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缓兵(上)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燕国都城蓟都,王宫亲和殿内。
夜已深,王宫之内,一片寂静。
殿外,只有执勤的宫卫,在宫内巡视和四周警戒着。
亲和殿内,灯火亦然点着,很是明亮。
一阵夜风吹进殿内,灯光摇曳起来。
一道投射在殿内墙上的身影,也随之晃动起来。
姬康端坐在帐中,放下手中批阅过的一份文书。
又从案桌之上,摆放着的众多文书中,抽出一册仔细看了起来。
虽然燕国此时实现了内阁制,燕国的许多事情,姬康都放权给了几位阁相处理。
但对于朝堂的重大决议以及前阵的兵事,姬康还是亲自把控着。
在这大争之世,姬康不敢也不能有一丝的松懈。
乐间率领的燕军主力,在平城驻扎也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了。随着李牧之军的归降,整个中原北疆的战火,已经彻底平息下来。
根据燕国朝堂的安排,李牧之军已开始进行重新的编制。赵军之中的老幼之卒,已开始逐渐裁撤,十五万大军能留下来的也只有两个军,六万多人。
燕国军政分离的律制,对于雁门、云中两郡也没有例外。燕国吏部的官员,已经开始分批进驻到雁门、云中两郡各地,开始对这两郡,进行有效实质的管理和统治。
而李牧与副将司马尚,则会在礼部长大夫廖山的陪同下,前来蓟都觐见姬康。
案桌之上的文书,大多都是从前阵,以及刚刚被燕国统治的代郡、雁门、云中三郡,呈送过来的。这些新纳入到燕国疆域版图的地方,事情自然非常多。
姬康手中的这份文书,是燕军前阵送来的账册。
从燕国大军兵发代郡,到现在安置李牧之军的粮食、物资等用度,以及费用,这份文书之上记录的很是清楚明了。
姬康看着文书上的一笔笔数字,心里也不断在进行着盘算。
这次攻打代郡、雁门、云中的费用,不管是粮食、物资等,还是费用,确实是消耗很大,简直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不过,燕国的国力还是能承受起的。
尤其是这刚纳入到燕国的北疆三郡,粮食也非常短缺,根本就没有储备。在秋收之前,这些地方的军队、民众的粮食消耗,也要靠燕国从国内不断输送。
面对此等状况,燕国的压力徒然增加很多。
燕国辽地以及蓟都地区,包括现在的齐地,所产粮食和储备是很多。但是你要输送过去,就不是一件简单的的事了。
就说这三郡的道路,可不象燕国本土的官道一样,四通八达,而是崎岖难行。譬如云中郡,粮食输送过去,路途之上的消耗,就要达到输送粮食的一半,甚至更多。
姬康现在终于知道,在前世中,秦始皇灭赵国,为何时间跨度会高达八年。
除了秦军的杀戮,彻底激起赵国军民的抵抗之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秦军粮食后勤等补充,也严重制约着前阵的大军。
不说别的,赵国穷呀!你攻打赵国,根本不要想灭其他国家一样,粮食可以在当地得到适当补充,全要靠从国内后方运送。
燕国比起秦国更加累,你不但要负担自己大军的粮食消耗。更为重要的是,姬康怎么也做不到,面对占据疆域之内的民众,自己会放任不管,看着他们活活饿死。
占据一地,就要治理一地,富裕一地。
这是姬康在准备燕国一统中原之时,所定下的基本国策,也是姬康心中的坚持。
如果自己光是为了王图霸业,不顾民众死活,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大军,暂时是不能南下了。先把这三郡的事情处理好,再说吧。”姬康合上了手中的文书,揉了揉太阳穴,脸色有点疲倦。
代郡、雁门、云中三郡刚刚归于燕国,民心还未彻底归服。
这个时候大军南下晋阳,一旦后方有风吹草动,燕国就有点被动了。
再说,晋阳郡是赵国的故都,赵国的统治基础,比起雁门等三郡,要牢固很多。而晋阳赵国大将乐乘,率领的大军,也有数万之多,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我燕国的辽地已经一统多年,前几年又并吞了齐国、卫国,如今更是把代郡、雁门、云中收入囊中。至此,我燕国,已经彻底形成一统中原之大势。”
“当下的赵国,已成我燕国的囊中之物,待赵国再被我燕军占据之后,中原之地皆为燕土,而我燕国也就彻底连成一片,中原各国已不能与我燕国相争了。”
“晋阳城反正也跑不掉,就待秋收之后,再行攻取也不迟。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恢复代郡、云中、雁门的民生经济,收拢三郡的民心。”
想到这里,姬康对身旁侍候的侍官令王从,吩咐道:
“明天一早,派人告诉情报局,让他们多加注意晋阳赵军的动向。另外,晋阳城的王氏家族,不是已派人来蓟都了,让情报局接触下,看来人怎么说?”
言罢,姬康打了个哈欠,站起身来,准备回宫休息。
春天的夜晚,夜空是很美丽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
一轮弯月,散发着皎洁光芒;满头星斗,点缀着墨黑的天空。
前来蓟都觐见姬康的李牧与司马尚二人,此时在下都的武阳城内,仍没有休息。
李牧站在安置自己居住的院落内,抬头正看着头顶的天空。
虽然快至子时(半夜二十三点到晚上一点),但礼宾馆外面的大街上,路灯却非常明亮。这个时辰了,居然还能隐隐听到大街之上,传来人群的喧闹声。
“将军,燕国的武阳城可真的是太好了,末将没想到燕国的民众,居然是如此生活的?”副将司马尚这个“大嘴巴”,在李牧身后不禁又一次发出感叹声。
司马尚的这话,何尝不是李牧此时的心声。
自从在廖山的陪同下,踏入到燕国的武阳郡后,沿途的所见所闻,可是让李牧等一行边郡之人,彻底开了眼界。
尤其是在踏入到武阳城后,更是让李牧等人目不暇接。
做为这个时代的天下第一大城,燕国南部最为重要的重镇,武阳城这几年内,被建设的是更为繁华了。毫不夸张地说,武阳城已经成为燕国,当之无愧的一张“名片”。
进城之时,薄暮夕阳的余辉,淡淡洒在武阳城绿瓦红墙之间。
大街小巷之上,突兀横出的飞檐,高高飘荡的商铺招牌旗号,粼粼而来的车马,川流不息的行人,以及民众那一张张淡泊惬意的笑容,无一不反衬出燕国民众的得意其乐。
自小到大,李牧等人何曾看到过这样的盛景!
不要说雁门、云中两郡,就是赵国都城邯郸,也远远比不上武阳城呀!
看到燕国民众如此生活,再想到雁门、云中两郡的民众生活,当时李牧的心里,不由窜出一种酸楚的感觉,真的想大哭一场。
当时在李牧身旁的长大夫廖山,则对李牧等人说了一句:
“雁门、云中两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发展如此的。”
就这一句话,让李牧等人皆心生憧憬。
至此,李牧等人心中再也没有任何他想。看来,归降燕国是对的!
李牧转身,轻声对司马尚道:“燕国如此强盛,不统一天下真的是没天理了。”
司马尚点了点头,对李牧道:
“将军,末将在想,我雁门、云中两郡的军队,整编之后,他燕国是不是会给我军配备燕军同样的装备、武器,尤其是骑兵。”
李牧自然知道自己这个部下的“小九九”,笑着对他道:
“这是自然的,从武阳城就可看出,燕国不缺这些装备、武器。”
做为这个时代的杰出军事战略家,李牧已经对天下局势看的很透了。
燕国到了如今,中原的赵、魏、韩三国已不是燕国的根本对手,阻拦燕国一统天下的最大对手,就是秦国了。
夜已深,王宫之内,一片寂静。
殿外,只有执勤的宫卫,在宫内巡视和四周警戒着。
亲和殿内,灯火亦然点着,很是明亮。
一阵夜风吹进殿内,灯光摇曳起来。
一道投射在殿内墙上的身影,也随之晃动起来。
姬康端坐在帐中,放下手中批阅过的一份文书。
又从案桌之上,摆放着的众多文书中,抽出一册仔细看了起来。
虽然燕国此时实现了内阁制,燕国的许多事情,姬康都放权给了几位阁相处理。
但对于朝堂的重大决议以及前阵的兵事,姬康还是亲自把控着。
在这大争之世,姬康不敢也不能有一丝的松懈。
乐间率领的燕军主力,在平城驻扎也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了。随着李牧之军的归降,整个中原北疆的战火,已经彻底平息下来。
根据燕国朝堂的安排,李牧之军已开始进行重新的编制。赵军之中的老幼之卒,已开始逐渐裁撤,十五万大军能留下来的也只有两个军,六万多人。
燕国军政分离的律制,对于雁门、云中两郡也没有例外。燕国吏部的官员,已经开始分批进驻到雁门、云中两郡各地,开始对这两郡,进行有效实质的管理和统治。
而李牧与副将司马尚,则会在礼部长大夫廖山的陪同下,前来蓟都觐见姬康。
案桌之上的文书,大多都是从前阵,以及刚刚被燕国统治的代郡、雁门、云中三郡,呈送过来的。这些新纳入到燕国疆域版图的地方,事情自然非常多。
姬康手中的这份文书,是燕军前阵送来的账册。
从燕国大军兵发代郡,到现在安置李牧之军的粮食、物资等用度,以及费用,这份文书之上记录的很是清楚明了。
姬康看着文书上的一笔笔数字,心里也不断在进行着盘算。
这次攻打代郡、雁门、云中的费用,不管是粮食、物资等,还是费用,确实是消耗很大,简直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不过,燕国的国力还是能承受起的。
尤其是这刚纳入到燕国的北疆三郡,粮食也非常短缺,根本就没有储备。在秋收之前,这些地方的军队、民众的粮食消耗,也要靠燕国从国内不断输送。
面对此等状况,燕国的压力徒然增加很多。
燕国辽地以及蓟都地区,包括现在的齐地,所产粮食和储备是很多。但是你要输送过去,就不是一件简单的的事了。
就说这三郡的道路,可不象燕国本土的官道一样,四通八达,而是崎岖难行。譬如云中郡,粮食输送过去,路途之上的消耗,就要达到输送粮食的一半,甚至更多。
姬康现在终于知道,在前世中,秦始皇灭赵国,为何时间跨度会高达八年。
除了秦军的杀戮,彻底激起赵国军民的抵抗之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秦军粮食后勤等补充,也严重制约着前阵的大军。
不说别的,赵国穷呀!你攻打赵国,根本不要想灭其他国家一样,粮食可以在当地得到适当补充,全要靠从国内后方运送。
燕国比起秦国更加累,你不但要负担自己大军的粮食消耗。更为重要的是,姬康怎么也做不到,面对占据疆域之内的民众,自己会放任不管,看着他们活活饿死。
占据一地,就要治理一地,富裕一地。
这是姬康在准备燕国一统中原之时,所定下的基本国策,也是姬康心中的坚持。
如果自己光是为了王图霸业,不顾民众死活,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大军,暂时是不能南下了。先把这三郡的事情处理好,再说吧。”姬康合上了手中的文书,揉了揉太阳穴,脸色有点疲倦。
代郡、雁门、云中三郡刚刚归于燕国,民心还未彻底归服。
这个时候大军南下晋阳,一旦后方有风吹草动,燕国就有点被动了。
再说,晋阳郡是赵国的故都,赵国的统治基础,比起雁门等三郡,要牢固很多。而晋阳赵国大将乐乘,率领的大军,也有数万之多,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我燕国的辽地已经一统多年,前几年又并吞了齐国、卫国,如今更是把代郡、雁门、云中收入囊中。至此,我燕国,已经彻底形成一统中原之大势。”
“当下的赵国,已成我燕国的囊中之物,待赵国再被我燕军占据之后,中原之地皆为燕土,而我燕国也就彻底连成一片,中原各国已不能与我燕国相争了。”
“晋阳城反正也跑不掉,就待秋收之后,再行攻取也不迟。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恢复代郡、云中、雁门的民生经济,收拢三郡的民心。”
想到这里,姬康对身旁侍候的侍官令王从,吩咐道:
“明天一早,派人告诉情报局,让他们多加注意晋阳赵军的动向。另外,晋阳城的王氏家族,不是已派人来蓟都了,让情报局接触下,看来人怎么说?”
言罢,姬康打了个哈欠,站起身来,准备回宫休息。
春天的夜晚,夜空是很美丽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
一轮弯月,散发着皎洁光芒;满头星斗,点缀着墨黑的天空。
前来蓟都觐见姬康的李牧与司马尚二人,此时在下都的武阳城内,仍没有休息。
李牧站在安置自己居住的院落内,抬头正看着头顶的天空。
虽然快至子时(半夜二十三点到晚上一点),但礼宾馆外面的大街上,路灯却非常明亮。这个时辰了,居然还能隐隐听到大街之上,传来人群的喧闹声。
“将军,燕国的武阳城可真的是太好了,末将没想到燕国的民众,居然是如此生活的?”副将司马尚这个“大嘴巴”,在李牧身后不禁又一次发出感叹声。
司马尚的这话,何尝不是李牧此时的心声。
自从在廖山的陪同下,踏入到燕国的武阳郡后,沿途的所见所闻,可是让李牧等一行边郡之人,彻底开了眼界。
尤其是在踏入到武阳城后,更是让李牧等人目不暇接。
做为这个时代的天下第一大城,燕国南部最为重要的重镇,武阳城这几年内,被建设的是更为繁华了。毫不夸张地说,武阳城已经成为燕国,当之无愧的一张“名片”。
进城之时,薄暮夕阳的余辉,淡淡洒在武阳城绿瓦红墙之间。
大街小巷之上,突兀横出的飞檐,高高飘荡的商铺招牌旗号,粼粼而来的车马,川流不息的行人,以及民众那一张张淡泊惬意的笑容,无一不反衬出燕国民众的得意其乐。
自小到大,李牧等人何曾看到过这样的盛景!
不要说雁门、云中两郡,就是赵国都城邯郸,也远远比不上武阳城呀!
看到燕国民众如此生活,再想到雁门、云中两郡的民众生活,当时李牧的心里,不由窜出一种酸楚的感觉,真的想大哭一场。
当时在李牧身旁的长大夫廖山,则对李牧等人说了一句:
“雁门、云中两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发展如此的。”
就这一句话,让李牧等人皆心生憧憬。
至此,李牧等人心中再也没有任何他想。看来,归降燕国是对的!
李牧转身,轻声对司马尚道:“燕国如此强盛,不统一天下真的是没天理了。”
司马尚点了点头,对李牧道:
“将军,末将在想,我雁门、云中两郡的军队,整编之后,他燕国是不是会给我军配备燕军同样的装备、武器,尤其是骑兵。”
李牧自然知道自己这个部下的“小九九”,笑着对他道:
“这是自然的,从武阳城就可看出,燕国不缺这些装备、武器。”
做为这个时代的杰出军事战略家,李牧已经对天下局势看的很透了。
燕国到了如今,中原的赵、魏、韩三国已不是燕国的根本对手,阻拦燕国一统天下的最大对手,就是秦国了。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3139/197019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