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整体规划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在陈新规划着该如何升级自己的避难所的时候,国家派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已经抵达了本市,并且来到了陈新的避难所,和他商讨起了该如何建造科研基地和军营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和陈新商量,只需要征询一下他的意见,确定他有什么需要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建造了。
但陈新这边的情况有些不同,所以福这件事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配属给科研基地的研究人员需要来和陈新进行对接和协商,确定陈新到底有什么需求,之后他又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东西。
只有确定了这些,这个专门为他修建的科研基地才能够确认到底该如何建造。
而且尤其让人需要在意的是陈新还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这就更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来和他对接了。
“所以这个科研机构陈院士你是希望建成一个封闭式的结构,然后在内部构建一个小型生态圈?”本是来和陈新对接的科研人员听了陈新的设想,很快就理解了他的意思,颇为赞许的说道:“这是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如果能够建成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的小型生态圈,这对于以后偶自然环境恢复之后,重建整个地球的生态循环可是有重要意义的!”
“我还未考虑的那么长远,对于小型生态圈的研究主要还是为了研究生态农业,考虑该如何为国家提高粮食产量,顺带的也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除此之外我还真没有考虑那么多。”陈新对于科研人员所提到的事情其实并没有考虑,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恢复距离他实在是太远了。
而且就算真的要考虑这些问题,对于陈新而言,他也有更好的选择,并不需要通过小型生态圈来研究如何恢复整个生态圈。
世界引擎、行星改造、巨构穹顶、环世界……可堪一用的技术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小型生态圈技术虽然可以被视为这些影响整个星球的技术的基础,但也确实不需要太过在意。
“恢复全球生态确实有些远,但对能够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也依旧是很有意义的,别的不说,恢复灾难之前的生物样本,这就很值得投入了。”科研人员显然对此热情不减,还特意对陈新说道:“国家在灾难之前保存了大量的植物种子和动物胚胎,这些东西全都被冷冻在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两地的生命种子库。
如果能够建设起一个能够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就可以利用这些保存下来的植物种子和动物胚胎来将灾难之前的动植物进行恢复!这样一来就能够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重新恢复,不至于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一片荒芜的世界。”
对于这位科研人员的激动陈新显得有些无动于衷,一旁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这倒不是两人对于这件事的意义不重视,而是觉得科研人员所提到的东西太过遥远。
毕竟现在全国人民都还在面对吃饱饭的温饱问题,考虑该如何弄到更多的粮食填饱全国人民的肚子,提什么恢复动植物资源和地球生态,确实太过遥远了。
即便这项研究再有意义,在填饱肚子、保障更多的人活下去之前,都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陈新也没有打击科研人员积极性,之后的研究工作还需要他们来做,如果打击了人家的积极性,影响到了之后的研究可就不好了。
所以陈新等到科研人员冷静下来之后,这才对工程技术人员继续说道:“穹顶建造完成之后,内部主要用于小型生态圈和生态农业的研究,除此之外科研部门还需要对我制造出来的东西进行逆向研究,以及协助我完成对其他研究部门转交的研究项目的升级。
所以在科研设施上可能需要兼容并包,什么东西都有,因为我也不知道具体要研究哪些东西,而又需要用到哪些东西。”
“这样的话,可能有点麻烦啊!如果没有确定的方向,这个研究基地的建设可是会很麻烦的。”工程技术人员听到陈新的要求不免有些皱眉。
虽然知道这次任务不同以往,但这种没有具体要求,又要什么都有的要求才是最难满足的,这不免让工程技术人员感到棘手。
要知道不同的科研方向,对于研究设施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有的要求无尘,有的要求无菌,有的还需要绝对洁净,甚至还有要求真空环境的……这些研究设施就算有着现成的图纸和现在已经整合的模块化方舱,建造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更不用说有些大型研究设备还需要专门为其进行特殊设计,以便研究设施能够容纳这些设备了。
此时倒是一旁的科研人员比较能理解陈新的意思,想了一下之后才说道:“也就是说我们至少需要一个生物实验室,用于研究小型生态圈;还需要一个物理方面的实验室、一个机械方面的实验室,至于其他的我觉得倒是可以往后放一放,预先留出空间来,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再进行增添。”
“嗯,我对这个方案没有意见,不过小型生态圈的研究不光是生物实验室,我还需要一个种植温室,用于农业研究。”陈新补充了一句。
工程技术人员脸色这才好看不少,至少这下不至于完全没有头绪无从下手了。
“对了,这个研究设施既然要用完全封闭式的穹顶结构,那内部的供暖问题要怎么解决?是采用电力供暖还是锅炉供暖?”工程技术人员向陈新问道,这些都属于在开工之前就需要确认的东西,必须一一确定清楚才能够开工。
“供暖的话我打算采用地热供暖,相关技术就是我在临市的时候提出的深层地热能量塔技术。”陈新显然并不打算采用电力采暖或者锅炉采暖这两种方案,而是采用他在临市提出的新技术:“在这附近建造一座能量塔,正好可以为整个研究设施供暖不说,多余的热能还能用来发电。”
理论上来说,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和陈新商量,只需要征询一下他的意见,确定他有什么需要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建造了。
但陈新这边的情况有些不同,所以福这件事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配属给科研基地的研究人员需要来和陈新进行对接和协商,确定陈新到底有什么需求,之后他又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东西。
只有确定了这些,这个专门为他修建的科研基地才能够确认到底该如何建造。
而且尤其让人需要在意的是陈新还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这就更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来和他对接了。
“所以这个科研机构陈院士你是希望建成一个封闭式的结构,然后在内部构建一个小型生态圈?”本是来和陈新对接的科研人员听了陈新的设想,很快就理解了他的意思,颇为赞许的说道:“这是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如果能够建成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的小型生态圈,这对于以后偶自然环境恢复之后,重建整个地球的生态循环可是有重要意义的!”
“我还未考虑的那么长远,对于小型生态圈的研究主要还是为了研究生态农业,考虑该如何为国家提高粮食产量,顺带的也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除此之外我还真没有考虑那么多。”陈新对于科研人员所提到的事情其实并没有考虑,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恢复距离他实在是太远了。
而且就算真的要考虑这些问题,对于陈新而言,他也有更好的选择,并不需要通过小型生态圈来研究如何恢复整个生态圈。
世界引擎、行星改造、巨构穹顶、环世界……可堪一用的技术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小型生态圈技术虽然可以被视为这些影响整个星球的技术的基础,但也确实不需要太过在意。
“恢复全球生态确实有些远,但对能够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也依旧是很有意义的,别的不说,恢复灾难之前的生物样本,这就很值得投入了。”科研人员显然对此热情不减,还特意对陈新说道:“国家在灾难之前保存了大量的植物种子和动物胚胎,这些东西全都被冷冻在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两地的生命种子库。
如果能够建设起一个能够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就可以利用这些保存下来的植物种子和动物胚胎来将灾难之前的动植物进行恢复!这样一来就能够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重新恢复,不至于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一片荒芜的世界。”
对于这位科研人员的激动陈新显得有些无动于衷,一旁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差不多的表情。
这倒不是两人对于这件事的意义不重视,而是觉得科研人员所提到的东西太过遥远。
毕竟现在全国人民都还在面对吃饱饭的温饱问题,考虑该如何弄到更多的粮食填饱全国人民的肚子,提什么恢复动植物资源和地球生态,确实太过遥远了。
即便这项研究再有意义,在填饱肚子、保障更多的人活下去之前,都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陈新也没有打击科研人员积极性,之后的研究工作还需要他们来做,如果打击了人家的积极性,影响到了之后的研究可就不好了。
所以陈新等到科研人员冷静下来之后,这才对工程技术人员继续说道:“穹顶建造完成之后,内部主要用于小型生态圈和生态农业的研究,除此之外科研部门还需要对我制造出来的东西进行逆向研究,以及协助我完成对其他研究部门转交的研究项目的升级。
所以在科研设施上可能需要兼容并包,什么东西都有,因为我也不知道具体要研究哪些东西,而又需要用到哪些东西。”
“这样的话,可能有点麻烦啊!如果没有确定的方向,这个研究基地的建设可是会很麻烦的。”工程技术人员听到陈新的要求不免有些皱眉。
虽然知道这次任务不同以往,但这种没有具体要求,又要什么都有的要求才是最难满足的,这不免让工程技术人员感到棘手。
要知道不同的科研方向,对于研究设施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有的要求无尘,有的要求无菌,有的还需要绝对洁净,甚至还有要求真空环境的……这些研究设施就算有着现成的图纸和现在已经整合的模块化方舱,建造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更不用说有些大型研究设备还需要专门为其进行特殊设计,以便研究设施能够容纳这些设备了。
此时倒是一旁的科研人员比较能理解陈新的意思,想了一下之后才说道:“也就是说我们至少需要一个生物实验室,用于研究小型生态圈;还需要一个物理方面的实验室、一个机械方面的实验室,至于其他的我觉得倒是可以往后放一放,预先留出空间来,等到有需要的时候再进行增添。”
“嗯,我对这个方案没有意见,不过小型生态圈的研究不光是生物实验室,我还需要一个种植温室,用于农业研究。”陈新补充了一句。
工程技术人员脸色这才好看不少,至少这下不至于完全没有头绪无从下手了。
“对了,这个研究设施既然要用完全封闭式的穹顶结构,那内部的供暖问题要怎么解决?是采用电力供暖还是锅炉供暖?”工程技术人员向陈新问道,这些都属于在开工之前就需要确认的东西,必须一一确定清楚才能够开工。
“供暖的话我打算采用地热供暖,相关技术就是我在临市的时候提出的深层地热能量塔技术。”陈新显然并不打算采用电力采暖或者锅炉采暖这两种方案,而是采用他在临市提出的新技术:“在这附近建造一座能量塔,正好可以为整个研究设施供暖不说,多余的热能还能用来发电。”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89649/227706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