欲从军,还要兼顾内务府的事务,朕如何安排他?”
李牧轻飘飘道:“陛下给太子一把长戟,让他守卫宫门,每天站俩时辰,这不也算是从军了么?”
“大哥——”李承乾急了,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不是草原驰骋么,咋改成守卫宫门了呢?
李世民也道:“你说点正经的,哪有太子守门的道理?”
“那就有点费周章了、”李牧装模作样地沉思了起来,李世民淡淡地看着他,也不出声,他都懒得猜,就知道李牧肯定有办法,在他撺掇李承乾做这件事的时候,以他的个性,若没有后续安排,他怎会去做?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李牧‘想’到了办法:“陛下,太子尚年幼,军中也不好安置。若是按照正常的要求,太子也不符合禁卫的标准,但若下放到其他折冲府,又顾不上内务府的差事了。臣思来想去啊,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你就说吧,别绕弯子了。”
“是时候成立一个军事学校了。”
“什么意思?”李世民没听懂:“何为‘军事学校’?”
“不难理解。”李牧解释道;“陛下知道大唐技校吧,就在山谷里头的那个。”
“自然知道。”李世民能不知道么,如今内务府的主要官吏,都是大唐技校毕业的,也不知李牧是怎么选的,个顶个的都是人才。即便是科举,也没有这样的出材率。
“差不多的意思,办一个军事学校。这个学校不培养士卒,专门培养将才,帅才。”
李世民笑了,道:“朕还是头一次听说,将才,帅才也能培养出来的。李牧啊,不懂就不要乱说,若连这都能培养,就没有‘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话了。”
“那陛下又如何解释春秋战国时,鬼谷子培养出孙膑与庞涓两位高徒的故事呢?”
“这……”李世民沉吟,道:“那也得现有鬼谷子才行,如今大唐哪来的鬼谷子?”
李牧自信一笑,道:“陛下,鬼谷子虽然没有,但是如今我大唐良将如云,哪个不是有真本事的?这些人都已渐渐老去,陛下难道想让他们把能耐都带到棺材里么?帅才也是不少啊,陛下不就是么?李靖大将军,河间郡王,还有我义父李绩,谁没点看家的本事?陛下试想一下,办这个学校,往多了说,也就是几万贯的花销,但若哪怕只教出来一个李靖,这钱就花的值!”
李世民一愣神,在心中做了个盘算,李靖年纪已经不小了,若真能在下一代人中,培养出一个李靖来,别说几万贯,就算是数十万贯,那也值啊!
李牧瞅着李世民的表情,适时又抛出一句:“若培养出来的这个人,是太子又如何?”@b
“技术?”
技术的概念,李世民、魏征等人的脑袋里还没有。技术的重要性,他们也认识得不是很清楚。这一点,从历代遣唐使从唐朝获得多少东西,就能够判断一二。
唐朝时期,倭国前后派出了十九次遣唐使,当时的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通过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倭国,推动了倭国社会的革新。
倭国的“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甚至礼仪方面,也“男女衣服皆依唐制”,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倭国广泛流传。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倭国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倭国民族文化。
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但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养虎为患的,是传过去的技术。
冶铁术,让倭国有机会打造出更超中原的钢材。模仿唐刀样式打造的倭刀,实用性更胜一筹。到了明朝中叶,倭国浪人横行沿海,依仗的便是这锋利异常的倭刀。
还有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基本都被搬运到了倭国,成为了‘具有倭国特色的文化’,以至于后世中原失了传承之后,倭国竟堂而皇之的,大言不惭地说是他们自己的发明。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高丽。因此,李牧说的话,也不仅仅指的是倭国,防备的也不止是倭国。
李牧把缘由说了一遍,李世民等人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在骄傲的大唐君臣心中,倭国这种撮尔小国,怎么可能对大唐造成麻烦,相反,他们觉得李牧有点小气了。天朝上国,当有天朝上国的气度,斤斤计较能叫天朝上国么?
怎么说都说不通,李牧也有点恼了,气急败坏道:“反正我就是不给,管不了别人,我管得了自己。”顿了一下,李牧又道;“还有内务府和工部,陛下要是还用臣,就得听臣的,要是陛下不用臣了,爱给谁臣都不管!”
李世民见李牧真的急了,虽然不知道他为何如此激动,但是不用他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必要为了此事,让他憋一肚子气。毕竟跟这些‘撮尔小国’相比,李牧的重要性显然是更大的。
“好了,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朕不管你就是了。”李世民把话往回拉了一点,道:“朕要的是银矿,把银矿给朕搞过来,你想用什么交易,自己定夺吧。做生意还是你擅长,怎么都不会吃亏。”
“臣谢陛下了。”李牧余怒未消,谢恩也谢得十分敷衍。李世民却并不在意,转而看向魏征,道:“魏公不是有话说么?时候不早了,说吧。”
李牧听着话中有话,看向了魏征,道:“魏公有事说?”
“为锦衣卫的事情。”魏征正色道:“听闻你要把锦衣卫带去洛阳?”
李牧皱眉道:“谁是你啊,什么就你啊,我没有爵位吗?”
魏征嘴角抽了抽,道:“你是侯,我是公,不称你的爵位也不算无礼,别回避我的问题,你是要把锦衣卫带去洛阳么?”
“没错!”李牧理直气壮地承认了,道:“锦衣卫乃是我一手创建,所有的用度——”提起这事儿,李牧就生气,盯着李世民,一副指桑骂槐的语气:“所有的用度,都是我自己掏的钱,找谁要谁都不给,走内务府的账也不成,自己花钱养的兵,为何不能带走?”
这叫人话?
魏征气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指着李牧颤抖道:“李牧,你自己琢磨琢磨,这话说得通么?要是有钱就能养私兵,天下还不乱了套了?”
“怎么就乱了套了,我——”李牧正要反唇相讥,忽然停住了,他看了眼李世民,又看了眼魏征,回想刚刚李世民说的话,心里头一突,为何李世民特意让魏征说出这件事?难道这是他的意思,魏征只是被他当枪使了?
李牧眼珠转了下,躬身向李世民施礼,道:“当然了,若是陛下需要锦衣卫,臣也没二话,陛下留下便是了。”
“朕可用不着。”李世民连连摆手,道:“是魏公非得要跟你说说这件事,朕也不好不让他说。”李世民看向魏征,道:“魏公,朕跟你说了吧,李牧这小子准这么说。行啦,也别较真了。朕为他破例的还少么?不差这一回,而且他以后要坐镇东都,危机四伏,有锦衣卫帮衬,朕也放心不少。”
不等魏征说话,李世民又道:“不过,若是有锦衣卫在你身旁,你的那一营禁卫,朕可要收回来了。苏定方是个将才,朕另有他用。”
李牧恍然,原来在这儿等着呢。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然已经有苏定方的八百人,再加上锦衣卫的数百人,合起来可真像是有谋逆的嫌疑了。李牧也并不想非得把苏定方留下,苏定方与这些锦衣卫不同,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军人,锦衣卫做的这些侦缉捕盗的事情,他并不擅长。若他跟在自己身边,反而会辱没了他的才华。
但毕竟相识一场,李牧还是惦记苏定方的前途,便问道:“不知陛下所指的另有他用,是想用在什么地方?”
“朕打算让他去定襄、”李世民微微眯眼,道:“朕收到消息,经历了上次的事情,李思文从中得利不少。大军留下了不少的器械辎重,全都便宜了他。他趁机扩大了折冲府的规模,如今可用之兵俨然超过了两千。”
李牧忙道:“陛下,臣以性命担保,李思文绝对不会有不臣之心。”
“朕不是不放心他。”李世民摆了摆手,道:“朕是担心定襄,李思文的表现,已经有人告知朕了。李牧,你自己说,他算是个帅才么?”
“呃,这个么……”李思文甭说不算个帅才,他就连个将才都够不上,但毕竟是自己的兄弟,他怎好意思说?忽然,他灵机一动,道:“臣的这个弟弟,虽然不是什么帅才将才,但他在后勤方面,颇显才干。陛下,兵法有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啊。李思文也是有他可取之处的,陛下可千万不能换了他啊。”
李世民笑了,道:“你可是真护短儿、”
“朕没想换了他,只是定襄乃是大唐西边的门户,需得一个得力的人才行。李思文手下原有一个叫王虎的,是李绩帐下老兵,朕问过李绩,他说此人不错。能得李绩‘不错’二字,做个果毅都尉够格了。如今定襄有两千兵力,还需一个果毅都尉统领。朕打算让苏定方带他的八百人过去,与定襄的兵马合在一处,跟他王虎一起作为李思文的左膀右臂,为大唐镇守西大门。”
“这……”李牧彻底明白了,李世民是不相信李思文的能力了,但碍于情面,他不好把李思文撤了,所以就派人过去,分化他的权力。这很好理解,若真是辅佐,苏定方一人过去就行了,何必带上八百人呢?
李牧试图劝说,道:“陛下,河间郡王不是去了么,大都护府——”
“大都护府管的是西域诸国,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职司不一样。这就像是万年县有人递状子,朕能让房相审理么?”
这话都说了,李牧还能说啥,讪讪地瘪了下嘴,道:“臣明白了,臣代义弟,谢陛下体恤臣下之心。”一边说,李牧一边瞪魏征,好你个魏征啊,还以为你是个刚直不阿的猛人,这不也摧眉折腰事权贵了么?都配合起陛下演戏来了,气节何在了?
见李牧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李世民也暗爽不已。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着李牧吃瘪,尤其是无可奈何地吃瘪,他就没来由地一阵开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
“还有三天就是加冕大典了,朕已经看过承乾递上来的折子,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纰漏。第一次能有这样的章程,朕已经非常满意了。李牧啊,你辛苦了。”
李牧拱拱手,道:“不敢欺瞒陛下,臣到现在都没问过一句,若做得好,都是太子的能力,跟臣没有关系,臣可不敢领功。”
李承乾忙道:“父皇,儿臣出力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东宫的属官们想的办法,儿臣不过是提了点建议,不敢言功。”
李世民笑了起来,道:“一个两个都谦逊起来了,不必如此,朕说过,做得好,有赏。既然李牧说自己没什么功劳,朕也就省下了一份儿,承乾,你说吧,想要什么?”
“父皇!”李承乾激动得声音都变了:“儿臣之前提过的,儿臣想从军!”
李承乾的选择,并没有让李世民觉得意外,他想了想,道:“你领了内务府的差事之后,还有余力么?”
“儿臣一定不耽误内务府的事情,请父皇放心。”
“这……”李世民看向李牧,问道:“事儿从你而始,你也别躲。李牧,你倒是说说,太子欲从军,还要兼顾内务府的事务,朕如何安排他?”
李牧轻飘飘道:“陛下给太子一把长戟,让他守卫宫门,每天站俩时辰,这不也算是从军了么?”
“大哥——”李承乾急了,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不是草原驰骋么,咋改成守卫宫门了呢?
李世民也道:“你说点正经的,哪有太子守门的道理?”
“那就有点费周章了、”李牧装模作样地沉思了起来,李世民淡淡地看着他,也不出声,他都懒得猜,就知道李牧肯定有办法,在他撺掇李承乾做这件事的时候,以他的个性,若没有后续安排,他怎会去做?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李牧‘想’到了办法:“陛下,太子尚年幼,军中也不好安置。若是按照正常的要求,太子也不符合禁卫的标准,但若下放到其他折冲府,又顾不上内务府的差事了。臣思来想去啊,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你就说吧,别绕弯子了。”
“是时候成立一个军事学校了。”
“什么意思?”李世民没听懂:“何为‘军事学校’?”
“不难理解。”李牧解释道;“陛下知道大唐技校吧,就在山谷里头的那个。”
“自然知道。”李世民能不知道么,如今内务府的主要官吏,都是大唐技校毕业的,也不知李牧是怎么选的,个顶个的都是人才。即便是科举,也没有这样的出材率。
“差不多的意思,办一个军事学校。这个学校不培养士卒,专门培养将才,帅才。”
李世民笑了,道:“朕还是头一次听说,将才,帅才也能培养出来的。李牧啊,不懂就不要乱说,若连这都能培养,就没有‘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话了。”
“那陛下又如何解释春秋战国时,鬼谷子培养出孙膑与庞涓两位高徒的故事呢?”
“这……”李世民沉吟,道:“那也得现有鬼谷子才行,如今大唐哪来的鬼谷子?”
李牧自信一笑,道:“陛下,鬼谷子虽然没有,但是如今我大唐良将如云,哪个不是有真本事的?这些人都已渐渐老去,陛下难道想让他们把能耐都带到棺材里么?帅才也是不少啊,陛下不就是么?李靖大将军,河间郡王,还有我义父李绩,谁没点看家的本事?陛下试想一下,办这个学校,往多了说,也就是几万贯的花销,但若哪怕只教出来一个李靖,这钱就花的值!”
李世民一愣神,在心中做了个盘算,李靖年纪已经不小了,若真能在下一代人中,培养出一个李靖来,别说几万贯,就算是数十万贯,那也值啊!
李牧瞅着李世民的表情,适时又抛出一句:“若培养出来的这个人,是太子又如何?”@b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2956/170908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