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都好起来了 二 (加更)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1273年,7月2日,中央市,丝绸一条街。
如今正值盛夏,“安易居”的老板居温瑜也不出去晒太阳了,就在自家店二楼乘凉。旁边一个高丽小丫鬟挥着蒲扇给他扇着风,他在案前用一堆香料和药材调着凉茶,好不闲适。
居温瑜本是南宋人,当年为避贾党乱政迁居东海,延续至今。当时他为了寻一门在东海国谋生的产业,咨询于友人辛守成,可真是挑了个眼花,最后还是返璞归真——既然辛守成已经经营丝绸厂有了小成,那么他干脆就跟着干呗,于是就在辛记丝绸公司的隔壁开了一间裁缝店,也就是这间“安易居”。
还别说,这安易居号称“聘请家传名师,江南最新式样,正宗华夏衣冠”,虽然做出来的衣服又贵又不方便,但还真对了东海新富们的胃口——他们有了点钱,进入了追求逼格的阶段,这年头,宋人的风雅物就是比自家的土货有逼格啊——所以卖得还真不错。
居家有了这门产业,也算是安顿下来了。
现在看来,当初他家迁居这个选择真是做对了。虽然东海国也并非一帆风顺,之前打过仗,又闹过旱灾,但居家几百年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点小挫折也算不上什么。而且别地闹起灾来真是切肤之痛,这边更多的只是在报纸上闹,真打到自己身上的并没多少。相比之下,在这里做起生意来可真是爽利多了,你买我卖全凭本事没什么歪门邪道,虽然税交得比南边多,规矩也严些,但除了这些官府不会再来烦你,单这一条就要强上太多了。再加上这一年来,南边的宋国又是南征又是政变的,看得人心惶惶,就更令居温瑜庆幸了。
过了一会儿,凉茶烹制得差不多了,居温瑜一边品着茶,一边读起了新到的一份《商情速览》。这份报纸薄薄两版,却要七分钱一份,比寻常报纸贵了数倍,但商人们仍然踊跃订阅。因为它上面刊登了及时的市场行情和行业新闻,珍贵无比。
“粮价企稳,肉价还在涨,布料价格果不其然也涨了,干木料涨了这么多……”
居温瑜浏览了一遍,发现物价几乎是在普遍上涨,也就一些工业品和煤铁等矿产品尚保持稳定,甚至还有些下跌。
他不禁眉头一皱:“城西赵莫庆开的那家新店,用比行市低三成的价格砸场,我这边也不得不跟上。如今成衣价跌,布价却涨,生意真是不好做了……”
正当他抱怨的时候,店内却有两名豪客挑好了自己的衣服,要付钱了,居温瑜赶紧放下手中的东西,下楼笑呵呵地去陪他们。不久后,安易居账面上就多了十多元,居温瑜热情地将金主送出了店外。
目送金主上车走后,居温瑜心情好了不少,干脆就站在门口注视起了车水马龙的街市。
这丝绸一条街,原本只是中央市的一条小路,后来因缘巧合才发展成了纺织产品汇聚的地方。当初管委会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最为注重未来交通,即使这么一条支路,也留下了四车道的空间。居温瑜刚搬过来的时候,对门前这么宽的路很不习惯,因为他的故乡的道路向来是狭窄的,有时候两辆马车都走不开。而现在看来,提前修路实在是高瞻远瞩,这四车道的“大路”,如今各类客车和货车川流不息,竟然偶尔也会堵车了。
正说着,一辆两匹红马牵着的黄色马车离开了大路,向这边拐了过来。居温瑜一眼就认出了这辆车,它是一家新兴起的车厂出产的“远梦”牌豪华马车,他的老友辛守成前不久就买了一辆,看马匹、装饰和车牌,正是辛守成的这一辆。
果不其然,黄色马车径直向旁边的辛记丝绸厂驶去,然后在门口停了下来。穿着一身新式简约衣装的辛守成从车上出来,让车夫去把车停了,然后自己朝安易居这边走来。
居温瑜见了,知道他是来找自己,便主动出门迎接过去:“嶿福回来了,可是又谈成了什么大生意?”
辛守成一边走着一边招呼道:“是有点……不过不好办,我得跟安易兄你商议一下,现在有空吗?”
居温瑜一愣,然后赶紧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好说,好说,正好我备了凉茶,二楼细说。”
不久后,两人便进了店中二楼,在茶几旁对坐下来。居温瑜见辛守成从外面刚回来,还在流汗,便招呼小丫鬟过来给他扇风。不料,辛守成却主动屏退了她,自己拿着扇子用力扇起来,道:“就你我二人谈事,还是不要留太多人在这的好。”
居温瑜点点头,给他倒了一杯凉茶,又取出一个铁罐子,往一个小碟中装了些黄白色的乳酪条上去,推给了辛守成:“这是前不久友人送的黑龙江奶酪,产于极北之地,据称营养凝实、益气补虚,嶿福可要尝尝。”
“正好,出去跑了一圈也没吃东西,现在也饿了。”辛守成随手拿起一根嚼了嚼,点头道:“味道不错,奶味香甜,是在哪买的?隔天我也让人买些回来……不说这个了,今天我来找你,实在是有事要谈的。”
居温瑜正色道:“所为何事?请讲。”
辛守成道:“我接了一个单子,是军用物资,做的是贴身的绸衣和棉汗衫,单价很低,但数量很多,算的上大单子了。”
居温瑜拱手道:“那便要恭喜嶿福了。”
辛守成摆了摆手:“别说了,虽然单子大是好事,但这个实在是太大了,单靠我那点人手可忙不过来。所以我就想着再开一家新厂,购些器械,新募工人,专门生产这些简单衣物。不过我手头裁缝可不多,所以便想到了老哥你,怎样,要不你我合伙,共同把这新厂做起来?”
居温瑜提了一口气,略一思索,觉得是个好机会,便点头道:“多谢嶿福提携了。只是我家的裁缝做的多是繁复成衣,要拿去做那些简单的,反而不一定趁手……”
辛守成摇头道:“好衣服做得,简单衣服不更做得?也不是让他们亲手去做,只要指点几招,把好检验关就行了。这批军品价格不高,品控要求可不低,得有老师傅看着场子才行。”
居温瑜放下心来,笑道:“那便好,那我自是愿意与嶿福合作的。”
辛守成舒心地点头道:“好,有安易在,这个单子十拿九稳了。”
……
东海市,城阳区,小商品市场。
“咦,这个不错……”商人李致路过一处商铺的时候,注意到门口摆放着的一台精致的火车模型,脚步停了下来。
城阳区是当初东海商社最早布局的工业区之一,与北边偏重重工业的金口工业区不同,城阳聚集的大多是中小规模的轻工业工坊,主要生产普通民用产品。自古工商不分家,有这么多工坊聚集,出售产品的小商品市场自然就应运而生。
这个小商品市场的名字虽然“小”,但作用可不小,外来的商人们只要进去转上一圈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而生产商们也获得了重要的销售渠道,两相得益。市场依托工业区而生,而市场本身又为城阳区的轻工业提供了竞争优势,形成了正反馈循环,到如今已经势不可挡了,几乎全国乃至国外的商人都会来此地订货,李致也是其中之一。
李致并非东海关税同盟居民,而是宋国庐州(合肥)人,在家乡经营一家奇珍商店,今日来东海国进货——虽然这市场卖的是“小商品”,但其中仍有不少机巧的好东西,在商业和消息没那么灵通的宋国,仍称得上“奇珍”了。
他之前订购了一批常见的杯具玩具等往年热销的品项,又继续逛街,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东西,现在就发现了感兴趣的。
这个火车模型主体用木头雕成,机械结构并不能活动,只是装饰了少数几个金属零件,但涂上漆之后还是有模有样。李致自庐州过来,是先走运河水路到了临沂,然后又乘火车到了东海市,途中对这种大力迅捷的钢铁机械很感兴趣,但一直没看真切,如今见到了模型,自然分外眼热。
店老板见他驻足观望,立刻热情地上前招呼道:“客官可是看上了我这小火车?真是有眼光!此物可是渔浜厂出产,由工程师比着原物缩小了尺寸,再由大匠精雕细琢出来的,真叫一个活灵活现。客官要是把它请了回去,无论是观赏把玩,还是镇宅转运,可都是上上之选呐!”
“嗯?”李致对他前面的那些自吹自擂没怎么在意,倒是对后面的“镇宅”起了反应,“怎么就能镇宅转运了?”
店老板当即做出一副严肃的表情,一本正经地说道:“您这就有所不知了,这火车虽是人造之物,却也暗合天理。您看,这火车和铁轨属金,内部燃火催生水汽之力,又通过枕木安置在土地上,金木水火土俱全,这不正合五行之道吗?正是至真至纯之物啊!说句僭越的,咱东海管委会在国土大地上查勘风水、遍布铁路,不正是借这五行之力疏通龙脉,逆天改命?铁路到了哪个城,哪个城就兴旺,火车站设在谁家门口,谁家就发达,这就是气运啊!如此吉运之物,您请一尊回去,家里的风水也会沾上福泽啊。”
李致被他忽悠得一楞楞地,下意识就拿出了钱包:“这个,这尊火车多少钱?……不对,你这有多少货?”
如今正值盛夏,“安易居”的老板居温瑜也不出去晒太阳了,就在自家店二楼乘凉。旁边一个高丽小丫鬟挥着蒲扇给他扇着风,他在案前用一堆香料和药材调着凉茶,好不闲适。
居温瑜本是南宋人,当年为避贾党乱政迁居东海,延续至今。当时他为了寻一门在东海国谋生的产业,咨询于友人辛守成,可真是挑了个眼花,最后还是返璞归真——既然辛守成已经经营丝绸厂有了小成,那么他干脆就跟着干呗,于是就在辛记丝绸公司的隔壁开了一间裁缝店,也就是这间“安易居”。
还别说,这安易居号称“聘请家传名师,江南最新式样,正宗华夏衣冠”,虽然做出来的衣服又贵又不方便,但还真对了东海新富们的胃口——他们有了点钱,进入了追求逼格的阶段,这年头,宋人的风雅物就是比自家的土货有逼格啊——所以卖得还真不错。
居家有了这门产业,也算是安顿下来了。
现在看来,当初他家迁居这个选择真是做对了。虽然东海国也并非一帆风顺,之前打过仗,又闹过旱灾,但居家几百年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点小挫折也算不上什么。而且别地闹起灾来真是切肤之痛,这边更多的只是在报纸上闹,真打到自己身上的并没多少。相比之下,在这里做起生意来可真是爽利多了,你买我卖全凭本事没什么歪门邪道,虽然税交得比南边多,规矩也严些,但除了这些官府不会再来烦你,单这一条就要强上太多了。再加上这一年来,南边的宋国又是南征又是政变的,看得人心惶惶,就更令居温瑜庆幸了。
过了一会儿,凉茶烹制得差不多了,居温瑜一边品着茶,一边读起了新到的一份《商情速览》。这份报纸薄薄两版,却要七分钱一份,比寻常报纸贵了数倍,但商人们仍然踊跃订阅。因为它上面刊登了及时的市场行情和行业新闻,珍贵无比。
“粮价企稳,肉价还在涨,布料价格果不其然也涨了,干木料涨了这么多……”
居温瑜浏览了一遍,发现物价几乎是在普遍上涨,也就一些工业品和煤铁等矿产品尚保持稳定,甚至还有些下跌。
他不禁眉头一皱:“城西赵莫庆开的那家新店,用比行市低三成的价格砸场,我这边也不得不跟上。如今成衣价跌,布价却涨,生意真是不好做了……”
正当他抱怨的时候,店内却有两名豪客挑好了自己的衣服,要付钱了,居温瑜赶紧放下手中的东西,下楼笑呵呵地去陪他们。不久后,安易居账面上就多了十多元,居温瑜热情地将金主送出了店外。
目送金主上车走后,居温瑜心情好了不少,干脆就站在门口注视起了车水马龙的街市。
这丝绸一条街,原本只是中央市的一条小路,后来因缘巧合才发展成了纺织产品汇聚的地方。当初管委会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最为注重未来交通,即使这么一条支路,也留下了四车道的空间。居温瑜刚搬过来的时候,对门前这么宽的路很不习惯,因为他的故乡的道路向来是狭窄的,有时候两辆马车都走不开。而现在看来,提前修路实在是高瞻远瞩,这四车道的“大路”,如今各类客车和货车川流不息,竟然偶尔也会堵车了。
正说着,一辆两匹红马牵着的黄色马车离开了大路,向这边拐了过来。居温瑜一眼就认出了这辆车,它是一家新兴起的车厂出产的“远梦”牌豪华马车,他的老友辛守成前不久就买了一辆,看马匹、装饰和车牌,正是辛守成的这一辆。
果不其然,黄色马车径直向旁边的辛记丝绸厂驶去,然后在门口停了下来。穿着一身新式简约衣装的辛守成从车上出来,让车夫去把车停了,然后自己朝安易居这边走来。
居温瑜见了,知道他是来找自己,便主动出门迎接过去:“嶿福回来了,可是又谈成了什么大生意?”
辛守成一边走着一边招呼道:“是有点……不过不好办,我得跟安易兄你商议一下,现在有空吗?”
居温瑜一愣,然后赶紧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好说,好说,正好我备了凉茶,二楼细说。”
不久后,两人便进了店中二楼,在茶几旁对坐下来。居温瑜见辛守成从外面刚回来,还在流汗,便招呼小丫鬟过来给他扇风。不料,辛守成却主动屏退了她,自己拿着扇子用力扇起来,道:“就你我二人谈事,还是不要留太多人在这的好。”
居温瑜点点头,给他倒了一杯凉茶,又取出一个铁罐子,往一个小碟中装了些黄白色的乳酪条上去,推给了辛守成:“这是前不久友人送的黑龙江奶酪,产于极北之地,据称营养凝实、益气补虚,嶿福可要尝尝。”
“正好,出去跑了一圈也没吃东西,现在也饿了。”辛守成随手拿起一根嚼了嚼,点头道:“味道不错,奶味香甜,是在哪买的?隔天我也让人买些回来……不说这个了,今天我来找你,实在是有事要谈的。”
居温瑜正色道:“所为何事?请讲。”
辛守成道:“我接了一个单子,是军用物资,做的是贴身的绸衣和棉汗衫,单价很低,但数量很多,算的上大单子了。”
居温瑜拱手道:“那便要恭喜嶿福了。”
辛守成摆了摆手:“别说了,虽然单子大是好事,但这个实在是太大了,单靠我那点人手可忙不过来。所以我就想着再开一家新厂,购些器械,新募工人,专门生产这些简单衣物。不过我手头裁缝可不多,所以便想到了老哥你,怎样,要不你我合伙,共同把这新厂做起来?”
居温瑜提了一口气,略一思索,觉得是个好机会,便点头道:“多谢嶿福提携了。只是我家的裁缝做的多是繁复成衣,要拿去做那些简单的,反而不一定趁手……”
辛守成摇头道:“好衣服做得,简单衣服不更做得?也不是让他们亲手去做,只要指点几招,把好检验关就行了。这批军品价格不高,品控要求可不低,得有老师傅看着场子才行。”
居温瑜放下心来,笑道:“那便好,那我自是愿意与嶿福合作的。”
辛守成舒心地点头道:“好,有安易在,这个单子十拿九稳了。”
……
东海市,城阳区,小商品市场。
“咦,这个不错……”商人李致路过一处商铺的时候,注意到门口摆放着的一台精致的火车模型,脚步停了下来。
城阳区是当初东海商社最早布局的工业区之一,与北边偏重重工业的金口工业区不同,城阳聚集的大多是中小规模的轻工业工坊,主要生产普通民用产品。自古工商不分家,有这么多工坊聚集,出售产品的小商品市场自然就应运而生。
这个小商品市场的名字虽然“小”,但作用可不小,外来的商人们只要进去转上一圈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而生产商们也获得了重要的销售渠道,两相得益。市场依托工业区而生,而市场本身又为城阳区的轻工业提供了竞争优势,形成了正反馈循环,到如今已经势不可挡了,几乎全国乃至国外的商人都会来此地订货,李致也是其中之一。
李致并非东海关税同盟居民,而是宋国庐州(合肥)人,在家乡经营一家奇珍商店,今日来东海国进货——虽然这市场卖的是“小商品”,但其中仍有不少机巧的好东西,在商业和消息没那么灵通的宋国,仍称得上“奇珍”了。
他之前订购了一批常见的杯具玩具等往年热销的品项,又继续逛街,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东西,现在就发现了感兴趣的。
这个火车模型主体用木头雕成,机械结构并不能活动,只是装饰了少数几个金属零件,但涂上漆之后还是有模有样。李致自庐州过来,是先走运河水路到了临沂,然后又乘火车到了东海市,途中对这种大力迅捷的钢铁机械很感兴趣,但一直没看真切,如今见到了模型,自然分外眼热。
店老板见他驻足观望,立刻热情地上前招呼道:“客官可是看上了我这小火车?真是有眼光!此物可是渔浜厂出产,由工程师比着原物缩小了尺寸,再由大匠精雕细琢出来的,真叫一个活灵活现。客官要是把它请了回去,无论是观赏把玩,还是镇宅转运,可都是上上之选呐!”
“嗯?”李致对他前面的那些自吹自擂没怎么在意,倒是对后面的“镇宅”起了反应,“怎么就能镇宅转运了?”
店老板当即做出一副严肃的表情,一本正经地说道:“您这就有所不知了,这火车虽是人造之物,却也暗合天理。您看,这火车和铁轨属金,内部燃火催生水汽之力,又通过枕木安置在土地上,金木水火土俱全,这不正合五行之道吗?正是至真至纯之物啊!说句僭越的,咱东海管委会在国土大地上查勘风水、遍布铁路,不正是借这五行之力疏通龙脉,逆天改命?铁路到了哪个城,哪个城就兴旺,火车站设在谁家门口,谁家就发达,这就是气运啊!如此吉运之物,您请一尊回去,家里的风水也会沾上福泽啊。”
李致被他忽悠得一楞楞地,下意识就拿出了钱包:“这个,这尊火车多少钱?……不对,你这有多少货?”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0860/201006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