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1255再铸鼎 > 第434章 南下:贸易

第434章 南下:贸易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一秒记住!!!【狂沙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
    东海商社在泉州并非初来乍到。实际上,经过江南工作组的努力,四海商会已经在泉州开了分会,宁波公司也建立了一条来往庆元府和泉州的定期航班,触角已经初步延伸了过来。
    不过,泉州四海商会在架构上并非庆元四海商会的分公司,而只是交叉持股的合作机构。泉州这边,四海商会经营模式与庆元府那边如出一辙,都是以一个宽敞透明的交易中心为核心,向外围扩展出仓储、物流、金融、餐饮、住宿等衍生服务,但是股权结构却以本地豪商为主,庆元府四海商会只是以整体的名义在其中持有20%的股份,而反过来泉州商会也持有少量的庆元商会股份。这削弱了东海商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些地头蛇把控了泉州大部分的商业渠道,没他们合作是搞不定的。
    但这倒不是说泉州商人们与东海商社是对立的,正相反,双方的利益并没有冲突,反而商品来源形成了互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合作意向。
    泉州商人建立了四海商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庆元府见识过了之后,认可了这种模式的先进,请东海商社和部分庆元府商人过来指导,开了分会。这个过程中,他们是需要东海人的技术指导的。而东海商社也更需要他们这些本地商人来进行贸易,至于商会那点经营收入其实只是聊胜于无。
    泉州四海商会的负责人名叫谢明辛,是本地豪商谢应瑞的族侄。
    谢家在泉州根基深厚,生意做得很大,而且有乐善好施之名。宝祐六年,泉州饥荒,谢应瑞自掏腰包四十万贯赈灾,无数人因此活命,宋世祖听说后给了他一个进义校尉的衔。
    谢明辛在谢家子弟中并不算最出类拔萃的那批,但也正是因此,天才们都去读书准备科举了,他才被派去庆元府那边处理生意,而且还不是当头的,所以又进了四海商会在里面学习兼打杂。结果在商会里面,谢明辛对各种新鲜事物接受起来很快,办事很麻利,为魏万程等人赏识,教授了他不少数学和财会知识。
    等到泉州四海商会筹建的时候,他便被谢家召回来主事。他既是本地人,又是经过东海系统培训出来的,属于双方都能接受的人选,因此直接做了商会的总经理。
    远洋舰队到达的当天,谢明辛听到消息,就带人去港边迎接了。
    彼时泉州城已经闭门,但还好城市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城墙之外,四海商会就建在城外离码头不远的一处高地上。它是以泉州另一家大户陈家的一处庄园为基础扩建而成的,虽然筹建不久,规模尚未上去,但是周边酒家、青楼等服务设施已经一应俱全,足以好好招待客人们了。
    第二天,狄柳荫和韩松带着礼物,打起了济阳伯的仪仗,出门拜访泉州的诸多大员去了;朱龙草去了城里观光;李涛继续在船上留守。四个东家都有事要做,具体的繁杂事物就要由手下们来处理了,什么检修船体、让水兵轮流放假、购买补给什么的,都有具体人来做,商务部的章恺来到了四海商会,与谢明辛讨论商贸的事宜。
    章恺是福建浦城人,祖上也曾是世家大族,不过到了他这儿已经是远支,家道也中落了。他也不好读诗书,反倒喜欢些机巧之物,曾与人合伙出海行商,去过高丽、本。去年战时,他的合伙人畏惧风险,躲回了家乡,但他一向有些愤世嫉俗、家国怀,反倒逆流而上,加入冒险者协会闯出了一点名堂,后来干脆被商务部吸收了进来。这次远洋舰队南下,途径的福建一带是重头戏,正好他就是当地人,于是就被狄柳荫叫来了。
    谢明辛见到章恺来访,不敢轻慢,寒暄了一会儿之后,便请他入了上等雅室,并命人取来最新的行汇报,与他谈起了生意。
    两人的谈话方式相当有东海风格:一张大方桌,两人对坐,左手边各有一个算盘,还有一个大茶杯,右手边是东海式的墨水瓶和细毛笔;前摊着两本记事本,一本记正事,一本随意涂鸦;两人中间则摆放着各类数据文件,随时取阅。
    “丝价略高;瓷价相当;茶价相当,但品种不同……”
    章恺一边听着谢明辛的介绍,一边翻看着泉州的市场行,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
    总体来说,福建当地的商品出产量不大,主要是作为商品的中转港,来自于江南的华货与来自于异域的番货在此汇聚。舰队在江南采购的商品,在这里卖出的话也能收益一笔,但他们是要下西洋的,相对于远洋贸易的超额利润,并不值得现在就出手。倒是从本土带来的北货,可以出手一些。
    章恺又向他询问了一些商品在南洋地区的行,与之前商务部收集的报印证之后,做出了决定:“那么,皮毛之类的,再往南恐怕是不会有多少销路了,就在这里出清吧,只留几箱供南洋权贵猎奇即可;山珍的话,南洋番人未必识货,只需给广州那边留一些,剩下的也卖出吧;东海货也会在此售出一些,大概是这个数。总计起来,差不多是五六万的货值,那么,泉州这边有什么可买呢?”
    贸易贸易,买卖买卖,只卖不买怎么行?
    谢明辛脑子迅速转了起来,在平衡了几家利益之后,开始推销道:“你们是要往南边去,那么香料檀木之类的蕃货肯定是不行的。论利厚的小货,泉州其实颇有不少,但你们第一次下南洋,最好还是以易出手的丝、瓷为主。丝的话,市场上最多的还是新来的江南丝,这个你们自然不会买,但也有些本地丝绢,虽不多但别致,可以买上一点;闽瓷相比赣瓷,也别有风味,可以补上一些。哦,对了,福建多山,产的茶也不错,寻常茶砖和上等龙凤团茶都有,这个我建议你们多买些。”
    章恺点点头,这与他料想的大差不差,出洋贸易的话,最方便的还是丝瓷茶这老三样。其中丝和瓷广为人知,最好脱手,茶还要差一些。他想了想,又问道:“除此之外,还有甚么矿物没?”
    谢明辛也知道东海人收集矿物的喜好,说道:“福建多山,各类矿物皆不少,闽铁品质颇优,又有铜坑、银坑,铅、锡等也有,还有明矾等物。只是,这些在南洋可不好销啊。”
    章恺开始写一个单子:“无妨,南下的时候不买,等北归的时候捎上便是。我先与你留些定钱,你帮着采购些,明年我们回来的时候带上。那么,还有什么吗?”
    谢明辛又想了想:“嗯……刚才说到铜坑,其实你们大可以带些铜钱出去,南边的那些土人最认这个,丝绸瓷器都不如。”
    福建有钱监“丰国监”,铸造铜钱,而这些铜钱有相当一部分通过海贸流出了国外,深受各国人民所欢迎。
    章恺一愣:“带铜钱出去,市舶司不管的吗?”
    谢明辛笑道:“放心,谁敢查你们啊!”
    章恺又想起入晋江时江口寨子那些南宋水兵纪律涣散的样子,相比胶州湾口的海军真是天壤之别。既然如此,那么多半给点小钱就能买通了……这泉州还真是商业天堂啊!
    谢明辛似乎又想起什么的样子,又补充道:“对了,说到矿物,还有一物,你们可以带些出去,在南洋、大食都有厚利,也就是硝石。”
    章恺一愣,立刻就想起了火药,问道:“等等,这不是军国之器吗?怎么会出口的?”
    谢明辛摇头道:“不,他们不是用来做火药,而是用来制冰的。南洋、大食炎,贵人多赖此物清凉,故有厚利。或许有些人拿它玩玩焰火,可能也有胆大的敢入药的,但还没听说他们会做火药。”
    硝石有遇水成冰的特,故被生活在炎地带的阿拉伯人喜欢,经过贸易带回了中东地区,并且称之为“中国雪”。这也是为什么当火药技术一被蒙古人带过去就迅速传播开来的原因,因为原料早就准备好了。
    章恺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好吧,那么你们能供应多少?”
    谢明辛随便想了一下,说道:“如果要现货的话,多了不敢说,至少装满你们一条船是没问题的。再多就要等几了。”
    章恺吓了一跳:“这么多?”
    谢光明自信地说道:“嗯,因为蕃商买的多,所以闽地有人专门集硝为业的,采买起来也方便。
    硝石不易得,但其实生产起来倒也不难,平时厕所角落就能刮下硝土,还可以有意识的堆硝田,而且南方还有天然硝石矿。市场上硝石少,与其说是供应不足,不如说是需求不足——因为平时用的不多,所以生产的也不多,那么一下子冒出来大量需求的时候,当然就买不到了。而福建这地方,因为阿拉伯人的长期需求,所以硝石的生产量很大,差点吓到章恺。不过他很快就乐了,这敢好啊,本土硝石虽然大体上供需平衡,但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果能从福建买硝石回去,那可是大好事啊!
    于是他很快做出决定道:“那好,给我来上一点……也不用太多,但我给你下个订单,等明年回程的时候跟矿物一起捎上……没问题吧?”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0860/199857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