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下水
推荐阅读:女帝座下第一走狗、两界:别叫我邪魔!、我有一枚命运魔骰、饮食男女、大道之上、你们修仙,我种田、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北朝帝业、旧神之巅、万灵仙族:御兽长生、
时光一晃已经到了三月中,天气越发暖和,人们沿着村外田间的小道行走时,借着月色可以看到麦苗已经明显长高了一截,四周的绿意也是已经十分明显了。
半夜时三百多人行走在村外,因为路径很熟并没有人打起火把行走,三百多人的队伍走成了一条硕大的长龙,半夜时相当安静,只有偶尔的鸟鸣声和人们走路时的沙沙声响。
队伍其实相当兴奋,二十余天的时间过来,盐池的卤水已经合格,依次排放在二十一个坎池之中。
坎池白天蓄水一天,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已经可以看到卤水中有明显的白色晶粒。
这是天大的喜讯,在傍晚时人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并且跃跃欲试了。
因为这件事相当要紧,闵元启也是格外破例,今天的晚操都是停止了。
整个百户十个旗队最早的那批已经训练了一个月,效果也是相当明显。旗军们对自己手中的刀枪更加熟悉,由于操练不停,每个旗军的精气神都大有不同,很多旗军也不复当初过于瘦弱枯干的模样,参加过实战的也逐渐有了杀伐之气。
粮食也是逐渐充足,每日每人均有四升粮,从来未迟发过一天。这样一来闵元启除了剿杀杨世达一伙的威望外,信义形象也是竖立了起来,底下旗军不会管上头是否有粮或缺粮,只要每日均有粮领便是心安。
待三月初时,闵元启逐渐购买了好几百石粮放在库中,粮食储备相对充足。现在除了粗粮外每个受训旗军每天还有一升细粮可领,村中隔几天会有人家煮精白面条或是包饺子给孩童吃,那些面黄肌瘦的孩童只要吃几顿精粮饱饭就明显不同,脸颊上明显长了肉,这使得全百户上下对闵元启更是感恩戴德。
粮食充足后人心更安稳,旗军每天仍是练四个时辰,上午下午各两个时辰,其余事就是巡哨轮值,现在整个百户村的关防均是十分严密,外人想要进入十分困难。
这使得盐池快出盐的消息虽传遍整个云梯关所,但具体细节知道的人仍是不多,只有李国鼎和王三益这些有交情又处于合作状态的百户有资格进入,其余一些百户或总旗官想要进村都很困难,更不要提到盐池边上来打探虚实了。
近来淮安府的推官到云梯关所这边巡视了一次,这推官召见了不少所下的武官,也见了闵乾德和李可诚,众人自是不可能指认闵元启和他麾下旗军是杀杨世达的凶手,那推官查访数日一无所得,若换了普通人这推官可以直接下令捕人然后刑讯,不怕问不出话来,但第三百户守备森严,内不得出外不得入,这推官除非下令军兵进入剿了整个百户,否则根本不可能逮拿到知道内情的人。
没有实据,人证物证俱无,光凭传言那推官毫无办法,在卫所和附近集镇再到水关巡视一番,拷打了一些地方上有名的地痞无赖,抓了十来人回去立站笼,然后便是这样无功而返。
不过闵元启知道此事并没有了结,杨世礼不会善罢干休,闵乾德也提醒他要小心杨世礼的报复,更要提防客兵干涉此事。
若客兵介入就不会这么轻易了结,直接破村抓人甚至屠灭整个百户都有可能。
杨世礼也可能派人前来,冒充匪盗动手,甚至直接勾结匪盗前来。
近来整个百户戒备森严当然也不仅是为了防止外人随意进出窥探盐池,主要原因还是为了防止可能而来的猛烈报复。
这些烦心事闵元启没有和任何人说,包括韩森在内的都是他的部下,他是这个体系的一把手,遇到能解决的困难可以叫部下出言献策,增加他们的向心力和集体感,但现在这些麻烦没有一样能够解决,闵元启只能藏在自己心里,暗自盘算解决的办法。
麻烦的事颇多,好在百户内部一切顺利,粮足兵精,现在这些旗军每天都操练,阵列越来越熟,沈永带着一些助手赶制了一些枪头和木杆,造出了一批还算合格的长短枪出来,盾牌也做了十多面,最少刀牌手们的军械是暂且够了。闵元启练兵还是以鸳鸯小队和小三材为主,三叠阵或大三材阵,还有圆阵,方阵等阵列练的还少。跑圈,拳法,枪法,刀法,俱是以纪效新书为主,闵元启对这些事只能按前人的智慧来办,他自己并非军学上的天才,同时也感觉后世的经验和办法未必适应这个时代,既然戚,俞二人是几十年前的海内名将,对倭寇和北虏都有实际战例,用他们的办法练兵自是最保险的办法。
除了百多旗军之外,还有二百多余丁,除了妇人老人孩子外,百户中大半男子均是在此。
其实很多妇人均是兴奋,甚至也想跟过来,但闵元启令她们早些睡下,明天早晨前来海边支灶煮饭,同时垒盐晒水这些活计妇人们也能帮着做,由于旗军要忙碌一夜,明天早晨后可以早些休息,下午继续操练,如果今夜出盐正常,明天另外两个百户的旗军和余丁会过来帮忙继续在半夜开始推盐,同时闵元启要准备更多人手,继续开挖盐池和坎池,目标便是此前说过的,坎池最少要过百,这样一天能出盐二十万斤左右,便是按五钱一石也有过千两一天的收入,若用工千人,每人每天四升粮便不少了,年成不好,很多人抢着做这活,每天工粮钱不过四十石,成本四十石,赚的银钱够买两千石粮食,就算精粮价格一直在上涨也相差不太多。
淮安这里毕竟是漕运节点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很多从江南来的粮食都有水次仓储粮,淮安宿迁徐州一带均有水次仓,所以哪怕是南明时江北四镇时期均不太缺粮,本色一直不缺,缺的就是银两折色而已。
人们的情绪相当兴奋,几乎是达到了一个顶点。
旗军们日子均是过的太苦,几乎没有自己的地,当运军比牛马都不如,种地收成有限还被上头收走大半,有空就需得出门去揽活,否则连温饱也保证不了。
现在有了大盐池,闵元启这百户在福利上并不克扣大伙,讲好的工食钱不会少大伙一分,不管是在官厅和现在的东校场训练都是每日四升粮,这粮男子们全吃光也不够,每个旗军最少吃三升,还得配些杂粮野菜,剩下的一升家里的妇人老人和孩子差不多也够吃了,最少小孩子不会天天喊着饿。
若盐池出盐正常,闵元启承诺过一阵会将每个受训旗军和盐丁的粮食升到六升,而且精粮和粗粮过半,此外年底不论受训旗军和盐丁都会有足够的分红。
盐池是闵元启出资雇佣人挖造而成,从设想到技术和资金俱是闵元启自己,这和煎盐抽成不同,几乎所有的收益都是闵元启一个人享有,其余的人只能看闵元启的决断来分润利益,所幸到目前为止,闵元启给了所有人都是相当不错的前景。
到子夜过后的两刻钟后,所有人到达了坎池附近。
人们脚上穿着麻履,穿着这些草鞋在湿滑的坎池边上不易摔倒,二十一个坎池象农田一样依次排开,月色下坎池上水光荡漾,仅从这一点便是显示出与农田的些许不同,不然的话,这些平整过排列整齐的坎池实在和农田太相似了,如果外来人偶尔经过这里,怕是真的要把这些化晶池当成是农田了。
清晨时人们把盐池里的卤水放到坎池里,经过沉淀风化过的海水含量量已经极高,在接水放水的过程中又经过过滤净化,坎池里的海水大约是刚刚到人们的小腿位置,比小腿位置还要稍低一些,亩许大的坎池在白天一整天的风化和日晒之后已经充分结晶,现在人们要做的就是使用手上的工具,不停的推缴坎池中的卤水,加快结晶的过程,到天亮时,推满堆积好的细盐再铲到准备好的用来控水的草席之上,控水一整天后晚上装包,这便是整个晒盐的过程了。
纳潮,结卤,推搅,结晶,铲堆,控水,装包,整个流程最重要的就是整夜的推搅结晶,此前的纳潮结卤用到的人力相当少,大型的盐池一次纳潮就能二十多天不去管它,只由时间慢慢的将海水转化为卤水便可以了。
所有人预先都划定过坎池,这些池从南到北预先就划定排开并且列过编号,旗丁们就算大字不识几个好歹也是会数数,最少十根手指还是会数的,每个小旗官各带自己一队人,然后编给一队多的旗丁,今夜是第一次推搅化晶,用的人手是多了一些。
工具也是早就准备好了,一根粗木棒当木柄,前端是半尺长宽的木板,人人坐到坎池边开始脱鞋,小声嘲讽身边伙伴脚臭。
其实出发前不少人都是洗过脚,各人都从小就跟着大人学煎盐,盐这东西和粮食一样重要不可或缺,哪怕再不识文墨的人也是知道若长时间不吃盐会手软脚软,掉头发,再长久就掉牙齿,就算海边的这些军户和盐城四周的灶户均不缺盐,但四周遭百姓贫困买不起盐的也不在少数,人们就算未见过也是听的多了。
对食盐人们均有敬畏之心,这东西身体缺乏不得,又是大伙养家糊口的来源,所有人均是第一次站在这海水中推搅得盐,好奇心和敬畏心还有一点神秘感交杂,甚至根本就没有人敢大声说笑,下池之前均是在家里冼脚用开水仔细泡过搓洗过,怕便是过年时都没有这般仔细小心。
“好了,各小队依次下水,旗丁在前推到对面,余丁再跟随,不要互相推搅,只能按一面不停的去推。”
韩森一边吆喝下令,一边也是下了水。
半夜时三百多人行走在村外,因为路径很熟并没有人打起火把行走,三百多人的队伍走成了一条硕大的长龙,半夜时相当安静,只有偶尔的鸟鸣声和人们走路时的沙沙声响。
队伍其实相当兴奋,二十余天的时间过来,盐池的卤水已经合格,依次排放在二十一个坎池之中。
坎池白天蓄水一天,在风和阳光的作用下已经可以看到卤水中有明显的白色晶粒。
这是天大的喜讯,在傍晚时人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并且跃跃欲试了。
因为这件事相当要紧,闵元启也是格外破例,今天的晚操都是停止了。
整个百户十个旗队最早的那批已经训练了一个月,效果也是相当明显。旗军们对自己手中的刀枪更加熟悉,由于操练不停,每个旗军的精气神都大有不同,很多旗军也不复当初过于瘦弱枯干的模样,参加过实战的也逐渐有了杀伐之气。
粮食也是逐渐充足,每日每人均有四升粮,从来未迟发过一天。这样一来闵元启除了剿杀杨世达一伙的威望外,信义形象也是竖立了起来,底下旗军不会管上头是否有粮或缺粮,只要每日均有粮领便是心安。
待三月初时,闵元启逐渐购买了好几百石粮放在库中,粮食储备相对充足。现在除了粗粮外每个受训旗军每天还有一升细粮可领,村中隔几天会有人家煮精白面条或是包饺子给孩童吃,那些面黄肌瘦的孩童只要吃几顿精粮饱饭就明显不同,脸颊上明显长了肉,这使得全百户上下对闵元启更是感恩戴德。
粮食充足后人心更安稳,旗军每天仍是练四个时辰,上午下午各两个时辰,其余事就是巡哨轮值,现在整个百户村的关防均是十分严密,外人想要进入十分困难。
这使得盐池快出盐的消息虽传遍整个云梯关所,但具体细节知道的人仍是不多,只有李国鼎和王三益这些有交情又处于合作状态的百户有资格进入,其余一些百户或总旗官想要进村都很困难,更不要提到盐池边上来打探虚实了。
近来淮安府的推官到云梯关所这边巡视了一次,这推官召见了不少所下的武官,也见了闵乾德和李可诚,众人自是不可能指认闵元启和他麾下旗军是杀杨世达的凶手,那推官查访数日一无所得,若换了普通人这推官可以直接下令捕人然后刑讯,不怕问不出话来,但第三百户守备森严,内不得出外不得入,这推官除非下令军兵进入剿了整个百户,否则根本不可能逮拿到知道内情的人。
没有实据,人证物证俱无,光凭传言那推官毫无办法,在卫所和附近集镇再到水关巡视一番,拷打了一些地方上有名的地痞无赖,抓了十来人回去立站笼,然后便是这样无功而返。
不过闵元启知道此事并没有了结,杨世礼不会善罢干休,闵乾德也提醒他要小心杨世礼的报复,更要提防客兵干涉此事。
若客兵介入就不会这么轻易了结,直接破村抓人甚至屠灭整个百户都有可能。
杨世礼也可能派人前来,冒充匪盗动手,甚至直接勾结匪盗前来。
近来整个百户戒备森严当然也不仅是为了防止外人随意进出窥探盐池,主要原因还是为了防止可能而来的猛烈报复。
这些烦心事闵元启没有和任何人说,包括韩森在内的都是他的部下,他是这个体系的一把手,遇到能解决的困难可以叫部下出言献策,增加他们的向心力和集体感,但现在这些麻烦没有一样能够解决,闵元启只能藏在自己心里,暗自盘算解决的办法。
麻烦的事颇多,好在百户内部一切顺利,粮足兵精,现在这些旗军每天都操练,阵列越来越熟,沈永带着一些助手赶制了一些枪头和木杆,造出了一批还算合格的长短枪出来,盾牌也做了十多面,最少刀牌手们的军械是暂且够了。闵元启练兵还是以鸳鸯小队和小三材为主,三叠阵或大三材阵,还有圆阵,方阵等阵列练的还少。跑圈,拳法,枪法,刀法,俱是以纪效新书为主,闵元启对这些事只能按前人的智慧来办,他自己并非军学上的天才,同时也感觉后世的经验和办法未必适应这个时代,既然戚,俞二人是几十年前的海内名将,对倭寇和北虏都有实际战例,用他们的办法练兵自是最保险的办法。
除了百多旗军之外,还有二百多余丁,除了妇人老人孩子外,百户中大半男子均是在此。
其实很多妇人均是兴奋,甚至也想跟过来,但闵元启令她们早些睡下,明天早晨前来海边支灶煮饭,同时垒盐晒水这些活计妇人们也能帮着做,由于旗军要忙碌一夜,明天早晨后可以早些休息,下午继续操练,如果今夜出盐正常,明天另外两个百户的旗军和余丁会过来帮忙继续在半夜开始推盐,同时闵元启要准备更多人手,继续开挖盐池和坎池,目标便是此前说过的,坎池最少要过百,这样一天能出盐二十万斤左右,便是按五钱一石也有过千两一天的收入,若用工千人,每人每天四升粮便不少了,年成不好,很多人抢着做这活,每天工粮钱不过四十石,成本四十石,赚的银钱够买两千石粮食,就算精粮价格一直在上涨也相差不太多。
淮安这里毕竟是漕运节点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很多从江南来的粮食都有水次仓储粮,淮安宿迁徐州一带均有水次仓,所以哪怕是南明时江北四镇时期均不太缺粮,本色一直不缺,缺的就是银两折色而已。
人们的情绪相当兴奋,几乎是达到了一个顶点。
旗军们日子均是过的太苦,几乎没有自己的地,当运军比牛马都不如,种地收成有限还被上头收走大半,有空就需得出门去揽活,否则连温饱也保证不了。
现在有了大盐池,闵元启这百户在福利上并不克扣大伙,讲好的工食钱不会少大伙一分,不管是在官厅和现在的东校场训练都是每日四升粮,这粮男子们全吃光也不够,每个旗军最少吃三升,还得配些杂粮野菜,剩下的一升家里的妇人老人和孩子差不多也够吃了,最少小孩子不会天天喊着饿。
若盐池出盐正常,闵元启承诺过一阵会将每个受训旗军和盐丁的粮食升到六升,而且精粮和粗粮过半,此外年底不论受训旗军和盐丁都会有足够的分红。
盐池是闵元启出资雇佣人挖造而成,从设想到技术和资金俱是闵元启自己,这和煎盐抽成不同,几乎所有的收益都是闵元启一个人享有,其余的人只能看闵元启的决断来分润利益,所幸到目前为止,闵元启给了所有人都是相当不错的前景。
到子夜过后的两刻钟后,所有人到达了坎池附近。
人们脚上穿着麻履,穿着这些草鞋在湿滑的坎池边上不易摔倒,二十一个坎池象农田一样依次排开,月色下坎池上水光荡漾,仅从这一点便是显示出与农田的些许不同,不然的话,这些平整过排列整齐的坎池实在和农田太相似了,如果外来人偶尔经过这里,怕是真的要把这些化晶池当成是农田了。
清晨时人们把盐池里的卤水放到坎池里,经过沉淀风化过的海水含量量已经极高,在接水放水的过程中又经过过滤净化,坎池里的海水大约是刚刚到人们的小腿位置,比小腿位置还要稍低一些,亩许大的坎池在白天一整天的风化和日晒之后已经充分结晶,现在人们要做的就是使用手上的工具,不停的推缴坎池中的卤水,加快结晶的过程,到天亮时,推满堆积好的细盐再铲到准备好的用来控水的草席之上,控水一整天后晚上装包,这便是整个晒盐的过程了。
纳潮,结卤,推搅,结晶,铲堆,控水,装包,整个流程最重要的就是整夜的推搅结晶,此前的纳潮结卤用到的人力相当少,大型的盐池一次纳潮就能二十多天不去管它,只由时间慢慢的将海水转化为卤水便可以了。
所有人预先都划定过坎池,这些池从南到北预先就划定排开并且列过编号,旗丁们就算大字不识几个好歹也是会数数,最少十根手指还是会数的,每个小旗官各带自己一队人,然后编给一队多的旗丁,今夜是第一次推搅化晶,用的人手是多了一些。
工具也是早就准备好了,一根粗木棒当木柄,前端是半尺长宽的木板,人人坐到坎池边开始脱鞋,小声嘲讽身边伙伴脚臭。
其实出发前不少人都是洗过脚,各人都从小就跟着大人学煎盐,盐这东西和粮食一样重要不可或缺,哪怕再不识文墨的人也是知道若长时间不吃盐会手软脚软,掉头发,再长久就掉牙齿,就算海边的这些军户和盐城四周的灶户均不缺盐,但四周遭百姓贫困买不起盐的也不在少数,人们就算未见过也是听的多了。
对食盐人们均有敬畏之心,这东西身体缺乏不得,又是大伙养家糊口的来源,所有人均是第一次站在这海水中推搅得盐,好奇心和敬畏心还有一点神秘感交杂,甚至根本就没有人敢大声说笑,下池之前均是在家里冼脚用开水仔细泡过搓洗过,怕便是过年时都没有这般仔细小心。
“好了,各小队依次下水,旗丁在前推到对面,余丁再跟随,不要互相推搅,只能按一面不停的去推。”
韩森一边吆喝下令,一边也是下了水。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9569/195541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