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魏征vs窦宽(一)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因为去鄠县的原因,李世民这对父子不得不耽误一次早朝,所以临来前李世民特意让房杜主持一次朝会。可这对父子怎么也想不到,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有序的朝堂成了一锅烂糊糊,至到他们回到大明宫,这场对台戏还没有唱完呢!
既然还有散朝,那咱就跟着看看,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多不成体统,尤其是撸胳膊、挽袖子的魏征和窦宽二人,咋跟两只老公鸡掐架呢!
仔细一听才知道,吵架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一份要求补春播款子的本章,按照往年朝廷的规制有灾情的、州府财政紧张的,一律有朝廷负责补齐,为了就是不误农时。当官的都是不要脸的,可在这上头不行,不管是为了自己的颜面,还是官场前途着想,这个钱,好要,不好花,“无能庸吏”的名头会让他们顶在脑门上一辈子。
所以不管州府的其他开支在怎么紧,春播的钱一定都留的足足的,“人要脸、树要皮”,这六个字唯独在从这上头能看得出来。在李承乾看来其实这是个好现象,总比那些隐瞒不报或者可着劲儿往兜里划拉的货色要强吧,暂且不论德行,最起码还顾老百姓的死活,知道农耕是国之重事,不可马虎对待之。
魏征认为宁州刺史乐陵县侯史仁基,年前就已经领过一次春播款了,眼下春播还没开始,这家伙竟然以赈济穷苦百姓把款子都花进去了,没听说饿死爹娘,不食粮良这个人人皆知的话吗?
再说,百姓们的日子过不下去,没有粮食吃,那是因为他这个父母官没当好,要是他但凡有点本事,那也不至于让治下的百姓饿肚子,这是他失职导致的,按律应该革职交部议处。
更巧的是,朝廷接到宁州的送来匿名本子,说他把朝廷拨付的种粮和财帛都拿去和当地的豪绅换了烂谷子,然后再发给百姓的,这不反常吗?赈济穷苦的百姓用这么做吗?这里面没什么猫腻吗?贪腐腐化的如此的明显,你们廉政部在宁州的驻官是不是和永昌一样,都让人脱下水了呢?
“魏相,本官敬你是朝中的前辈,可你也别仗着老资格就在这跟玩这一手,要论玩混的,你到山东打听打听,老子什么吃过下眼食!”
“窦彦集,当官的职责只有两样,一是忠君任事,遵守朝廷的法纪。二来就是让百姓填饱肚子,要是做不到这两点,这官儿也就别当了,趁早回家抱孩子去。”
“魏玄成,廉政部在永昌的分部是被人腐化,可这不能一棒子把所有人都打死,你魏征带出来的清流就没有贪官庸吏吗?东市口宰的那几个,你这么快就忘了,咋的,岁数大了,记性不好了?”
“呵呵,窦宽,甭跟本相说这么弯弯绕,在本相这只要是祸害老百姓的都得革职查办或者抄家问斩,陛下的主张不也是如此吗?难道你认为朝廷整饬吏治的方针是错的?你如此回护史仁基,还不能说明廉政部有问题吗?”
魏征的话算是把他们打疼了,窦宽和王治都是要脸的人,永昌的教训让他俩郁闷好几天,反贪的被贪官拉下水了,这特么多磕碜,从廉政部设立以来这还是头一次发生这样的事。
可回过头来想想,永昌的事毕竟是个例,不能把责任都怪在当差的身上,是个官儿,但凡手里有点权的,谁能保证个个都大公无私呢!
魏征的话可有点以点带面了,按照朝廷的规制,廉政部直接动手在当地办案必须得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有人检举,第二要得到本部的批准,才能着手清查驻地的长官,否则就是越权谋政,这参上一本下来谁也吃不消。
宁州的事儿,窦宽和王治都没有接到消息,而魏征身为宰相,接到这样的检举本子,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三法司或者他们来调查,可现在这么直接拿出来是不是假借行事,自行讨伐呢,谁又能证明换烂谷子的事是不是诬告呢,要不他怎么非要匿名上表呢!
更为主要的,窦宽和王治都在地方当过官,他们当然知道想让百姓都吃饱肚子到底有多难。你魏征当的京官,没当过地方呆过,当然不知道地方官的难处。
去年关中闹了一场小旱灾,宁州也受到了波及,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的,家当拢共就那么点,能经得起多大的折腾?朝廷每年给州府上留的钱就那么多,下面管着有那么多嘴等着吃饭,这钱自然花的就快一点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老百姓饿死吧!
不当家自然不知道柴米贵,京官的老爷们只注重官员的品行,可丝毫不在乎他们是不是真心为百姓谋福利,好官的标准就事事以百姓之命为先,不是每天在朝堂上狂犬吠日,这是空谈误国,是要误君、误国、误天下的。
而魏征一生一直为国为民标榜自身,什么时候让人比较成过见识短浅的庸吏,这廉政部的官儿不仅没有反省的意思,如今反而还倒打一耙,这让魏征感觉非常的愤怒,所以不顾场合的和窦宽二人吵了起来。
王治是个标准的文人,不会那些市井之语,所以对魏征的伤害不大,可窦宽就不一样了,这混蛋是个吃生米活的,什么话都敢往外说,眼见魏征要招架不住了。他带出了的那些清流们也站出来帮腔,而廉政部的官见自己的头头儿有难自然不能袖手旁观,随即也就加入了战团,所以就有皇帝父子看到的一锅粥的场面。
至于为什么没人管,那就简单的了,包括房杜在内,魏征这十多年得罪人太多了,今儿能挑拨成这样不容易,这八辈子都赶不上的好戏,怎么能错过呢,且看着吧!
更过分的是武将那头,一个个的都抱着膀子看好戏,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两不要脸的货儿甚至还开了盘子,坐等这两喷子到底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既然还有散朝,那咱就跟着看看,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多不成体统,尤其是撸胳膊、挽袖子的魏征和窦宽二人,咋跟两只老公鸡掐架呢!
仔细一听才知道,吵架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一份要求补春播款子的本章,按照往年朝廷的规制有灾情的、州府财政紧张的,一律有朝廷负责补齐,为了就是不误农时。当官的都是不要脸的,可在这上头不行,不管是为了自己的颜面,还是官场前途着想,这个钱,好要,不好花,“无能庸吏”的名头会让他们顶在脑门上一辈子。
所以不管州府的其他开支在怎么紧,春播的钱一定都留的足足的,“人要脸、树要皮”,这六个字唯独在从这上头能看得出来。在李承乾看来其实这是个好现象,总比那些隐瞒不报或者可着劲儿往兜里划拉的货色要强吧,暂且不论德行,最起码还顾老百姓的死活,知道农耕是国之重事,不可马虎对待之。
魏征认为宁州刺史乐陵县侯史仁基,年前就已经领过一次春播款了,眼下春播还没开始,这家伙竟然以赈济穷苦百姓把款子都花进去了,没听说饿死爹娘,不食粮良这个人人皆知的话吗?
再说,百姓们的日子过不下去,没有粮食吃,那是因为他这个父母官没当好,要是他但凡有点本事,那也不至于让治下的百姓饿肚子,这是他失职导致的,按律应该革职交部议处。
更巧的是,朝廷接到宁州的送来匿名本子,说他把朝廷拨付的种粮和财帛都拿去和当地的豪绅换了烂谷子,然后再发给百姓的,这不反常吗?赈济穷苦的百姓用这么做吗?这里面没什么猫腻吗?贪腐腐化的如此的明显,你们廉政部在宁州的驻官是不是和永昌一样,都让人脱下水了呢?
“魏相,本官敬你是朝中的前辈,可你也别仗着老资格就在这跟玩这一手,要论玩混的,你到山东打听打听,老子什么吃过下眼食!”
“窦彦集,当官的职责只有两样,一是忠君任事,遵守朝廷的法纪。二来就是让百姓填饱肚子,要是做不到这两点,这官儿也就别当了,趁早回家抱孩子去。”
“魏玄成,廉政部在永昌的分部是被人腐化,可这不能一棒子把所有人都打死,你魏征带出来的清流就没有贪官庸吏吗?东市口宰的那几个,你这么快就忘了,咋的,岁数大了,记性不好了?”
“呵呵,窦宽,甭跟本相说这么弯弯绕,在本相这只要是祸害老百姓的都得革职查办或者抄家问斩,陛下的主张不也是如此吗?难道你认为朝廷整饬吏治的方针是错的?你如此回护史仁基,还不能说明廉政部有问题吗?”
魏征的话算是把他们打疼了,窦宽和王治都是要脸的人,永昌的教训让他俩郁闷好几天,反贪的被贪官拉下水了,这特么多磕碜,从廉政部设立以来这还是头一次发生这样的事。
可回过头来想想,永昌的事毕竟是个例,不能把责任都怪在当差的身上,是个官儿,但凡手里有点权的,谁能保证个个都大公无私呢!
魏征的话可有点以点带面了,按照朝廷的规制,廉政部直接动手在当地办案必须得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有人检举,第二要得到本部的批准,才能着手清查驻地的长官,否则就是越权谋政,这参上一本下来谁也吃不消。
宁州的事儿,窦宽和王治都没有接到消息,而魏征身为宰相,接到这样的检举本子,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三法司或者他们来调查,可现在这么直接拿出来是不是假借行事,自行讨伐呢,谁又能证明换烂谷子的事是不是诬告呢,要不他怎么非要匿名上表呢!
更为主要的,窦宽和王治都在地方当过官,他们当然知道想让百姓都吃饱肚子到底有多难。你魏征当的京官,没当过地方呆过,当然不知道地方官的难处。
去年关中闹了一场小旱灾,宁州也受到了波及,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的,家当拢共就那么点,能经得起多大的折腾?朝廷每年给州府上留的钱就那么多,下面管着有那么多嘴等着吃饭,这钱自然花的就快一点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老百姓饿死吧!
不当家自然不知道柴米贵,京官的老爷们只注重官员的品行,可丝毫不在乎他们是不是真心为百姓谋福利,好官的标准就事事以百姓之命为先,不是每天在朝堂上狂犬吠日,这是空谈误国,是要误君、误国、误天下的。
而魏征一生一直为国为民标榜自身,什么时候让人比较成过见识短浅的庸吏,这廉政部的官儿不仅没有反省的意思,如今反而还倒打一耙,这让魏征感觉非常的愤怒,所以不顾场合的和窦宽二人吵了起来。
王治是个标准的文人,不会那些市井之语,所以对魏征的伤害不大,可窦宽就不一样了,这混蛋是个吃生米活的,什么话都敢往外说,眼见魏征要招架不住了。他带出了的那些清流们也站出来帮腔,而廉政部的官见自己的头头儿有难自然不能袖手旁观,随即也就加入了战团,所以就有皇帝父子看到的一锅粥的场面。
至于为什么没人管,那就简单的了,包括房杜在内,魏征这十多年得罪人太多了,今儿能挑拨成这样不容易,这八辈子都赶不上的好戏,怎么能错过呢,且看着吧!
更过分的是武将那头,一个个的都抱着膀子看好戏,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两不要脸的货儿甚至还开了盘子,坐等这两喷子到底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3023/209375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