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软文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这些都是学建筑必须要用的啊!铅笔,打草稿用的,针管笔,画线稿用的,马克笔、彩色铅笔,上色用的……”建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学艺术从来都是很花钱的,这些工具也只是基础而已。
到时候你还要出外采风,领略各地建筑的魅力,这些东西可不是光看图纸就行了的,那时候车票、食宿又是一大笔钱,家底子稍微差点的还真学不了。
除了这些看得着的地方之外,受家庭熏陶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审美观对一名建筑设计师同样重要,有很多农村出身的孩子在这方面往往就比不上那些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你让他们设计一些中规中矩的建筑或许可以,但要设计具有创意性的作品就不行了。
他们的设计往往带有浓重的匠气,实用性或许没问题,但在艺术性方面就差了许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建筑界的院士中也有出身微寒却做出巨大成就的,但从人数比例上来看,还是出身城市家庭、从小接受文化熏陶的更多一些。
“我们学校虽然没有建筑系,不过看美术系那些孩子上课,确实要有这么多东西;这回真是麻烦你们了,来,坐下休息会儿吧!”姜云英招呼小张坐下,端来了水果和茶。
林绳斌陪他说了一会儿话,同样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小张赶紧说道,“这点东西和林同学帮我们的忙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我们晚一天恢复生产,就多损失一天时间,现在厂子终于上了正轨,我们全厂总算是能挺起腰杆给市里说,没有浪费国家的宝贵外汇了!”
“现在我们厂成了临近几个省纸张生产能力最强、质量最好的造纸厂,厂长到市里开会,被领导表扬了好几次,和这一比,送林同学点学习用具算什么呢?而且,支援国家教育事业,让我们的大学生能好好学习,这不是应该的么!”小张说得理直气壮。
看到姜云英准备做饭,小张就赶紧告辞走了,林绳斌和林楼一起把他送到楼下,这才回家,然后刚吃完饭,就又有人敲门了。
开门一看,原来是之前采访过他们家的贾鑫闻,“呦,贾记者啊,快里面坐,还没吃饭吧?一起吃点儿?”
“不了不了,我刚吃饭,我又不是第一回来了,不用这么客气。”贾鑫闻也是估摸着他们吃过了才上来的。
林绳斌客气了几句,给他泡了一壶茶,姜云英拿了几个橘子过来,几个人坐在沙发上聊了起来,贾鑫闻道,“其实这回过来,还是上次的事儿,前面那两篇文章发出去之后,读者反映实在是太热烈了。”
“每天咱们报社收到的读者来信都能拿麻袋装了,全是讨论子女教育问题的!”现在的家庭教育通常都比较严厉,突然出现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犹如向平静地池塘丢下石头,溅起了无数涟漪。
“有的说用了您的方法之后,孩子变得懂事了,也愿意和自己亲近了,学校发生什么事情都乐意和家里说,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所以专门来信谢谢您!”
“有的把自己家里的情况写了出来,希望您能帮忙指点;还有的希望您能再多发几篇文章,再说得详细一些!所以我就又过来了,希望能再给您几位做一次采访。”
原本报社觉得同一个内容,发的文章太多有点不太合适,这又不是什么重大新闻,他们认为只要冷处理一段时间,读者们自然而然就把这事儿忘了。
可他们却忽视了这一时期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看重,也忽视了清华两个字的威力,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报社里每天收到的相关信件也依旧不见减少,所以他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又把贾鑫闻派了过来。
这倒是一个宣传的好机会,他们既然这么关心子女教育的问题,那就去买书啊,他们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书上都写着呢!
于是林楼回到自己卧室,把印刷厂送来的样书拿了过来,这下贾鑫闻可是如获至宝,有了这东西,那能写的内容就多了,比自己采访十次都有用。
“小楼真是太厉害了,这么小就能出书了!”贾鑫闻怀着复杂的心情抚摸着封面,他一向自诩文化人,也曾涌现过出书的想法,只是一直没能写出有价值的东西来,现如今看到年仅十八岁的林楼已经出书了,羡慕、嫉妒、佩服等情绪让他一时间有些五味杂陈。
“我也是听您之前说有那么多家长关心子女教育,却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所以就写了这样一本书,希望能帮到他们,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考上清华!”林楼一脸肃穆地说道。
“哈哈,看来小林不光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同时还怀着崇高的理想,是真正的四有新人啊!”贾鑫闻夸赞道。
四有新人这一概念也是今年刚刚推出的,总设计师在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写道,“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最早是给小朋友写的,后来慢慢扩张到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身上,听到贾鑫闻用总设计师的理念来夸赞自家孩子,林绳斌和姜云英脸上挂着矜持地微笑,嘴上连连客气,心里却是乐坏了。
“下篇稿子的内容已经有了!”贾鑫闻指着样书说道,“这本书送到新华书店没有?我在报纸上告诉读者,他们关心的答案都在书里,想知道的话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吧!”
我还没说呢,你就主动提出要帮我们写软文了,连车马费都不要,这年头的记者也太好说话了吧?林楼给贾鑫闻点了三十二个赞,干得漂亮!
第二天,《南江日报》就刊出了这篇软文,读者一看,马上就到新华书店去找这本书,他们都抱着同样的想法,看了这本书,我家孩子说不定也能上清华!
到时候你还要出外采风,领略各地建筑的魅力,这些东西可不是光看图纸就行了的,那时候车票、食宿又是一大笔钱,家底子稍微差点的还真学不了。
除了这些看得着的地方之外,受家庭熏陶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审美观对一名建筑设计师同样重要,有很多农村出身的孩子在这方面往往就比不上那些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你让他们设计一些中规中矩的建筑或许可以,但要设计具有创意性的作品就不行了。
他们的设计往往带有浓重的匠气,实用性或许没问题,但在艺术性方面就差了许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建筑界的院士中也有出身微寒却做出巨大成就的,但从人数比例上来看,还是出身城市家庭、从小接受文化熏陶的更多一些。
“我们学校虽然没有建筑系,不过看美术系那些孩子上课,确实要有这么多东西;这回真是麻烦你们了,来,坐下休息会儿吧!”姜云英招呼小张坐下,端来了水果和茶。
林绳斌陪他说了一会儿话,同样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小张赶紧说道,“这点东西和林同学帮我们的忙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我们晚一天恢复生产,就多损失一天时间,现在厂子终于上了正轨,我们全厂总算是能挺起腰杆给市里说,没有浪费国家的宝贵外汇了!”
“现在我们厂成了临近几个省纸张生产能力最强、质量最好的造纸厂,厂长到市里开会,被领导表扬了好几次,和这一比,送林同学点学习用具算什么呢?而且,支援国家教育事业,让我们的大学生能好好学习,这不是应该的么!”小张说得理直气壮。
看到姜云英准备做饭,小张就赶紧告辞走了,林绳斌和林楼一起把他送到楼下,这才回家,然后刚吃完饭,就又有人敲门了。
开门一看,原来是之前采访过他们家的贾鑫闻,“呦,贾记者啊,快里面坐,还没吃饭吧?一起吃点儿?”
“不了不了,我刚吃饭,我又不是第一回来了,不用这么客气。”贾鑫闻也是估摸着他们吃过了才上来的。
林绳斌客气了几句,给他泡了一壶茶,姜云英拿了几个橘子过来,几个人坐在沙发上聊了起来,贾鑫闻道,“其实这回过来,还是上次的事儿,前面那两篇文章发出去之后,读者反映实在是太热烈了。”
“每天咱们报社收到的读者来信都能拿麻袋装了,全是讨论子女教育问题的!”现在的家庭教育通常都比较严厉,突然出现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犹如向平静地池塘丢下石头,溅起了无数涟漪。
“有的说用了您的方法之后,孩子变得懂事了,也愿意和自己亲近了,学校发生什么事情都乐意和家里说,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所以专门来信谢谢您!”
“有的把自己家里的情况写了出来,希望您能帮忙指点;还有的希望您能再多发几篇文章,再说得详细一些!所以我就又过来了,希望能再给您几位做一次采访。”
原本报社觉得同一个内容,发的文章太多有点不太合适,这又不是什么重大新闻,他们认为只要冷处理一段时间,读者们自然而然就把这事儿忘了。
可他们却忽视了这一时期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看重,也忽视了清华两个字的威力,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报社里每天收到的相关信件也依旧不见减少,所以他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又把贾鑫闻派了过来。
这倒是一个宣传的好机会,他们既然这么关心子女教育的问题,那就去买书啊,他们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书上都写着呢!
于是林楼回到自己卧室,把印刷厂送来的样书拿了过来,这下贾鑫闻可是如获至宝,有了这东西,那能写的内容就多了,比自己采访十次都有用。
“小楼真是太厉害了,这么小就能出书了!”贾鑫闻怀着复杂的心情抚摸着封面,他一向自诩文化人,也曾涌现过出书的想法,只是一直没能写出有价值的东西来,现如今看到年仅十八岁的林楼已经出书了,羡慕、嫉妒、佩服等情绪让他一时间有些五味杂陈。
“我也是听您之前说有那么多家长关心子女教育,却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所以就写了这样一本书,希望能帮到他们,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考上清华!”林楼一脸肃穆地说道。
“哈哈,看来小林不光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同时还怀着崇高的理想,是真正的四有新人啊!”贾鑫闻夸赞道。
四有新人这一概念也是今年刚刚推出的,总设计师在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写道,“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最早是给小朋友写的,后来慢慢扩张到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身上,听到贾鑫闻用总设计师的理念来夸赞自家孩子,林绳斌和姜云英脸上挂着矜持地微笑,嘴上连连客气,心里却是乐坏了。
“下篇稿子的内容已经有了!”贾鑫闻指着样书说道,“这本书送到新华书店没有?我在报纸上告诉读者,他们关心的答案都在书里,想知道的话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吧!”
我还没说呢,你就主动提出要帮我们写软文了,连车马费都不要,这年头的记者也太好说话了吧?林楼给贾鑫闻点了三十二个赞,干得漂亮!
第二天,《南江日报》就刊出了这篇软文,读者一看,马上就到新华书店去找这本书,他们都抱着同样的想法,看了这本书,我家孩子说不定也能上清华!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4067/213419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