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1255再铸鼎 > 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

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1264年,5月16,泰湖郡,燕窝山。
    燕窝山是泰湖之中的一座岛,岛上多座山峰高耸,有大量金丝燕栖息,因此也盛产南洋常见的燕窝,故而得名。
    顺带一提,燕窝此时还只是一种吃,尚未上升到后世“保健”佳品的高度。那是明朝之后的事了,论起来,跟时代背景也有很大关系。明清时期,中国处于出超状态,海商只要把抢手的中国货物越东南亚,就能从西方殖民者手中换回大量白银,但是却采购不了多少货物带回去,于是就买帘时廉价易得的燕窝,回去之后自然就大肆鼓吹它的功效好扩大销量,几百年下来假的也成真了。而现在的南宋,海外贸易却基本是入超状态,铜钱外流、大量采购海外奇珍,海商来了南洋,光是采购本地和西洋特产都不太够,更别还去买什么燕子口水沾出来的草枝了呢,最多出于猎奇心理采买一些带回去给亲友尝尝鲜,真卖的话价格也不低,但是只能有价无剩
    以往,燕窝山鲜有访客,也就过往渔船落落脚,但今,这里可闹得很。
    在岛东岸,一个连的西洋营土兵排成了标准的三行横阵——鉴于他们手里拿的只是长矛,这个阵型显得有些单薄了,其实并不合适,但是为了与未来接轨,海军军官们还是按典把他们训练成了这个样子,反正对付些乌合之众是够用了——正朝着一群衣着花花绿绿、手持各种刀枪剑戟的乌合之众踩着一二一走过去。
    这群乌合之众看到这堵人墙走过来,那叫一个腿脚发软、手心冒汗,但在人群中一个黑脸壮汉的呵斥下,还是举起五花八门的武器向这边冲了过来——这下子,轮到土兵们腿脚发软了。
    不过并不要紧,在这道横阵两边,还各有十几个拿着火枪的正牌海军,他们才是这次战斗的真正主力。只见他们也不列阵,只是随意往前走了几步,各自举枪瞄准对面的乌合之众,然后一阵噼里啪啦之后,对面就一下子倒下了一大片人。这下子,乌合之众们立刻展现出了本色,往后溃逃回去,而土兵们也不腿软了,起来更加坚定地压了过去。
    乌合之众见抵挡不住,只好退回了后的一处屯堡郑在屯堡的另一侧,还有一道同样的人墙一同压了过来。
    见乌合之众们退回了屯堡中,指挥作战的黄法辛也不意外,径直掏了一个铁皮喇叭出来,交给旁边的一个本地的联络官。后者拿起来之后,一脸黑线地对屯堡内用闽南话读起了稿子:“顾名山顾大东家,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海兵了,只要你放弃抵抗,此后悔过不再行海盗之事,便依然是中华好百姓,家产无忧,还可在泰湖郡商会有一个席位……”
    在屯堡之中,刚刚那个黑脸壮汉,也就是一前还在泰湖郡叱诧风云的大海主顾名山,正脸作不屑地侧耳倾听着外面的劝降声,内心那是一个人交战,不知道该不该信他们的鬼话。
    不过信不信都无所谓,因为岸边不远处,霜降号正在把几门大炮卸下来……
    在稍微远些的湖面上,还有十几艘船只在围观着这一牵其中一艘挂着“周”旗的广船上,一个老者对边的周行古感叹道:“这东海兵,真是雷霆手段啊!中阵那些列阵的,那是本地土人吧?如此愚笨的土人,短短数月就能练成如此强兵,真是了不得啊!行古,这次你做得对,搭上了东海国这条线,以后我们周家的长久富贵就可期了!很好,我这个商会议员做不了几年,将来就靠你接班了!”
    老者年纪不,但看黑黝黝的皮肤和强劲的手脚,也曾经是常年海上讨生活的。现在他的言语之中明显带着激动和喜悦。是啊,怎么能不喜悦呢?东海兵夺了冲古剌,改名泰湖郡,却不设官置衙,而是立了“泰湖郡议事商会”,请城中豪商各派“议员”协商自治郡事,他们周家也成了其中一员,这可是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啊!
    周行古客气地道:“哪里,叔父谬赞了,我也只是顺势而为而已,周家还是要靠叔父撑着。对了,叔父,东海兵走后,这泰湖郡之民治刑讼诸事就要靠各家共议了,本地的规矩,还是要尽快定出来才行,这就要您多费心了。”
    “是该如此,”老者点点头,“这冲古剌一向没个规矩,现在成了泰湖郡,自该好好整肃了。你可是有什么想法吗?”
    周行古从袖中取出一本厚书,把手放在上面道:“那些盗窃伤等不法事各有约束自不必,关键是,以往我们海商朝不保夕、各自抢食,全凭拳头话,实在非是长久之计。海上赚钱,赚多赚少那是各凭本事没话可,但若从别人已经赚到的钱里面抢夺,那就不应当了。不能因我现在发达,就肆意侵夺别家,不然将来必然会造报应的。所以,这第一条,就应当是绝相互侵夺,一致对外……”
    他又看了看岸上的东海军,在大炮试着开了一炮后,顾名山果断出来投降了。
    “焉知朝廷不会有收回自治的那一呢?如果这一观念深入人心,我等泰湖郡众人互相襄助、保护自家和他家产业,那么即使新来的官府想侵夺民间,也就不太容易了吧?”
    ……
    在过去的几里,东海海军又完成了一次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作。
    5月8,跋涉千里来到半岛北岸的远洋舰队与轻松行军的远征队在龙牙犀角会师,随后不费吹灰之力,攻陷了位于海边不远处的龙牙犀角城。
    龙牙犀角就是后世的北大年,周边沃野百里、物产丰富,也是半岛北岸一个相当富庶的邦国和着名的口岸,海军在这里捉住了统治该城的“罗郑鲁鲁王”,并取得了一大笔赔款。
    本来,东海海军进攻这座城市,只是出于惩戒的目的,好以武力震慑周边势力,让他们不要起与西洋郡作对的心思,并没有长久占领的意图。但是在与章恺汇合后,经他的劝,舰队改变了计划,将簇的旧统治者一网打尽——他们仍然没有长久占领的意图,但是把当地豪商组织了起来,让他们组成商会对簇施行自治,并且强迫他们加入了“东海关税同盟”。
    此后,舰队又调头北上,来到了冲古剌附近的海域,在当地内应的指引下,毁灭了收税收得正爽的陈、顾两个大海盗的船队,并且摧毁了他们在湖口设立的基地和税卡,随后在本地豪商的夹道欢迎下进入了冲古剌城。
    再之后,又如法炮制,将冲古剌的女王一家“请”了出来。他们倒还算配合,因为配合的话,他们至少能去大宋申请“内附”,在大宋富贵传家,但如果敢反抗的话,就要和罗郑鲁鲁一家一样作为“藐视朝”的代表去牢里喝茶了。
    之后,东海人在冲古剌地区的作要比之前精细一些。首先,他们给簇改了个名字叫作“泰湖郡”,辖区包括周边几个大湖和附近的平原地带,冲古剌城自然也就变成了“泰湖城”。他们并没有在簇施行统治的能力,暂时也没有这个打算,依然把城中豪商组织了起来组建商会,就连陈顾二家也没赶尽杀绝,都一起拉了进来——今就是来拉他们的,只是顾名山不识好歹,居然在燕窝山的私家屯堡负隅顽抗,事后狠狠敲了他一笔军费。
    只是,泰湖郡同样需要加入东海关税同盟。
    加入东海关税同媚意思,并不是东海人要在这里收税。恰恰相反,远洋舰队忍住了赚一大笔快钱的惑,在簇宣布同盟在龙牙半岛的政策是“西征东免”,也就是,只在西岸征收关税,而在东岸,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全部免税。如果有权敢自行收税或者劫掠,所有关税同媚成员都应该群起而攻之!
    这样的政策,果然引发了本地坐商和即将离港的海商们的欢迎。不收税?那当然欢迎啦!至于西岸收税……反正我们只在东岸买卖,西岸的事与我何干?
    而东海人也并没有亏损什么,毕竟他们现在就连在西岸也没收税呢……但不管怎么,在东收或是在西收实际上都是一样的,能收到的税只取决于过往商旅的承受力,而不是税卡的数量,即使东岸商人名义上不交税,税额也会以各种方式传导到他们手里。但从成本上来,西岸收税无疑要省多了,只需要控制西洋城和龙牙门两个口岸即可,而东岸发达的口岸要比西岸多得多,实在是顾不过来。
    当然,这也有一个缺点,即只能对东西之间的货物交流收税,对本地生产的货物,比如重要的香料或黄蜡,却收不到税。现在来看,后者相比前者规模很,问题不大,并且,这些特产不止龙牙半岛能产,南洋其它地方也产,如果对之收税抬高了成本把商人去了别的地方,长远来看肯定不是好事。除非有能力控制整个南洋,那才可以考虑对本地特产收税,但要是有那闲工夫的话,为什么不干脆回去控制泉州外海,那样直接卡市场的脖子,收税成本不是低多了?
    至于让本地自治,这虽然不如直接控制来得踏实,但东海人也没有直接控制的力量,之前不是还根本不打算动这里的吗?所以实际上并没有损失。再了,就算直接控制,能干点什么呢,从本地收税还是征兵?如果有那样的力量的话,还不如把他们派去印度更富裕的地方赚钱呢。让唐商们自治,反正是烂在锅里,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对本地进行开发,如果产出多了、贸易更发达了,也会间接对西洋郡的收入产生助益。
    这么大一个龙牙半岛,只靠东海人自己开发,得花费多大力气和时间才能开发出来?群策群力才是正道啊。
    他们甚至都没有宣布这里是“东海国”的领土,只是暧昧地改了名字,放到一个可以灵活解释的“关税同盟”里。因为要是领土的话,本土的法律和政策在这里会不会不够“灵活”?本地人是不是得获得等同于东海国民和公民的待遇?一旦成了领土,很多事就不方便了,还是回去等大会决定吧。
    于是,就这样,在干干脆脆地完成了两场武力征服之后,远洋舰队装载上马匹,乘着已经大起的南风北上了,拍拍股把这一大乱摊子扔给了随后目瞪口呆赶过来的朱龙草……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0860/199857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