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嗤——”
赖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登时反唇相讥:“你这儿打的好主意,白捡的女孩儿,卖到各府里,打着无本万利的主意。却将这些好人家的女孩儿从她们的父母亲人身边带出来,也不晓得损了多少阴德。”
赖氏和贾放一直彼此不待见,但贾放认为赖氏在这件事情上的观点还不错,三观还算比较端正,当下在一旁给赖氏点了点头。
赖氏一瞅,自家爷们都给自己撑腰,那更是来了劲儿,当即舌绽莲花,口吐芬芳,将人牙子好好损了一顿,最后又说:“这年景,连皇上都登坛祈雨,各公府大族哪里敢不例行节约?你将这些小孩子送过来,让府里既担着奢靡铺张的罪名,又要管她们吃管她们喝,教她们规矩,这么点孩子,又做不来活计,简直是白养着……你当我们荣府是开善堂的呀!”
赖氏这一番抢白,让那人牙子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实在是下不来台,一声大喊:“走!”带着那群孩子就走,从荣宁后街灰溜溜地离开了。
赖氏着实出了一口气,这才发现刚才给她点赞的竟然是贾放,登时又“哼”了一声,昂首转身走了。
贾放看她的态度,应当还不知道她家赖大已经出事了。
赖氏一走,贾放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刚才这个老婆子最后一句话提醒了他:荣府不是开善堂的。
的确,现在就凭一家一府的力量,要救城外数十万灾民,显然是不现实的事。
可是他现在却只是一个公府庶子,没有官职在身,虽说手握“一点点”粮食,他又该如何行事,确保自己能够“救万民”而不是“救一人”?
正想着,只见几个贾赦院的小厮聚在荣府后门口,有人推了两驾大车过来。贾放见那大车上架着一口巨大的铁锅,简直和寺院里的大钟有的一拼。后头一驾则载的都是柴草之类,还有一袋,像是粮食。
那几个小厮都认得贾放,欢声招呼:“三爷!”
贾放望着那口大锅,好奇地问:“这是要做什么?”
小厮们一起嬉笑着回答:“这是去东门外舍粥。”
贾放:原来如此。
小厮们都知道贾赦和贾放要好,有人当即笑道:“大爷说了,多舍一把米,就给咱大奶奶和未来的小爷多积点儿阴德。”
贾放随意上前看了看,从第二驾大车上的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米,凑到鼻端闻闻,皱着眉头问:“这是陈米?”
小厮们相互看看,其中一人便满脸堆笑,上前跟贾放解释:“去东门外搭棚舍粥么,自然没办法用上好的米,用咱家那些碧粳米、胭脂米去舍粥,大爷还不杀了我们?”
“再说了,三爷,其实小的们平日里也就是吃这些陈米,都是一样的粮食,不过就是有些霉味儿。要真是嫌霉味重了,就抓一把新米掺在里头一起煮,那滋味就要好上不少。”
“是呀,若是厨房里的嫂子们给好脸,再让咱拌上一勺猪油……”
说到这里,小厮们齐齐仰着脸,眯着眼,做出一副享受的模样。
贾放却觉得脑海里有什么模模糊糊的呼之欲出,赶紧问刚才说话的小厮:“你再说一遍?”
那小厮被吓到了,赶紧摇手:“小的也不常吃这猪油拌饭。最多厨房的嫂子们心情好,高兴起来赏咱一勺……”
贾放却摇手:“不是这个,你之前说了一句什么?”
小厮们这才回想起来:“……将新米和陈米掺在一道煮。”
贾放:“就是这个,这样煮出来的饭,就没有霉味儿了吗?”
小厮们相互看看,摇摇头,说:“还是有味儿,只不过味儿就没那么重了。”
贾放“哦”了一声,点点头。
他脑海里呼之欲出的一点记忆忽然又沉下去了。
贾放可不是什么死板执拗之人,他手上的十万石陈米,只要没有霉变,人吃下去不会生病,他就会选择全数拿出来救灾——虽然这十万石米救不了所有受灾的人。
但是他总是隐隐约约地记得,陈米好像也是有些特别的用场的,尤其是听见小厮说,将新米和陈米掺在一道煮的时候,他好像真的想到了什么。
目前粮价高企,城里的粮行都在囤积居奇,百姓们过得艰难,城外的流民更加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贾放所想的是——他手里的十万石米,不仅仅只是十万石米,更应该是一枚杠杆,撬起更多的粮食,拯救更多的性命。
只是那主意一晃即过,贾放都没有机会窥见真容。
贾放便问:“你们这不是第一天去城外舍粥吧?城外的情形怎么样?”
小厮们相互看看,脸上那股嬉笑都渐渐消失不见了。有人便答:“三爷,您年纪小,轻易别出城,尤其是别出东门。出去看到那些悲惨之事,小心回来睡不着觉,做噩梦……”
贾放知道对方是好意,但这提醒得晚了一点,他前儿个正是从东门回的京。
这时贾放点点头放了行,说:“不耽误你们,这就去做善事去吧。”
这几个出城搭粥棚舍粥的小厮去了之后,贾放实在没法儿在府里就这么坐着,索性上街,来到打铜巷附近,一家粮行一家粮行地这样看过来。他所料不差,每一家粮行都非常默契地维持着价格同盟,全城的粮价都是一样的高。
每一家粮行跟前,都有失望而归的百姓。贾放甚至还瞧见了上次来给大观园打深井的那个打井匠,将袋子里的铜钱取出来,数了又数,这才痛下决心走向粮行——显然是粮价让这位经验老到的打井匠也觉得难以应付了。
--
赖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登时反唇相讥:“你这儿打的好主意,白捡的女孩儿,卖到各府里,打着无本万利的主意。却将这些好人家的女孩儿从她们的父母亲人身边带出来,也不晓得损了多少阴德。”
赖氏和贾放一直彼此不待见,但贾放认为赖氏在这件事情上的观点还不错,三观还算比较端正,当下在一旁给赖氏点了点头。
赖氏一瞅,自家爷们都给自己撑腰,那更是来了劲儿,当即舌绽莲花,口吐芬芳,将人牙子好好损了一顿,最后又说:“这年景,连皇上都登坛祈雨,各公府大族哪里敢不例行节约?你将这些小孩子送过来,让府里既担着奢靡铺张的罪名,又要管她们吃管她们喝,教她们规矩,这么点孩子,又做不来活计,简直是白养着……你当我们荣府是开善堂的呀!”
赖氏这一番抢白,让那人牙子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实在是下不来台,一声大喊:“走!”带着那群孩子就走,从荣宁后街灰溜溜地离开了。
赖氏着实出了一口气,这才发现刚才给她点赞的竟然是贾放,登时又“哼”了一声,昂首转身走了。
贾放看她的态度,应当还不知道她家赖大已经出事了。
赖氏一走,贾放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刚才这个老婆子最后一句话提醒了他:荣府不是开善堂的。
的确,现在就凭一家一府的力量,要救城外数十万灾民,显然是不现实的事。
可是他现在却只是一个公府庶子,没有官职在身,虽说手握“一点点”粮食,他又该如何行事,确保自己能够“救万民”而不是“救一人”?
正想着,只见几个贾赦院的小厮聚在荣府后门口,有人推了两驾大车过来。贾放见那大车上架着一口巨大的铁锅,简直和寺院里的大钟有的一拼。后头一驾则载的都是柴草之类,还有一袋,像是粮食。
那几个小厮都认得贾放,欢声招呼:“三爷!”
贾放望着那口大锅,好奇地问:“这是要做什么?”
小厮们一起嬉笑着回答:“这是去东门外舍粥。”
贾放:原来如此。
小厮们都知道贾赦和贾放要好,有人当即笑道:“大爷说了,多舍一把米,就给咱大奶奶和未来的小爷多积点儿阴德。”
贾放随意上前看了看,从第二驾大车上的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米,凑到鼻端闻闻,皱着眉头问:“这是陈米?”
小厮们相互看看,其中一人便满脸堆笑,上前跟贾放解释:“去东门外搭棚舍粥么,自然没办法用上好的米,用咱家那些碧粳米、胭脂米去舍粥,大爷还不杀了我们?”
“再说了,三爷,其实小的们平日里也就是吃这些陈米,都是一样的粮食,不过就是有些霉味儿。要真是嫌霉味重了,就抓一把新米掺在里头一起煮,那滋味就要好上不少。”
“是呀,若是厨房里的嫂子们给好脸,再让咱拌上一勺猪油……”
说到这里,小厮们齐齐仰着脸,眯着眼,做出一副享受的模样。
贾放却觉得脑海里有什么模模糊糊的呼之欲出,赶紧问刚才说话的小厮:“你再说一遍?”
那小厮被吓到了,赶紧摇手:“小的也不常吃这猪油拌饭。最多厨房的嫂子们心情好,高兴起来赏咱一勺……”
贾放却摇手:“不是这个,你之前说了一句什么?”
小厮们这才回想起来:“……将新米和陈米掺在一道煮。”
贾放:“就是这个,这样煮出来的饭,就没有霉味儿了吗?”
小厮们相互看看,摇摇头,说:“还是有味儿,只不过味儿就没那么重了。”
贾放“哦”了一声,点点头。
他脑海里呼之欲出的一点记忆忽然又沉下去了。
贾放可不是什么死板执拗之人,他手上的十万石陈米,只要没有霉变,人吃下去不会生病,他就会选择全数拿出来救灾——虽然这十万石米救不了所有受灾的人。
但是他总是隐隐约约地记得,陈米好像也是有些特别的用场的,尤其是听见小厮说,将新米和陈米掺在一道煮的时候,他好像真的想到了什么。
目前粮价高企,城里的粮行都在囤积居奇,百姓们过得艰难,城外的流民更加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贾放所想的是——他手里的十万石米,不仅仅只是十万石米,更应该是一枚杠杆,撬起更多的粮食,拯救更多的性命。
只是那主意一晃即过,贾放都没有机会窥见真容。
贾放便问:“你们这不是第一天去城外舍粥吧?城外的情形怎么样?”
小厮们相互看看,脸上那股嬉笑都渐渐消失不见了。有人便答:“三爷,您年纪小,轻易别出城,尤其是别出东门。出去看到那些悲惨之事,小心回来睡不着觉,做噩梦……”
贾放知道对方是好意,但这提醒得晚了一点,他前儿个正是从东门回的京。
这时贾放点点头放了行,说:“不耽误你们,这就去做善事去吧。”
这几个出城搭粥棚舍粥的小厮去了之后,贾放实在没法儿在府里就这么坐着,索性上街,来到打铜巷附近,一家粮行一家粮行地这样看过来。他所料不差,每一家粮行都非常默契地维持着价格同盟,全城的粮价都是一样的高。
每一家粮行跟前,都有失望而归的百姓。贾放甚至还瞧见了上次来给大观园打深井的那个打井匠,将袋子里的铜钱取出来,数了又数,这才痛下决心走向粮行——显然是粮价让这位经验老到的打井匠也觉得难以应付了。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1292/201888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