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撕出诺贝尔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席小丁当然没意见,非但没意见,甚至还很乐意。
田耀明固然已经是站在远芯相当高度的大佬了,但比起席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而且不管是苏远山的大力支持也好,还是席总在远芯创始初期便留下的映像也罢,席总在远芯众人眼中都是真正的大佬。当得起他首席科学家的名头——如果非得说谁还更适合当这个首席科学家,估计就只有苏星河教授,或者就是隐藏大佬山总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远芯这帮搞技术的都不是那种只会看热闹的外行。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席总搞的算法教材也好,还是潘多拉实验室搞的yxlab也罢,亦或者是现在就跟“闹着玩儿”似的象棋ai也罢,席总做的那可都是奠定大厦的基础的活儿,而且一般人还搞不定的那种。
是以……没人想过要撼动席总的位置。
但对技术和荣誉的渴望又是这帮大佬们天然的追求,即便尊重席总,也就不见得会什么事儿都让着席总。
——这便是田耀明要主张能力newbee实验室的原因。他不是另起炉灶,是觉得通讯技术同样需要最顶尖的人才和最高的规格。
而席小丁,则是从对整个远芯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个“牛逼”实验室的。他认为这个实验室成立之后有助于移动通讯技术的突破,那就必须支持。
这便是位置不同,视野不同。
——陈静也是如此,她从来没担心过苏远山会“扶持”周小慧来“制衡”自己——远芯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企业,苏远山在无数工程师中有着近似神话一般的威望,他真想做什么,根本不需要学其他企业玩花招。
是以,陈静所作的一切决定和认同,都是基于让远芯这架战车更好地前进的基础之上的。
苏远山把田耀明两人送出门,转身冲陈静道:“那静姐,我就先回去了,马上要准备下一篇论文。”
“嗯,你论文是发哪里的?”
“nature。”
“厉害!什么时候出?”
“下周。”
……
回到办公室,苏远山开始准备石墨烯霍尔效应的相关论文。有了第一篇的经验,这一篇他要慎重和严谨许多,并且希望也抱得很小。
倒不是说就没有过稿的机会,而是他曾经看过安德烈·海姆的采访自述,知道即便在十五年后,安德烈·海姆在相对较为容易的发表了第一篇nature之后。随后的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及常温条件下的量子霍尔效应也经历了几次修改这才最终得以发表。
当时安德烈·海姆还总结说,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应该在低一档次的期刊上发表。
要知道,那已经是2009年,是半导体领域越来越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是整个行业都在迫切寻找下一代的半导体材料的时候。
而现在,别说摩尔定律的极限,能否追上摩尔定律都还是未知数……一个不小心,就极有可能会因为“没有实际价值”而导致不断被拒稿。
除非……苏远山能够一口气实现“魔角”的实验。从超导领域入手“曲线救国”。
所谓魔角,指的是在低温环境下,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新领域,并给传统的超导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要知道,无论是各大期刊也好,还是诺贝尔奖委员会也好,超导领域,从来都是科学界的宠儿。
一周后。
当新一期的nature出来后,一条“卧槽!山总发了一篇神文在nature上!”的帖子瞬间引爆了整个论坛。
作为最“国际化”的企业,远芯是最重视在国际上发各种期刊的。非但订阅了大量的期刊,而且还有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最新的期刊内容和消息。
于是,苏远山那篇“神文”便曝光了出来。
一作是他,通讯作者也是他。
意思就是,他是独立以一己之力发现了一种被他命名为“石墨烯”的二维材料。
……
苏远山办公室内,席小丁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你是怎么发现的?真的没有任何人帮忙?”
席小丁一屁股坐在苏远山的办公桌上,盯着苏远山,满脸的不可思议。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海龟,他太清楚不过在nature上刊发论文的难度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好转,也随着学者们的呼吁,最近两年已经有不少海外学者回到国内。而且就算不打算永久返回,也保持着一个很高频率的交流。
因此国内也开始正式在世界性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性来。
甚至可以说,只要能在诸如nature或者science这种顶刊上发一篇一作论文,立马就能给正教授。如果贡献突出,本身又有资历,那绝对是院士的晋升资本。
就譬如苏星河教授,能够成为“最年轻”的院士,除了他本身对国内半导体、单片机领域的贡献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有那篇顶刊的关系。
但苏星河教授那篇顶刊,可是有多个通讯作者,还有一作二作三作——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那是有团队贡献的!
苏远山倒好,他这个非但一作二作全是他,就连通讯作者都是他!
这他娘的……已经不能用诡异来形容了。
“无意中发现的。”
苏远山关掉显示器,他知道席小丁迟早会来找自己,于是站起来,走向书柜。
他一边给席小丁沏茶,一边笑道:“这玩意,其实思路就来自一个奇思妙想。当时我在阅读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的相关论文后,就大胆的猜了一下……觉得既然有球状和筒状了,那为什么不能有单层的晶体结构呢?”
“后面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很早之前就有对石墨晶体进行剥离的实验。是以……我也准备试一试。至于你说为什么会用胶带纸撕出来……”
苏远山耸了耸肩,摊手道:“我只能告诉你,灵感突然一下就来了。”
“……”席小丁一阵无语。
“你知不知道,你有可能撕出一个诺贝尔的。”
田耀明固然已经是站在远芯相当高度的大佬了,但比起席总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而且不管是苏远山的大力支持也好,还是席总在远芯创始初期便留下的映像也罢,席总在远芯众人眼中都是真正的大佬。当得起他首席科学家的名头——如果非得说谁还更适合当这个首席科学家,估计就只有苏星河教授,或者就是隐藏大佬山总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远芯这帮搞技术的都不是那种只会看热闹的外行。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席总搞的算法教材也好,还是潘多拉实验室搞的yxlab也罢,亦或者是现在就跟“闹着玩儿”似的象棋ai也罢,席总做的那可都是奠定大厦的基础的活儿,而且一般人还搞不定的那种。
是以……没人想过要撼动席总的位置。
但对技术和荣誉的渴望又是这帮大佬们天然的追求,即便尊重席总,也就不见得会什么事儿都让着席总。
——这便是田耀明要主张能力newbee实验室的原因。他不是另起炉灶,是觉得通讯技术同样需要最顶尖的人才和最高的规格。
而席小丁,则是从对整个远芯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个“牛逼”实验室的。他认为这个实验室成立之后有助于移动通讯技术的突破,那就必须支持。
这便是位置不同,视野不同。
——陈静也是如此,她从来没担心过苏远山会“扶持”周小慧来“制衡”自己——远芯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企业,苏远山在无数工程师中有着近似神话一般的威望,他真想做什么,根本不需要学其他企业玩花招。
是以,陈静所作的一切决定和认同,都是基于让远芯这架战车更好地前进的基础之上的。
苏远山把田耀明两人送出门,转身冲陈静道:“那静姐,我就先回去了,马上要准备下一篇论文。”
“嗯,你论文是发哪里的?”
“nature。”
“厉害!什么时候出?”
“下周。”
……
回到办公室,苏远山开始准备石墨烯霍尔效应的相关论文。有了第一篇的经验,这一篇他要慎重和严谨许多,并且希望也抱得很小。
倒不是说就没有过稿的机会,而是他曾经看过安德烈·海姆的采访自述,知道即便在十五年后,安德烈·海姆在相对较为容易的发表了第一篇nature之后。随后的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及常温条件下的量子霍尔效应也经历了几次修改这才最终得以发表。
当时安德烈·海姆还总结说,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应该在低一档次的期刊上发表。
要知道,那已经是2009年,是半导体领域越来越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是整个行业都在迫切寻找下一代的半导体材料的时候。
而现在,别说摩尔定律的极限,能否追上摩尔定律都还是未知数……一个不小心,就极有可能会因为“没有实际价值”而导致不断被拒稿。
除非……苏远山能够一口气实现“魔角”的实验。从超导领域入手“曲线救国”。
所谓魔角,指的是在低温环境下,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新领域,并给传统的超导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要知道,无论是各大期刊也好,还是诺贝尔奖委员会也好,超导领域,从来都是科学界的宠儿。
一周后。
当新一期的nature出来后,一条“卧槽!山总发了一篇神文在nature上!”的帖子瞬间引爆了整个论坛。
作为最“国际化”的企业,远芯是最重视在国际上发各种期刊的。非但订阅了大量的期刊,而且还有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得最新的期刊内容和消息。
于是,苏远山那篇“神文”便曝光了出来。
一作是他,通讯作者也是他。
意思就是,他是独立以一己之力发现了一种被他命名为“石墨烯”的二维材料。
……
苏远山办公室内,席小丁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你是怎么发现的?真的没有任何人帮忙?”
席小丁一屁股坐在苏远山的办公桌上,盯着苏远山,满脸的不可思议。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海龟,他太清楚不过在nature上刊发论文的难度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好转,也随着学者们的呼吁,最近两年已经有不少海外学者回到国内。而且就算不打算永久返回,也保持着一个很高频率的交流。
因此国内也开始正式在世界性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性来。
甚至可以说,只要能在诸如nature或者science这种顶刊上发一篇一作论文,立马就能给正教授。如果贡献突出,本身又有资历,那绝对是院士的晋升资本。
就譬如苏星河教授,能够成为“最年轻”的院士,除了他本身对国内半导体、单片机领域的贡献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有那篇顶刊的关系。
但苏星河教授那篇顶刊,可是有多个通讯作者,还有一作二作三作——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那是有团队贡献的!
苏远山倒好,他这个非但一作二作全是他,就连通讯作者都是他!
这他娘的……已经不能用诡异来形容了。
“无意中发现的。”
苏远山关掉显示器,他知道席小丁迟早会来找自己,于是站起来,走向书柜。
他一边给席小丁沏茶,一边笑道:“这玩意,其实思路就来自一个奇思妙想。当时我在阅读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的相关论文后,就大胆的猜了一下……觉得既然有球状和筒状了,那为什么不能有单层的晶体结构呢?”
“后面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很早之前就有对石墨晶体进行剥离的实验。是以……我也准备试一试。至于你说为什么会用胶带纸撕出来……”
苏远山耸了耸肩,摊手道:“我只能告诉你,灵感突然一下就来了。”
“……”席小丁一阵无语。
“你知不知道,你有可能撕出一个诺贝尔的。”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1553/219104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