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烈焰级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1263年,2月4日,惊蛰15日,追云号。
“哇,好大!”
发出这声惊叹的是刚刚登上追云号的林大力。他眼前的露天甲板一片平直,几乎有一整条街长,两侧零零散散布置着火炮,水手们围在舷边,自豪地看着码头上的人群。
“呃……确实大啊,但其实也算好嘛。”这是见多识广的魏万程。
其实他说的对。烈焰级虽然几乎有两个早期的星火级长,但是五六百吨级的船其实南宋早就能造出来了,比这更大的都有。之所以她在外面看着大,是因为前伸的首斜桅和高耸入云的主桅大大加强了视觉效果,看上去奇大无比。但是单看船体的话,并不比明州港口常见的巨型海船更大。甚至因为强化操纵性能的设计,没有高耸的艏艉楼,所以比同吨位的船其实还要小一点。
具体来说,烈焰级船身长40米,水线长36米;最宽处就在水线处,宽9米;吃水2.84.0米。一般来说,吃水过浅会导致姿态不稳,吃水过深会导致阻力过大,战时状态会把水线控制在3.5米左右,以取得稳定性和航速的平衡,此时排水量约500吨。而最大货运状态下,吃水达到3.8米,航速自然会牺牲一些,但总排水量可达600吨,运输量惊人;此时还留了0.2米的冗余,但除非是安全的短途运输,否则不建议使用。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他们两人到处张望着看热闹的时候,李涛已经嗅着味道跳到了船舱中,先一路下到了底舱,又一点一点摸了上来。去年战争打完之后,他就被紧急调回了江南坐镇,没来得及参与烈焰级最后的建造过程,现在当然要好好看看啊!
烈焰级的船舱内部,从下到上由内部甲板隔成了三段贯通的舱室:底舱、客货舱和炮舱,用前后两道楼梯和中央的一个直通式天井联通。
最下层是底舱,从底龙骨算起约高2.4米。如果没有装货物的话,站在底舱之中,可以看到两侧的船肋如同翅膀一样从底下向两侧环抱开来,一根接一根密集而有韵律地向前后延伸出去,构成了船体的骨架。正常情况下,底舱底部铺了一层压舱石,将最底下那段不规则的三角形区域铺满,形成了一个相对平整的地面。
在压舱石之上,还铺了一层有承载作用的格栅,以防进水后直接沾湿货物。为了防水,底舱里面还有传统的水密隔舱设计,不过这个隔舱板没有承力作用,真的只是隔水的薄板了,而且这些板子也是可拆卸的。一旦真的进水,舱内装备了螺旋式抽水机,可以将水从压载舱直接抽到露天甲板再排出去。
其余舱室,水密舱与其说是取消,不如说是进化了。船舱内部各处舱壁、柱、梁、甲板上都有规律地设置了标准化的隔板槽和固定孔,可以根据需要装上隔板,将舱室横向或纵向灵活地分割成各种大小的舱室。
这次虽然是试航,也搭载了满满的货物,货箱堆积在格栅上,几乎把底舱整个堆满,只留下中间一条窄通道。不过货箱顶部空出了几条一人长的空间,应该是守货的船员睡觉用的。
底舱顶上是第1甲板,甲板上的舱室是客货舱,高1.8米,可以根据需要,装载较轻的货物或者改成居住舱。不过,由于这段舱室就在水线位置,舱壁上无法开窗,居住条件很差,所以这次追云号没有在里面设置床位,而是作为货舱使用。装载了轻货的标准箱有规律地堆放着,装得并不是很满,人可以在货堆间轻松地走动查看。不过全高1.8米扣除甲板厚度也就1.6米,矮小的水手走动起来还行,对于李涛这个大高个来说就必须弯腰低头才行,实在太压抑了。
客货舱之上是第2甲板,又称炮甲板,上面的舱室自然就是炮舱。这层或许是为了战斗效能,或许是因为军官们常在此走动,所以高度达到了2米,大部分人都能直着行走,舒适度比下面强多了。这一层自然是用来安置火炮的,海洋部自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对它念念不忘,现在梦想总算是实现了。
追云号的炮舱两侧一共开了12对也就是24个炮窗,其中最前端的两个是直冲着船体的正前方的,用于追击时使用,其余22个都是侧向的炮位。而艉部的四个平时兼用作军官舱室,战时也可以放置火炮,不过现在只是试航,别说军官舱室没放炮,前面的九对常备炮位也只装了六对巨龙炮意思一下。
战争结束,财政不可能无条件向军方倾斜了,总得回复正常的发展才行。虽说海洋部仍然有不小的预算,但他们还有一大堆钱要花,养兵造船不都得要钱?最新的烈焰级更是造价昂贵。所以衡量之下,只能优先造船、募兵,武器就先适量即可,反正现在海上压力也不大。最后的结果就是,火炮的产量大幅下降,适合烈焰级的巨炮更是稀缺,试航时只能先凑合了。
现在,宽敞的炮甲板空荡荡的,只有孤零零几个炮位,剩下的部分被安装上了吊床,用作水手的床铺。呃,这倒不是凑合,实际上,就算炮甲板装满了炮,大部分普通水手还是要搭起吊床跟大炮挤在一起睡的。没办法,我们大航海时代就是这么辛苦的啦。
这也不算是虐待,炮舱至少还有个窗,就算要睡吊床,条件也比下面的客货舱好多了。而且一旦跟有火炮的敌人打起来,吊床和里面的被褥多少能起到一点缓冲作用,可以吸收炮舱内四溅的木屑,也算是一种防护设施了。
经过这么多改进,乍然看上去,烈焰级的模样与之前的星火级完全不同,完全是一艘不同的船了,但了解她们的人,则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她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星火级最初以福船为基础制造出来,但发展到后期,结构与最初的“寒露”等船已经截然两船了。后期型号船型更合理,水密隔舱结构向力学性能更完善的肋骨结构进化,细节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烈焰级,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进化而来的。
烈焰级的客货舱和底舱,其实就是从星火级的两层舱室发展过来的,而炮舱这层的炮甲板,其实就是原先星火级的露天甲板。烈焰级在星火级船体的基础上放大之后,把原露天甲板的舷墙高度大幅提升,一直升到与后半部的艉楼舷墙平齐,再将艉楼顶甲板向前延伸出去,一直覆盖住整个炮甲板,就成了新的露天甲板,两道甲板之间也就隔出了炮舱这个独立的舱室。从数据上也能看出两级别船只的传承关系,战斗状态,烈焰级炮甲板的炮门底缘距海面约1.5米,而星火级的露天甲板炮位距海面也是这么个高度。
炮舱后部两对炮窗所在的位置,就是原先的艉楼、现在的军官舱室。其中最后一对炮窗所在的位置是单独的舰长室,占据了两窗相对着的整段甲板,装修豪华,有股东进驻的时候就给股东住,不然就是舰长的私人空间。倒数第二对炮窗左右各有一个军官舱室,右舱四个铺位,左舱两个铺位,分别供给中级和高级军官。两个军官舱之间有一段三门相对的空间,摆了张桌子,是餐厅兼会议室。
追云号的军官舱占用了两对炮窗的空间,相应的就没有在后面悬吊庞大的豪华艉楼,只是稍微外扩以方便军官观察侧舷的情况,整体线条很是流畅,配合上面的平甲板,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而且它另有低调的奢侈,军官舱的舷窗和后窗上镶嵌着大块的平板玻璃,光照效果极为良好,要是懂行情的人看了能亮瞎双眼。
这四个舱室便是船体内部的情况,炮舱再顶上就是露天甲板了,也就是魏万程等人上来之后一直傻站着啧啧称奇的敌方。
李涛去韩松的舰长室参观了一圈,很是羡慕嫉妒恨,数着指头算了一遍得第几艘才能轮到自己之后,没有走艉部楼梯,而是特意走到艏楼梯处,从宽敞的天井处回到了露天甲板上。
这个露天甲板,与传统船只前艏楼后艉楼两头高的设计完全不同,终于实现了海洋部某些人念叨已久的平甲板设计——从头到尾完全平直,几乎完全没有上层建筑,除了特意设置的阻拦槛,没有任何台阶添乱,可以推着小车方便地搬运各种物资,同时也降低了重心和风阻,提高了操纵性。
这一层也设立了多个炮位,艏四艉八,可装备12门火炮,不过由于位置更高,不能装备太重的巨炮,海洋部计划配备一批在上次战争中大放异彩的d1式150mm短重炮。当然,现在也没配齐,只放了六门装点一下。
按武备组的计划,d1式被正式命名为“鲨”炮,稍后还会推出同口径但是更长的d2“鲸”,远期还会有d3“鲲”。鲸炮将成为烈焰级的主力火炮,放置在炮甲板上。
如果火炮全部配齐的话,追云号将拥有24门鲸炮和12门鲨炮,并且在角落搭配一些后装式的狮牙炮。这种情况下,她将具有极其恐怖的火力,甚至超越了清河之战中大放异彩的东海号。而且统一口径的火炮使得后勤较为简单,战斗效能很是可观。可是,货币化结算后火炮本身就价格不菲,而且这样下来光炮手就要几十上百人,算上其它人员一艘船恐怕得二三百人才能玩得转,光是人员开销也不少,所以非战时是不会配备这么多炮和人的。
“哇,好大!”
发出这声惊叹的是刚刚登上追云号的林大力。他眼前的露天甲板一片平直,几乎有一整条街长,两侧零零散散布置着火炮,水手们围在舷边,自豪地看着码头上的人群。
“呃……确实大啊,但其实也算好嘛。”这是见多识广的魏万程。
其实他说的对。烈焰级虽然几乎有两个早期的星火级长,但是五六百吨级的船其实南宋早就能造出来了,比这更大的都有。之所以她在外面看着大,是因为前伸的首斜桅和高耸入云的主桅大大加强了视觉效果,看上去奇大无比。但是单看船体的话,并不比明州港口常见的巨型海船更大。甚至因为强化操纵性能的设计,没有高耸的艏艉楼,所以比同吨位的船其实还要小一点。
具体来说,烈焰级船身长40米,水线长36米;最宽处就在水线处,宽9米;吃水2.84.0米。一般来说,吃水过浅会导致姿态不稳,吃水过深会导致阻力过大,战时状态会把水线控制在3.5米左右,以取得稳定性和航速的平衡,此时排水量约500吨。而最大货运状态下,吃水达到3.8米,航速自然会牺牲一些,但总排水量可达600吨,运输量惊人;此时还留了0.2米的冗余,但除非是安全的短途运输,否则不建议使用。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他们两人到处张望着看热闹的时候,李涛已经嗅着味道跳到了船舱中,先一路下到了底舱,又一点一点摸了上来。去年战争打完之后,他就被紧急调回了江南坐镇,没来得及参与烈焰级最后的建造过程,现在当然要好好看看啊!
烈焰级的船舱内部,从下到上由内部甲板隔成了三段贯通的舱室:底舱、客货舱和炮舱,用前后两道楼梯和中央的一个直通式天井联通。
最下层是底舱,从底龙骨算起约高2.4米。如果没有装货物的话,站在底舱之中,可以看到两侧的船肋如同翅膀一样从底下向两侧环抱开来,一根接一根密集而有韵律地向前后延伸出去,构成了船体的骨架。正常情况下,底舱底部铺了一层压舱石,将最底下那段不规则的三角形区域铺满,形成了一个相对平整的地面。
在压舱石之上,还铺了一层有承载作用的格栅,以防进水后直接沾湿货物。为了防水,底舱里面还有传统的水密隔舱设计,不过这个隔舱板没有承力作用,真的只是隔水的薄板了,而且这些板子也是可拆卸的。一旦真的进水,舱内装备了螺旋式抽水机,可以将水从压载舱直接抽到露天甲板再排出去。
其余舱室,水密舱与其说是取消,不如说是进化了。船舱内部各处舱壁、柱、梁、甲板上都有规律地设置了标准化的隔板槽和固定孔,可以根据需要装上隔板,将舱室横向或纵向灵活地分割成各种大小的舱室。
这次虽然是试航,也搭载了满满的货物,货箱堆积在格栅上,几乎把底舱整个堆满,只留下中间一条窄通道。不过货箱顶部空出了几条一人长的空间,应该是守货的船员睡觉用的。
底舱顶上是第1甲板,甲板上的舱室是客货舱,高1.8米,可以根据需要,装载较轻的货物或者改成居住舱。不过,由于这段舱室就在水线位置,舱壁上无法开窗,居住条件很差,所以这次追云号没有在里面设置床位,而是作为货舱使用。装载了轻货的标准箱有规律地堆放着,装得并不是很满,人可以在货堆间轻松地走动查看。不过全高1.8米扣除甲板厚度也就1.6米,矮小的水手走动起来还行,对于李涛这个大高个来说就必须弯腰低头才行,实在太压抑了。
客货舱之上是第2甲板,又称炮甲板,上面的舱室自然就是炮舱。这层或许是为了战斗效能,或许是因为军官们常在此走动,所以高度达到了2米,大部分人都能直着行走,舒适度比下面强多了。这一层自然是用来安置火炮的,海洋部自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对它念念不忘,现在梦想总算是实现了。
追云号的炮舱两侧一共开了12对也就是24个炮窗,其中最前端的两个是直冲着船体的正前方的,用于追击时使用,其余22个都是侧向的炮位。而艉部的四个平时兼用作军官舱室,战时也可以放置火炮,不过现在只是试航,别说军官舱室没放炮,前面的九对常备炮位也只装了六对巨龙炮意思一下。
战争结束,财政不可能无条件向军方倾斜了,总得回复正常的发展才行。虽说海洋部仍然有不小的预算,但他们还有一大堆钱要花,养兵造船不都得要钱?最新的烈焰级更是造价昂贵。所以衡量之下,只能优先造船、募兵,武器就先适量即可,反正现在海上压力也不大。最后的结果就是,火炮的产量大幅下降,适合烈焰级的巨炮更是稀缺,试航时只能先凑合了。
现在,宽敞的炮甲板空荡荡的,只有孤零零几个炮位,剩下的部分被安装上了吊床,用作水手的床铺。呃,这倒不是凑合,实际上,就算炮甲板装满了炮,大部分普通水手还是要搭起吊床跟大炮挤在一起睡的。没办法,我们大航海时代就是这么辛苦的啦。
这也不算是虐待,炮舱至少还有个窗,就算要睡吊床,条件也比下面的客货舱好多了。而且一旦跟有火炮的敌人打起来,吊床和里面的被褥多少能起到一点缓冲作用,可以吸收炮舱内四溅的木屑,也算是一种防护设施了。
经过这么多改进,乍然看上去,烈焰级的模样与之前的星火级完全不同,完全是一艘不同的船了,但了解她们的人,则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她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星火级最初以福船为基础制造出来,但发展到后期,结构与最初的“寒露”等船已经截然两船了。后期型号船型更合理,水密隔舱结构向力学性能更完善的肋骨结构进化,细节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烈焰级,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进化而来的。
烈焰级的客货舱和底舱,其实就是从星火级的两层舱室发展过来的,而炮舱这层的炮甲板,其实就是原先星火级的露天甲板。烈焰级在星火级船体的基础上放大之后,把原露天甲板的舷墙高度大幅提升,一直升到与后半部的艉楼舷墙平齐,再将艉楼顶甲板向前延伸出去,一直覆盖住整个炮甲板,就成了新的露天甲板,两道甲板之间也就隔出了炮舱这个独立的舱室。从数据上也能看出两级别船只的传承关系,战斗状态,烈焰级炮甲板的炮门底缘距海面约1.5米,而星火级的露天甲板炮位距海面也是这么个高度。
炮舱后部两对炮窗所在的位置,就是原先的艉楼、现在的军官舱室。其中最后一对炮窗所在的位置是单独的舰长室,占据了两窗相对着的整段甲板,装修豪华,有股东进驻的时候就给股东住,不然就是舰长的私人空间。倒数第二对炮窗左右各有一个军官舱室,右舱四个铺位,左舱两个铺位,分别供给中级和高级军官。两个军官舱之间有一段三门相对的空间,摆了张桌子,是餐厅兼会议室。
追云号的军官舱占用了两对炮窗的空间,相应的就没有在后面悬吊庞大的豪华艉楼,只是稍微外扩以方便军官观察侧舷的情况,整体线条很是流畅,配合上面的平甲板,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而且它另有低调的奢侈,军官舱的舷窗和后窗上镶嵌着大块的平板玻璃,光照效果极为良好,要是懂行情的人看了能亮瞎双眼。
这四个舱室便是船体内部的情况,炮舱再顶上就是露天甲板了,也就是魏万程等人上来之后一直傻站着啧啧称奇的敌方。
李涛去韩松的舰长室参观了一圈,很是羡慕嫉妒恨,数着指头算了一遍得第几艘才能轮到自己之后,没有走艉部楼梯,而是特意走到艏楼梯处,从宽敞的天井处回到了露天甲板上。
这个露天甲板,与传统船只前艏楼后艉楼两头高的设计完全不同,终于实现了海洋部某些人念叨已久的平甲板设计——从头到尾完全平直,几乎完全没有上层建筑,除了特意设置的阻拦槛,没有任何台阶添乱,可以推着小车方便地搬运各种物资,同时也降低了重心和风阻,提高了操纵性。
这一层也设立了多个炮位,艏四艉八,可装备12门火炮,不过由于位置更高,不能装备太重的巨炮,海洋部计划配备一批在上次战争中大放异彩的d1式150mm短重炮。当然,现在也没配齐,只放了六门装点一下。
按武备组的计划,d1式被正式命名为“鲨”炮,稍后还会推出同口径但是更长的d2“鲸”,远期还会有d3“鲲”。鲸炮将成为烈焰级的主力火炮,放置在炮甲板上。
如果火炮全部配齐的话,追云号将拥有24门鲸炮和12门鲨炮,并且在角落搭配一些后装式的狮牙炮。这种情况下,她将具有极其恐怖的火力,甚至超越了清河之战中大放异彩的东海号。而且统一口径的火炮使得后勤较为简单,战斗效能很是可观。可是,货币化结算后火炮本身就价格不菲,而且这样下来光炮手就要几十上百人,算上其它人员一艘船恐怕得二三百人才能玩得转,光是人员开销也不少,所以非战时是不会配备这么多炮和人的。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0860/199856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