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赖大一听,登时魂飞魄散,连声叫“冤枉”:“国公爷,小人究竟做错什么了?”
“你跟着我身边的时日久了,胆儿也肥了。连府里三爷给我的家信都敢拆了?”贾代善面沉如水,背着手望着眼前趴在地上求饶的赖大。
在外征战多年,要是连这么点儿侦察和反侦察能力都不具备,那贾代善也不可能凭军功混到今天这个位置上了。
“你自以为模仿府里的手法,能将这火漆封得天衣无缝,难道就不晓得拆掉火漆的痕迹是能被人看出来吗?”
“放儿在信上警告了,说你是个瞒上欺下的刁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贾代善冷笑道,“枉我还曾对你抱以厚望。”
“念在你跟随我这么些年,我留你一命。”荣国公不是个喜欢煽情废话的人,轻轻一摆下巴,他的亲兵已经上前,将赖大拖了下去,长长的板子架起,冲着赖大的屁股就一五一十地打了下去。
打完之后,赖大立即被拖上了大车,车驾在天明之后就直奔贾家在京城外的庄子上——从此赖大就只是个庄上服役的罪奴。但是贾代善对外却会说,赖大被他派往西面公干去了,省得这消息传到史夫人和赖氏耳中,又闹得他耳根不清净。
赖大被拖走之后,贾代善叹了一口气,继续俯首公务。忽听脚步声响,贾代善抬头,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从县衙大堂后面转了出来。
贾代善连忙起身行礼:“四殿下,这么晚了,还没歇下吗?”
被他称作“四殿下”的那个少年摇了摇头,伸手指了指贾代善手中还未放下的信函,试探着问:“是……是他吗?”
贾代善的脸色便转柔和,点着头道:“是,是……他。”贾代善本想说,“是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儿子”,话到口边还是忍了回去,只顺着四皇子的问话回答。
“他……他的信中,有……有暗示吗?”
四皇子向来有些口吃的毛病,小时很严重,如今年纪渐长,多少要好些。贾代善早已习惯了四皇子说话的方式,当下举起信笺,对着光,说:“放儿在信笺上用针戳了些细小的针眼,将他标注的那几个字连起来,便知就里。”
所以贾放的信,看起来都是无关的言语,实际上已经告了赖大一状。更要命的是,赖大还自作主张,拆了这封信看过,被贾代善发现了端倪,彻底失去了对赖大的信任。
贾代善这时双手将家信奉上,对四皇子说:“四殿下上次的问题,犬子一一有所回应,只不知道是否能完全解答殿下的疑问。”
四皇子眼中登时一亮,接过贾代善手中的信,飞快地看起来,看到最后却又放慢了速度,将信中几句话翻来覆去地读了两遍,想了又想,这才点了点头,将信笺交换给贾代善,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四殿下,四殿下此次亲临德安县主持抗灾与赈济,已将诸事想得面面俱到,德安县城外近十万百姓,无不对殿下存着感佩之心。殿下,此间事务繁杂,您明日还要到临县巡视,何妨早些安息?”
四皇子郁闷地点了点头,没说话,眼神却依旧望着桌上的那一张信笺。
贾代善心想:贾放于抗旱救灾之事上确实颇有见地,不如将他叫来德安县看看。于是贾代善便说:“德安离京城很近,不如我明日安排,让犬儿到此来拜见四殿下?”
四皇子的眼神登时又亮了,使劲儿点了点头,脚步轻松,转回后堂的住处去,应当是心头一桩事放下。
*
贾放收到贾代善的信件,不敢怠慢,赶紧收拾了随身的物事,带上了赵成,准备出门。贾代善的信使也与他们一路同行,一路上在各处驿站打点,因此贾放这么个从未“真正”出过远门的公子哥儿也觉得一路行来颇为顺利。
德安县是京城西北面的一座小县城,往北再走个百余里便是黄河。
两天之后,贾放跟着父亲的信使,从德安县城的南门入城。贾放一路行来,没忘了观察路上流民的情形:总体感觉还好,一路上沿着官道而行,见到的流民不算多,只偶尔见到几个,相互搀扶着向南行进的百姓。
但是看驿道边麦田里的情形,贾放意识到即便是京畿一带在年节时下了好一场春雨,而农人又补种了不少耐旱的作物,歉收也在所难免,今年北方各处能收上来两三成粮食,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更何况,还要提防有极大可能会出现的蝗灾。
贾放一行人一路来到了德安县的县衙——这里俨然是个临时的救灾指挥部。庄严的县衙大门此刻敞开着,不断有衙役服色的人在此进进出出。贾放听见有粮行掌柜模样的人在县衙外高声喊:“不成啊!”另一头有人却在喊:“四殿下说了,两千石粮食,今天傍晚之前必须运到北门……”
在这忙碌的救灾指挥部跟前,贾放着实觉得自己像是个袖手旁观的“多余人”。
他还没来得及羞愧,贾代善的信使已经在衙门里问过,出来对贾放说:“三爷,国公爷让您放下行李,立即前往北门外。他正在北门外十里的地方巡视流民营,要您赶紧过去相见。”
贾放赶紧应下,将随身行李一放,带着赵成,骑上他们来时的驿马,径直出了县城北门,沿着官道向北,疾驰了大约有七八里的样子。赵成突然在贾放身边问:“三爷,您看那是什么?”
--
“你跟着我身边的时日久了,胆儿也肥了。连府里三爷给我的家信都敢拆了?”贾代善面沉如水,背着手望着眼前趴在地上求饶的赖大。
在外征战多年,要是连这么点儿侦察和反侦察能力都不具备,那贾代善也不可能凭军功混到今天这个位置上了。
“你自以为模仿府里的手法,能将这火漆封得天衣无缝,难道就不晓得拆掉火漆的痕迹是能被人看出来吗?”
“放儿在信上警告了,说你是个瞒上欺下的刁奴,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贾代善冷笑道,“枉我还曾对你抱以厚望。”
“念在你跟随我这么些年,我留你一命。”荣国公不是个喜欢煽情废话的人,轻轻一摆下巴,他的亲兵已经上前,将赖大拖了下去,长长的板子架起,冲着赖大的屁股就一五一十地打了下去。
打完之后,赖大立即被拖上了大车,车驾在天明之后就直奔贾家在京城外的庄子上——从此赖大就只是个庄上服役的罪奴。但是贾代善对外却会说,赖大被他派往西面公干去了,省得这消息传到史夫人和赖氏耳中,又闹得他耳根不清净。
赖大被拖走之后,贾代善叹了一口气,继续俯首公务。忽听脚步声响,贾代善抬头,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从县衙大堂后面转了出来。
贾代善连忙起身行礼:“四殿下,这么晚了,还没歇下吗?”
被他称作“四殿下”的那个少年摇了摇头,伸手指了指贾代善手中还未放下的信函,试探着问:“是……是他吗?”
贾代善的脸色便转柔和,点着头道:“是,是……他。”贾代善本想说,“是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儿子”,话到口边还是忍了回去,只顺着四皇子的问话回答。
“他……他的信中,有……有暗示吗?”
四皇子向来有些口吃的毛病,小时很严重,如今年纪渐长,多少要好些。贾代善早已习惯了四皇子说话的方式,当下举起信笺,对着光,说:“放儿在信笺上用针戳了些细小的针眼,将他标注的那几个字连起来,便知就里。”
所以贾放的信,看起来都是无关的言语,实际上已经告了赖大一状。更要命的是,赖大还自作主张,拆了这封信看过,被贾代善发现了端倪,彻底失去了对赖大的信任。
贾代善这时双手将家信奉上,对四皇子说:“四殿下上次的问题,犬子一一有所回应,只不知道是否能完全解答殿下的疑问。”
四皇子眼中登时一亮,接过贾代善手中的信,飞快地看起来,看到最后却又放慢了速度,将信中几句话翻来覆去地读了两遍,想了又想,这才点了点头,将信笺交换给贾代善,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四殿下,四殿下此次亲临德安县主持抗灾与赈济,已将诸事想得面面俱到,德安县城外近十万百姓,无不对殿下存着感佩之心。殿下,此间事务繁杂,您明日还要到临县巡视,何妨早些安息?”
四皇子郁闷地点了点头,没说话,眼神却依旧望着桌上的那一张信笺。
贾代善心想:贾放于抗旱救灾之事上确实颇有见地,不如将他叫来德安县看看。于是贾代善便说:“德安离京城很近,不如我明日安排,让犬儿到此来拜见四殿下?”
四皇子的眼神登时又亮了,使劲儿点了点头,脚步轻松,转回后堂的住处去,应当是心头一桩事放下。
*
贾放收到贾代善的信件,不敢怠慢,赶紧收拾了随身的物事,带上了赵成,准备出门。贾代善的信使也与他们一路同行,一路上在各处驿站打点,因此贾放这么个从未“真正”出过远门的公子哥儿也觉得一路行来颇为顺利。
德安县是京城西北面的一座小县城,往北再走个百余里便是黄河。
两天之后,贾放跟着父亲的信使,从德安县城的南门入城。贾放一路行来,没忘了观察路上流民的情形:总体感觉还好,一路上沿着官道而行,见到的流民不算多,只偶尔见到几个,相互搀扶着向南行进的百姓。
但是看驿道边麦田里的情形,贾放意识到即便是京畿一带在年节时下了好一场春雨,而农人又补种了不少耐旱的作物,歉收也在所难免,今年北方各处能收上来两三成粮食,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更何况,还要提防有极大可能会出现的蝗灾。
贾放一行人一路来到了德安县的县衙——这里俨然是个临时的救灾指挥部。庄严的县衙大门此刻敞开着,不断有衙役服色的人在此进进出出。贾放听见有粮行掌柜模样的人在县衙外高声喊:“不成啊!”另一头有人却在喊:“四殿下说了,两千石粮食,今天傍晚之前必须运到北门……”
在这忙碌的救灾指挥部跟前,贾放着实觉得自己像是个袖手旁观的“多余人”。
他还没来得及羞愧,贾代善的信使已经在衙门里问过,出来对贾放说:“三爷,国公爷让您放下行李,立即前往北门外。他正在北门外十里的地方巡视流民营,要您赶紧过去相见。”
贾放赶紧应下,将随身行李一放,带着赵成,骑上他们来时的驿马,径直出了县城北门,沿着官道向北,疾驰了大约有七八里的样子。赵成突然在贾放身边问:“三爷,您看那是什么?”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1292/201888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