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巡礼 六 青岛牧场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1261年,4月5日,青岛。
张正义在东海堡附近呆了半个多月,接连受到狮牙炮研制成功和电力工业进步的鼓舞,感觉到非常满意。于是他决定继续往南走走,先去了城阳工业区转了一圈,然后又过了劈石口,来到了更南边的青岛地区。
说来也是造化弄人。青岛这地方,当初商社刚成立的那几年,一直对这里垂涎欲滴,欲占之而后快,号称要重建繁华的青岛市。可是当他们真的控制了这一地区之后,反而对这块地方却几乎没怎么开发,一直闲置在侧。即使东海市成立时连着青岛地区也一起划了进去,开发核心也还是山北的城阳地区,对南边几乎没什么投资。
没办法,青岛虽然在后世是大城市,但在20世纪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穷乡僻壤,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青岛地区的地形大部分都是丘陵,还有常年的海上寒风,除了盛夏时可以来避暑,其它时节就是标准的苦寒之地啊!所以除了少量渔民,和一些为崂山宗教事业提供给养的村民,这一带就没多少人。
明明一山之隔就是广阔的胶莱平原,有大片大片的平地可以利用,干嘛要去费事开发那些丘陵地带?
虽然青岛港有深水优势,但是对于现在这些吃水不超过四米的小帆船来说,也用不到这个优势。而且因为周边没有足够的人口可以提供服务,就算强行设立港口也是没法维护的。
所以,即使当初海洋部信誓旦旦要把青岛港作为舰队母港,但是最后还是怂了,老老实实驻在对面基础设施更完善的黄岛地区。青岛这边只设置了一处简易码头,布置了几门火炮,作为海军巡逻队的临时落脚点,配合黄岛那边封锁胶洲湾口。
嗯,不过,也是有意思,海军虽然没用上这里,但陆军反倒用上了……
自从当初从胶水县蒙古人那里夺取了大量马匹之后,安全部就和卫生部、农业组开始配合起来自行牧马。但是他们这些二把刀手艺不精,为了降低风险,所以把几千匹马分散到了好几个牧场分开饲养。东海平原牧马场养一点,田横镇那边养一点,胶水县那个旧北山牧场也养一点……最后一看,青岛这地方到处都是野草,地形也封闭,不是正适合养马吗?于是在这里也设置了一个牧场。
后来时过境迁,东海地区地形狭小,随着开发程度的提升和马匹的增多,草地不太够用了;北山牧场因为邻近前线,所以也限制了规模;田横牧场因为太靠近金口工业区,范龙城害怕自己的宝贵马儿被污染,也动起了搬迁的主意。到了现在,青岛牧场居然已经发展成了最大的牧场了!
现在范龙城不但在青岛养马,还把这里当成了骑兵的大本营,新兵选进来后来此训练,等出师了,再去中央市参加野战团集训。而如今春去夏来,大地已被嫩绿覆盖,正是骑兵操练的好时候。
“我们尽力了,但骑兵没法像步兵那样量产。”
大致位于后世李沧区的骑兵训练场上,张正义和范龙城两人骑马而行,后面还跟着几个同样骑马的近卫兵。前方辽阔的草场上,不知道是有几百的骑兵,正分成几团在进行着训练,他们一行人缓行着,范龙城举着鞭子,给张正义讲解当前的骑兵形势。
“简单地分成新兵或老兵,志愿兵或义务兵,在这里肯定是不行的。实际上,我把我们的骑兵分为了四类:训练兵、主力兵、精兵和野兵。”
“哦?”张正义有了兴趣,“前三个的意味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野兵是什么?”
范龙城往最西边一指,那边也有一群骑兵在训练,虽然穿的也是制式的白色作训服,但是并未像其他骑兵那样排成整齐的队列,而是四散开来,各自拿着长枪或弓箭,对着草靶练习攻击。
“野兵就是我们从辽东直接雇来的女真契丹等族的士兵,还有一些投诚的蒙古人。这些人大多已经有了深厚的骑术和格斗术底子,个人武力不错,但是桀骜不驯,很难与我们的正规骑兵体系整合起来。所以干脆把他们编成单独一部,也就是陈医生带的那个勇敢连,哦,现在升勇敢营了,作为骠骑兵使用,用于侦察、绞杀敌方游骑、骚扰敌后。嗯……这些野兵不用长期训练,成本比较低,又不是本族人,死了也不心疼。”
欧洲近代骑兵有胸甲骑兵、枪骑兵、龙骑兵、骠骑兵等诸多分类。其中,胸甲骑兵是装备厚重盔甲的重骑兵,靠集团冲锋和马刀发动凶猛的进攻;枪骑兵也是冲阵近战的重骑兵,不过武器是长枪,需要较高的武艺,难以训练;龙骑兵是骑马步兵,上马机动、下马作战;骠骑兵是轻骑兵,一般用于战前侦察、骚扰,多单打独斗,更贴近传统的游牧骑兵。
看着范龙城毫无愧疚地说出这番话,张正义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也没说他什么,而是继续问道:“那什么,之前从北地买来的那些小孩子,比如黄家那几个,不都是编入正规骑兵的吗?怎么现在又改了?”
说到这个,范龙城的表情就换了:“没改啊,现在也在继续往这边买呢,如果是小孩子,那就是正常的上学再统一训练,跟汉人孩子都是一样的,嗯,应该这么说,只要进了我们东海,他们就都是华夏人了!”
“嘿,你这华夷之辨用得不错啊。”张正义笑了出来,“那前面那些训练兵、主力兵、精兵又是怎么用的?”
“顾名思义嘛。训练兵就是刚学会骑马的,放在这边训练基础技能;主力兵就是训练好,能够完成战术要求的,但是个人武力仍然堪忧,只能集团行动,一般是编入重骑兵排;精兵嘛,就是在主力兵的基础上,技艺更加精湛,能够单独或者小规模出动执行任务的,大多进了轻骑兵排。现在我们骑兵刚扩充还没多久,军役制还比较混乱,有些技术不佳,但靠资历久混到了军官的,还有些天赋惊人的却仍然是义务役。以后我们会尽可能整理一下,按军衔分级,训练兵不管几年都只能是列兵,进了主力之后,就有资格转为士官,而精兵则从上士起步。”
张正义点头道:“行吧,你尽管放手练兵,这边一定会给你最大支持!嗯……你们现在都训练些什么科目?”
“哈,我们部这些二把刀毕竟不是真骑兵,哪知道什么骑兵秘诀?现在的科目,基本是从蒙古人和姜家骑兵那里学一些,然后把后世的军事思想套进去一些,杂糅出来的。大致上分了基础骑术、集团行动、射击、格斗和军事学识五科。
不过我们一窍不通,倒也有好处,不用被旧经验误导。比如说长途行军怎么做才最有利,我们就不是单纯听那几个蒙古人讲经验,而是分了好几组,每组用了不同的负重和步速,不断实验才得出的结论,远比他们瞎蒙科学多了。”
“好……那么既然如此,今年你能练出多少兵来?”
范龙城眉头一皱,说道:“现在我的训练兵倒是不少,但是能拿出手的还是不多。如果以我的要求,努力一下,到年底,差不多能编三个营一千多人出来。如果像夏有书说的那样放低要求,只要能上马跟着一起冲就行了,实在不行就下马步战,当快速步兵用,那出师标准还可以放宽一些。训练兵大部分都能满足这个标准,马也不用太好的,这就又有四五百人了,若是让我把步兵营里有天赋的再挑一遍拉过来训练,说不定能扩充到三个营。但不管怎么练,真正能达到精兵标准的也就二百人。”
马的食量差不多是人的十倍,若是全靠后勤运输粮草,那这一千骑兵的补给量可就比剩下的全部步兵营还多了。即使这样,面对几十万蒙古铁骑仍然是杯水车薪,但这也没办法,骑兵总不可能一下子变出来。
张正义叹了口气,说道:“行吧,我这外行也不好指导你们,你们安全部自己做好方案,该怎么编制还是你们自己决定吧。”
此时,前面一队训练兵开始了冲锋练习,二十匹马开始齐头并进,一起向前方的空地不快不慢地冲去,一开始还能维持队形,但是很快就散乱开来,甚至还有一人落下了马。
范龙城摇了摇头,说道:“唉,尽力吧。不过这边再急也没用,我们可没那么多马呢。按一人双马的最低标准算,一千骑也需要两千匹马,而两千匹战马总得有个两万匹规模的种群吧?我们还差得远呢。如果再过一年,情况会好一些,今年有一批小马刚骟,等明年就可以挑些大个儿开始训练了。”
东海商社当初抢了三千多匹马,其中大部分是母马,这倒是好事。但是这也没过几年,母马生下的小马还没多大呢,母马自己也不能骑出去,所以这批马其实是提供不了多少战马的。
现在骑兵营用的马,少部分是战场缴获的,大部分是这几年外购的。现在他们已经不用担心官府掣肘,北地马匹存量也不算小,所以买马还算容易,只是质量就很一般了。商社几个牧场,加上各部门自用的马,这几年也才攒出了七千多匹的规模,远远谈不上充裕。
而且就算有了马,也不是能立刻就能上战场的。马跟人一样,训练过的和没训练过的战斗力能差几倍。有了战马,还得对它进行长期的训练,培养体能、矫正体态、提升服从性、熟悉战场气氛、训练战术动作,比训练一个火枪兵还麻烦。
张正义倒是有些乐观:“我看会好的,不仅我们的马在不断长成,民间养马业也在不断发展。这几年我们不断修路,民间的运输需求也随之增长,马价不错,愿意养马育马的人越来越多了,存量肯定会逐年上涨的。我看,十年之内,整个胶东的马匹达到十万匹,也不是不可能嘛。”
范龙城吓了一跳,说道:“首席,没犯晕吧?你知道马一年要吃多少粮食吗?它可不是光吃草就能养活的啊!十万匹?我们有那么多粮食可以消耗?”
张正义摆摆手,道:“就你知道!也别光养马玩马,去农村看看吧,马不光吃粮食,还能种粮食呢。养一匹马,至少能多种十五亩地,它吃得再多,能有十五亩产的粮多?所以现在安定下来的顷田户,都愿意养马呢。现阶段,各家都在买小马驹,是需求大于供给,等过几年,市面上就会出现一波大爆发了!”
中原王朝似乎自古以来就给人一种缺马的印象,宋朝尤甚。论起原因,无非就是“中原没有合适的牧马地”,这其实是很可笑的,马吃草能活,吃粮反而不能活了?
实际上,马匹并不是农耕民族的负担,反而是一种生产工具。虽然看起来养马成本很高,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但是能提供的产出更多啊!
比较一下,之前的汉、唐,都能从汉地动辄拉出几十万匹马。近代时的欧洲英法等国,地域狭小,同样以种植业为主,但是随意征调几万十几万的马匹毫不费力。这都是因为民间存在着庞大的用马需求和养马业,所以有丰富的马资源可用。
如果非要说宋朝人口稠密,没那么多资源养马的话,那可以比较一下人口更稠密的新中国。改开前,中国还没有大量使用化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没多高,但是能保有高达千万的马匹,北方农村随处可见耕地和拉车用的马,随着机械的普及才逐渐被淘汰,可比挫宋强太多了。其中,有政府推动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民众有真实的用马需求。
宋朝缺马的原因,更大的因素在于糟糕的马政,是官僚低下的管理水平摧毁了养马业。实际上,若是他们什么都不管,听由民间自行养马,情况反而可能好得多。
而所谓的南方“不适合”养马,其实并不是水土的问题,而是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南方水网密布,水路在运输方面成本很低,相比之下畜力运输就没有竞争力了,所以民间不会为了运输而大量养马。所谓北人乘马、南人乘船,正是如此。
这个时代的北地农村,畜力是重要的动力,一般的农家只要不太破败,大都会养至少一头大牲畜,至于是养牛还是养马,各有优劣。两者都能耕田,马耕得更快,但是吃得也多,如果是小块田地,那么耕快一点慢一点差别不大,牛更有优势,而且水田只能用牛耕,反过来就是马有优势了。两者都可以拉车,马车速度快,牛车载重大,但有了四轮车之后,还是马有优势些。马可以骑乘,农闲时可以骑出去兜风,但是牛肉比马肉更好吃,老死之后还能卖肉……
所以总体来说,牛和马各有适用范围,牛更适合朴实的小户人家,马更适合大户人家,两者的市场需求各自存在,形成了一个平衡。但是东海商社的介入,给本地带来了更好的道路、更大的运输需求、更大的田地、更高的收入,使得这个天平开始向马的方向倾斜。当然,有马不等于有战马,但是更多的马必然也能提升战马的选择范围。
张正义继续说道:“反正我是挺看好未来的马业的,钱少的时候精打细算,钱多了之后,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马的。这其实就像后世的私家车行业,真算成本的话,难道坐公交或出租车不比自己买车划算?但是有钱了之后,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买车。这道理放现在也是适用的。”
“那敢情好啊!”范龙城听了他的话,有些振奋,摩拳擦掌起来,“现在扩大规模是最重要的,不过提升质量也不能落下,我看得让种马们操劳一下了,对民间开放配种服务。嗯,这也能赚点钱吧?不过为改善种群的百年大计考虑,我看是免费,甚至提供补贴吸引他们配种也应该的啊!只是我们现在这些种马也只不过是矮子里面拔高个,真正要改善,还得大规模引入优良马种啊……”
张正义在东海堡附近呆了半个多月,接连受到狮牙炮研制成功和电力工业进步的鼓舞,感觉到非常满意。于是他决定继续往南走走,先去了城阳工业区转了一圈,然后又过了劈石口,来到了更南边的青岛地区。
说来也是造化弄人。青岛这地方,当初商社刚成立的那几年,一直对这里垂涎欲滴,欲占之而后快,号称要重建繁华的青岛市。可是当他们真的控制了这一地区之后,反而对这块地方却几乎没怎么开发,一直闲置在侧。即使东海市成立时连着青岛地区也一起划了进去,开发核心也还是山北的城阳地区,对南边几乎没什么投资。
没办法,青岛虽然在后世是大城市,但在20世纪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穷乡僻壤,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青岛地区的地形大部分都是丘陵,还有常年的海上寒风,除了盛夏时可以来避暑,其它时节就是标准的苦寒之地啊!所以除了少量渔民,和一些为崂山宗教事业提供给养的村民,这一带就没多少人。
明明一山之隔就是广阔的胶莱平原,有大片大片的平地可以利用,干嘛要去费事开发那些丘陵地带?
虽然青岛港有深水优势,但是对于现在这些吃水不超过四米的小帆船来说,也用不到这个优势。而且因为周边没有足够的人口可以提供服务,就算强行设立港口也是没法维护的。
所以,即使当初海洋部信誓旦旦要把青岛港作为舰队母港,但是最后还是怂了,老老实实驻在对面基础设施更完善的黄岛地区。青岛这边只设置了一处简易码头,布置了几门火炮,作为海军巡逻队的临时落脚点,配合黄岛那边封锁胶洲湾口。
嗯,不过,也是有意思,海军虽然没用上这里,但陆军反倒用上了……
自从当初从胶水县蒙古人那里夺取了大量马匹之后,安全部就和卫生部、农业组开始配合起来自行牧马。但是他们这些二把刀手艺不精,为了降低风险,所以把几千匹马分散到了好几个牧场分开饲养。东海平原牧马场养一点,田横镇那边养一点,胶水县那个旧北山牧场也养一点……最后一看,青岛这地方到处都是野草,地形也封闭,不是正适合养马吗?于是在这里也设置了一个牧场。
后来时过境迁,东海地区地形狭小,随着开发程度的提升和马匹的增多,草地不太够用了;北山牧场因为邻近前线,所以也限制了规模;田横牧场因为太靠近金口工业区,范龙城害怕自己的宝贵马儿被污染,也动起了搬迁的主意。到了现在,青岛牧场居然已经发展成了最大的牧场了!
现在范龙城不但在青岛养马,还把这里当成了骑兵的大本营,新兵选进来后来此训练,等出师了,再去中央市参加野战团集训。而如今春去夏来,大地已被嫩绿覆盖,正是骑兵操练的好时候。
“我们尽力了,但骑兵没法像步兵那样量产。”
大致位于后世李沧区的骑兵训练场上,张正义和范龙城两人骑马而行,后面还跟着几个同样骑马的近卫兵。前方辽阔的草场上,不知道是有几百的骑兵,正分成几团在进行着训练,他们一行人缓行着,范龙城举着鞭子,给张正义讲解当前的骑兵形势。
“简单地分成新兵或老兵,志愿兵或义务兵,在这里肯定是不行的。实际上,我把我们的骑兵分为了四类:训练兵、主力兵、精兵和野兵。”
“哦?”张正义有了兴趣,“前三个的意味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野兵是什么?”
范龙城往最西边一指,那边也有一群骑兵在训练,虽然穿的也是制式的白色作训服,但是并未像其他骑兵那样排成整齐的队列,而是四散开来,各自拿着长枪或弓箭,对着草靶练习攻击。
“野兵就是我们从辽东直接雇来的女真契丹等族的士兵,还有一些投诚的蒙古人。这些人大多已经有了深厚的骑术和格斗术底子,个人武力不错,但是桀骜不驯,很难与我们的正规骑兵体系整合起来。所以干脆把他们编成单独一部,也就是陈医生带的那个勇敢连,哦,现在升勇敢营了,作为骠骑兵使用,用于侦察、绞杀敌方游骑、骚扰敌后。嗯……这些野兵不用长期训练,成本比较低,又不是本族人,死了也不心疼。”
欧洲近代骑兵有胸甲骑兵、枪骑兵、龙骑兵、骠骑兵等诸多分类。其中,胸甲骑兵是装备厚重盔甲的重骑兵,靠集团冲锋和马刀发动凶猛的进攻;枪骑兵也是冲阵近战的重骑兵,不过武器是长枪,需要较高的武艺,难以训练;龙骑兵是骑马步兵,上马机动、下马作战;骠骑兵是轻骑兵,一般用于战前侦察、骚扰,多单打独斗,更贴近传统的游牧骑兵。
看着范龙城毫无愧疚地说出这番话,张正义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也没说他什么,而是继续问道:“那什么,之前从北地买来的那些小孩子,比如黄家那几个,不都是编入正规骑兵的吗?怎么现在又改了?”
说到这个,范龙城的表情就换了:“没改啊,现在也在继续往这边买呢,如果是小孩子,那就是正常的上学再统一训练,跟汉人孩子都是一样的,嗯,应该这么说,只要进了我们东海,他们就都是华夏人了!”
“嘿,你这华夷之辨用得不错啊。”张正义笑了出来,“那前面那些训练兵、主力兵、精兵又是怎么用的?”
“顾名思义嘛。训练兵就是刚学会骑马的,放在这边训练基础技能;主力兵就是训练好,能够完成战术要求的,但是个人武力仍然堪忧,只能集团行动,一般是编入重骑兵排;精兵嘛,就是在主力兵的基础上,技艺更加精湛,能够单独或者小规模出动执行任务的,大多进了轻骑兵排。现在我们骑兵刚扩充还没多久,军役制还比较混乱,有些技术不佳,但靠资历久混到了军官的,还有些天赋惊人的却仍然是义务役。以后我们会尽可能整理一下,按军衔分级,训练兵不管几年都只能是列兵,进了主力之后,就有资格转为士官,而精兵则从上士起步。”
张正义点头道:“行吧,你尽管放手练兵,这边一定会给你最大支持!嗯……你们现在都训练些什么科目?”
“哈,我们部这些二把刀毕竟不是真骑兵,哪知道什么骑兵秘诀?现在的科目,基本是从蒙古人和姜家骑兵那里学一些,然后把后世的军事思想套进去一些,杂糅出来的。大致上分了基础骑术、集团行动、射击、格斗和军事学识五科。
不过我们一窍不通,倒也有好处,不用被旧经验误导。比如说长途行军怎么做才最有利,我们就不是单纯听那几个蒙古人讲经验,而是分了好几组,每组用了不同的负重和步速,不断实验才得出的结论,远比他们瞎蒙科学多了。”
“好……那么既然如此,今年你能练出多少兵来?”
范龙城眉头一皱,说道:“现在我的训练兵倒是不少,但是能拿出手的还是不多。如果以我的要求,努力一下,到年底,差不多能编三个营一千多人出来。如果像夏有书说的那样放低要求,只要能上马跟着一起冲就行了,实在不行就下马步战,当快速步兵用,那出师标准还可以放宽一些。训练兵大部分都能满足这个标准,马也不用太好的,这就又有四五百人了,若是让我把步兵营里有天赋的再挑一遍拉过来训练,说不定能扩充到三个营。但不管怎么练,真正能达到精兵标准的也就二百人。”
马的食量差不多是人的十倍,若是全靠后勤运输粮草,那这一千骑兵的补给量可就比剩下的全部步兵营还多了。即使这样,面对几十万蒙古铁骑仍然是杯水车薪,但这也没办法,骑兵总不可能一下子变出来。
张正义叹了口气,说道:“行吧,我这外行也不好指导你们,你们安全部自己做好方案,该怎么编制还是你们自己决定吧。”
此时,前面一队训练兵开始了冲锋练习,二十匹马开始齐头并进,一起向前方的空地不快不慢地冲去,一开始还能维持队形,但是很快就散乱开来,甚至还有一人落下了马。
范龙城摇了摇头,说道:“唉,尽力吧。不过这边再急也没用,我们可没那么多马呢。按一人双马的最低标准算,一千骑也需要两千匹马,而两千匹战马总得有个两万匹规模的种群吧?我们还差得远呢。如果再过一年,情况会好一些,今年有一批小马刚骟,等明年就可以挑些大个儿开始训练了。”
东海商社当初抢了三千多匹马,其中大部分是母马,这倒是好事。但是这也没过几年,母马生下的小马还没多大呢,母马自己也不能骑出去,所以这批马其实是提供不了多少战马的。
现在骑兵营用的马,少部分是战场缴获的,大部分是这几年外购的。现在他们已经不用担心官府掣肘,北地马匹存量也不算小,所以买马还算容易,只是质量就很一般了。商社几个牧场,加上各部门自用的马,这几年也才攒出了七千多匹的规模,远远谈不上充裕。
而且就算有了马,也不是能立刻就能上战场的。马跟人一样,训练过的和没训练过的战斗力能差几倍。有了战马,还得对它进行长期的训练,培养体能、矫正体态、提升服从性、熟悉战场气氛、训练战术动作,比训练一个火枪兵还麻烦。
张正义倒是有些乐观:“我看会好的,不仅我们的马在不断长成,民间养马业也在不断发展。这几年我们不断修路,民间的运输需求也随之增长,马价不错,愿意养马育马的人越来越多了,存量肯定会逐年上涨的。我看,十年之内,整个胶东的马匹达到十万匹,也不是不可能嘛。”
范龙城吓了一跳,说道:“首席,没犯晕吧?你知道马一年要吃多少粮食吗?它可不是光吃草就能养活的啊!十万匹?我们有那么多粮食可以消耗?”
张正义摆摆手,道:“就你知道!也别光养马玩马,去农村看看吧,马不光吃粮食,还能种粮食呢。养一匹马,至少能多种十五亩地,它吃得再多,能有十五亩产的粮多?所以现在安定下来的顷田户,都愿意养马呢。现阶段,各家都在买小马驹,是需求大于供给,等过几年,市面上就会出现一波大爆发了!”
中原王朝似乎自古以来就给人一种缺马的印象,宋朝尤甚。论起原因,无非就是“中原没有合适的牧马地”,这其实是很可笑的,马吃草能活,吃粮反而不能活了?
实际上,马匹并不是农耕民族的负担,反而是一种生产工具。虽然看起来养马成本很高,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但是能提供的产出更多啊!
比较一下,之前的汉、唐,都能从汉地动辄拉出几十万匹马。近代时的欧洲英法等国,地域狭小,同样以种植业为主,但是随意征调几万十几万的马匹毫不费力。这都是因为民间存在着庞大的用马需求和养马业,所以有丰富的马资源可用。
如果非要说宋朝人口稠密,没那么多资源养马的话,那可以比较一下人口更稠密的新中国。改开前,中国还没有大量使用化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没多高,但是能保有高达千万的马匹,北方农村随处可见耕地和拉车用的马,随着机械的普及才逐渐被淘汰,可比挫宋强太多了。其中,有政府推动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民众有真实的用马需求。
宋朝缺马的原因,更大的因素在于糟糕的马政,是官僚低下的管理水平摧毁了养马业。实际上,若是他们什么都不管,听由民间自行养马,情况反而可能好得多。
而所谓的南方“不适合”养马,其实并不是水土的问题,而是有了更好的替代品——南方水网密布,水路在运输方面成本很低,相比之下畜力运输就没有竞争力了,所以民间不会为了运输而大量养马。所谓北人乘马、南人乘船,正是如此。
这个时代的北地农村,畜力是重要的动力,一般的农家只要不太破败,大都会养至少一头大牲畜,至于是养牛还是养马,各有优劣。两者都能耕田,马耕得更快,但是吃得也多,如果是小块田地,那么耕快一点慢一点差别不大,牛更有优势,而且水田只能用牛耕,反过来就是马有优势了。两者都可以拉车,马车速度快,牛车载重大,但有了四轮车之后,还是马有优势些。马可以骑乘,农闲时可以骑出去兜风,但是牛肉比马肉更好吃,老死之后还能卖肉……
所以总体来说,牛和马各有适用范围,牛更适合朴实的小户人家,马更适合大户人家,两者的市场需求各自存在,形成了一个平衡。但是东海商社的介入,给本地带来了更好的道路、更大的运输需求、更大的田地、更高的收入,使得这个天平开始向马的方向倾斜。当然,有马不等于有战马,但是更多的马必然也能提升战马的选择范围。
张正义继续说道:“反正我是挺看好未来的马业的,钱少的时候精打细算,钱多了之后,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马的。这其实就像后世的私家车行业,真算成本的话,难道坐公交或出租车不比自己买车划算?但是有钱了之后,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买车。这道理放现在也是适用的。”
“那敢情好啊!”范龙城听了他的话,有些振奋,摩拳擦掌起来,“现在扩大规模是最重要的,不过提升质量也不能落下,我看得让种马们操劳一下了,对民间开放配种服务。嗯,这也能赚点钱吧?不过为改善种群的百年大计考虑,我看是免费,甚至提供补贴吸引他们配种也应该的啊!只是我们现在这些种马也只不过是矮子里面拔高个,真正要改善,还得大规模引入优良马种啊……”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0860/199855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