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李氏朝鲜 二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1270年,3月22日,高丽,西京。
高丽全境多山,只在海边有零星点的平地,这些平地自然也就成了人口聚居之处。在这些聚居地之中,西京平壤可谓同时具备了地理与人文优势。从地理上来说,这里地形相对平坦,又有水系纵横,适宜发展农业,同时群山环抱有险可守,是个偏安的好地方。从人文上来说,这里地处中原文明向半岛渗透的第一站,能首先体会到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好处,自然也容易成为发达的地方。
但正是因此,也使得平壤成为了高丽与中原大国对抗的最前线。若是半岛政权认命臣服于大国,那还好说,比如高丽建国早期的十世纪的时候,边境和平,平壤一度成为莺歌燕舞的好地方。可一旦与大国展开了对抗,那可就惨了,比如隋唐之时高句丽在平壤一带与王师反复拉锯,几乎把这个好地方打成了白地。
而之前的几十年,平壤又陷入了浩劫之中。高丽人对蒙古时降时叛,每次蒙古人起兵讨伐都要来平壤一趟,那么把这里折腾成了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在这个十年,情况好了一些,一来高丽国王王禃对忽必烈表现出了恭训的态度,二来蒙古人也嫌烦了,有意识地在高丽北部扶植一些忠于他们的高丽领主以牵制反抗势力,所以局势就稳定了下来。西京无战事,也就有了休养生息的空间。
所以,当去年林衍发动兵变,铲除权臣金俊,废除王禃改立其弟王淐,并且表现出了对元朝敌对的态度之后,平壤一带的高丽领主们,如李延龄、崔垣、玄元烈等,齐刷刷地表示了反对,转头就投到了元朝旗下。
这种情况对林衍自然是极端不利的,元朝甚至不用派多少兵来,只要遣一员大将带领数百精骑压阵,靠北高丽仆从军的兵力,就足以把他碾得灰飞烟灭。历史上的情况也确实如此,林衍起事之后很快就被元朝镇压,一路从开京往南赶下了海,高丽的最后一点反蒙势力也因此完全消散。呃,不过这个时空有东海人搅局,很不巧地与林衍同时闹腾了起来,还把辽阳给占了、进一步威逼沈阳,使得元军无心也无法东进,只能放任两帮高丽人一南一北大眼瞪小眼了。
现在的高丽局势是,北边的亲元派兵力众多,林衍无力打过去;但林衍也不是吃素的,他掌握“三别抄”这么一支精兵,几年来与东海国贸易又攒下了不少精良武备,论实力不可小觑。而亲元派人虽多,派系也多,单独一个派系不可能对付得了林衍,又不够齐心,没法拧起来往南推过去。所以,双方就只能这么僵持着,各自寻找外援以求突破了。
在这个背景下,一股外部势力突然到来,打破了僵持的局面。
……
黄海北部、高丽半岛西岸,一支打着“齐”旗的船队浩浩荡荡自西而来,逼近了大同江口。
自古以来,大城皆要依托大河而生,平壤城也不例外。大同江发源于半岛中部群山,向西流经平壤城,又折转向南,在黄州城附近再次转向西入海,为平壤提供了水源和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反过来说,也为外来者提供了入侵的通道。
大河入海口水文复杂,船队靠近后没有径直入河,而是择地下锚停泊下来,派出小船勘探水文,再作下一步行动。
船队中前部,一艘挂着华丽大旗的大海船上,李璮站在艉楼上,向东方的大河和两旁的陆地看过去。
“了无人迹,连渔船都没几艘……”
大同江口很荒凉,与富庶的清河流域截然不同,令有志于此地的李璮不怎么满意。但这也不出他的预料,而且战前自乱军心不是个好主意,于是他立刻改口道:“也没什么防御,我军自可长驱直入。”
他命人取出一份地图来,参照着眼前的实景在地图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这份地图是东海国提供的,也不怎么精确,就是在简易的地形图基础上标注了一些城池的位置。李璮先找到了上面的大同江口,然后又循着河道向上游看过去。
大同江的下游地区归属高丽黄州管辖,黄州下辖五县和若干镇,其中沿江的有江口南岸的长命镇和内陆的江西县,除此以外,并没有特别的江防城塞之类的东西。
江防虽松弛,但大同江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阻碍,江水湍急,江中水文不明,外来的海船难以直接闯入,齐军想直捣西京还是不太容易。
但李璮敢率军跨海远征,自然不会毫无准备。待到小船在江口转了几圈,船队之中便旗鼓大作,三艘中等体型的战船便开始加速起来,向江口之中试探着行进过去。
这三艘战船是李璮去年向东海国订购的浅水炮舰,长约35米,体型修长,分上下两层船舱。下层底舱中有人力螺旋桨动力,也可搭载一些人员物资,能够推动整艘船在江水中自如行动。上层炮舱中装备了一系列火炮,主要以成熟的龙吟炮为主,也有一些便于近战的小口径后装炮。
当年东海国接到这个订单的时候,还以为李璮是要加强清河上的防御。这笔订单利润丰厚,技术上也已经对新式蒸汽船不构成威胁,对大战略有利无害,因此管委会便很痛快地批准了。没想到李璮将它们拿到手中后并不是用在清河上防御元军,而是用来进攻高丽了。倒也不坏。
三艘炮舰吃水浅,又有螺旋桨动力,在复杂的江水中依然行进自如。随它们之后,船队中吃水浅的沙船也挂帆向江中航去,剩下的大海船也没有闲着,跟着小船一步一探地缀在后面,缓慢而坚定地溯江而上。
高丽人在大同江上没有战船守备,但却有些小渔船和小商船出入,它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齐军船团惊到,东躲西逃。其中相当一部分便溯着江水往东边的长命镇逃去,齐军便也正好追着他们省去了探路的功夫。
大约两个时辰后,时间到了午后,三艘炮舰便抵达了长命镇附近。
长命镇位于大同江南岸,周边有不少农田耕种,有渔民定期出海捕捞,还有过往商船停靠。对于商业不兴的西京一带,这个小镇算是相当不错一个港口了,也正是因此才被齐军选择为首要目标。
北高丽地区由众多军阀分治,长命镇所在的江南岸一带由大将玄元烈统治,这个镇子也就分包给他的一个亲戚玄青驻守。玄青手下兵不多,但守着这个港口要收税,总会置办几条战船。之前他接到消息,说海上有大船来袭,便把战船派了出去,去看看是什么情形,这一看就惊到了——
“乖乖,竟有如此大船!”
齐军炮舰身长三十多米,虽说因为吃水浅排水量不大,但水上部分的体型看上去可不小,在这大同江上甚至可算“巨舶”了。跟这巨舶一比,玄青的所谓“战船”不过是小舟而已,见到如此强敌来临,根本没有一战的勇气,直接调头往镇上逃去。
不过他们欲逃,齐军却不打算放过他们——这几艘小破船,不正是拿来立威的好祭品?
很快,船上的工况提高到了四级,底舱中的脚夫们拼尽全力踩踏着,三艘炮舰以与体型绝不相配的高速冲上前去,对着逃亡中的高丽战船打开了侧面的炮窗……
“轰轰……轰!”
侧舷的龙吟炮好整以暇地接连发射,把炮弹往眼皮子底下的目标打过去,几乎弹无虚发。这种著名火炮虽然相比最新的东海巨炮已经差上许多,但仍是一种威力卓著的火炮,即便对付一般的海船也很轻松,更别说这种跟渔船差不多大的所谓“战船”了。
很快,高丽战船就千疮百孔,在江上变成了漂浮垃圾,然后慢慢沉没了下去。
此时双方船只已经离长命镇不远,交战的过程被镇上的居民和士兵看在眼里,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震撼——那如雷巨响到底是什么声音?战船怎么就沉了?这是什么神鬼作祟?
炮舰击沉目标后降低了工况,速度有所放慢。不过在陆上人的眼中,它们带来的压力并未减轻,反而随着距离的接近越来越大。炮舰黑色的船壁涂饰着七彩的花纹,看上去有如神魔一般,岸上本来还集合了一批高丽军试图迎战,看到这些黑船接近港口都两股战战起来。
“都别动,给我站稳了!船再大,还能冲到岸上不成?守住港口,等……”
高丽将领玄青仓促披挂上阵,在手下背后大声呼喝着,试图维持住士气。然而随着黑船上的人不断动作着,恐惧还是在军中快速传播开来。而很快,事实就证明他们的恐惧并非虚妄。
三艘炮舰在港口附近下锚停泊,炮口从侧舷上的炮窗齐刷刷地伸了出去,然后随着一声号炮,几十门大小舰炮一齐打响——
几乎就在同时,岸上歪歪扭扭的高丽军阵中出现了一大片血花!
高丽全境多山,只在海边有零星点的平地,这些平地自然也就成了人口聚居之处。在这些聚居地之中,西京平壤可谓同时具备了地理与人文优势。从地理上来说,这里地形相对平坦,又有水系纵横,适宜发展农业,同时群山环抱有险可守,是个偏安的好地方。从人文上来说,这里地处中原文明向半岛渗透的第一站,能首先体会到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好处,自然也容易成为发达的地方。
但正是因此,也使得平壤成为了高丽与中原大国对抗的最前线。若是半岛政权认命臣服于大国,那还好说,比如高丽建国早期的十世纪的时候,边境和平,平壤一度成为莺歌燕舞的好地方。可一旦与大国展开了对抗,那可就惨了,比如隋唐之时高句丽在平壤一带与王师反复拉锯,几乎把这个好地方打成了白地。
而之前的几十年,平壤又陷入了浩劫之中。高丽人对蒙古时降时叛,每次蒙古人起兵讨伐都要来平壤一趟,那么把这里折腾成了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在这个十年,情况好了一些,一来高丽国王王禃对忽必烈表现出了恭训的态度,二来蒙古人也嫌烦了,有意识地在高丽北部扶植一些忠于他们的高丽领主以牵制反抗势力,所以局势就稳定了下来。西京无战事,也就有了休养生息的空间。
所以,当去年林衍发动兵变,铲除权臣金俊,废除王禃改立其弟王淐,并且表现出了对元朝敌对的态度之后,平壤一带的高丽领主们,如李延龄、崔垣、玄元烈等,齐刷刷地表示了反对,转头就投到了元朝旗下。
这种情况对林衍自然是极端不利的,元朝甚至不用派多少兵来,只要遣一员大将带领数百精骑压阵,靠北高丽仆从军的兵力,就足以把他碾得灰飞烟灭。历史上的情况也确实如此,林衍起事之后很快就被元朝镇压,一路从开京往南赶下了海,高丽的最后一点反蒙势力也因此完全消散。呃,不过这个时空有东海人搅局,很不巧地与林衍同时闹腾了起来,还把辽阳给占了、进一步威逼沈阳,使得元军无心也无法东进,只能放任两帮高丽人一南一北大眼瞪小眼了。
现在的高丽局势是,北边的亲元派兵力众多,林衍无力打过去;但林衍也不是吃素的,他掌握“三别抄”这么一支精兵,几年来与东海国贸易又攒下了不少精良武备,论实力不可小觑。而亲元派人虽多,派系也多,单独一个派系不可能对付得了林衍,又不够齐心,没法拧起来往南推过去。所以,双方就只能这么僵持着,各自寻找外援以求突破了。
在这个背景下,一股外部势力突然到来,打破了僵持的局面。
……
黄海北部、高丽半岛西岸,一支打着“齐”旗的船队浩浩荡荡自西而来,逼近了大同江口。
自古以来,大城皆要依托大河而生,平壤城也不例外。大同江发源于半岛中部群山,向西流经平壤城,又折转向南,在黄州城附近再次转向西入海,为平壤提供了水源和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反过来说,也为外来者提供了入侵的通道。
大河入海口水文复杂,船队靠近后没有径直入河,而是择地下锚停泊下来,派出小船勘探水文,再作下一步行动。
船队中前部,一艘挂着华丽大旗的大海船上,李璮站在艉楼上,向东方的大河和两旁的陆地看过去。
“了无人迹,连渔船都没几艘……”
大同江口很荒凉,与富庶的清河流域截然不同,令有志于此地的李璮不怎么满意。但这也不出他的预料,而且战前自乱军心不是个好主意,于是他立刻改口道:“也没什么防御,我军自可长驱直入。”
他命人取出一份地图来,参照着眼前的实景在地图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这份地图是东海国提供的,也不怎么精确,就是在简易的地形图基础上标注了一些城池的位置。李璮先找到了上面的大同江口,然后又循着河道向上游看过去。
大同江的下游地区归属高丽黄州管辖,黄州下辖五县和若干镇,其中沿江的有江口南岸的长命镇和内陆的江西县,除此以外,并没有特别的江防城塞之类的东西。
江防虽松弛,但大同江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阻碍,江水湍急,江中水文不明,外来的海船难以直接闯入,齐军想直捣西京还是不太容易。
但李璮敢率军跨海远征,自然不会毫无准备。待到小船在江口转了几圈,船队之中便旗鼓大作,三艘中等体型的战船便开始加速起来,向江口之中试探着行进过去。
这三艘战船是李璮去年向东海国订购的浅水炮舰,长约35米,体型修长,分上下两层船舱。下层底舱中有人力螺旋桨动力,也可搭载一些人员物资,能够推动整艘船在江水中自如行动。上层炮舱中装备了一系列火炮,主要以成熟的龙吟炮为主,也有一些便于近战的小口径后装炮。
当年东海国接到这个订单的时候,还以为李璮是要加强清河上的防御。这笔订单利润丰厚,技术上也已经对新式蒸汽船不构成威胁,对大战略有利无害,因此管委会便很痛快地批准了。没想到李璮将它们拿到手中后并不是用在清河上防御元军,而是用来进攻高丽了。倒也不坏。
三艘炮舰吃水浅,又有螺旋桨动力,在复杂的江水中依然行进自如。随它们之后,船队中吃水浅的沙船也挂帆向江中航去,剩下的大海船也没有闲着,跟着小船一步一探地缀在后面,缓慢而坚定地溯江而上。
高丽人在大同江上没有战船守备,但却有些小渔船和小商船出入,它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齐军船团惊到,东躲西逃。其中相当一部分便溯着江水往东边的长命镇逃去,齐军便也正好追着他们省去了探路的功夫。
大约两个时辰后,时间到了午后,三艘炮舰便抵达了长命镇附近。
长命镇位于大同江南岸,周边有不少农田耕种,有渔民定期出海捕捞,还有过往商船停靠。对于商业不兴的西京一带,这个小镇算是相当不错一个港口了,也正是因此才被齐军选择为首要目标。
北高丽地区由众多军阀分治,长命镇所在的江南岸一带由大将玄元烈统治,这个镇子也就分包给他的一个亲戚玄青驻守。玄青手下兵不多,但守着这个港口要收税,总会置办几条战船。之前他接到消息,说海上有大船来袭,便把战船派了出去,去看看是什么情形,这一看就惊到了——
“乖乖,竟有如此大船!”
齐军炮舰身长三十多米,虽说因为吃水浅排水量不大,但水上部分的体型看上去可不小,在这大同江上甚至可算“巨舶”了。跟这巨舶一比,玄青的所谓“战船”不过是小舟而已,见到如此强敌来临,根本没有一战的勇气,直接调头往镇上逃去。
不过他们欲逃,齐军却不打算放过他们——这几艘小破船,不正是拿来立威的好祭品?
很快,船上的工况提高到了四级,底舱中的脚夫们拼尽全力踩踏着,三艘炮舰以与体型绝不相配的高速冲上前去,对着逃亡中的高丽战船打开了侧面的炮窗……
“轰轰……轰!”
侧舷的龙吟炮好整以暇地接连发射,把炮弹往眼皮子底下的目标打过去,几乎弹无虚发。这种著名火炮虽然相比最新的东海巨炮已经差上许多,但仍是一种威力卓著的火炮,即便对付一般的海船也很轻松,更别说这种跟渔船差不多大的所谓“战船”了。
很快,高丽战船就千疮百孔,在江上变成了漂浮垃圾,然后慢慢沉没了下去。
此时双方船只已经离长命镇不远,交战的过程被镇上的居民和士兵看在眼里,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震撼——那如雷巨响到底是什么声音?战船怎么就沉了?这是什么神鬼作祟?
炮舰击沉目标后降低了工况,速度有所放慢。不过在陆上人的眼中,它们带来的压力并未减轻,反而随着距离的接近越来越大。炮舰黑色的船壁涂饰着七彩的花纹,看上去有如神魔一般,岸上本来还集合了一批高丽军试图迎战,看到这些黑船接近港口都两股战战起来。
“都别动,给我站稳了!船再大,还能冲到岸上不成?守住港口,等……”
高丽将领玄青仓促披挂上阵,在手下背后大声呼喝着,试图维持住士气。然而随着黑船上的人不断动作着,恐惧还是在军中快速传播开来。而很快,事实就证明他们的恐惧并非虚妄。
三艘炮舰在港口附近下锚停泊,炮口从侧舷上的炮窗齐刷刷地伸了出去,然后随着一声号炮,几十门大小舰炮一齐打响——
几乎就在同时,岸上歪歪扭扭的高丽军阵中出现了一大片血花!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0860/199858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