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 > 大国空天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对的声音很大

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对的声音很大

推荐阅读:战锤:从行星总督开始吞噬星空之我能无限萃取吞噬星空之愿望实现系统柯学:我的恋爱标准没有问题!全职猎人:今夜,杰尔曼加入狩猎斗罗:无双神将,开局忽悠千仞雪大风刮来的男朋友玩物大夏长生,从连通吞噬星空开始真酒?假酒?谁是卧底(NPH 名柯同人)

    苏二七战斗机,曾经靠着九吨的内油,实现了三千六百公里的内油航程,可以说相当的优秀了,这也是它最让中国空军着迷的地方之一。
    相较之下,f15e战斗机只有六吨内油,f16这种单发战斗机只有三吨内油,航程都不够理想,需要外挂副油箱才能达到三千公里以上的航程。
    包括六一一所的歼十战斗机,内油也只有三点六吨,最大内油航程也不到三千公里。
    现在这款双发鸭式布局战斗机,就吓人了,内油竟然达到了十吨!而且内油航程就有四千公里之多,外挂副油箱的情况下,竟然能够达到五千多公里,这简直就要直逼轰六这样轰炸机了。
    这还不算什么,最大载弹量竟然达到了八吨,这已经可以和苏三零战斗机和苏三四战斗轰炸机相比了,而轰六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只有九吨的最大载弹量。
    可见这款双发重型战斗机,很明显是多用途的,最吓人的是它的rcs值竟然只有0.5平方米,比欧洲双风这样的中型双发战斗机还要小。
    要知道同级别的苏三零战斗机,f15e战斗机可是有七平方米以上的rcs值。
    但是专家们一看,这架战斗机很明显的采用了一些隐身的设计,鸭翼平行于主翼,采用bump进气道,大s弯进气道,外倾式的小面积后掠双垂尾,很明显就是为了减小雷达反射面积。
    所以就在李轶汇报完成之后,马上就有专家发表意见了,这位专家不是别人,正是隐身战斗机技术课题组组长李添。
    李添站起来道:“我先来说两句吧,这个方案的各项指标,都太过超前了,即便是米立坚也不可能做得出来,首先就是rcs值,这么大的一个战斗机,做到0.5平方米以下,仅仅是靠外形的设计,恐怕是不够的吧?如果不采用很好的隐身涂料,我认为不可能实现。”
    顿了顿,李添又道:“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它的航程绝对不可能实现,十吨油而且是无尾鸭翼布局,要飞四千公里,完全不可能,即便是苏二七这样优秀的中央升力体布局,也做不到。”
    “第三个问题,综合航电系统,这是米立坚新一代的f22战斗机的东西,目前还不知道f22战斗机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在三代机上面做这样超前的设计,风险太大了,所以我认为,基于这些超前的设计,不可能完成的指标,这款重型战斗机的风险,比研制四代机也并不会小到哪里去,以我们航空工业目前的水平来说,根本不可能完成。我建议,还是继续研究苏二七战斗机的国产化,在苏二七战斗机基础上,改进出一款更先进的型号,远远要比这个方案来得实际。谢谢!”说完,李添就坐下了。
    专家们也是纷纷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资料,专家们也看过了,确实设计理念很前卫,看起来也非常的强大,如果真的成功的研制出来,那必定可以傲视四代机以下。
    但李添作为重量级的专家,他所说的也很有道理,要研制这样一款高性能的重型战斗机,对中国来说太难了。
    当年的歼九战斗机,强六强击机,东风一一三,东风一零七战斗机等型号,可不就是由于设计指标太高而最终下马的么?
    历史可不能重演,所以马上就有另一位专家站起来了。
    这位专家也是六零一所出身的,歼八战斗机总师古院士。
    古院士可是非常厉害的,他出身名门,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一九六四年就担任了歼八战斗机总设计师。
    而在刚刚开始分配到航空工业系统的时候,古院士负责的工作,就是负责翻译和复制当时毛子提供的飞机,发动机和配件的图纸,当时古院士完成了雅克11飞机,米格十五战斗机,图二轰炸机等飞机零部件的发图任务,亲身经历了师从老毛子,到自行研制的过程。
    在那个时期,中国航空工业还没有一个设计飞机的专业机构,于是在一九五六年,航空工业局发布《关于成立飞机、发动机设计室的命令》,于是古院士就成为了飞机设计室的第一批设计师,当时这批设计师仅有四人,主任设计师是著名的航空工业前辈徐老。
    飞机设计室成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研制一款喷气式教练机,它被命名为歼教一飞机。
    这是一款亚音速的中级教练机,采用喷气式发动机,古院士担任了这架飞机的气动设计,计算和确定歼教一飞机的总体参数。
    通过搜集航空强国的技术资料和论文等有用的资料,古院士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计算,完成了歼教一飞机的总体设计。
    歼教一飞机在当时来说,指标还是非常不错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八百五十公里每小时,升限超过一万米,航程也达到了一千公里,起飞重量为四吨。
    就这样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就在古院士手中诞生了。
    歼教一飞机,装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喷发一涡喷发动机,在一九五八年就完成了首飞,从开始设计到首飞,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可以说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虽然最终这款喷气式教练机,没有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但是却让中国有了一支飞机设计师队伍,而古院士等老一辈飞机设计师,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了。
    接下来古院士,又担任了歼八战斗机的总设计师,当时歼八战斗机就是称为米格21战斗机改型,由于忆经获得了米格21战斗机的技术资料,并且也引进了这款两倍音速战斗机,于是便立项研制双发的米格21战斗机,这就是歼八。
    当时要研制歼八战斗机也是非常困难的,古院士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中国的设计师们,没有真正的研制战斗机的经验,更不要说研制这么高指标的歼八,两万米升限,二点二马赫的最大平飞速度。
    正因为当时没有经验,所以只是简单的放大,将单发米格21变成了双发歼八,而由于双发战斗机的后机身重量增加,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要让发动机前移,靠近飞机重心,这样才能控制飞机重量,但是当时就没有经验,最终就导致歼八战斗机的机体非常的长,操控性很差,机翼也是简单放大,导致机动性比米格21下降很多,机头进气由于进气道过长造成进气损失过大,严重影响发动机推力发挥,在研制过程中就遇到了非常多的技术问题。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5864/180785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