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大明枭臣 > 第八十六章 江头城的午夜(下)

第八十六章 江头城的午夜(下)

推荐阅读:假千金穿成和亲公主后我的狐仙大人不能倒,A起来揣着反派的崽跑路亡国后又成宠妃穿成残疾总裁的AI伴侣龙香拨影后今天崩人设了吗六十年代平凡生活公主找了个女驸马

    思来想去,王瑛最终决定还是不把此事告知父亲靖远伯,本来也是由田副总兵所决定,此事也就此揭过。
    可是这件事本身并不简单,最终也没能简单地从王瑛的心上溜走。
    在拒绝调兵去孟养城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张锐参将还是找到了王瑛,把他从当时的传令兵那里得到的一些零星情报告诉了王瑛。与田礼不同,张锐并不是一方阵地驻防军队的最高统帅,一直实际负责着参谋工作的他,在战事的细节上考虑还是相当深入的。
    在麓川之战的高级将领中,张锐在谋略筹划上算是独一档的,而他不仅精于计略,本身的武艺也极为了得,历经无数战阵,是一员极为悍勇的武将。
    在姜榆罔没有穿越到麓川之战战场上的,原本的时空中,也就是历史上的正统末年里,因为孟养城防线的崩溃,麓川之战在贵州苗乱发生前就结束了,大军撤退后,主要的部队跟随靖远伯王骥前去平乱。
    而一些其他的将领和士兵则是回归到原本的位置上,这之中就包括参将张锐。在原本的麓川之战结束后,他回到北方的宣府要塞,继续担任参将一职。
    在英宗亲征瓦剌的战事中,张锐因为机敏又不乏武勇,被选为明英宗的护卫,在土木堡大败中,张锐舍命救驾,死于战乱之中。
    而眼下因为姜榆罔的存在,直到正统十四年的夏天,孟养城防线仍然没有崩溃,明军依然与麓川军持续交战,麓川之战没能及时结束,张锐也没有回到北方的宣府,被选为护卫参与征瓦剌的战事,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他的人生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说是姜榆罔救了他一命也不为过。
    但是张锐自己自然是不可能知道这些的,只是他向来谨慎,背着副总兵田礼,秘密与孟养城守备白千帆派来的传令兵进行了交流,从传令兵那里得到了一些孟养城的情报。
    他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孟养城的关键位置。虽然孟养城位于战线后方,明面上看来似乎与已经被明军控制的陇川和南甸等地无异,并不需要什么多余的兵力防守。
    但是张锐作为从云南一路征战到麓川腹地来的领兵将领,对于麓川的情况了解还是颇为深入的,他知道在孟养城的南北两面,一边是茵多基大湖的阻隔,一边是阿瓦王国的丛林。
    在这两个方向上,明军都没有进行深入的追击,而毫无疑问,在这些地方上,麓川国仍然保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们完全有能力从两个方向上的地区汇集人马,对孟养城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
    而孟养城作为麓川阿瓦一带的莽莽丛林中扼守关键地形的重要城镇,是明军深入麓川腹地后,最为重要的后勤保障节点,一旦孟养城失陷,孟养以南大片地区的明军将无法保证及时的补给,很容易陷入麓川军的围困,更无法支撑当下与麓川军之间展开的高强度消耗战。
    又因为并不直接负责江头城一带阵地的指挥,张锐对于孟养城的情况更为关切,在于传令兵的交流之下,他对孟养城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现在的孟养城与他们当时离开时的孟养城不同,那时孟养城一带的麓川军营寨被全数攻陷,麓川军大头目思机发不知所终,各部麓川军乱做一团,完全不能组织起足够的战斗力。
    靖远伯因为孟养城的关键,还是留下了极为精锐的曲靖,平夷,越州和陆凉四卫的士兵在此驻防,并配给了大量用于物资调度的民夫和工匠。
    曲靖四卫的士兵虽然不是府城下辖的卫所士兵,但是却是十三万大军中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部队,长年在麓川一带战斗,十之七八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年轻的士兵也都是从府城的卫所补充过去的精兵。
    因为长年征战的缘故,他们的人力和装备支援都是第一位的,很是精良;除此之外,他们还更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甚至在口音交流上也不存在障碍。
    这样一支部队本来是要作为前线的攻坚使用的,但是出于对孟养城的重视,靖远伯最终选择让这四卫的部队驻防孟养。
    田礼副总兵不愿意再去调兵支援孟养城,一定程度上也和这有关——本来就已经调派了不亚于中军精锐的部队留在后方守卫了,现在还要再求援上万战兵。
    现在在江头城,虽然号称仍然有十万大军,但是田礼作为高级将领,心里清楚,现在真正具备足够作战能力的战兵可能不足七万,其中精锐有一万就不错了。
    长期的恶劣气候与环境,加上伤病的困扰,江头城前线的情况也是逐渐濒临极限,再调兵去孟养城,那这江头城的仗还打不打了?
    以田礼所想,不能攻克江头城,麓川的势力就永远无法解决,继续拖下去,明军并无地利人和,只有败退一途,所以只能求孟养城守军死守住城池,只要孟养城不被攻陷,一切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而张锐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眼下虽然江头城的明军形式每况愈下,但是麓川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此次大明征伐麓川,阿瓦态度暧昧,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出兵援助大明,一同进攻麓川,可阿瓦与麓川说的再多也不能算作友邻,江头城拖下去,麓川军是没有退路的。
    明军在江头城的军力,相对麓川军还是有优势的,分出兵力去暂时援助孟养城,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但是孟养城那边则不同,茵多基以北,孟养城东南的广大区域,麓川都保有不小的影响力。
    张锐并不清楚麓川能从那些地方汇聚起多少人力,而在深入和传令兵讨论后,传令兵给出来了一个让他为之寝食难安的消息:“孟养守备估计有六万以上的兵力,下辖的防线军官则给出了四万人的相对确切的数字。”
    无论六万,还是四万,张锐并不是非常确定这些数字的准确性,毕竟他们并不像大营中军这样有许多职业的探马和计数官,可是从这些数字和孟养城紧急的求援中,张锐隐约有种感觉,麓川军可能拿出来了超过两万的战兵,此外可能有数量恐怖的民夫,也就是勉强可以凑数的杂兵。
    几个月前,留在孟养城的守军不足七千,经过了许多小规模的战事和伤病折磨,眼下还能有五千可以战斗的士兵就不错了。
    五千疲惫之兵,想要抵抗数万麓川军民的进攻,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可行。
    思虑许久,张锐终究是觉得不妥,于是还是赶紧来到蛮寺寨,将事情告知了靖远伯之子,本营守备王瑛。直接把此事告知靖远伯并不合适,告知王瑛则是最好的人选。
    收到了张锐的情报,又听了张锐的详细分析后,王瑛一时间也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他跟随父亲,也是自幼熟习兵法的人,又南征百战,亲身经历无数战阵,深知战争的复杂。
    从那以后,孟养城的事情,就像一块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了王瑛心头,他一直纠结于要不要告知父亲此事,一边是担心会影响江头城关键战局的顾虑,另一边是有可能彻底改变战局的情报。
    最后,孟养城的情报还是败给了“不准确”性,消息经过重重传递,从秘理院,到白千帆,到他麾下的传令兵,再到张锐,最后来到王瑛这里,因为古代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度,王瑛自忖无法承担从大营调军到孟养可能造成的后果。
    毕竟孟养城要的是一万以上战兵,就算是大营也没有这么多兵力可用于额外的调度,一旦从战线上抽调,就有可能影响到整片江头城的战局。江头城外地形复杂,每一个营寨都是绝不可以出意外的要地,一旦在此出现意外,被麓川军控制了要地,说是前功尽弃也差不多了。
    那么,到了什么情况,才可以去支援孟养城呢?在王瑛心中,这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解的问题,只要孟养城没有陷落或在孟养城外战事失利,好像就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调兵支援。
    但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再去支援孟养城,一切还来得及吗?从江头城外的明军营地要前往孟养城,并没有直线可走,最快也要走上两天,日夜行军也要一天一夜。
    经过孟养城的时候,王瑛也曾在那里驻扎数日,他知晓那并非是中原的大城,有着坚固而高大的城池可守,以孟养城的防卫,一旦守军战败,最多不过一两个时辰,麓川军就能控制整片城池,并以此为中心,切断明军的后勤线路,威胁甚至反攻陇川。
    孟养城的消息,已经悄然间成为了王瑛的一块心病,而让他有些无法接受的是,自己还在思虑间,新的来自孟养城的情报就传来了。
    “孟养城已经失陷,守军大败,撤向孟养城附近防线做最终的战斗,请靖远伯派遣援兵。”王瑛心里重复着信件中的内容,在理智逐步掌控了身体的控制权后,他决然地拿过来传令兵手中的所有信件,大步朝着靖远伯的军帐处走去。
    走了几步之后,王瑛又感觉实在太慢,于是大踏步地跑了起来。深夜的风吹在脸上,两边在夜间巡逻的士兵看到自己奔跑失态的样子,都露出了好奇而疑惑的表情。
    然而王瑛已经彻底不管了,他只是朝着父亲靖远伯的军帐方向跑去,既像是一个急于向长官传达军情的士兵,又像是一个急于寻求父亲帮助的孩子。
    他自认为孟养城失陷并非是自己的责任,就算查也查不到自己身上,唯一算是对此事知情较多的张锐更没有道理把过错推到自己头上,但是王瑛心中仍然充满了压得他几乎快要无法呼吸的恐惧。
    那是对于一种战争失利的恐惧,为了这场战争,大明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甚至放弃了许多关键的北方防务,耗时十年于西南麓川一隅,难道最终却要败在这一点上吗?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4008/213226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