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殿试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含元殿,今儿于以往的朝会的不同,含元殿的内摆着为“殿试”准备的五百张桌椅,这些考生都是今年贡院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别看仅仅是加了这么一道仪式感很强的殿试,但取上的士子们的身价可就不同以往了,“天子门生”绝对是一块让人趋之若鹜的金子招牌。
正是因为有了殿试,让士子和朝廷之间的联系更加的亲密,天子成了他们的恩师。“君亲师”对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皇帝不仅是君,更是师,而且还能让他们的亲人富贵之,所以李世民才如此的不在乎儒家的态度。
当然了,这个主意是李承乾想出来,只有把皇帝和士子们关系无限拉近,才能淡化教派的影响,同时也从片面上改变科举的目的,让天下的读书人为了成为“天子门生”参考,而不仅仅是为了官爵。(殿试:四年春二月乙亥,上亲策试举人,凡九百人,惟郭待封、张九龄五人居上第,令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出自《高宗本纪》)
看着下面的士子们奋笔疾书,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笑着拂了拂胡子,我儿这招高明啊,看看孔颖达他们那些大儒们的脸色,朕今晚一定要服一大白,多少年没有看到他们的如此丧神落魄了,哈哈......
见魏征在士子间面色不善的巡视着,李承乾不由的会心一笑,魏征这次回的冤大头当得可是有些大啊,与其交好的山东世家们可把他骂的够呛,弄得老魏这段时间看谁都丧着个脸,不知道的还以为谁借他钱没还呢!
把魏征拉倒一旁后,李承乾一边看着士子们,一边低声说:“魏相,还生气呢,陛下的脾气你还不清楚,孤这个当儿子不是也经常被他愚弄吗,多大的事!”
唉,“太子殿下,老臣这名声原本就不怎么样,现在好了,恐怕连个儒家弟子都做不了。”,魏征长叹了一口气,眯着眼睛感慨道。
人说一世,草活一秋,像他这样的人一辈子活的就是名声,魏征这辈子不贪财、不好色、清正耿直,私下里一直都以儒家高士自居。现在好了,就因为上了一本弹劾骄奢淫逸的官员,就弄出这么一摊子事,要说心里不后悔,那绝对是假的。
“魏相,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只要能为黎民百姓做一些事,区区名声又算的了什么呢。贞观初,朝廷孱弱,边境受袭扰不断,中山王府的长史不仅被朝廷众官弹劾地服毒自尽,更是抄家灭门为天下笑。
你说,那时候谁不知道他是冤枉的,可又有谁站出来为他说话呢。赵国公当时说,时也势也,不要说是孤府邸的小吏,就算是他长孙无忌,孤的亲娘舅,该杀还得杀,立威嘛!和那些枉死的人比起来,你魏相还有什么可矫情的!”
李承乾很想再在说说罗艺,那么一员上将竟然被派到边境去接应李恪,这里面没有什么猫腻吗?李勣和他手下的大将们与山东世家多有来往,在军中排斥异己,真特么当谁也不知道呢!
“唉,太子殿下,你这伶牙俐齿还真像极了长孙无忌,老臣无话可说了。可是殿下,当年的事过去就过去了,那些朝臣也是为了大唐好,你可不要记仇,这对于社稷可是不利的。”
魏征没有往下说,李承乾是出了名的重情义,贞观初,山东世家杀他潜邸的家臣给太子一个下马威,可现在人家翅膀硬了,要真是想新账老账都算算,那朝廷可就热闹了。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你替孤告他们且行且珍惜吧,不要把事作的太过了。”,话毕,李承乾像没事人一样开始巡视起来,留下一脸凝重的魏征站在原地。
李承乾和魏征的小动作当然瞒不过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看到他那完事了,李世民招了招手,把儿子招了过来:“你和那田舍翁说什么呢,他是不是很生气啊!”
“回父皇,就是扯些闲篇而已,至于生气嘛,可以理解,换成是谁在中间受夹板气都一样,何况郑公呢!”
听到李承乾的回话,皇帝陡然大笑,引的下面的官员和士子们频频侧目,还以为这对父子在说什么笑话呢。这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下面的人看了感慨颇多,天家如此和睦是国家社稷之福啊!
就在这时,有个忙得满头大汉的士子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砚台,然后手足无措的四处张望着,魏征看到这种情况随即让殿外的侍卫以扰乱御前考场为由将其拿下,等那士子反应过来的时候,侍卫已经在其左右了。
“玄成,算了,不就是砸了一个砚台吗?这点小事还惊不到朕。”,话毕,对侍卫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先退出去。而那名闯了祸的士子则跪在地上不断的磕头,没几下额头就就已经磕破了,李世民有好言抚慰的说了两句,才让他又坐了回去。
这沾了墨迹的卷子自然是不能用的,看这士子手足无措的时候,李承乾亲自拿了一张新的交给了他,轻声言道:“慢工出细活,别着急,时间还早,慢慢写。”,话间还把袖子里的手绢放在他手上,让他擦干了血迹在写。
天子的尊严是不可冒犯的,皇帝父子一番举动,让殿内答写的士子眼角都湿润起来,自古以来有那家的皇帝和太子愿意如此对待士人,如此礼贤下士呢,这份谦和和外面的风言风语完全对不上嘛!
再者说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天家如此的礼遇,不以死报之怎么行,于是,擦了擦眼角后,又把目光放回了卷子上奋笔疾书起来。
看着皇帝父子坐在御阶上高兴,那下面的陪考的臣子中自然就有不高兴的,尤其今儿皇帝父子又来了一场天家秀。再看看喘着粗气,眼睛通红的士子们,有些人的心里泛起了醋意,这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学生,转眼间就赔进去了,换成是谁也接受不了啊。
就这样,一直到夕阳西下,大殿中最后一根香燃尽,那名打翻了砚台的士子写完了卷子,贞观十一年的大考就算是真正落幕了。.......
正是因为有了殿试,让士子和朝廷之间的联系更加的亲密,天子成了他们的恩师。“君亲师”对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皇帝不仅是君,更是师,而且还能让他们的亲人富贵之,所以李世民才如此的不在乎儒家的态度。
当然了,这个主意是李承乾想出来,只有把皇帝和士子们关系无限拉近,才能淡化教派的影响,同时也从片面上改变科举的目的,让天下的读书人为了成为“天子门生”参考,而不仅仅是为了官爵。(殿试:四年春二月乙亥,上亲策试举人,凡九百人,惟郭待封、张九龄五人居上第,令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出自《高宗本纪》)
看着下面的士子们奋笔疾书,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笑着拂了拂胡子,我儿这招高明啊,看看孔颖达他们那些大儒们的脸色,朕今晚一定要服一大白,多少年没有看到他们的如此丧神落魄了,哈哈......
见魏征在士子间面色不善的巡视着,李承乾不由的会心一笑,魏征这次回的冤大头当得可是有些大啊,与其交好的山东世家们可把他骂的够呛,弄得老魏这段时间看谁都丧着个脸,不知道的还以为谁借他钱没还呢!
把魏征拉倒一旁后,李承乾一边看着士子们,一边低声说:“魏相,还生气呢,陛下的脾气你还不清楚,孤这个当儿子不是也经常被他愚弄吗,多大的事!”
唉,“太子殿下,老臣这名声原本就不怎么样,现在好了,恐怕连个儒家弟子都做不了。”,魏征长叹了一口气,眯着眼睛感慨道。
人说一世,草活一秋,像他这样的人一辈子活的就是名声,魏征这辈子不贪财、不好色、清正耿直,私下里一直都以儒家高士自居。现在好了,就因为上了一本弹劾骄奢淫逸的官员,就弄出这么一摊子事,要说心里不后悔,那绝对是假的。
“魏相,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只要能为黎民百姓做一些事,区区名声又算的了什么呢。贞观初,朝廷孱弱,边境受袭扰不断,中山王府的长史不仅被朝廷众官弹劾地服毒自尽,更是抄家灭门为天下笑。
你说,那时候谁不知道他是冤枉的,可又有谁站出来为他说话呢。赵国公当时说,时也势也,不要说是孤府邸的小吏,就算是他长孙无忌,孤的亲娘舅,该杀还得杀,立威嘛!和那些枉死的人比起来,你魏相还有什么可矫情的!”
李承乾很想再在说说罗艺,那么一员上将竟然被派到边境去接应李恪,这里面没有什么猫腻吗?李勣和他手下的大将们与山东世家多有来往,在军中排斥异己,真特么当谁也不知道呢!
“唉,太子殿下,你这伶牙俐齿还真像极了长孙无忌,老臣无话可说了。可是殿下,当年的事过去就过去了,那些朝臣也是为了大唐好,你可不要记仇,这对于社稷可是不利的。”
魏征没有往下说,李承乾是出了名的重情义,贞观初,山东世家杀他潜邸的家臣给太子一个下马威,可现在人家翅膀硬了,要真是想新账老账都算算,那朝廷可就热闹了。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你替孤告他们且行且珍惜吧,不要把事作的太过了。”,话毕,李承乾像没事人一样开始巡视起来,留下一脸凝重的魏征站在原地。
李承乾和魏征的小动作当然瞒不过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看到他那完事了,李世民招了招手,把儿子招了过来:“你和那田舍翁说什么呢,他是不是很生气啊!”
“回父皇,就是扯些闲篇而已,至于生气嘛,可以理解,换成是谁在中间受夹板气都一样,何况郑公呢!”
听到李承乾的回话,皇帝陡然大笑,引的下面的官员和士子们频频侧目,还以为这对父子在说什么笑话呢。这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下面的人看了感慨颇多,天家如此和睦是国家社稷之福啊!
就在这时,有个忙得满头大汉的士子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砚台,然后手足无措的四处张望着,魏征看到这种情况随即让殿外的侍卫以扰乱御前考场为由将其拿下,等那士子反应过来的时候,侍卫已经在其左右了。
“玄成,算了,不就是砸了一个砚台吗?这点小事还惊不到朕。”,话毕,对侍卫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先退出去。而那名闯了祸的士子则跪在地上不断的磕头,没几下额头就就已经磕破了,李世民有好言抚慰的说了两句,才让他又坐了回去。
这沾了墨迹的卷子自然是不能用的,看这士子手足无措的时候,李承乾亲自拿了一张新的交给了他,轻声言道:“慢工出细活,别着急,时间还早,慢慢写。”,话间还把袖子里的手绢放在他手上,让他擦干了血迹在写。
天子的尊严是不可冒犯的,皇帝父子一番举动,让殿内答写的士子眼角都湿润起来,自古以来有那家的皇帝和太子愿意如此对待士人,如此礼贤下士呢,这份谦和和外面的风言风语完全对不上嘛!
再者说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天家如此的礼遇,不以死报之怎么行,于是,擦了擦眼角后,又把目光放回了卷子上奋笔疾书起来。
看着皇帝父子坐在御阶上高兴,那下面的陪考的臣子中自然就有不高兴的,尤其今儿皇帝父子又来了一场天家秀。再看看喘着粗气,眼睛通红的士子们,有些人的心里泛起了醋意,这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学生,转眼间就赔进去了,换成是谁也接受不了啊。
就这样,一直到夕阳西下,大殿中最后一根香燃尽,那名打翻了砚台的士子写完了卷子,贞观十一年的大考就算是真正落幕了。.......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3023/209375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