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亮相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这首鲁迅先生在1933年所作的《题三义塔》也提前得以面世人间,不过只用了下半阙。鲁迅先生写这首诗,是为了中日友好;而张汉卿引用这首诗,是为了邀请蒋百里打共同的敌人日本。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张汉卿以前所未有的溢美之辞称赞他的能力,说明奉系亟缺得力的策划人物,并恳求他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施展平生所学。蒋百里有感于张汉卿的知遇之恩,欣然允诺加入奉系,也终于使自己纸上谈兵之大计,真正得以化为现实。
张汉卿知人善任,直接委任蒋百里为西北人民军总司令部中将总参议,毕竟他当初比韩麟春都高了一块头,以他的能力,怎么着也不能比韩麟春级别低。在自己的地盘上,这种委任是非常顺利的。
张汉卿两顾茅庐,固然博得求贤若渴之名,但是奉系各军政要员并不认为蒋百里值得如此敬重。不少奉系元老见少帅如此热捧其貌不扬、名不见经传之人,冷嘲热讽者有之,冷眼旁观者有之。
蒋百里不为所动,仍然积极为奉系谋划战略。连续一周时间,他根据张汉卿的描述和对于奉军的观察,写下了《奉军改革纪要》,张汉卿观后大为赞成。为使蒋百里的战略构想能够得到奉军政高层的认可和落实,张汉卿推荐蒋百里面见张作霖,述之以中日局势及国防大略。
仇人相见,眼泪汪汪。对于长子要用的人,张作霖也为当初的“不理智”撇下两滴英雄泪。
蒋百里以德法战争、一次大战为例,详细计述了他对于国防战略的独到见地,他的动员与集中、持久战、全体战(即后世的全民战争)的理论深与张汉卿暗合。不过张汉卿只是天马行空式的构想,蒋百里的理论却可以将这种种战略的构想变为现实。本来张作霖因乃子与前仇重归于好,为表善意,不得不耐着性子倾听以表达自己豁达之胸襟,哪知道越听越觉得此人的确有惊人之才能,听得张作霖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本来计划短短的会晤,竟变成了彻夜长谈。
天至拂晓,张作霖意犹未尽。他以前所未有的尊敬对蒋百里说:“以前我张作霖与先生意见相佐,现在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希望百里先生不记前嫌,辅佐小六子成就一番大事业。小六子之前力荐你为他的总参议,我还认为是高就了。现在我决定让你做我的总参议,军衔升为上将。我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百里先生先回去休息,下月初我召开军政会议,讨论东北那个国防战略。”
一向信奉“武打天下文治国”的张作霖对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既然用就要大用,于是蒋百里一天之内由中将而上将。先后为少帅老帅所欣赏,是民国初年升迁最快的上将军了。奉军高层很多人心下不服,均道自己是跟随大帅打天下的元老,却让一个后起的新人后来居上了。
对于大帅要召开所谓国防战略会议,一些人哧之以鼻:什么战略?打仗能带兵就行了。没这个东西,我们奉军不也是所向披靡、越来越兴旺发达?可是大帅要求各师级及以上军官、各省长、主席准时出席,虽然不理解却不敢有半分耽搁。
一老一少两代统帅是在奉军国防战略会议上正式将蒋百里介绍给奉军政高层的。那一天,蒋百里一身奉军上将服,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张作霖隆而重之地将他介绍给奉系高层,并表示自己非常赞同蒋百里对于时局、奉系、以及应对的种种措施,并当场宣布已经是不秘之秘的调令:“委任蒋百里为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
这个总参议之位,非能力卓绝、信任有加之人不能担任。起初也是担任时间最长的是杨宇霆,他的能力及张作霖对他的信任在沈阳是无人可比的;之后是张汉卿,那就更不用说了,亲儿子嘛,还是第一位的继承人;现在竟然被一个外人抢去了,可见他在张作霖心中的地位,听说还是抢了少帅安排的位置,看来这蒋百里,深得两帅之心呐。
为了强调蒋百里的作用,张作霖还以异乎寻常的语气说:“今后奉系大计,均出方震兄之手。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希望各位鼎力支持。”
本来就是在东北建立国防战略之前与各位军政要员吹风的,在张作相、孙烈臣、吴俊升等元老相继表态赞同并积极支持张作霖对蒋百里的任命后,张作霖请他对在座的谈一谈他对奉军改革的必要性与未来的应对。蒋百里第一次在奉系高层集体面前亮相了,他望着济济一堂的奉军政高层,神态自若:
“诸位都是奉军政的要员,也是有着相当的经验和能力的。在这一点上,蒋某身无尺寸之功,也不敢妄谈行政,只是我曾经游历过日德,对日德之强大与中国之弱点深有体会,试作比较以慰诸公。
诸位都说日本比中国强大,到底强大在哪里?是日军训练比我们刻苦,还是装备比我们精良?亦或是人员比我们充足,还是后方的领域比我们宽广?这一段时间我走了一些军队的营盘,据我的观察,我们在这些领域并不比日军差。不但如此,我奉军安蒙平疆,虽千里而长驱直进,大扬国威;少帅中卫改编,士气高昂,又开了军人服从于政治之先河。凡此种种,皆表明我奉军上下一心,纵观国内,在当前鲜有对手。
有人会问,奉军内战内行,是否外战外行?就对我们掣肘最多的日本军力,我试为诸君剖析一二。
前清时代,日本以边陲小国竟然打败清政|府,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号强国,我们要记得有人问日本甲午战胜的原因,日本人说‘用日本全国来打李鸿章的北洋一隅所以胜了!’日本用庚子赔款发展军备,建立教育,遂速成为20世纪的强盛帝国。中国国力,整整损失了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的力量,又一律加到了敌人方面去。这是中国的衰弱的开始。
如今且从世界全体状况来说起,因为经济力,即是战斗力,所以我们总名之曰国力,这国力有三个原素:一曰“人”,二曰“物”,三曰人与物的“组织”,现在世界上可以分为三组:
第一组三者俱备者,只有美国。实际上美国关于人及组织方面尚有缺点。所以美国参谋总长发过一句牢骚话说:“如果开战我们要把那些破烂钢铁(就指现在的军事实力)一起送到前线去,让他去毁坏,只教能够对付三个月,我们就打胜仗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他国内物力(包含制造方与原料)的充足,而因为商人经济自由主义太发达,政|府无法统制,不能照新发明改进。所以说人及组织上有些缺点。但是这个缺点,有他的地势,并制造方之伟大,人民乐观自信心的浓厚,补救得过来。
第二组是有“人”有“组织”而“物”不充备的,为英、为法、为德、为意、为日,以及欧洲诸小邦。这里面又可分为二种:
第一种如英如法,本国原料不足而能求得之于海外者。物的组织长于人的组织。
第二种如德如意,原料根本不够,专靠人与组织来救济。
第三组为有“人”有“物”而组织尚未健全者,为俄。大革命后,正向组织方面走,这是世界军事的基本形势。
原料食粮一切不够,经济危险,国家就根本动摇,国民革命、军队也维持不住。所以现在要痛定思痛,深深了解了一条原理:是战斗力与经济力之不可分。这原理的实行,就是‘自给自足’,不仅是买外国军火不可以同外国打仗,就是吃外国米,也不配同人家打仗。凡是要用现金买的外国货,虽价值不过一毫一厘,都要郑重斟酌,能省则省,凡是一件事业,可以完全用国内的劳力及原料办的,虽几万万几十万万尽量放胆做去。
我于民族之兴衰,自世界有史以来以迄今日,发现一根本原则,曰‘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则强,相离则弱,相反则亡’。
中国比日本相差者,为物及组织的劣势。物者,少帅已经在做了。东北的三年经济计划,为物的充实奠定基础。组织者,尚未被诸公所重视。现在我们奉系拥有10省之地,兵力也相应地分散在各地。一旦有大的战事,则兵力不能集中,势必有被各个击破的可能。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
现在奉军看来占有地盘广大,然实则危机重重:奉系扩张太快,工业摊子拉得也大,用2年来节约的财政勉强够支撑起10个师的用支。第一个三年计划尚未完成,且这个计划看起来没有重点,各个产业大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拳头。东北工业与经济虽有振兴,短期内却没能直接转化为军事上的优势。
此外,由于奉军占有的地域太大,兵力因而分散。能否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战略决战乃是决定现代战争输赢的决定性条件,短期内在广阔的领域里集结大量兵力,其后勤补给、组织指挥是项庞大的工作,需要强大的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而先决条件,则是国家有完整的国防布局和计划。这一点,奉军没有。”
讲到这里,奉军高层霍然而惊,对蒋百里的眼神也由不服变为由衷的赞叹。因为这些话,已经点到奉军的弱点,也说到一些有识之志的骨子里了。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张汉卿以前所未有的溢美之辞称赞他的能力,说明奉系亟缺得力的策划人物,并恳求他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施展平生所学。蒋百里有感于张汉卿的知遇之恩,欣然允诺加入奉系,也终于使自己纸上谈兵之大计,真正得以化为现实。
张汉卿知人善任,直接委任蒋百里为西北人民军总司令部中将总参议,毕竟他当初比韩麟春都高了一块头,以他的能力,怎么着也不能比韩麟春级别低。在自己的地盘上,这种委任是非常顺利的。
张汉卿两顾茅庐,固然博得求贤若渴之名,但是奉系各军政要员并不认为蒋百里值得如此敬重。不少奉系元老见少帅如此热捧其貌不扬、名不见经传之人,冷嘲热讽者有之,冷眼旁观者有之。
蒋百里不为所动,仍然积极为奉系谋划战略。连续一周时间,他根据张汉卿的描述和对于奉军的观察,写下了《奉军改革纪要》,张汉卿观后大为赞成。为使蒋百里的战略构想能够得到奉军政高层的认可和落实,张汉卿推荐蒋百里面见张作霖,述之以中日局势及国防大略。
仇人相见,眼泪汪汪。对于长子要用的人,张作霖也为当初的“不理智”撇下两滴英雄泪。
蒋百里以德法战争、一次大战为例,详细计述了他对于国防战略的独到见地,他的动员与集中、持久战、全体战(即后世的全民战争)的理论深与张汉卿暗合。不过张汉卿只是天马行空式的构想,蒋百里的理论却可以将这种种战略的构想变为现实。本来张作霖因乃子与前仇重归于好,为表善意,不得不耐着性子倾听以表达自己豁达之胸襟,哪知道越听越觉得此人的确有惊人之才能,听得张作霖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本来计划短短的会晤,竟变成了彻夜长谈。
天至拂晓,张作霖意犹未尽。他以前所未有的尊敬对蒋百里说:“以前我张作霖与先生意见相佐,现在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希望百里先生不记前嫌,辅佐小六子成就一番大事业。小六子之前力荐你为他的总参议,我还认为是高就了。现在我决定让你做我的总参议,军衔升为上将。我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百里先生先回去休息,下月初我召开军政会议,讨论东北那个国防战略。”
一向信奉“武打天下文治国”的张作霖对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既然用就要大用,于是蒋百里一天之内由中将而上将。先后为少帅老帅所欣赏,是民国初年升迁最快的上将军了。奉军高层很多人心下不服,均道自己是跟随大帅打天下的元老,却让一个后起的新人后来居上了。
对于大帅要召开所谓国防战略会议,一些人哧之以鼻:什么战略?打仗能带兵就行了。没这个东西,我们奉军不也是所向披靡、越来越兴旺发达?可是大帅要求各师级及以上军官、各省长、主席准时出席,虽然不理解却不敢有半分耽搁。
一老一少两代统帅是在奉军国防战略会议上正式将蒋百里介绍给奉军政高层的。那一天,蒋百里一身奉军上将服,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张作霖隆而重之地将他介绍给奉系高层,并表示自己非常赞同蒋百里对于时局、奉系、以及应对的种种措施,并当场宣布已经是不秘之秘的调令:“委任蒋百里为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
这个总参议之位,非能力卓绝、信任有加之人不能担任。起初也是担任时间最长的是杨宇霆,他的能力及张作霖对他的信任在沈阳是无人可比的;之后是张汉卿,那就更不用说了,亲儿子嘛,还是第一位的继承人;现在竟然被一个外人抢去了,可见他在张作霖心中的地位,听说还是抢了少帅安排的位置,看来这蒋百里,深得两帅之心呐。
为了强调蒋百里的作用,张作霖还以异乎寻常的语气说:“今后奉系大计,均出方震兄之手。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希望各位鼎力支持。”
本来就是在东北建立国防战略之前与各位军政要员吹风的,在张作相、孙烈臣、吴俊升等元老相继表态赞同并积极支持张作霖对蒋百里的任命后,张作霖请他对在座的谈一谈他对奉军改革的必要性与未来的应对。蒋百里第一次在奉系高层集体面前亮相了,他望着济济一堂的奉军政高层,神态自若:
“诸位都是奉军政的要员,也是有着相当的经验和能力的。在这一点上,蒋某身无尺寸之功,也不敢妄谈行政,只是我曾经游历过日德,对日德之强大与中国之弱点深有体会,试作比较以慰诸公。
诸位都说日本比中国强大,到底强大在哪里?是日军训练比我们刻苦,还是装备比我们精良?亦或是人员比我们充足,还是后方的领域比我们宽广?这一段时间我走了一些军队的营盘,据我的观察,我们在这些领域并不比日军差。不但如此,我奉军安蒙平疆,虽千里而长驱直进,大扬国威;少帅中卫改编,士气高昂,又开了军人服从于政治之先河。凡此种种,皆表明我奉军上下一心,纵观国内,在当前鲜有对手。
有人会问,奉军内战内行,是否外战外行?就对我们掣肘最多的日本军力,我试为诸君剖析一二。
前清时代,日本以边陲小国竟然打败清政|府,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号强国,我们要记得有人问日本甲午战胜的原因,日本人说‘用日本全国来打李鸿章的北洋一隅所以胜了!’日本用庚子赔款发展军备,建立教育,遂速成为20世纪的强盛帝国。中国国力,整整损失了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的力量,又一律加到了敌人方面去。这是中国的衰弱的开始。
如今且从世界全体状况来说起,因为经济力,即是战斗力,所以我们总名之曰国力,这国力有三个原素:一曰“人”,二曰“物”,三曰人与物的“组织”,现在世界上可以分为三组:
第一组三者俱备者,只有美国。实际上美国关于人及组织方面尚有缺点。所以美国参谋总长发过一句牢骚话说:“如果开战我们要把那些破烂钢铁(就指现在的军事实力)一起送到前线去,让他去毁坏,只教能够对付三个月,我们就打胜仗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他国内物力(包含制造方与原料)的充足,而因为商人经济自由主义太发达,政|府无法统制,不能照新发明改进。所以说人及组织上有些缺点。但是这个缺点,有他的地势,并制造方之伟大,人民乐观自信心的浓厚,补救得过来。
第二组是有“人”有“组织”而“物”不充备的,为英、为法、为德、为意、为日,以及欧洲诸小邦。这里面又可分为二种:
第一种如英如法,本国原料不足而能求得之于海外者。物的组织长于人的组织。
第二种如德如意,原料根本不够,专靠人与组织来救济。
第三组为有“人”有“物”而组织尚未健全者,为俄。大革命后,正向组织方面走,这是世界军事的基本形势。
原料食粮一切不够,经济危险,国家就根本动摇,国民革命、军队也维持不住。所以现在要痛定思痛,深深了解了一条原理:是战斗力与经济力之不可分。这原理的实行,就是‘自给自足’,不仅是买外国军火不可以同外国打仗,就是吃外国米,也不配同人家打仗。凡是要用现金买的外国货,虽价值不过一毫一厘,都要郑重斟酌,能省则省,凡是一件事业,可以完全用国内的劳力及原料办的,虽几万万几十万万尽量放胆做去。
我于民族之兴衰,自世界有史以来以迄今日,发现一根本原则,曰‘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则强,相离则弱,相反则亡’。
中国比日本相差者,为物及组织的劣势。物者,少帅已经在做了。东北的三年经济计划,为物的充实奠定基础。组织者,尚未被诸公所重视。现在我们奉系拥有10省之地,兵力也相应地分散在各地。一旦有大的战事,则兵力不能集中,势必有被各个击破的可能。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
现在奉军看来占有地盘广大,然实则危机重重:奉系扩张太快,工业摊子拉得也大,用2年来节约的财政勉强够支撑起10个师的用支。第一个三年计划尚未完成,且这个计划看起来没有重点,各个产业大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拳头。东北工业与经济虽有振兴,短期内却没能直接转化为军事上的优势。
此外,由于奉军占有的地域太大,兵力因而分散。能否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战略决战乃是决定现代战争输赢的决定性条件,短期内在广阔的领域里集结大量兵力,其后勤补给、组织指挥是项庞大的工作,需要强大的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而先决条件,则是国家有完整的国防布局和计划。这一点,奉军没有。”
讲到这里,奉军高层霍然而惊,对蒋百里的眼神也由不服变为由衷的赞叹。因为这些话,已经点到奉军的弱点,也说到一些有识之志的骨子里了。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3422/212837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