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竹香_分节阅读_129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吴 家酒楼早换了个新掌柜,姓金,据说是吴成名妻子的堂兄。这姓金的,李竹没见过,不过听人说,跟孙掌柜的比起来也不遑多让。李竹是被上次的事给弄出阴影来 了。这一次先提醒李大姑一定要小心防备,这夫妻俩也都有了经验,每日都小心检查,将店里弄得干干净净,饭菜价格公道,味道纯正。小二待人和气,不以貌取 人。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杨家饭庄开业不已,饭庄门口就聚集不少乞丐,专等着剩饭。这个时候可不像现代,大多数客人都十分珍惜 粮食,一般都吃得很干净,即便有少数剩下的,杨老实和李大姑也不舍得扔,和小二杂工们就分着吃了,即便剩下汤水,也能用木桶拉回家喂猪。不过,李大姑一是 怜悯这些可怜人,二是感念那几个乞丐帮忙救火的事,因此尽量挪出去剩饭给他们。不过,人多饭少,只能先到先得。于是在杨家饭庄门口通常有两大奇景,一是排 队吃饭的。二是排队要饭。
饭庄生意火爆是好事,但随之也有人手不足的烦恼。因为杨云嫁了人,家里就缺了一个看家的,李大姑家养得猪羊鸡鸭离不了人。虽然李竹和邻居能帮着看几天,但终究不是长久之事。
李竹就建议大姑再招一个帐房,专门收帐记帐。当然,要找靠得住的。
招帐房的消息放出去不久,就有人上门来问。这人不是旁人,却是熟人张文。
李竹听杨墨说过,张文并没考过秀才,他现在仅是个童生。听说在给一户人家的孩子当先生。
“婶子,听说你家招帐房,我就厚着脸皮来问问。”张文说道。
李大姑和他寒暄几句就问他怎么不当先生了,毕竟教书可比帐房体面。
张文苦笑:“那户人家的孩子并不适合读书,老跟我捣乱,我说不得训不得,跟他家人说,他父母反怨我没本事教不好孩子。就辞了。家里还有老母亲和两个孩子要养。”
李大姑自然知道他家的情况,进去跟杨老实商量了一会儿,便同意了。
张文来后,做事十分勤恳认真。不光帐本记得清楚明白,有时张虎忙不过来也来帮忙。这两人被客人戏称为二张。
饭庄的生意一直顺风顺水,其他店家也没人来找麻烦。
李竹三五不时地进城逛逛,有时会带来一两个新菜,饭庄如今不但有火锅,还有家常炒菜。每隔一段时间,店里就会推出一到两道味美价廉的新菜。李竹种的辣椒也用了派场,引来一些嗜辣者的好评。只可惜辣椒种的不多,李竹只能拿出一部分,剩下的明年好留种。
陈观这人跟陈觐不同,他算是个标准吃货,也没什么怪癖,来清河县没多久,就见周围的馆子尝了个遍。他听说杨家饭庄后,就有心要来。这日闲着无事,便带着一个书僮来到了店里。
李大姑自然认得他,赶紧热情招呼。
陈观笑笑:“不用,你忙你的,我来尝尝鲜。”
小二赶紧出来报菜名,陈观点了几个招牌菜,菜上来后,陈观一尝就没停下筷子。
可惜他眼大肚子小,鸡鸭鱼虾点了半桌子,每样都只吃了一部分。
张文路过时,看到这般情形,语重心长地说道:“小兄弟,你一个点太多了,这样太费。”
陈观笑道:“你这人倒有意思,开饭庄的不都盼着客人多点菜吗?”
张文认真说道:“我们不一样,我们东家有时也会提醒客人,说我们饭庄的菜量比较大,点多了怕吃不完。”
“哦,你们倒真是个实在人。”
陈观看李大姑正在忙着,也没招呼,径自让书僮结了帐便离开了。
李大姑转过来时,一看陈观竟走了,就对张文说道:“阿文,我忘了告诉你了,那个人是咱们的熟人,该抹些零头的。”
张文笑笑,说下回记得了。
李竹来县里办完该办的事,便四处闲逛。她也听得了一些八卦,有的跟自家有关,比如斜对过的那个潘家大酒楼的夫妻俩,听街坊说,这两人的嘴整天撇到耳朵后面,有事没事就往杨家饭庄翻白眼。看着他们门口人来人往,自家店里冷冷清清,心里就万分地不痛快。
有 的八卦跟她家没关,比如官府再次剿匪的事。这次清剿的是南屋山的土匪,南屋山比北层山难对付多了。一是地势更为险要,山上有一道关隘,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的架式。再加上土匪训练有素,官府连攻两次都未能攻破山寨。不过,官兵们也堵住了几个下山的出口,将土匪困在山上。官府这一招也算狠,土匪不事生产,如 今又是冬天,他们总要下山采买粮食衣物。这么一堵截,算是断了他们的活路。
官兵不但堵截各个关口,还到处在山上贴告示,喊话,说服土匪们投降,有三种人可以不追究,即被胁迫为匪者不究,身上没沾人命者不究,抓住首领者,重罪从轻,无罪重赏。这些告示对匪军又是重重一击。
李竹听到这些消息后,就知道宁希迈的日子一定十分不好过。
不过,这些听听就过,毕竟跟她无关。
时间飞逝,很快就到了年关。天气十分寒冷,呵气成冰。李竹没事就不愿出去。整日缩在炕上,在上面支着个炕桌,看看书写写字。有时也做些女红。不过手艺始终没得到提高。
到 年底时,她家池塘里的鱼也该起了。李竹家的鱼如今已小有名气,这是靠杨家饭庄打出来的。一听说她要起鱼塘,那些饭铺的掌柜,鱼贩子都纷纷来问。李竹留一部 分给自家吃,剩下的就全卖给了这些人。这一塘鱼共卖了七十多两。这自然又引起了村民们的羡慕或眼红,还有的人也准备挖塘养鱼。
李竹手头又有钱了,秋天卖菜得了一部分,莲藕也得了几十两,再加上卖鱼的,还有饭庄的分红。她准备开春再买几亩水田种稻子。她家现有的土都是荒地和山地,没有良田和水田。
她现在已经是个小地主,再慢慢变成中地主、大地主。再把房子盖大些。到时再弄辆防震功能好的马车,带着小白去外面逛逛,看看这大好河山,尝尝天南海北的美食。李竹越想越高兴。
李竹这边小日子过得十分舒坦,李家那边却在闹腾。
事情的起因,是李寄看上了一件皮袄,用他的说一点也不贵只要二十两,他的同窗都穿了,他不能没有。可李家如今越过越差,眼看就要过年哪来的闲钱给他买皮袄。李寄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又哭又闹,摔东西砸碗。一家人齐上去哄劝也没用。
李寄的皮袄没到手,李竹却收到了一件。杨家三人每人都有,是杨云从京城捎来的,一同捎来的还有些京中特产加一封书信。
杨墨拿着信在念,大家一脸期待地听着。
信中无非说的是她在江家一切都好。和丈夫相处和睦,公公对她不错,小叔也好。祖母更是十分喜欢她。美中不足的就是离爹娘太远,想看一眼都不得。另外,江惊雷已经答应她,若无变故,他们明年秋天会回来一趟。
李大姑抹着眼泪掰着手指头算日子,说道:“明年秋天,还有七八个月呢。”
杨家三人收到皮袄都收了起来,准备过年时再穿。李竹是一收到就穿在身上,还被李大姑笑了一顿。白色的羊羔皮小袄,穿上去十分合身。趁得李竹越得白净灵秀。
李大姑看到这她这副模样,就正色说道:“阿竹,以后你少在店里停留,免得又有说三道四。”
李竹笑笑说好。她不怎么在意别人说什么,左右她的名声已经这样了,也不差这一点。
李大姑叹道:“你云姐嫁出去了,又该轮到你了。”
李竹忙说:“我可以再等几年,上面还有表哥呢。”
李大姑一提到杨墨的亲事,就忍不住不满地哼了一声。
杨墨自知理亏,忙讪笑着转移话题:“娘,咱们今日进城去逛逛吧,家中的纸张用完了。”
“嗯,都去吧,让你爹去套车。”
☆、第106章 进城
?杨老实去套了牛车,李竹、杨墨和李大姑一起坐上牛车,众人说说笑笑,往县里欢而去。车赶得不快,今日风和日暖,倒也不算冷。
到村口时,正好碰见几个乡亲,李大姑招呼他们上车,一并捎去。众人道了谢,纷纷上车。
大伙一坐稳,就开始东家长西家短的闲扯起来。
有个妇人说道:“嫂子,你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儿子有出息,闺女嫁到了京城。还开饭铺子,牛也使上了。真让人羡慕啊。我家要能有你家一半的光景,我睡着也能笑醒。”
李大姑嘴里谦虚,说不过是比以前好过些罢了。每天起早贪黑的也挺辛苦。家里又有个读书的,花钱费,没人们想得那么好。
李 大姑和杨老实都是低调之人,平日里也不爱显摆,就算日子过好了,对于乡邻们还是和从前一样。这一点挺受人喜欢的。毕竟村中有因多收了三五斗粮食,说话口气 就不一样的人,也有每月做工挣四百文就开始翘尾巴的人。像杨家一家这样的,算是难得的。所以大多数村民对于杨家的发家心态上还是十分平和的。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酸话,等着看笑话。 不过,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
这话,李竹曾用来安慰大姑一家,听得大姑和杨墨拍手叫好。同时面对那些不是人的少数人也愈发淡定了。
那些妇人先是奉承了李大姑一顿,然后放低了声音,问李大姑:“嫂子,你家侄女真是越长越俊了,跟你年轻时一样出挑,你家是打算在本地找啊,还是让她姐给说到京城去?”
李竹笑眯眯地看了李竹一眼,说道:“儿大不由爷,我们得看她自个的意思。”
李竹扭过头假装看风景。这里的女孩子流行一提婆家这样的字样就得低头害羞,人家确实是真羞,李竹一时装不出来,因此只好装作听不见。
她正扭头看路边光秃秃的树木和遍地枯草,忽然眼角瞥到一抹白影。小白那个家伙自己跟上来了,还一路躲躲闪闪,生怕人看到它似的。
看到主人看见了自己,小白迟疑了一下,接着撒着欢儿一路狂奔,跑上来后便围着牛车又是作揖又是摇尾巴的。逗得大伙哈哈直笑,李竹也只好原谅它了。
到了县城后,大伙纷纷上车,提着篮子各自去办年货,并约好一个时辰后在杨家饭庄门口会合。
杨家要买东西不多,他们今年杀了猪,鸡鸭鹅都有,李竹那里鱼虾野味也不缺。
杨家饭庄开业不已,饭庄门口就聚集不少乞丐,专等着剩饭。这个时候可不像现代,大多数客人都十分珍惜 粮食,一般都吃得很干净,即便有少数剩下的,杨老实和李大姑也不舍得扔,和小二杂工们就分着吃了,即便剩下汤水,也能用木桶拉回家喂猪。不过,李大姑一是 怜悯这些可怜人,二是感念那几个乞丐帮忙救火的事,因此尽量挪出去剩饭给他们。不过,人多饭少,只能先到先得。于是在杨家饭庄门口通常有两大奇景,一是排 队吃饭的。二是排队要饭。
饭庄生意火爆是好事,但随之也有人手不足的烦恼。因为杨云嫁了人,家里就缺了一个看家的,李大姑家养得猪羊鸡鸭离不了人。虽然李竹和邻居能帮着看几天,但终究不是长久之事。
李竹就建议大姑再招一个帐房,专门收帐记帐。当然,要找靠得住的。
招帐房的消息放出去不久,就有人上门来问。这人不是旁人,却是熟人张文。
李竹听杨墨说过,张文并没考过秀才,他现在仅是个童生。听说在给一户人家的孩子当先生。
“婶子,听说你家招帐房,我就厚着脸皮来问问。”张文说道。
李大姑和他寒暄几句就问他怎么不当先生了,毕竟教书可比帐房体面。
张文苦笑:“那户人家的孩子并不适合读书,老跟我捣乱,我说不得训不得,跟他家人说,他父母反怨我没本事教不好孩子。就辞了。家里还有老母亲和两个孩子要养。”
李大姑自然知道他家的情况,进去跟杨老实商量了一会儿,便同意了。
张文来后,做事十分勤恳认真。不光帐本记得清楚明白,有时张虎忙不过来也来帮忙。这两人被客人戏称为二张。
饭庄的生意一直顺风顺水,其他店家也没人来找麻烦。
李竹三五不时地进城逛逛,有时会带来一两个新菜,饭庄如今不但有火锅,还有家常炒菜。每隔一段时间,店里就会推出一到两道味美价廉的新菜。李竹种的辣椒也用了派场,引来一些嗜辣者的好评。只可惜辣椒种的不多,李竹只能拿出一部分,剩下的明年好留种。
陈观这人跟陈觐不同,他算是个标准吃货,也没什么怪癖,来清河县没多久,就见周围的馆子尝了个遍。他听说杨家饭庄后,就有心要来。这日闲着无事,便带着一个书僮来到了店里。
李大姑自然认得他,赶紧热情招呼。
陈观笑笑:“不用,你忙你的,我来尝尝鲜。”
小二赶紧出来报菜名,陈观点了几个招牌菜,菜上来后,陈观一尝就没停下筷子。
可惜他眼大肚子小,鸡鸭鱼虾点了半桌子,每样都只吃了一部分。
张文路过时,看到这般情形,语重心长地说道:“小兄弟,你一个点太多了,这样太费。”
陈观笑道:“你这人倒有意思,开饭庄的不都盼着客人多点菜吗?”
张文认真说道:“我们不一样,我们东家有时也会提醒客人,说我们饭庄的菜量比较大,点多了怕吃不完。”
“哦,你们倒真是个实在人。”
陈观看李大姑正在忙着,也没招呼,径自让书僮结了帐便离开了。
李大姑转过来时,一看陈观竟走了,就对张文说道:“阿文,我忘了告诉你了,那个人是咱们的熟人,该抹些零头的。”
张文笑笑,说下回记得了。
李竹来县里办完该办的事,便四处闲逛。她也听得了一些八卦,有的跟自家有关,比如斜对过的那个潘家大酒楼的夫妻俩,听街坊说,这两人的嘴整天撇到耳朵后面,有事没事就往杨家饭庄翻白眼。看着他们门口人来人往,自家店里冷冷清清,心里就万分地不痛快。
有 的八卦跟她家没关,比如官府再次剿匪的事。这次清剿的是南屋山的土匪,南屋山比北层山难对付多了。一是地势更为险要,山上有一道关隘,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的架式。再加上土匪训练有素,官府连攻两次都未能攻破山寨。不过,官兵们也堵住了几个下山的出口,将土匪困在山上。官府这一招也算狠,土匪不事生产,如 今又是冬天,他们总要下山采买粮食衣物。这么一堵截,算是断了他们的活路。
官兵不但堵截各个关口,还到处在山上贴告示,喊话,说服土匪们投降,有三种人可以不追究,即被胁迫为匪者不究,身上没沾人命者不究,抓住首领者,重罪从轻,无罪重赏。这些告示对匪军又是重重一击。
李竹听到这些消息后,就知道宁希迈的日子一定十分不好过。
不过,这些听听就过,毕竟跟她无关。
时间飞逝,很快就到了年关。天气十分寒冷,呵气成冰。李竹没事就不愿出去。整日缩在炕上,在上面支着个炕桌,看看书写写字。有时也做些女红。不过手艺始终没得到提高。
到 年底时,她家池塘里的鱼也该起了。李竹家的鱼如今已小有名气,这是靠杨家饭庄打出来的。一听说她要起鱼塘,那些饭铺的掌柜,鱼贩子都纷纷来问。李竹留一部 分给自家吃,剩下的就全卖给了这些人。这一塘鱼共卖了七十多两。这自然又引起了村民们的羡慕或眼红,还有的人也准备挖塘养鱼。
李竹手头又有钱了,秋天卖菜得了一部分,莲藕也得了几十两,再加上卖鱼的,还有饭庄的分红。她准备开春再买几亩水田种稻子。她家现有的土都是荒地和山地,没有良田和水田。
她现在已经是个小地主,再慢慢变成中地主、大地主。再把房子盖大些。到时再弄辆防震功能好的马车,带着小白去外面逛逛,看看这大好河山,尝尝天南海北的美食。李竹越想越高兴。
李竹这边小日子过得十分舒坦,李家那边却在闹腾。
事情的起因,是李寄看上了一件皮袄,用他的说一点也不贵只要二十两,他的同窗都穿了,他不能没有。可李家如今越过越差,眼看就要过年哪来的闲钱给他买皮袄。李寄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又哭又闹,摔东西砸碗。一家人齐上去哄劝也没用。
李寄的皮袄没到手,李竹却收到了一件。杨家三人每人都有,是杨云从京城捎来的,一同捎来的还有些京中特产加一封书信。
杨墨拿着信在念,大家一脸期待地听着。
信中无非说的是她在江家一切都好。和丈夫相处和睦,公公对她不错,小叔也好。祖母更是十分喜欢她。美中不足的就是离爹娘太远,想看一眼都不得。另外,江惊雷已经答应她,若无变故,他们明年秋天会回来一趟。
李大姑抹着眼泪掰着手指头算日子,说道:“明年秋天,还有七八个月呢。”
杨家三人收到皮袄都收了起来,准备过年时再穿。李竹是一收到就穿在身上,还被李大姑笑了一顿。白色的羊羔皮小袄,穿上去十分合身。趁得李竹越得白净灵秀。
李大姑看到这她这副模样,就正色说道:“阿竹,以后你少在店里停留,免得又有说三道四。”
李竹笑笑说好。她不怎么在意别人说什么,左右她的名声已经这样了,也不差这一点。
李大姑叹道:“你云姐嫁出去了,又该轮到你了。”
李竹忙说:“我可以再等几年,上面还有表哥呢。”
李大姑一提到杨墨的亲事,就忍不住不满地哼了一声。
杨墨自知理亏,忙讪笑着转移话题:“娘,咱们今日进城去逛逛吧,家中的纸张用完了。”
“嗯,都去吧,让你爹去套车。”
☆、第106章 进城
?杨老实去套了牛车,李竹、杨墨和李大姑一起坐上牛车,众人说说笑笑,往县里欢而去。车赶得不快,今日风和日暖,倒也不算冷。
到村口时,正好碰见几个乡亲,李大姑招呼他们上车,一并捎去。众人道了谢,纷纷上车。
大伙一坐稳,就开始东家长西家短的闲扯起来。
有个妇人说道:“嫂子,你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儿子有出息,闺女嫁到了京城。还开饭铺子,牛也使上了。真让人羡慕啊。我家要能有你家一半的光景,我睡着也能笑醒。”
李大姑嘴里谦虚,说不过是比以前好过些罢了。每天起早贪黑的也挺辛苦。家里又有个读书的,花钱费,没人们想得那么好。
李 大姑和杨老实都是低调之人,平日里也不爱显摆,就算日子过好了,对于乡邻们还是和从前一样。这一点挺受人喜欢的。毕竟村中有因多收了三五斗粮食,说话口气 就不一样的人,也有每月做工挣四百文就开始翘尾巴的人。像杨家一家这样的,算是难得的。所以大多数村民对于杨家的发家心态上还是十分平和的。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酸话,等着看笑话。 不过,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
这话,李竹曾用来安慰大姑一家,听得大姑和杨墨拍手叫好。同时面对那些不是人的少数人也愈发淡定了。
那些妇人先是奉承了李大姑一顿,然后放低了声音,问李大姑:“嫂子,你家侄女真是越长越俊了,跟你年轻时一样出挑,你家是打算在本地找啊,还是让她姐给说到京城去?”
李竹笑眯眯地看了李竹一眼,说道:“儿大不由爷,我们得看她自个的意思。”
李竹扭过头假装看风景。这里的女孩子流行一提婆家这样的字样就得低头害羞,人家确实是真羞,李竹一时装不出来,因此只好装作听不见。
她正扭头看路边光秃秃的树木和遍地枯草,忽然眼角瞥到一抹白影。小白那个家伙自己跟上来了,还一路躲躲闪闪,生怕人看到它似的。
看到主人看见了自己,小白迟疑了一下,接着撒着欢儿一路狂奔,跑上来后便围着牛车又是作揖又是摇尾巴的。逗得大伙哈哈直笑,李竹也只好原谅它了。
到了县城后,大伙纷纷上车,提着篮子各自去办年货,并约好一个时辰后在杨家饭庄门口会合。
杨家要买东西不多,他们今年杀了猪,鸡鸭鹅都有,李竹那里鱼虾野味也不缺。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8352/191215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