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辛记丝绸厂(求月票)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1266年,5月11日,中央市,二环区艮甲位,辛记丝绸厂。
热气腾腾的缫丝车间中,辛守成正在视察一台新添置的复摇机的运行情况。
“复摇”是纺丝工作中必备的工序。在上一道工序,女工会从热水煮过的蚕茧中抽出蚕丝绕在小号的丝框上;而在这道复摇工序,资深女工会把这些小丝框上的生丝重新卷绕成大卷,便于下一步的纺织。
复摇看上去只是把蚕丝重新缠绕一下,但实际上却是个相当依赖经验和手艺的工作,因为新绕而成的丝卷必须形状规整,且张力合适,不然纺织的时候就容易断裂或迟滞。这就需要女工复摇的时候仔细掌握好手上的力度,新手可做不来,必须请资深女工上手才行,而“资深”从来都是稀缺资源。
不过中国丝织业足有千年历史,这么长时间下来也积累出了不少丰富经验,其中就有一种机械“复摇机”,能够帮助女工控制复摇的力度、加快速度,对整体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大有助益。
辛守成眼前的这台复摇机,便是他从江南买来原型,请城阳工厂仿制而成的大号版本,用了不少铁骨,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有了这台机器,只需一个资深女工脚踏驱动、手上掌控着进度,再有一个新女工在旁辅助,一日便可处理数百斤的生丝,足够这一整个车间用了。
当年辛守成瞅中了东海关税同盟调整进口税率的机会,从江淮买来生丝,在中央市设了厂织造成绸布,虽说品质一般,但正好赶上了东海国消费升级的大风口,再加上他当初买的这块地大升值,所以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到现在也小有名气了。
他注册成立的这家辛记丝绸厂,经营模式上仍然有浓厚的传统风格,前店后厂,后院产了成品,直接就在前面的临街店面开店卖出去。不过外围产业倒有些产业集群的味道,受他家厂店带动,先是有裁缝在对门开了铺子帮人量体裁衣的,又有同行的丝绸商贩也在附近开店蹭人气。渐渐的,二环艮甲位的这块地就有了“丝绸一条街”的名头,作为中心的辛记,也就有了不一般的地位。
不过虽然借着风口起来了,但辛守成心里总有点慌慌的感觉不踏实。毕竟他这个小厂子不过是采买了生丝过来织造成绸,既没有特别的高品质,又没有新奇的花式,更没有多年积攒下来的老字号名声,至于什么“核心技术”就更别说了。别人要是看眼热了,分分钟复制几十个类似的厂子出来,到时候,他虽说有先发优势,但真就能争得过人吗?
所以,在纺织厂的生意稳定下来之后,辛守成时时刻刻都吊着胆子,有空就往胶西商会和中央市商会跑,跟其他商人学习商业经,还订了好几份报纸掌握最新情报。这还真让他学了不少东西,又是给绸布打上商标,又是四处“学习”新花色,又是向产业上下游延伸什么的。这不,去年秋他开了个裁缝车间,主产绸面棉芯被,销路果然还不错;今年又新设了这个缫丝车间,从临近采购蚕茧来自产生丝,虽说手艺糙了点,但至少在原料来源上不完全受制于人了。
“很好,很好。”虽说出产的生丝品质比鲁丝和南丝都差了不少,但至少是个良好的开端,辛守成对此还是满意的,“张小花,以后这缫丝车间主任就让你做了,以后好好做,尽快做出跟南丝一样的好丝!”
张小花是他从江南东路收买来的一名破落丝户的寡妇,有些手艺,但在江南一众高超匠人中也不算什么,只是有真本事的他都挖不来,只能凑合了。此时她正在操作那台复摇机,听到这个新鲜任命立刻激动了起来……纵使这缫丝车间就三个缫丝女工一个添柴打杂的役妇加上她,但好歹也是工头一级了。
“谢,谢过东家!”张小花差点要出来给辛守成行大礼,但立刻被他拦住了。开什么玩笑,这一进一出,得浪费多少工时?
正在此时,保安队长秦石头举着一份信件,来到了车间里面,交给了辛守成。“东家,刚来的电报,胶西来的!”
虽然中央市治安不错,但是这辛记丝绸厂怎么也有几十号工人,其中大部分都住在厂里的宿舍,维持秩序也是个问题,所以辛守成不得不雇人设立保安队。这个秦石头是退伍兵,据说当年还去过济南,身材壮实、武艺不错,脸看着也憨厚,于是就被辛老板高薪雇来了。
东海兵退伍后都能分到一块或多块顷田,生计无忧,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更向往城市生活的热闹和更高的收入,把田地交给家人打理或私底下租出去,自己进城生活。秦石头就是这样的情况,保安队的其余人大致也是类似的背景。
随着东海邮政系统的发展,核心区的主要城市之间的邮路基本已经通畅了。而在“把信寄到”这一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快地送信”这样的需求也提上来了。因此,电报服务也开始向公众开放,当然收费不菲,而且只能在主干路沿线有交警巡逻的地方铺设线路,可通达的地点有限,不过瞬息即至的速度仍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地的交通处新增了“电信窗口”,用户可以在这里填写电报内容,发往线路上的其它节点,然后再由到达端的信使送往收信人手上。
胶东铁路开通的同时,连接沿线的电报线路也稳固地建立了起来。实际上,铁轨本身就是一个大导线,有了铁路也就等于有了通信线路,只不过出于冗余考虑,才在沿线再次铺设了单独的电报线。在历史上,电报和铁路就是一对最佳搭档,铁路为电报线路提供了保护,解决了维护难题,同时电报也使得铁路各站点、各线路之间的远程调度提供了可能性。两者的共同延伸,将世界带到了现代社会。
只是,胶西县和中央市相距并不远,即使骑马送信也用不了多久,有什么信件值得特意用昂贵的电报送过来的?
辛守成一听是胶西来的,急忙接了过来,看了一眼寄信人,便匆匆拆了开来,里面短短十几个字一眼就扫完了,然后他便拍着信哈哈大笑起来:“好,赢了,赢了!辛罗,去买串鞭炮回来,对了,给食堂说一声,今晚加餐,全体吃肉!”
辛罗是他从池州老家带来的家生子,一听这个喜讯,立刻高兴起来:“可是胶西那边的官司赢了?真是恭喜东家了,我,我这便去!”
结果他还没出门,就有另一个保安队员急匆匆地过来了,差点撞了个满怀。后者把矮小的辛罗扶住,看向辛守成便扯着嗓子喊道:“东家,外面有一行‘居先生’送了拜帖过来,我看您就在厂里,便喊住了他们,您要不要见他们一下?”
“居先生?居……难道是?”辛守成急忙过来接过拜帖,一看,果然是居温瑜送来的,这下子就更高兴了,“哈,安易兄来了,今日真是双喜临门啊!辛罗,赶紧出去,除了刚才的,再给我去竹雅苑定个位子!”
说完,他便离开车间,向大门口迎了过去。
……
“啧啧,这小车真是便捷啊。”
在丝绸厂门口,陈若风看着邮递员骑着一辆三轮车,灵便地在各家店铺之间送信,像见了个宝贝一样,盯着看个不停。
这邮递员是“晋达快送”的员工,而这晋达是东风速递的外包企业——东风速递是东海商社建立的物流企业,但是人手有限,只负责把信件在节点之间运送,而到达节点后把信送到个人手上的“最后一公里”业务都是分包给编制外的邮递员解决的。在小地方,信件量不大,这些邮递员只是散兵游勇;而在中央市这样的大城市,每日的邮递量很大,因此出现了一些专业的邮递商行,各自雇了员工,从交通处接来信件,再送出去赚取收入,晋达快送就是这样的情况。
关志远看了一下那辆三轮车,也有些羡慕:“哈,这可是保安屯厂的‘永久3’,门市价39元一辆呢,晋达可真是舍得。不过没甚,中央市有好路,这自行车骑着不错,但出了柏油路可就不行了。”
当年东海商社取得了三轮车的专利,但没怎么在意,一边自己研究,一边向外授权出去了不少。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同类产品,外观大同小异,细节上却差别不小,主要是人体工程学设计和传动形式不一样。有的是轴传动,还有的用皮带或铁链传动的,当然也有最简单的前轮驱动,不过那样转向角和传动比都很受限制,只有最低端的型号才会采用。
这台“永久3”是保安屯机械制造厂推出的中高端产品,车架以硬木为主体,关键部分用了钢件加固,车轮用了适应城市路况的60cm直径;传动形式是用了一种有专利的皮带——外层是多层加固的皮带,内层嵌了一圈有起伏的铁片以增大传动力度,这几乎是整辆车最贵的单件——用以驱动左后轮;右后轮仍然是从动的,这会导致跑偏,不过可以通过前轮略微转向来矫正;还带了一个手拉的刹车。这种自行车性能优异、结构稳固,可以在柏油路上骑到20kmh以上的高速,也可以拉着数百斤的货物走街串巷,近年来相当受城市居民欢迎。当然,正如关志远所说,它在城市表现很好,在普通的石板路或土路上也能用,但在更多的完全没有路况可言的地方就抓瞎了,所以应用范围还是很窄。
但对于晋达快送这类专注于城市运输的公司来说,这种运输工具就再合适不过了。虽说售价高达39元一辆,但是省去了一大笔伺候马的费用,而且随处可停放,综合算起来可合算多了。因此他们买了不少,统一漆成跟邮递员制服类似的灰绿色,成为了城市中一道显眼的标志,刚才居温瑜一行人就是下了马车之后,循着邮车一路跟过来的。
本来居温瑜只是来送个拜帖,没打算下车的,但是一行人坐了一路火车又上了马车转了一圈,早就坐倦了,于是纷纷下车活动,顺便看能不能寻地更衣一下,然后就这么跟过来了。
居温瑜带着家里的子弟在门口候着,陈若风和关志远在观摩邮车,其余人等则趁机在这繁华的丝绸一条街上打听起了行情。不过没过多久,辛记丝绸厂里面就有动静了。
“安易,果然是安易来了啊!”辛守成急匆匆从厂门中迎了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在门外等候的居温瑜,然后赶紧跑过来拉住了他的手,“门房他们也真是怠慢,就这么把安易兄冷落在门外,居然也请不进去坐着,真是失礼,失礼了!”
居温瑜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友,也高兴地很,先是从头到尾把他打量了一遍,然后说道:“无妨,无妨,我本来也只是来送个拜帖,若是贸然进门,那才是唐突了。嶿福,你这如今可真是富态了啊,看来这几年可真是有福了!”
辛守成哈哈一笑,这就把他往里面拉,一边说道:“祖宗庇佑,还算做成了点小生意。安易,你这是什么时候到的东海,可曾安顿下了?今晚便在寒舍住下,我为你接风洗尘如何?”
“这如何行得?”居温瑜连忙拉住了他。此时按礼仪,上门拜访,应当先送拜帖上门,约定拜访时日,再如期到访,若是直接上门,那便有无礼之嫌。
辛守成对此毫不在意:“这边没那么多规矩,相逢便是缘,直接进来就是了。”
“哦……”居温瑜对东海国的这些快节奏的习惯还真是不习惯,“莫急,我还有几个小友,听闻嶿福在这边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也想来拜访一下……志远,你快把他们叫来!”
“什么,拜访?”辛守成听说自己在外都小有名气了,也是有点沾沾自喜。
过了一会儿,几个安庆商人也汇聚了起来,见了辛守成纷纷行礼,口称叨扰。
“没事,没事,正好人多热闹,都进来吧!”
热气腾腾的缫丝车间中,辛守成正在视察一台新添置的复摇机的运行情况。
“复摇”是纺丝工作中必备的工序。在上一道工序,女工会从热水煮过的蚕茧中抽出蚕丝绕在小号的丝框上;而在这道复摇工序,资深女工会把这些小丝框上的生丝重新卷绕成大卷,便于下一步的纺织。
复摇看上去只是把蚕丝重新缠绕一下,但实际上却是个相当依赖经验和手艺的工作,因为新绕而成的丝卷必须形状规整,且张力合适,不然纺织的时候就容易断裂或迟滞。这就需要女工复摇的时候仔细掌握好手上的力度,新手可做不来,必须请资深女工上手才行,而“资深”从来都是稀缺资源。
不过中国丝织业足有千年历史,这么长时间下来也积累出了不少丰富经验,其中就有一种机械“复摇机”,能够帮助女工控制复摇的力度、加快速度,对整体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大有助益。
辛守成眼前的这台复摇机,便是他从江南买来原型,请城阳工厂仿制而成的大号版本,用了不少铁骨,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有了这台机器,只需一个资深女工脚踏驱动、手上掌控着进度,再有一个新女工在旁辅助,一日便可处理数百斤的生丝,足够这一整个车间用了。
当年辛守成瞅中了东海关税同盟调整进口税率的机会,从江淮买来生丝,在中央市设了厂织造成绸布,虽说品质一般,但正好赶上了东海国消费升级的大风口,再加上他当初买的这块地大升值,所以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到现在也小有名气了。
他注册成立的这家辛记丝绸厂,经营模式上仍然有浓厚的传统风格,前店后厂,后院产了成品,直接就在前面的临街店面开店卖出去。不过外围产业倒有些产业集群的味道,受他家厂店带动,先是有裁缝在对门开了铺子帮人量体裁衣的,又有同行的丝绸商贩也在附近开店蹭人气。渐渐的,二环艮甲位的这块地就有了“丝绸一条街”的名头,作为中心的辛记,也就有了不一般的地位。
不过虽然借着风口起来了,但辛守成心里总有点慌慌的感觉不踏实。毕竟他这个小厂子不过是采买了生丝过来织造成绸,既没有特别的高品质,又没有新奇的花式,更没有多年积攒下来的老字号名声,至于什么“核心技术”就更别说了。别人要是看眼热了,分分钟复制几十个类似的厂子出来,到时候,他虽说有先发优势,但真就能争得过人吗?
所以,在纺织厂的生意稳定下来之后,辛守成时时刻刻都吊着胆子,有空就往胶西商会和中央市商会跑,跟其他商人学习商业经,还订了好几份报纸掌握最新情报。这还真让他学了不少东西,又是给绸布打上商标,又是四处“学习”新花色,又是向产业上下游延伸什么的。这不,去年秋他开了个裁缝车间,主产绸面棉芯被,销路果然还不错;今年又新设了这个缫丝车间,从临近采购蚕茧来自产生丝,虽说手艺糙了点,但至少在原料来源上不完全受制于人了。
“很好,很好。”虽说出产的生丝品质比鲁丝和南丝都差了不少,但至少是个良好的开端,辛守成对此还是满意的,“张小花,以后这缫丝车间主任就让你做了,以后好好做,尽快做出跟南丝一样的好丝!”
张小花是他从江南东路收买来的一名破落丝户的寡妇,有些手艺,但在江南一众高超匠人中也不算什么,只是有真本事的他都挖不来,只能凑合了。此时她正在操作那台复摇机,听到这个新鲜任命立刻激动了起来……纵使这缫丝车间就三个缫丝女工一个添柴打杂的役妇加上她,但好歹也是工头一级了。
“谢,谢过东家!”张小花差点要出来给辛守成行大礼,但立刻被他拦住了。开什么玩笑,这一进一出,得浪费多少工时?
正在此时,保安队长秦石头举着一份信件,来到了车间里面,交给了辛守成。“东家,刚来的电报,胶西来的!”
虽然中央市治安不错,但是这辛记丝绸厂怎么也有几十号工人,其中大部分都住在厂里的宿舍,维持秩序也是个问题,所以辛守成不得不雇人设立保安队。这个秦石头是退伍兵,据说当年还去过济南,身材壮实、武艺不错,脸看着也憨厚,于是就被辛老板高薪雇来了。
东海兵退伍后都能分到一块或多块顷田,生计无忧,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更向往城市生活的热闹和更高的收入,把田地交给家人打理或私底下租出去,自己进城生活。秦石头就是这样的情况,保安队的其余人大致也是类似的背景。
随着东海邮政系统的发展,核心区的主要城市之间的邮路基本已经通畅了。而在“把信寄到”这一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快地送信”这样的需求也提上来了。因此,电报服务也开始向公众开放,当然收费不菲,而且只能在主干路沿线有交警巡逻的地方铺设线路,可通达的地点有限,不过瞬息即至的速度仍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地的交通处新增了“电信窗口”,用户可以在这里填写电报内容,发往线路上的其它节点,然后再由到达端的信使送往收信人手上。
胶东铁路开通的同时,连接沿线的电报线路也稳固地建立了起来。实际上,铁轨本身就是一个大导线,有了铁路也就等于有了通信线路,只不过出于冗余考虑,才在沿线再次铺设了单独的电报线。在历史上,电报和铁路就是一对最佳搭档,铁路为电报线路提供了保护,解决了维护难题,同时电报也使得铁路各站点、各线路之间的远程调度提供了可能性。两者的共同延伸,将世界带到了现代社会。
只是,胶西县和中央市相距并不远,即使骑马送信也用不了多久,有什么信件值得特意用昂贵的电报送过来的?
辛守成一听是胶西来的,急忙接了过来,看了一眼寄信人,便匆匆拆了开来,里面短短十几个字一眼就扫完了,然后他便拍着信哈哈大笑起来:“好,赢了,赢了!辛罗,去买串鞭炮回来,对了,给食堂说一声,今晚加餐,全体吃肉!”
辛罗是他从池州老家带来的家生子,一听这个喜讯,立刻高兴起来:“可是胶西那边的官司赢了?真是恭喜东家了,我,我这便去!”
结果他还没出门,就有另一个保安队员急匆匆地过来了,差点撞了个满怀。后者把矮小的辛罗扶住,看向辛守成便扯着嗓子喊道:“东家,外面有一行‘居先生’送了拜帖过来,我看您就在厂里,便喊住了他们,您要不要见他们一下?”
“居先生?居……难道是?”辛守成急忙过来接过拜帖,一看,果然是居温瑜送来的,这下子就更高兴了,“哈,安易兄来了,今日真是双喜临门啊!辛罗,赶紧出去,除了刚才的,再给我去竹雅苑定个位子!”
说完,他便离开车间,向大门口迎了过去。
……
“啧啧,这小车真是便捷啊。”
在丝绸厂门口,陈若风看着邮递员骑着一辆三轮车,灵便地在各家店铺之间送信,像见了个宝贝一样,盯着看个不停。
这邮递员是“晋达快送”的员工,而这晋达是东风速递的外包企业——东风速递是东海商社建立的物流企业,但是人手有限,只负责把信件在节点之间运送,而到达节点后把信送到个人手上的“最后一公里”业务都是分包给编制外的邮递员解决的。在小地方,信件量不大,这些邮递员只是散兵游勇;而在中央市这样的大城市,每日的邮递量很大,因此出现了一些专业的邮递商行,各自雇了员工,从交通处接来信件,再送出去赚取收入,晋达快送就是这样的情况。
关志远看了一下那辆三轮车,也有些羡慕:“哈,这可是保安屯厂的‘永久3’,门市价39元一辆呢,晋达可真是舍得。不过没甚,中央市有好路,这自行车骑着不错,但出了柏油路可就不行了。”
当年东海商社取得了三轮车的专利,但没怎么在意,一边自己研究,一边向外授权出去了不少。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同类产品,外观大同小异,细节上却差别不小,主要是人体工程学设计和传动形式不一样。有的是轴传动,还有的用皮带或铁链传动的,当然也有最简单的前轮驱动,不过那样转向角和传动比都很受限制,只有最低端的型号才会采用。
这台“永久3”是保安屯机械制造厂推出的中高端产品,车架以硬木为主体,关键部分用了钢件加固,车轮用了适应城市路况的60cm直径;传动形式是用了一种有专利的皮带——外层是多层加固的皮带,内层嵌了一圈有起伏的铁片以增大传动力度,这几乎是整辆车最贵的单件——用以驱动左后轮;右后轮仍然是从动的,这会导致跑偏,不过可以通过前轮略微转向来矫正;还带了一个手拉的刹车。这种自行车性能优异、结构稳固,可以在柏油路上骑到20kmh以上的高速,也可以拉着数百斤的货物走街串巷,近年来相当受城市居民欢迎。当然,正如关志远所说,它在城市表现很好,在普通的石板路或土路上也能用,但在更多的完全没有路况可言的地方就抓瞎了,所以应用范围还是很窄。
但对于晋达快送这类专注于城市运输的公司来说,这种运输工具就再合适不过了。虽说售价高达39元一辆,但是省去了一大笔伺候马的费用,而且随处可停放,综合算起来可合算多了。因此他们买了不少,统一漆成跟邮递员制服类似的灰绿色,成为了城市中一道显眼的标志,刚才居温瑜一行人就是下了马车之后,循着邮车一路跟过来的。
本来居温瑜只是来送个拜帖,没打算下车的,但是一行人坐了一路火车又上了马车转了一圈,早就坐倦了,于是纷纷下车活动,顺便看能不能寻地更衣一下,然后就这么跟过来了。
居温瑜带着家里的子弟在门口候着,陈若风和关志远在观摩邮车,其余人等则趁机在这繁华的丝绸一条街上打听起了行情。不过没过多久,辛记丝绸厂里面就有动静了。
“安易,果然是安易来了啊!”辛守成急匆匆从厂门中迎了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在门外等候的居温瑜,然后赶紧跑过来拉住了他的手,“门房他们也真是怠慢,就这么把安易兄冷落在门外,居然也请不进去坐着,真是失礼,失礼了!”
居温瑜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友,也高兴地很,先是从头到尾把他打量了一遍,然后说道:“无妨,无妨,我本来也只是来送个拜帖,若是贸然进门,那才是唐突了。嶿福,你这如今可真是富态了啊,看来这几年可真是有福了!”
辛守成哈哈一笑,这就把他往里面拉,一边说道:“祖宗庇佑,还算做成了点小生意。安易,你这是什么时候到的东海,可曾安顿下了?今晚便在寒舍住下,我为你接风洗尘如何?”
“这如何行得?”居温瑜连忙拉住了他。此时按礼仪,上门拜访,应当先送拜帖上门,约定拜访时日,再如期到访,若是直接上门,那便有无礼之嫌。
辛守成对此毫不在意:“这边没那么多规矩,相逢便是缘,直接进来就是了。”
“哦……”居温瑜对东海国的这些快节奏的习惯还真是不习惯,“莫急,我还有几个小友,听闻嶿福在这边产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也想来拜访一下……志远,你快把他们叫来!”
“什么,拜访?”辛守成听说自己在外都小有名气了,也是有点沾沾自喜。
过了一会儿,几个安庆商人也汇聚了起来,见了辛守成纷纷行礼,口称叨扰。
“没事,没事,正好人多热闹,都进来吧!”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0860/199858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