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带着商店到春秋 > 第三十七章 大势也

第三十七章 大势也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宦官内室统领来得突兀,赵安奇怪地问道:“我父王何故召见我?”
    宦官内室统领也不隐瞒,知道赵安是下任国君,此刻自然选择交好赵安,乖乖行礼答道:“殿下,御史大人觐见大王,说起殿下殿下今日廷议想要改制,对改制之害大谈特谈。大王似乎被御史大人说服,故派下官前来请殿下过去商谈此事。”
    赵安呵呵一笑,不出他所料。
    御史,是国君的秘书加监察,和国君十分亲近。别国使臣过来,国君接待使臣,御史常常陪伴左右。
    不是国君信任的人,当不了御史,张猛的言论,父王一向很信服。
    赵安早知道如此,却不是很怕,反而望着王宫方向,露出一丝冷笑。
    ……
    赵王召见,赵安不敢怠慢,立刻前去宫中见父王。
    刚抵达宫中,就见赵王和御史张猛已等候多时。
    就连戴丞相也被传唤,站在赵王一侧,那一副眉头深锁的样子,显然也被张猛的“周先王定下制度不会错”给噎死了。
    赵安暗暗好笑,不多说什么。
    赵王一见赵安,就言辞恳切地问道:“王儿,我听说你要改制?改制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轻率。父王还是建议不改制,周王当年统御天下,便是依靠分封制。”
    赵安也不着急反驳,微笑道:“父王,先王之道自然不会错,但当今之人对先王之道的理解却流于表面,不知周先王实行分封制之深意。儿臣改制,其实是贯彻周先王之道,弥补先王留下的遗憾。”
    自然,赵安不傻,不会说周文王制度有错,站在儒家对立面上,这样正面刚只会引起父王不舒服。
    父王多喜欢儒家学说,赵安再了解不过。
    三言两语就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这种幼稚的想法赵安不会有,也不可能有,改变人的思想,唯有杀人一途。
    所以,赵安反其道而行之,面对赵王的疑惑,一副推崇儒家先王之道的样子。
    张猛在一旁是看傻了。
    他正准备和赵安辩论,大战三百回合,万万没想到赵安顺着他的意来,顿时就措手不及,一时想不出对策还击。
    张猛过于想当然了。
    赵安哪那么傻,去说祖宗之制不可法,进行这种无结果的争论。
    “先王实行分封制,有什么深意?莫非王儿你知道?说来听听?”赵王听到赵安如此说,心中亦是好奇。
    赵安笑了笑,道:“父王,你回想一下,大周历史上实行过两次分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第一次分封是在武王伐纣,殷人势力依旧十分庞大,所以武王将纣王之子武庚分封到殷。分封制并非武王本意,而是迫于当时情势,为了稳定殷人。”
    赵王点了点头。
    赵安这么一分析,先王实施分封制的缘由,顿时就一清二楚。
    戴丞相也颔首,脑子转过弯来,先王之道自然无措,不过当时分封,是武王迫于当时形势,但今时不同往日,赵安改制自然不算违逆先王之道。
    赵安这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戴丞相心里十分赞叹。
    赵安继续笑道:“父王,第二次分封,乃是武王驾崩,周公辅佐成王摄政的时候。当时周室内矛盾重重,商朝旧部又想复辟。周公东征,杀了管叔,平定了西部叛乱,重新分封鲁、齐等国,如此这般据西向东移民,扩展大周军事力量。此时分封制,乃大势所趋。此后,周公便不再轻易分封诸侯,分封制真若有那么好,为何周公在情势危急时才选择?”
    曹操有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这人,了不得啊,创立大周礼乐制度,在赵安原时空,可以说是孔子的第一偶像,对周公无比崇拜,他倡导的仁政也是为了再现周公治理下的盛世。
    赵安一席话让赵王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暗叹周公高明,除了对周先王更加崇敬,也对分封制不盲目推崇了。
    “儿臣还有话想单独和父王说。”赵安这时又说道。
    赵王自然答允。
    张御史刚才一口一句,赵安违逆先王之道,搞得跟真的一样,现在看来,谁还能比赵安更懂先王之道?
    张御史,才是不懂先王之道,搞笑呢!
    赵王对赵安十分满意,立刻屏退了戴丞相和张御史。
    张猛一脸懵逼的地走了出去。
    赵安见此刻唯有他们父子二人,才说心里话,道:“父王,大周昔日分封,是情势所迫,不得已为之,其目的是为了稳固统治,其结果是疆域扩大。今天我赵国,那些大夫世代统治他们所在的封地,许多是无能不肖的人,百姓因此遭遇到许多祸乱。”
    赵王点了点头,轻叹道:“孤还是担心,郡县制不可久安!那些大夫在封地内世袭,那是他们的封地,一定会想办法把领地尽心治理好。可若实行郡县制,那些地方官只怕会得过且过,只会想着发财升官,说不定会虚报政绩,暗地里剥削百姓,哪里会真在意百姓死活啊!”
    郡县制不可久安。
    赵安很意外,没想到傻父亲也有这样的见解,从他所知的情况来看,这么担心也不无道理。
    可是现在,已经是不改制度,不可久安的局面了。
    赵安心中无奈,正色道:“父王,现在是大夫治理好的情况太少了,我赵国境内诸大夫有谁真爱护百姓?”
    有句话他没说,父亲您在位,这么爱护百姓,为了缓解国家财政危机,都选择苛捐杂税,您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大夫,无法控制就不用多说了。
    赵王沉默,无言以对。
    赵安深吸了一口气,语气忽然充满了担忧:“父王,齐国兵压到邯郸的之景历历在目,我赵国存亡就在旦夕之间。而我华夏诸国还在内斗不止,长此以往,儿臣现在实在担心,会被蛮夷钻了空子。华夏诸国,被蛮夷灭绝。”
    虽然赵安自私自利,贪图享受,但也知道何为大义,华夏再继续内斗,不联合抗蛮夷,真有被蛮夷灭绝的危险。
    在原时空,帝师管仲尊王攘夷,以尊王的名号,第一次联合华夏诸国,以血还击蛮夷,让蛮夷胆寒,不敢再轻易进犯华夏!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就连一向看不惯齐国的孔子,也对管仲也是称赞不已。
    赵安在有生之年,是绝不想见到华夏被异族灭绝的惨景。
    要知道,五胡乱华之乱的时候,汉族就差点有灭亡的危险。
    赵王听到赵安这么说,怔了一怔,心脏砰砰直跳,看着赵安的脸,才明白了赵安的志向。
    那就是平天下大乱。
    原来,他的儿子格局不在赵国内,而是整个天下。
    赵王心中万分震惊。
    就在这时,赵安面对赵王,忽然跪在地上,咬牙道:“每年蛮夷都南下侵略,是男人就杀光,是女人就夺走,只留下一座座空城,儿臣每念于此,便心痛不已。不仅仅是我赵氏,就连华夏的权威到如今也所剩无几,儿臣再不愿意见到,蛮夷之人在我华夏内烧杀抢掠,胡作为非,生灵涂炭!儿臣除了要强我赵国,还要壮我泱泱华夏,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谁敢侵我华夏,必以血还之!
    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赵安此等霸气的话,说得赵王目瞪口呆,内心澎湃不已,久久不能自语。
    年少壮志,更有决心,他怎么能不感动呢?
    赵王在心底自认为也是华夏人。
    是啊,华夏列国再怎么斗争,都是炎黄子孙,都拥有共同的血脉,谁称霸又能如何,殷商和大周谁当天子有什么所谓,换谁当又如何。
    那些蛮夷才是心腹大患,有灭绝我华夏的心思。
    犬戎进犯,杀人盈野,大周被迫东迁,现在蛮夷见华夏诸国内斗,更是猖狂,屡屡南下,一路屠杀华夏人,何其惨烈,北方华夏列国这些年来不胜其扰,唯有筑长城来防御。
    攘夷,这才是天下大义!
    赵安又道:“尧、舜、禹、周王再世,见当今的景象也会心痛。若我赵国足够强盛,便可以号召天下诸侯,组织大军,还击蛮夷。这才是儿臣想要变法图强的原因。”
    赵王已经被赵安说得感动不已,定了定神,又听赵安继续道:
    “有才干的人没办法身居高位,我赵国就不会强盛!地方上同样如此,贤明的人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戴!郡县制就是儿臣想让贤人上位,若不改革,贤人无立足之地,如何强盛?这和先王之道并无矛盾,即便是周王再世,也会支持儿吧……”
    “王儿,起来!”赵王看着赵安跪在地上请求改制,心中感慨万千,拖着病体,要扶赵安起身,“快起来!王儿你说的对!”
    赵安吓了一跳,赶紧去搀扶父亲,怕父亲大病还未康复,不小心一命呜呼。
    就在这时,传来宦官内室统领刘晗的声音:“禀告王上,好多百姓聚集在宫外墙下。”
    “无事为何聚集?”赵王有些诧异。
    刘晗轻呼了口气,在外头大声道:“回禀王上,是百姓自发,他们在墙外为各地百姓请愿,希望朝廷改革,希望朝廷救赵国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赵王愣在了原地。
    他有些没想到,赵国百姓都希望改革?此刻才明白过来,是他自欺欺人,以为现状很好了。
    在高墙包围的宫中能看见什么,纵然此刻病体未愈,他也一定要人抬着他去宫门外看。
    此刻在宫外墙下,放眼望去,百姓浩浩荡荡汇聚,从城门到远处,嘈杂声成一片。
    赵王站在高墙上,望着人潮如织,呼吸都是粗重的。
    清风拂过,吹乱了他的衣裳,此刻百姓的自发汇聚,如朝圣般的姿态,如此场面,他此生从未见过,心灵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震撼。
    夕阳西下,柔和的光芒在肆意倾泻着,整个画面满是温暖。
    夜晚快要来临,正是回家之时,人群还在增加,男女老少都有,官兵在劝解,也不肯退去。
    赵安也是在高处,几束头发随风飘动,怔怔地墙下的百姓。
    坦白说,他也没想到,他刻意制造舆论,竟然让百姓自发汇聚支持他。
    这群傻百姓呦……赵安眼中有些复杂,不会真信了他“人人有饭吃”的言论了吧,他只不过是糊弄人,在百姓眼里却成为了圣明之人。
    秋风萧瑟,眼前的景象十分刺眼。
    也不知哪里忽然来的寂寥感,人终究是人啊,是不是无法只讲利不讲情,赵安忍不住摇了摇头,闭上眼睛才感觉到了轻松。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4772/177513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