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将计就计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贵族及大臣虽然有身份有兵权,但手段却不及道民君。
于是最终讨论……或者也可以说是利益交换的结果,就如道民君所愿,他带着乡善君及安国侯前往姑师复国。
通善君和辅国侯则分别前往姑师城外另两片绿洲,奇台和吐峪。
道民君为什么选定乡善君就不用多说了,乡善君是他希望辅佐的未来的姑师王。
至于为什么选择安国侯而不是辅国侯,则是与沈兵一样的想法“扶弱压强”。
区别只是沈兵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各贵族,而道民君则是站在贵族之间以乡善君的角度去考虑:
若是辅国侯手中有一千兵力,安国侯只有八百。
虽说多出的兵力不多,只有两百名。
这两百名放到秦军或匈奴中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但放在基数少得可怜的姑师就是不小的差距。
同时乡善君要想收复姑师的话,没有兵将显然又是不行的,就像沈兵说的……随便几队匈奴侦骑就能将他们给灭了,还复什么国?
于是二选一,道民君当然选择实力较弱的安国侯。
有一点道民君是按沈兵的意思做,那就是昼伏夜行。
这也不能说是按沈兵的意思做,而是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得这么做……毕竟此时的姑师完全没有与匈奴对抗的本钱,一个不小心便要真的亡国灭种了。
同时,道民君因为担心百姓被沈兵扣押,复国是带着百姓一同前往。
其行军序列是这样的:
前方三队各十人的侦骑,负责三个方向的侦察。
六百主力紧跟其后,负责占领姑师城要地。
最后两百兵力带着四千百姓朝姑师进发,只等主力占领姑师后便进城重建。
道民君甚至连人手都分配好了,哪些百姓负责食物,哪些百姓负责城防,哪些……
道民君的干练妥妥就是一代贤相的样子。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在沈兵眼里就像是小孩子玩扮家家。
什么贤相嘛?
还有那大臣,王子……
到现在总共才千余兵力还分裂成几派居然心心念念的想着复国?
不只是想复国,还想着愚弄大秦拉一派打一派玩权术?
沈兵此时能想到的就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你想玩火就让你玩个够,正好也可以成为别国的示范,借此告诉西域各国秦军虽然仁慈但并不傻。
姑师军民离开后,秦军也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沈兵只留下五百人看守营寨,其余兵士则倾巢而出与姑师队伍隔了一天的路程远远的跟着。
交河和萨尔距离姑师不远,道民君等一行人用了两天时间赶到。
当道民君听闻侦骑来报,说姑师城内空无一人匈奴的确已经撤走时,不由欣喜若狂,暗道这下可算是成就一番事业了。
于是再无顾忌,指挥着军民进城并连夜构筑工事。
道民君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忙得热火朝天时,正有几名匈奴探子远远的在沙丘后盯着姑师城这边的动静。
因为担心打草惊蛇,这几名匈奴探子不敢过于靠近,只看到有人进城而且人数不少就回身去报告了。
这却是匈奴设下的陷阱。
确切的说,是革庾设下的陷阱。
熏狁正苦于匈奴就此撤兵不甘心,而秦军却又久久不来攻。
于是革庾就献策道:
“若是想要秦军来攻,那还不简单?”
“我等只需假作撤退却潜伏在附近。”
“我等是骑兵可日行百余里,守在五十里外秦军便无法发现。”
“到时我等突然杀个回马枪……”
革庾说的是对的。
虽说沙漠地区地势平坦目力所及甚远,但再远也远不到五十里之外。
就算以侦骑探查,要把方圆五十里外探查个遍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得到的。
而到时秦军已经被围在姑师了。
这其中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秦军擅守,若秦军占了姑师之后匈奴便久攻不下又如何是好?
于是匈奴就在离开之前将姑师城墙大部摧毁。
将城墙摧毁也就罢了,这可以理解为匈奴在泄愤。
但匈奴偏要在城墙四面都开了个大口。
这没有引起姑师贵族的注意,包括道民君在内。
这并不奇怪,道民君有的手腕也只是外交上的,顶多政治上还有点头脑……说政治头脑都有些过了,姑师总人口不过两万余,又如何能称得上“政治”,这在大秦差不多也就是个里典的水平,何况道民君还未真正的管理过这许多人。
其它贵族不管是“手握重兵”的大臣也好,“年少有为”的乡善君也罢,都没有大战经验于是也谈不上什么军事谋略。
于是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即便他们到了姑师城亲眼看到也没往心里去。
但沈兵却第一时间就发觉这其中有诈。
沈兵还多问了探子一句:
“饮水可曾被匈奴下毒或是填埋?”
探子回答:
“不曾填埋,我等还取过姑师城内的饮水,不曾被下过毒。”
于是匈奴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沙漠地区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水。
匈奴若是要泄愤想让秦军或姑师军民难受的话,在水里下毒就是最简单、最快速、最省力的做法,何必要费那么多力气摧毁城墙?
而且还不只摧毁一面,摧毁的是四面。
所以沈兵第一时间就判断这是匈奴以假撤退引秦军进攻姑师,接着匈奴再围而歼之。
这个办法的确有效。
因为秦军在姑师一带不过八千余人,如果要留守交河、萨尔两城寨的话,来攻姑师的兵力或许只有六、七千。
而匈奴数万大军以快马将姑师一围,再加上城墙各面都有缺口……不说下马步战了,就算用脚踩也能将姑师踏平吧。
秦军主力要是在姑师被围歼,那么交河、萨尔两城寨也就保不住了。
到时匈奴岂不是又可以夺回主动权?
这也是匈奴不给水源下毒的原因之一……匈奴还打算继续守姑师,因此需要这些饮水。
匈奴又哪里会想到,那些在黑暗中“来攻”姑师的数千人并非秦军。
于是最终讨论……或者也可以说是利益交换的结果,就如道民君所愿,他带着乡善君及安国侯前往姑师复国。
通善君和辅国侯则分别前往姑师城外另两片绿洲,奇台和吐峪。
道民君为什么选定乡善君就不用多说了,乡善君是他希望辅佐的未来的姑师王。
至于为什么选择安国侯而不是辅国侯,则是与沈兵一样的想法“扶弱压强”。
区别只是沈兵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各贵族,而道民君则是站在贵族之间以乡善君的角度去考虑:
若是辅国侯手中有一千兵力,安国侯只有八百。
虽说多出的兵力不多,只有两百名。
这两百名放到秦军或匈奴中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但放在基数少得可怜的姑师就是不小的差距。
同时乡善君要想收复姑师的话,没有兵将显然又是不行的,就像沈兵说的……随便几队匈奴侦骑就能将他们给灭了,还复什么国?
于是二选一,道民君当然选择实力较弱的安国侯。
有一点道民君是按沈兵的意思做,那就是昼伏夜行。
这也不能说是按沈兵的意思做,而是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得这么做……毕竟此时的姑师完全没有与匈奴对抗的本钱,一个不小心便要真的亡国灭种了。
同时,道民君因为担心百姓被沈兵扣押,复国是带着百姓一同前往。
其行军序列是这样的:
前方三队各十人的侦骑,负责三个方向的侦察。
六百主力紧跟其后,负责占领姑师城要地。
最后两百兵力带着四千百姓朝姑师进发,只等主力占领姑师后便进城重建。
道民君甚至连人手都分配好了,哪些百姓负责食物,哪些百姓负责城防,哪些……
道民君的干练妥妥就是一代贤相的样子。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在沈兵眼里就像是小孩子玩扮家家。
什么贤相嘛?
还有那大臣,王子……
到现在总共才千余兵力还分裂成几派居然心心念念的想着复国?
不只是想复国,还想着愚弄大秦拉一派打一派玩权术?
沈兵此时能想到的就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你想玩火就让你玩个够,正好也可以成为别国的示范,借此告诉西域各国秦军虽然仁慈但并不傻。
姑师军民离开后,秦军也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沈兵只留下五百人看守营寨,其余兵士则倾巢而出与姑师队伍隔了一天的路程远远的跟着。
交河和萨尔距离姑师不远,道民君等一行人用了两天时间赶到。
当道民君听闻侦骑来报,说姑师城内空无一人匈奴的确已经撤走时,不由欣喜若狂,暗道这下可算是成就一番事业了。
于是再无顾忌,指挥着军民进城并连夜构筑工事。
道民君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忙得热火朝天时,正有几名匈奴探子远远的在沙丘后盯着姑师城这边的动静。
因为担心打草惊蛇,这几名匈奴探子不敢过于靠近,只看到有人进城而且人数不少就回身去报告了。
这却是匈奴设下的陷阱。
确切的说,是革庾设下的陷阱。
熏狁正苦于匈奴就此撤兵不甘心,而秦军却又久久不来攻。
于是革庾就献策道:
“若是想要秦军来攻,那还不简单?”
“我等只需假作撤退却潜伏在附近。”
“我等是骑兵可日行百余里,守在五十里外秦军便无法发现。”
“到时我等突然杀个回马枪……”
革庾说的是对的。
虽说沙漠地区地势平坦目力所及甚远,但再远也远不到五十里之外。
就算以侦骑探查,要把方圆五十里外探查个遍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得到的。
而到时秦军已经被围在姑师了。
这其中只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秦军擅守,若秦军占了姑师之后匈奴便久攻不下又如何是好?
于是匈奴就在离开之前将姑师城墙大部摧毁。
将城墙摧毁也就罢了,这可以理解为匈奴在泄愤。
但匈奴偏要在城墙四面都开了个大口。
这没有引起姑师贵族的注意,包括道民君在内。
这并不奇怪,道民君有的手腕也只是外交上的,顶多政治上还有点头脑……说政治头脑都有些过了,姑师总人口不过两万余,又如何能称得上“政治”,这在大秦差不多也就是个里典的水平,何况道民君还未真正的管理过这许多人。
其它贵族不管是“手握重兵”的大臣也好,“年少有为”的乡善君也罢,都没有大战经验于是也谈不上什么军事谋略。
于是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即便他们到了姑师城亲眼看到也没往心里去。
但沈兵却第一时间就发觉这其中有诈。
沈兵还多问了探子一句:
“饮水可曾被匈奴下毒或是填埋?”
探子回答:
“不曾填埋,我等还取过姑师城内的饮水,不曾被下过毒。”
于是匈奴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沙漠地区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水。
匈奴若是要泄愤想让秦军或姑师军民难受的话,在水里下毒就是最简单、最快速、最省力的做法,何必要费那么多力气摧毁城墙?
而且还不只摧毁一面,摧毁的是四面。
所以沈兵第一时间就判断这是匈奴以假撤退引秦军进攻姑师,接着匈奴再围而歼之。
这个办法的确有效。
因为秦军在姑师一带不过八千余人,如果要留守交河、萨尔两城寨的话,来攻姑师的兵力或许只有六、七千。
而匈奴数万大军以快马将姑师一围,再加上城墙各面都有缺口……不说下马步战了,就算用脚踩也能将姑师踏平吧。
秦军主力要是在姑师被围歼,那么交河、萨尔两城寨也就保不住了。
到时匈奴岂不是又可以夺回主动权?
这也是匈奴不给水源下毒的原因之一……匈奴还打算继续守姑师,因此需要这些饮水。
匈奴又哪里会想到,那些在黑暗中“来攻”姑师的数千人并非秦军。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7404/291305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