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永远都养不熟的狼!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不管是大国之帝,还是小国之王,凡为君者皆不愿蛰伏于人下或受迫于权臣,但凡有一点希望翻身作主人,即便实力再薄弱他们也会孤注一掷,毕竟帝王的权力太诱人了。
这样帝王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可胜数,成功的最典型者莫过于越王勾践,国都没了照样靠着隐忍和阴狠,靠着“三千越甲”打了吴国一个番天印。
要说失败,或者是最成功的傀儡,就莫过于汉献帝刘协,在曹操那样的奸雄手中也隔三差五的折腾,直到把汉室最后一点家底和阴德都败光了才算消停。
而此刻李承乾这边刚和长孙冲谈完袁氏的案子,还没等喝一口茶润润喉咙,就被急吼吼召到宣政殿,原由则是大唐扶持的高昌新王麴智胜突然树帜反唐。
不仅斩杀大唐的驻国使者和百名护卫,更是与焉耆、龟兹两国握手言和,同时与西突厥罢兵休战,并号召西域诸国一共抵抗大唐的强权政治。
“好在去年咱们从高昌召回了帮助他们训练部队的三千精兵,否则这次也难逃麴智胜的毒手。哎,这个小小的高昌,胆子不小,竟敢背反对他们恩重如山的我朝,的确应该加以教训。”
房玄龄这话刚说完,侍中刘洎立马把话接了过去:“他有什么不敢的,他都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弑父篡位,他还有什么不敢干的!依着老臣看,大唐就养了一个吃红肉的白眼狼。”
“刘相,话不能这么说吧!国与国之间只存是利益上的勾连,他利用大唐扩大实力,大唐利用他牵制西突厥等国,各取所需而已,犯不着把这种交易和名义上从属看得太重。”
话间,杜如晦抚了下胡子,看了一眼皇帝和太子的神情后,继续说:“所谓时也、势也,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谁愿意倾国臣服呢!说通俗一样,王、张俩对门的铁匠铺,不干黄了一家,谁都不会善罢甘休的!”
杜如晦的意思很明了,别看他们动静闹的挺大,其实也都各怀鬼胎,谁能真心的帮着谁,那些蛮夷之辈那里懂得兄弟阋于墙而御侮于外的道理,刘洎是个文人,他太高估这种松散联盟的实力了。
就拿焉耆和龟兹来说,他们被高昌按在地上打了好几年,国力损失无可估量,他们就这么不记仇,可能吗?再说说西突厥,国内的部落冲突持久存在,还被高昌搞了个不轻,他也就看看热闹而已,还真能帮着攻击大唐?
至于西域其他国家,那就滥竽充数,想趁火打劫弄点好处,以他们的德性也就是打劫下过往商旅,那里能舍得了那么大本,陪着高昌胡闹,他麴智胜当自己是西域共主了吗?
“可朝廷的投入未免太大了,而且高昌也因此国力大涨,尤其是军事实力,现如今养虎为患,已经是尾大不掉了,朝廷又要不知道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萧瑀是有感而发,可却给了李泰接话的口实:“没错,宋公这话有理,这些年朝廷在高昌的身上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损失不小。为今之计除了要制定应对之策外,还有及时整顿,以免再出现这种为他人做嫁衣之事。”
李泰觉得自己话接的不错,明里暗里点了太子一把,提醒下他不要太自负了,仗着自己能打点仗尾巴就翘的那么高。这下好了,偷鸡不成蚀把米,让麴智胜给耍了吧。再看看父皇铁青的脸就知道了,他老人家对你这个太子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就在李泰洋洋得意,等着皇帝当着众臣的面痛斥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却重重的哼了一声,随即言道:“高昌撮尔小国,即使军力大涨又何足畏惧。朕和你大兄还没死呢,你就这么着急出来当家作主,颐指气使的追究责任吗?”
李世民不瞒吗?那是当然的,但这绝对不是针对李承乾,而是恼火麴智胜打乱了他原本的想征高句丽的部署;如今李泰还阴阳怪气的说着小话,真不知道是他没脑子,还是抢班夺权的心太急切了。
皇帝的这话是诛心之语,圆滚滚的李泰赶紧俯身在地,瑟瑟发抖,一遍遍的说着:儿臣惶恐,儿臣不敢;而李世民仅仅是回了一个“滚”字,就当场打发了他。
“对于高昌的投入,虽然全部都是由东宫全额拨付的,但确实经过朕首肯的,其作用不仅是牵制西域各国,更主要的是保证松州会战前,大唐与勃律的补给通道。”
“这次高昌背反也未必不是好事,朕正愁经略西域的控制力不强,无法得心应手,这回好了,他把现成的借口给朕送过来了。让你们来,不是讨论得失,朕要的是有了正经的借口,是大打,还是小打,打到什么程度。”
高昌与长安相隔何止数千里,麴智胜又是个手握实权的一国之君,那里能甘心受大唐的控制,从他主动上本要求撤回唐军在高昌训练人员的时候,李世民就知道这个家伙早晚必反。
李世民这话一出,算是给此事盖棺定论,定了调子,提醒廷议中的臣子,不要指桑骂槐,指东打西,太子所为都是经过朕这个皇帝点头,出了问题,那都是朕的问题。
更何况,东宫在高昌的情报网早就交割了兵部,太子是两眼一抹黑,他能有什么错,能把高昌的问题拖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其中的艰难那里是李泰一个文弱书生能知道的。
“陛下,打仗没问题,我大唐有圣明的君主,国家府库财帛粮秣无数,军中更是有数不清的猛将,九州健儿无不摩拳擦掌等待着陛下的召唤。”
话间,中书令马周看到皇帝点头,随即继续言道;“但还不是应该把高昌和其他西域国家区分开,以不同的态度对待,毕竟很多国家都没有表态。
要是把他们混为一谈,难免众志成城,为大唐平定高昌增加无数的难度,耗费国力不说,还妄送了将士们的性命。”
这样帝王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可胜数,成功的最典型者莫过于越王勾践,国都没了照样靠着隐忍和阴狠,靠着“三千越甲”打了吴国一个番天印。
要说失败,或者是最成功的傀儡,就莫过于汉献帝刘协,在曹操那样的奸雄手中也隔三差五的折腾,直到把汉室最后一点家底和阴德都败光了才算消停。
而此刻李承乾这边刚和长孙冲谈完袁氏的案子,还没等喝一口茶润润喉咙,就被急吼吼召到宣政殿,原由则是大唐扶持的高昌新王麴智胜突然树帜反唐。
不仅斩杀大唐的驻国使者和百名护卫,更是与焉耆、龟兹两国握手言和,同时与西突厥罢兵休战,并号召西域诸国一共抵抗大唐的强权政治。
“好在去年咱们从高昌召回了帮助他们训练部队的三千精兵,否则这次也难逃麴智胜的毒手。哎,这个小小的高昌,胆子不小,竟敢背反对他们恩重如山的我朝,的确应该加以教训。”
房玄龄这话刚说完,侍中刘洎立马把话接了过去:“他有什么不敢的,他都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弑父篡位,他还有什么不敢干的!依着老臣看,大唐就养了一个吃红肉的白眼狼。”
“刘相,话不能这么说吧!国与国之间只存是利益上的勾连,他利用大唐扩大实力,大唐利用他牵制西突厥等国,各取所需而已,犯不着把这种交易和名义上从属看得太重。”
话间,杜如晦抚了下胡子,看了一眼皇帝和太子的神情后,继续说:“所谓时也、势也,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谁愿意倾国臣服呢!说通俗一样,王、张俩对门的铁匠铺,不干黄了一家,谁都不会善罢甘休的!”
杜如晦的意思很明了,别看他们动静闹的挺大,其实也都各怀鬼胎,谁能真心的帮着谁,那些蛮夷之辈那里懂得兄弟阋于墙而御侮于外的道理,刘洎是个文人,他太高估这种松散联盟的实力了。
就拿焉耆和龟兹来说,他们被高昌按在地上打了好几年,国力损失无可估量,他们就这么不记仇,可能吗?再说说西突厥,国内的部落冲突持久存在,还被高昌搞了个不轻,他也就看看热闹而已,还真能帮着攻击大唐?
至于西域其他国家,那就滥竽充数,想趁火打劫弄点好处,以他们的德性也就是打劫下过往商旅,那里能舍得了那么大本,陪着高昌胡闹,他麴智胜当自己是西域共主了吗?
“可朝廷的投入未免太大了,而且高昌也因此国力大涨,尤其是军事实力,现如今养虎为患,已经是尾大不掉了,朝廷又要不知道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萧瑀是有感而发,可却给了李泰接话的口实:“没错,宋公这话有理,这些年朝廷在高昌的身上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损失不小。为今之计除了要制定应对之策外,还有及时整顿,以免再出现这种为他人做嫁衣之事。”
李泰觉得自己话接的不错,明里暗里点了太子一把,提醒下他不要太自负了,仗着自己能打点仗尾巴就翘的那么高。这下好了,偷鸡不成蚀把米,让麴智胜给耍了吧。再看看父皇铁青的脸就知道了,他老人家对你这个太子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就在李泰洋洋得意,等着皇帝当着众臣的面痛斥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却重重的哼了一声,随即言道:“高昌撮尔小国,即使军力大涨又何足畏惧。朕和你大兄还没死呢,你就这么着急出来当家作主,颐指气使的追究责任吗?”
李世民不瞒吗?那是当然的,但这绝对不是针对李承乾,而是恼火麴智胜打乱了他原本的想征高句丽的部署;如今李泰还阴阳怪气的说着小话,真不知道是他没脑子,还是抢班夺权的心太急切了。
皇帝的这话是诛心之语,圆滚滚的李泰赶紧俯身在地,瑟瑟发抖,一遍遍的说着:儿臣惶恐,儿臣不敢;而李世民仅仅是回了一个“滚”字,就当场打发了他。
“对于高昌的投入,虽然全部都是由东宫全额拨付的,但确实经过朕首肯的,其作用不仅是牵制西域各国,更主要的是保证松州会战前,大唐与勃律的补给通道。”
“这次高昌背反也未必不是好事,朕正愁经略西域的控制力不强,无法得心应手,这回好了,他把现成的借口给朕送过来了。让你们来,不是讨论得失,朕要的是有了正经的借口,是大打,还是小打,打到什么程度。”
高昌与长安相隔何止数千里,麴智胜又是个手握实权的一国之君,那里能甘心受大唐的控制,从他主动上本要求撤回唐军在高昌训练人员的时候,李世民就知道这个家伙早晚必反。
李世民这话一出,算是给此事盖棺定论,定了调子,提醒廷议中的臣子,不要指桑骂槐,指东打西,太子所为都是经过朕这个皇帝点头,出了问题,那都是朕的问题。
更何况,东宫在高昌的情报网早就交割了兵部,太子是两眼一抹黑,他能有什么错,能把高昌的问题拖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其中的艰难那里是李泰一个文弱书生能知道的。
“陛下,打仗没问题,我大唐有圣明的君主,国家府库财帛粮秣无数,军中更是有数不清的猛将,九州健儿无不摩拳擦掌等待着陛下的召唤。”
话间,中书令马周看到皇帝点头,随即继续言道;“但还不是应该把高昌和其他西域国家区分开,以不同的态度对待,毕竟很多国家都没有表态。
要是把他们混为一谈,难免众志成城,为大唐平定高昌增加无数的难度,耗费国力不说,还妄送了将士们的性命。”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3023/228390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