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朝会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自陈庆之以八百白袍战退敌兵之后,整座皇城内外,都在盛传此事,而在他有意无意间的透露中,令所有人得知,这场战役胜利的背后,有着恶名昭著的大皇子得功劳。
百姓之中自是无人愿意相信,但是文武百官乃至于后宫所有嫔妃,在见识到今日早朝大皇子的临危不惧后,或多或少都对他的感觉有所改变。
翌日。
朝会。
崇德殿内。
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分工等要求站立,目前国难当头,每日朝会是必须的,重在商讨退敌之事。
大魏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如天上仙人俯视着台下皇子大臣,让身边太监宣读了今日第一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昨日敌国先锋兵临城下,都城岌岌可危,幸有陈庆之临危授命,击退敌兵,以致都城危难暂解,功不可没,着赏黄金千两,升羽林军右卫副统领兼怀化大将军之位。原大皇子近身侍卫赵云因亲斩敌将有功,升羽林右卫中郎将,跟随二人出战之士卒,皆有封赏,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陈庆之与赵云出列跪拜领旨,而这篇圣旨,其奖赏不可谓不厚重,但是他二人并没有高兴之意,因为此圣旨通篇没有讲到自己的主公大皇子分毫。
躲在一旁角落静静矗立的赵长青,幽怨的看了一眼陈庆之,自己心有不忿,眼看着到手的昏庸值,就因为他的‘胡乱指挥’而泡汤了。
待他二人领完圣旨,刚想为大皇子打抱不平说些什么的时候,有大臣迫不及待的出列道:“启禀陛下,臣有疑问。”
“讲。”大魏皇帝不动声色。
出列的这人是兵部官员,隶属侍郎位,他开口道:“不知陛下,何为羽林军右卫?我大魏,并无此称呼啊!”
大魏皇帝笑道:“爱卿莫急。”话语声刚刚落地,他便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身旁太监宣读第二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自楚兴兵犯境以来,朕深感各地府兵之疾,痛心疾首之余不免心怀忧虑,着新建一军羽林右卫,掌都城安危,原守城部队,各司其职,其上羽林右卫统御全城,领万人。原羽林军,更名为羽林左卫,负责巩固皇宫安危,钦此。”
这份圣旨通读下来,整座皇宫内都是炸开了锅,热烈讨论起来,而各位皇子,眼神愈发炙热,都想将羽林右卫大将军一职收入囊中。
万人编制啊!
羽林左卫也才近五千人而已!
大魏丞相李子渊思绪再三,最终代表身后利益集团,就新建一军之事,发表了看法,“吾皇圣明!”
很显然,他很了解当今圣人,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宣布这道圣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极大破坏了京城平衡,毕竟,统御全城事无巨细啊,到底怎么才算统御?这是个文字游戏,也就代表,即将上任的大将军,定是皇帝心腹。
如此关头,他绝不能领头坏了皇帝的雅兴,而且国难当头,一切政治因素,都必须要妥协让步,使众人意见达成统一。
随着李丞相一声高喝,文武百官都开始异口同声起来,高呼皇帝圣明。
大魏皇帝很满意眼前的局势。
大魏以士族立国,以士子统御天下,所以,这也在某种意义上,使皇帝无法独断专行,就新立一军之事,里面的油水很多、道道更多,言而总之,士族不希望皇族掌握的军事力量太大。
大魏左相公趁皇帝正喜悦时开口道:“启禀圣上,南方各路勤王大军已经快到了,是不是要赶紧筹集粮草、军饷,以备勤王大军不时之需?”
大魏皇帝略微皱了皱眉头,应允了此事。
不出意外,那些勤王大军背后站立着的士族,又开始准备要向天下人狮子大张口了。
没办法,政治就是这样,你想碰这个东西,注定就得失去另一个东西,权衡利弊以及平衡,是最佳政治方向,就连当权者也无法涉足破坏、干预等等。
否则国不将国,除非你个人有着超庞大的信仰力,比如开国君主,力镇寰宇。
大魏皇帝深深呼出一口浊气,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大战,他让太监宣读第三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大皇子赵长青少幼聪慧,深谙治兵之道,于昨日献策助陈爱卿击退敌兵有功为其一,新创练兵法以使军卒自强,此功为其二,着赏大皇子暂领羽林军右卫大将军之职,将练兵之法,传于新军,以观后效,钦此。”
这一份圣旨,让满朝文武大臣、所有皇子,包括赵长青在内,都懵逼了。
虽说是‘暂领’,但是,以观后效没有下文了啊!
新军让大皇子统领?
这不是胡闹嘛!
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文武大臣,出于站队或觉得赵长青不堪重任等因素,公开表示反对。
这种情形愈演愈烈。
大魏皇帝深深皱着眉头。
心想,“看来这场仗,比朕想象的难打啊。”
“肃静!”
“肃静!”
大魏皇帝身旁太监受到其暗示,扯开嗓子便开始大叫起来,殿内秩序暂时得到安宁。
作为当事人的大皇子殿下,至今都未从懵逼当中回神。
自己啥也没做,也能升官?
是不是在做梦?扭自己一下试试。
嘶,还挺疼。
这梦还挺真实。
皇子队列中,公开站出来反对的是太子阵营中的五皇子,“启禀父皇,儿臣以为不妥,大皇兄虽有从良迹象,但是这些年来,毕竟恶名昭彰,若是走马观花一般上任,恐人心不服!”
大魏皇帝开始感到头疼,他不能立刻表态,得需要人支持,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否则定在史官笔下落得一个独断专业的臭毛病,
“大皇子,这件事,你如何看?”
赵长青听到问话,很是认真的想了想,然后开口道:“儿臣才疏学浅,恐如五弟所言,难以上位,所以儿臣建议,由陈庆之将军统一管理新军,以观后效。”
语音落地,心中开始吐槽起来,
“当什么破将军,新军又能如何?哥现在需要兵权吗?哥需要在朝堂立足,这样才能参与政事,然后败国获取昏庸值!”
大魏皇帝闻声,心中一乐,这招不错。
而昨日在崇德殿参与议事的六部尚书左右丞相等,都开始觉得大皇子变得深不可测起来,比如这招以退为进,那是玩的出神入化。
至于其它文武大臣,只觉得,现如今的大皇子殿下较往日不一样了,好像一瞬间开窍了一般,变得能说会道,身上也没那股浓郁的纨绔子弟气息了。
不过话说回来,五皇子哪能轻易让赵长青过关,他道:“陈庆之将军虽然于国有功,但是并没有管理军队的经验,更何况新军建立事关重大,不可不慎重决定,望父皇三思!”
陈庆之在听到大皇子的声音后,内心可是感激的一塌糊涂,然而又听到五皇子的咄咄逼人后,顿时气不打一出来,但是此时此刻,他是最不好发声的,一时间,左右为难。
赵长青不胜其烦,不就一个新军统领吗?犬吠什么?
就在这时,脑子里灵光一闪,他忽然想到一个人选。
平日里经常与自己饮酒作乐、常常感叹生不逢时的官二代护国公(世袭罔替)曹参。
在他印象里,那个长得跟弥勒佛似得官二代,就是一个草包,而且还是一位色欲熏心的草包,若是让他坐上新军统领,不出三个月,新军必当腐朽,如此一来,这也能获取很多昏庸值啊!
想到就说了出来,“启禀父皇,既然五弟担心陈庆之将军没有管理军队的经验,那么儿臣倒是有一个人选可举荐,他便是护国公曹参。”
曹参?
殿内有许多人,都忘掉这个名字,但是开国公爵的称谓,他们倒是记得挺清楚。
有人想起了曹参这个名字,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的父亲,也就是上任护国公,因在十六年前参与皇储夺嫡而站错了队,被当今圣上随意找了个由头革职令其养老了。
其后代子孙,再无人入朝为官。
这个曹参,年岁不小,三十有九,十六年前,跟随他的父亲统御神武军,后来也因为站位之事,被革了职,神武军也进行了大换血,成了今日的守城部队‘龙武军’。
听大皇子的口气,和曹家很熟?
这下完喽!
大皇子该倒霉了。
想起来的人,纷纷向赵长青投以怜悯的目光。
大魏皇帝在听到曹参这个名字后,心中也是有些微怒,不过,他倒是觉得这个意见可行,而且,他甚至觉得,这是自己的大儿子蓄谋已久的事情。
私底下勾结开国勋贵之后,是想多一些争夺皇位的筹码吗?
不错。
儿子啊,父皇真的很好奇,你藏拙这么些年,究竟都结识了什么人?布下了什么底蕴后手?
这个曹参,朕再次启用又能如何?
朕,相信自己的大儿子能够驾驭住。
“好,这个曹参朕想起来了,年少成名,曾统御神武军,也算颇为有经验,这样,让曹参辅助陈庆之,二人共同暂领新军,就这样,去护国公府传旨吧!”
大魏皇帝决断下来。
赵长青开心的笑了。
至于曹参的历史,说实话,他从没关注过。
因为二人只是酒肉朋友。
但是,从曾经被革职这件事看起来,他绝对是一个行走的昏庸值!
赵长青并不知道曹参具体是因何被革职,心中还窃以为是不务正业,延误军机等大罪被革职,心中想到这,就不由得笑的更加开心了。
满朝文武大臣懵逼了。
重新启用曹家?
这是不是某种讯息?
皇帝要开始重用开国勋贵了?
由大皇子举荐…
难道…
这是他们父子二人商议好的不成?
嘶!
细思恐极!
想到这里,他们看赵长青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怜悯,而是夹杂着些许惊讶。
至于八位皇子,心中所想各有不同。
那曹参,他们曾了解过。
挂着护国公的虚位,吃着皇粮,不务正业、不思进取,这样的人能教导好新军?
哼!
等新军出了问题,就让‘大哥’你吃不了兜着走,咸鱼还妄想翻天了?
不过一纨绔子弟尔,不理国事不知政要,就算曾经是故意藏拙又能如何?照样昏庸不堪!
百姓之中自是无人愿意相信,但是文武百官乃至于后宫所有嫔妃,在见识到今日早朝大皇子的临危不惧后,或多或少都对他的感觉有所改变。
翌日。
朝会。
崇德殿内。
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分工等要求站立,目前国难当头,每日朝会是必须的,重在商讨退敌之事。
大魏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如天上仙人俯视着台下皇子大臣,让身边太监宣读了今日第一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昨日敌国先锋兵临城下,都城岌岌可危,幸有陈庆之临危授命,击退敌兵,以致都城危难暂解,功不可没,着赏黄金千两,升羽林军右卫副统领兼怀化大将军之位。原大皇子近身侍卫赵云因亲斩敌将有功,升羽林右卫中郎将,跟随二人出战之士卒,皆有封赏,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陈庆之与赵云出列跪拜领旨,而这篇圣旨,其奖赏不可谓不厚重,但是他二人并没有高兴之意,因为此圣旨通篇没有讲到自己的主公大皇子分毫。
躲在一旁角落静静矗立的赵长青,幽怨的看了一眼陈庆之,自己心有不忿,眼看着到手的昏庸值,就因为他的‘胡乱指挥’而泡汤了。
待他二人领完圣旨,刚想为大皇子打抱不平说些什么的时候,有大臣迫不及待的出列道:“启禀陛下,臣有疑问。”
“讲。”大魏皇帝不动声色。
出列的这人是兵部官员,隶属侍郎位,他开口道:“不知陛下,何为羽林军右卫?我大魏,并无此称呼啊!”
大魏皇帝笑道:“爱卿莫急。”话语声刚刚落地,他便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身旁太监宣读第二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自楚兴兵犯境以来,朕深感各地府兵之疾,痛心疾首之余不免心怀忧虑,着新建一军羽林右卫,掌都城安危,原守城部队,各司其职,其上羽林右卫统御全城,领万人。原羽林军,更名为羽林左卫,负责巩固皇宫安危,钦此。”
这份圣旨通读下来,整座皇宫内都是炸开了锅,热烈讨论起来,而各位皇子,眼神愈发炙热,都想将羽林右卫大将军一职收入囊中。
万人编制啊!
羽林左卫也才近五千人而已!
大魏丞相李子渊思绪再三,最终代表身后利益集团,就新建一军之事,发表了看法,“吾皇圣明!”
很显然,他很了解当今圣人,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宣布这道圣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极大破坏了京城平衡,毕竟,统御全城事无巨细啊,到底怎么才算统御?这是个文字游戏,也就代表,即将上任的大将军,定是皇帝心腹。
如此关头,他绝不能领头坏了皇帝的雅兴,而且国难当头,一切政治因素,都必须要妥协让步,使众人意见达成统一。
随着李丞相一声高喝,文武百官都开始异口同声起来,高呼皇帝圣明。
大魏皇帝很满意眼前的局势。
大魏以士族立国,以士子统御天下,所以,这也在某种意义上,使皇帝无法独断专行,就新立一军之事,里面的油水很多、道道更多,言而总之,士族不希望皇族掌握的军事力量太大。
大魏左相公趁皇帝正喜悦时开口道:“启禀圣上,南方各路勤王大军已经快到了,是不是要赶紧筹集粮草、军饷,以备勤王大军不时之需?”
大魏皇帝略微皱了皱眉头,应允了此事。
不出意外,那些勤王大军背后站立着的士族,又开始准备要向天下人狮子大张口了。
没办法,政治就是这样,你想碰这个东西,注定就得失去另一个东西,权衡利弊以及平衡,是最佳政治方向,就连当权者也无法涉足破坏、干预等等。
否则国不将国,除非你个人有着超庞大的信仰力,比如开国君主,力镇寰宇。
大魏皇帝深深呼出一口浊气,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大战,他让太监宣读第三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
大皇子赵长青少幼聪慧,深谙治兵之道,于昨日献策助陈爱卿击退敌兵有功为其一,新创练兵法以使军卒自强,此功为其二,着赏大皇子暂领羽林军右卫大将军之职,将练兵之法,传于新军,以观后效,钦此。”
这一份圣旨,让满朝文武大臣、所有皇子,包括赵长青在内,都懵逼了。
虽说是‘暂领’,但是,以观后效没有下文了啊!
新军让大皇子统领?
这不是胡闹嘛!
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文武大臣,出于站队或觉得赵长青不堪重任等因素,公开表示反对。
这种情形愈演愈烈。
大魏皇帝深深皱着眉头。
心想,“看来这场仗,比朕想象的难打啊。”
“肃静!”
“肃静!”
大魏皇帝身旁太监受到其暗示,扯开嗓子便开始大叫起来,殿内秩序暂时得到安宁。
作为当事人的大皇子殿下,至今都未从懵逼当中回神。
自己啥也没做,也能升官?
是不是在做梦?扭自己一下试试。
嘶,还挺疼。
这梦还挺真实。
皇子队列中,公开站出来反对的是太子阵营中的五皇子,“启禀父皇,儿臣以为不妥,大皇兄虽有从良迹象,但是这些年来,毕竟恶名昭彰,若是走马观花一般上任,恐人心不服!”
大魏皇帝开始感到头疼,他不能立刻表态,得需要人支持,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否则定在史官笔下落得一个独断专业的臭毛病,
“大皇子,这件事,你如何看?”
赵长青听到问话,很是认真的想了想,然后开口道:“儿臣才疏学浅,恐如五弟所言,难以上位,所以儿臣建议,由陈庆之将军统一管理新军,以观后效。”
语音落地,心中开始吐槽起来,
“当什么破将军,新军又能如何?哥现在需要兵权吗?哥需要在朝堂立足,这样才能参与政事,然后败国获取昏庸值!”
大魏皇帝闻声,心中一乐,这招不错。
而昨日在崇德殿参与议事的六部尚书左右丞相等,都开始觉得大皇子变得深不可测起来,比如这招以退为进,那是玩的出神入化。
至于其它文武大臣,只觉得,现如今的大皇子殿下较往日不一样了,好像一瞬间开窍了一般,变得能说会道,身上也没那股浓郁的纨绔子弟气息了。
不过话说回来,五皇子哪能轻易让赵长青过关,他道:“陈庆之将军虽然于国有功,但是并没有管理军队的经验,更何况新军建立事关重大,不可不慎重决定,望父皇三思!”
陈庆之在听到大皇子的声音后,内心可是感激的一塌糊涂,然而又听到五皇子的咄咄逼人后,顿时气不打一出来,但是此时此刻,他是最不好发声的,一时间,左右为难。
赵长青不胜其烦,不就一个新军统领吗?犬吠什么?
就在这时,脑子里灵光一闪,他忽然想到一个人选。
平日里经常与自己饮酒作乐、常常感叹生不逢时的官二代护国公(世袭罔替)曹参。
在他印象里,那个长得跟弥勒佛似得官二代,就是一个草包,而且还是一位色欲熏心的草包,若是让他坐上新军统领,不出三个月,新军必当腐朽,如此一来,这也能获取很多昏庸值啊!
想到就说了出来,“启禀父皇,既然五弟担心陈庆之将军没有管理军队的经验,那么儿臣倒是有一个人选可举荐,他便是护国公曹参。”
曹参?
殿内有许多人,都忘掉这个名字,但是开国公爵的称谓,他们倒是记得挺清楚。
有人想起了曹参这个名字,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的父亲,也就是上任护国公,因在十六年前参与皇储夺嫡而站错了队,被当今圣上随意找了个由头革职令其养老了。
其后代子孙,再无人入朝为官。
这个曹参,年岁不小,三十有九,十六年前,跟随他的父亲统御神武军,后来也因为站位之事,被革了职,神武军也进行了大换血,成了今日的守城部队‘龙武军’。
听大皇子的口气,和曹家很熟?
这下完喽!
大皇子该倒霉了。
想起来的人,纷纷向赵长青投以怜悯的目光。
大魏皇帝在听到曹参这个名字后,心中也是有些微怒,不过,他倒是觉得这个意见可行,而且,他甚至觉得,这是自己的大儿子蓄谋已久的事情。
私底下勾结开国勋贵之后,是想多一些争夺皇位的筹码吗?
不错。
儿子啊,父皇真的很好奇,你藏拙这么些年,究竟都结识了什么人?布下了什么底蕴后手?
这个曹参,朕再次启用又能如何?
朕,相信自己的大儿子能够驾驭住。
“好,这个曹参朕想起来了,年少成名,曾统御神武军,也算颇为有经验,这样,让曹参辅助陈庆之,二人共同暂领新军,就这样,去护国公府传旨吧!”
大魏皇帝决断下来。
赵长青开心的笑了。
至于曹参的历史,说实话,他从没关注过。
因为二人只是酒肉朋友。
但是,从曾经被革职这件事看起来,他绝对是一个行走的昏庸值!
赵长青并不知道曹参具体是因何被革职,心中还窃以为是不务正业,延误军机等大罪被革职,心中想到这,就不由得笑的更加开心了。
满朝文武大臣懵逼了。
重新启用曹家?
这是不是某种讯息?
皇帝要开始重用开国勋贵了?
由大皇子举荐…
难道…
这是他们父子二人商议好的不成?
嘶!
细思恐极!
想到这里,他们看赵长青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怜悯,而是夹杂着些许惊讶。
至于八位皇子,心中所想各有不同。
那曹参,他们曾了解过。
挂着护国公的虚位,吃着皇粮,不务正业、不思进取,这样的人能教导好新军?
哼!
等新军出了问题,就让‘大哥’你吃不了兜着走,咸鱼还妄想翻天了?
不过一纨绔子弟尔,不理国事不知政要,就算曾经是故意藏拙又能如何?照样昏庸不堪!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8462/191544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