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商路多艰辛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李嗣业漫步在驿站建筑群中,抬头左右张望观看。跟他预料中的不太一样,精绝国王宫并非想象中的建筑雄伟,就算昔日有些精美的錾石,有雕刻花纹,如今也被风沙吹蚀为光秃秃的石块。
他回头问由三:“驿站是否接待过往客商?”
“当然要接待,来自中原和西域的胡人和汉人进入驿站,补充草料淡水,他们付给我们钱财,我们用这些钱买马匹草料,给我们这些人发饷,还要给尼壤城附近种树。”
李嗣业又问:“每年能收入多少钱财?除去尼壤驿站及城中的一切开支外,还能余下多少钱?”
看见由三发愣,李嗣业开口解释道:“哦,我不是要查你们的帐,如今都护府要在于阗道和中道上修建五十多座驿站,所以某选了几个点实地查干一下,你尽管如实道来,无论余下多少钱都护府都不会跟你们要。”
他们此刻站在驿站供应客人食物的石厅前,里面摆放一些简陋的石墩、石案,几名商旅正坐在石凳上干啃干粮。
由三城使抬手摸了摸幞头,低头羞涩地说:“我们尼壤驿并未积攒下多少钱,除去所有的开支外,如今库中也只有五万多枚铜钱。缺钱的原因主要是城池深入大漠,受风沙侵袭,缺水更缺粮食。于阗镇供应的粮食只够我们这些当兵的吃,接待来往客商的粮食,都得我们花钱去买,但我们于阗粮食的价格太贵了,即使一斗青稞也需要两百多钱。”
李嗣业确信地点了点头,丝绸之路南道上确实比其他两道更贫瘠一些,粮价是龟兹的五倍,长安的二十倍,但走南道距离葱岭以西大食,或是更南方的天竺直线距离更近,所以长久以来许多更富于冒险精神的唐人更喜欢走于阗道。
这条丝路商道不止贫瘠,缺水,风沙侵袭条件艰苦,还活跃着大大小小的沙匪帮,抢劫掠杀来往行商。
由于天竺的香料,大食的象牙、黄金是长安豪富们争抢的奢侈品,就如同中原产出的丝绸,商路的艰难险阻也使得外国货昂贵,一次行商千余里所赚取的钱财已经是相当可观。
商路上经常传说这样那样的传奇故事,让商旅们趋之若鹜。几乎每年都有这样一个传奇诞生,故事的内容都差不多,大概是某个关中郎君穷困潦倒,生活无从着落,抱着搏一把的心态找亲戚借了些钱,在长安城中买几匹素绢,牵着家中的老马跟随着商队前往西域做生意。
在丝绸之路上做生意赚钱的多少,是和商旅们行路的远近成正比的,把丝绢从长安卖到敦煌,跟卖到龟兹的价格相差了不止一倍。
商队的目的地是于阗,他们将带来的丝绢在于阗市场上卖掉,又在于阗城中花掉大部分钱买下胡椒,象牙等奢侈品,回到中原自然能够翻几番,这样一次生意能够抵两年家中的开销。
富有拼搏精神的郎君显然不满足在于阗的这点儿利润,他牵马驮着这几匹素绢跟随着其他商队,前往葱岭,翻过兴都库伦大雪山,南下天竺,这途中有许多商旅无法忍受旅途的艰辛,把货物在半路出售,赚取了钱财折回,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但郎君却依旧不肯停步,继续运货南下,最终到达了印度波罗王朝的曲女城。
他在曲女城中以极高的价格卖出了素绢,又用超低的价格买进了大量胡椒和龙脑香,风尘仆仆驮着货物返程。他幸运地躲过雪崩,翻过大雪山,又在于阗道上躲过了沙盗的抢夺,可能还丢失了一些货物,但最终的结果是他成功回到长安,将天竺龙脑香和胡椒在东市上出售,获得家资千万贯,一时暴富使祖孙三代衣食无忧。
这个传奇故事他以前就听说过,今日在尼壤城中又听到了,不管他是真是假,逻辑上是非常合理的。能用唐僧取经式的顽强精神来做生意,哪有可能不成功的?西行路上的艰难险阻,九死一生才使得经商的利润奇高,从而使这样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因为深受盗墓小说的影响,比起这类发财传奇故事,他更想听到精绝古城的历史。这辈子好不容易来古迹一趟,总得满足好奇心吧。这个城邦制古国灭亡不过五百年,王国的宫殿依然屹立在大地上,虽然已经成为了驿站。听起来有点儿寒酸,但他更相信它是神秘诡异的,不然就太没意思了么?
“由三城使,可曾听说过鬼洞族和精绝女王?”
“鬼洞族?听着咋这么渗人呢?这里也住着许多从于阗过来的原住民,从未听说过什么鬼洞族,精绝女王也从未听说过。”
“呵,可能是我记错了,也许叫别的族呢?这精绝国的原住民叫什么?”
由三回答道:“可能就叫精绝人吧,但我从未见过有把国号,或族名自称为鬼的,也太不吉利了。”
李嗣业尚有些不死心,继续问由三:“你在尼壤城驻守十几年,有没有听说过什么地下城,地下洞窟,地下王宫陵墓什么的?”
“没有,从未听说过,卑职也率领居民在城中打过几口水井,从未挖出过什么地下王宫,大墓什么的。而且卑职认为,精绝国也不可能有国力修什么地下大墓王宫,他们即使在最鼎盛时期,国中人口也没有超过五千,能拿刀枪的壮年男子也不过五百人左右。不管大兴土木修建什么,都需要几万以上民力。”
由三说得很有道理,就凭地面建筑的格局,也能看出这地方不可能有什么地下奇观。
幻想破灭了,李嗣业的兴致也就此消失,决定离开尼壤城踏上归途,城使由三带领众多兵卒在门外相送。
这时正好有一支商队途径尼壤城,李嗣业便与他们结伴而行,一同前往于阗镇。
于阗道上的驿站数量确实不足,有时行进百里才能遇上一处集镇驿站,规模比起天山中道上的驿站也差远得多,不过是几座土坯房和残缺倒塌的围墙。集镇中仅有几户人家,生活来源也靠接待丝绸之路上的商队,通常开门接客的人家,会把在上挂一把笊篱,表明这是饭店。
李嗣业中途光顾了这样一家小店,特色的饭食是青稞和小麦面粉混合做出的饼汤,里面有沙漠中常见的一种野菜,还有野骆驼和羚羊肉片,味道谈不上美味,但要比驿站中的青稞干粮和野菜汤好得多。
为了躲避太阳暴晒,商队一般是白天在驿站休息,傍晚动身上路,凭借跑商老客对方向感的把握,即使夜晚乌云密布,商队也不会迷路。唯一需要担心的问题是沙盗。
离开尼壤城的第三日凌晨,北极星刚刚在深蓝的天幕中升起,商队在一处干涸的季节河河谷中行进。
商队的首领突然停住了脚步,睁着深邃的双眼望向不远处,有一道烟尘在地平线上突兀地升起。这时空气中并未有风,这烟尘就显得太过奇怪了。
多年的行商经验,让他心底产生了恐惧的预感。
“是沙盗!快跑!”
(ps:昨日单位遇上级检查,更新无力了。欠下的章慢慢补。感谢长江的尽头飘红打赏,感谢读者大大们的月票)
他回头问由三:“驿站是否接待过往客商?”
“当然要接待,来自中原和西域的胡人和汉人进入驿站,补充草料淡水,他们付给我们钱财,我们用这些钱买马匹草料,给我们这些人发饷,还要给尼壤城附近种树。”
李嗣业又问:“每年能收入多少钱财?除去尼壤驿站及城中的一切开支外,还能余下多少钱?”
看见由三发愣,李嗣业开口解释道:“哦,我不是要查你们的帐,如今都护府要在于阗道和中道上修建五十多座驿站,所以某选了几个点实地查干一下,你尽管如实道来,无论余下多少钱都护府都不会跟你们要。”
他们此刻站在驿站供应客人食物的石厅前,里面摆放一些简陋的石墩、石案,几名商旅正坐在石凳上干啃干粮。
由三城使抬手摸了摸幞头,低头羞涩地说:“我们尼壤驿并未积攒下多少钱,除去所有的开支外,如今库中也只有五万多枚铜钱。缺钱的原因主要是城池深入大漠,受风沙侵袭,缺水更缺粮食。于阗镇供应的粮食只够我们这些当兵的吃,接待来往客商的粮食,都得我们花钱去买,但我们于阗粮食的价格太贵了,即使一斗青稞也需要两百多钱。”
李嗣业确信地点了点头,丝绸之路南道上确实比其他两道更贫瘠一些,粮价是龟兹的五倍,长安的二十倍,但走南道距离葱岭以西大食,或是更南方的天竺直线距离更近,所以长久以来许多更富于冒险精神的唐人更喜欢走于阗道。
这条丝路商道不止贫瘠,缺水,风沙侵袭条件艰苦,还活跃着大大小小的沙匪帮,抢劫掠杀来往行商。
由于天竺的香料,大食的象牙、黄金是长安豪富们争抢的奢侈品,就如同中原产出的丝绸,商路的艰难险阻也使得外国货昂贵,一次行商千余里所赚取的钱财已经是相当可观。
商路上经常传说这样那样的传奇故事,让商旅们趋之若鹜。几乎每年都有这样一个传奇诞生,故事的内容都差不多,大概是某个关中郎君穷困潦倒,生活无从着落,抱着搏一把的心态找亲戚借了些钱,在长安城中买几匹素绢,牵着家中的老马跟随着商队前往西域做生意。
在丝绸之路上做生意赚钱的多少,是和商旅们行路的远近成正比的,把丝绢从长安卖到敦煌,跟卖到龟兹的价格相差了不止一倍。
商队的目的地是于阗,他们将带来的丝绢在于阗市场上卖掉,又在于阗城中花掉大部分钱买下胡椒,象牙等奢侈品,回到中原自然能够翻几番,这样一次生意能够抵两年家中的开销。
富有拼搏精神的郎君显然不满足在于阗的这点儿利润,他牵马驮着这几匹素绢跟随着其他商队,前往葱岭,翻过兴都库伦大雪山,南下天竺,这途中有许多商旅无法忍受旅途的艰辛,把货物在半路出售,赚取了钱财折回,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但郎君却依旧不肯停步,继续运货南下,最终到达了印度波罗王朝的曲女城。
他在曲女城中以极高的价格卖出了素绢,又用超低的价格买进了大量胡椒和龙脑香,风尘仆仆驮着货物返程。他幸运地躲过雪崩,翻过大雪山,又在于阗道上躲过了沙盗的抢夺,可能还丢失了一些货物,但最终的结果是他成功回到长安,将天竺龙脑香和胡椒在东市上出售,获得家资千万贯,一时暴富使祖孙三代衣食无忧。
这个传奇故事他以前就听说过,今日在尼壤城中又听到了,不管他是真是假,逻辑上是非常合理的。能用唐僧取经式的顽强精神来做生意,哪有可能不成功的?西行路上的艰难险阻,九死一生才使得经商的利润奇高,从而使这样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因为深受盗墓小说的影响,比起这类发财传奇故事,他更想听到精绝古城的历史。这辈子好不容易来古迹一趟,总得满足好奇心吧。这个城邦制古国灭亡不过五百年,王国的宫殿依然屹立在大地上,虽然已经成为了驿站。听起来有点儿寒酸,但他更相信它是神秘诡异的,不然就太没意思了么?
“由三城使,可曾听说过鬼洞族和精绝女王?”
“鬼洞族?听着咋这么渗人呢?这里也住着许多从于阗过来的原住民,从未听说过什么鬼洞族,精绝女王也从未听说过。”
“呵,可能是我记错了,也许叫别的族呢?这精绝国的原住民叫什么?”
由三回答道:“可能就叫精绝人吧,但我从未见过有把国号,或族名自称为鬼的,也太不吉利了。”
李嗣业尚有些不死心,继续问由三:“你在尼壤城驻守十几年,有没有听说过什么地下城,地下洞窟,地下王宫陵墓什么的?”
“没有,从未听说过,卑职也率领居民在城中打过几口水井,从未挖出过什么地下王宫,大墓什么的。而且卑职认为,精绝国也不可能有国力修什么地下大墓王宫,他们即使在最鼎盛时期,国中人口也没有超过五千,能拿刀枪的壮年男子也不过五百人左右。不管大兴土木修建什么,都需要几万以上民力。”
由三说得很有道理,就凭地面建筑的格局,也能看出这地方不可能有什么地下奇观。
幻想破灭了,李嗣业的兴致也就此消失,决定离开尼壤城踏上归途,城使由三带领众多兵卒在门外相送。
这时正好有一支商队途径尼壤城,李嗣业便与他们结伴而行,一同前往于阗镇。
于阗道上的驿站数量确实不足,有时行进百里才能遇上一处集镇驿站,规模比起天山中道上的驿站也差远得多,不过是几座土坯房和残缺倒塌的围墙。集镇中仅有几户人家,生活来源也靠接待丝绸之路上的商队,通常开门接客的人家,会把在上挂一把笊篱,表明这是饭店。
李嗣业中途光顾了这样一家小店,特色的饭食是青稞和小麦面粉混合做出的饼汤,里面有沙漠中常见的一种野菜,还有野骆驼和羚羊肉片,味道谈不上美味,但要比驿站中的青稞干粮和野菜汤好得多。
为了躲避太阳暴晒,商队一般是白天在驿站休息,傍晚动身上路,凭借跑商老客对方向感的把握,即使夜晚乌云密布,商队也不会迷路。唯一需要担心的问题是沙盗。
离开尼壤城的第三日凌晨,北极星刚刚在深蓝的天幕中升起,商队在一处干涸的季节河河谷中行进。
商队的首领突然停住了脚步,睁着深邃的双眼望向不远处,有一道烟尘在地平线上突兀地升起。这时空气中并未有风,这烟尘就显得太过奇怪了。
多年的行商经验,让他心底产生了恐惧的预感。
“是沙盗!快跑!”
(ps:昨日单位遇上级检查,更新无力了。欠下的章慢慢补。感谢长江的尽头飘红打赏,感谢读者大大们的月票)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8211/190794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