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秀才造反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支重建的大兰山明军中违抗军法、条例的现象层出不穷,但是由于黄宗羲第一次的偏袒开了先河,使得军法在任何与为首的几个士人能够拉上关系的将士都开始怀揣着诸如“我上面也有人”的心态视军法如无物。
为此,江汉、沈调伦二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争执越来越多,甚至到后来连沈调伦因亲信犯事都无法站定立场,继续在军法的执行上坚持下去。
就这样,很快效仿自陈文,而陈文很多更是效仿自戚继光的军法便被“阉党余孽用法过于严苛,违背圣人关于仁的教诲”之类的理由废止。有此,这支大兰山明军的军纪败坏便日甚一日。
自古而今,团体、军队、国家之类组织的规矩和制度往往就是这样一点点被这种人情、私利逐渐蚕食殆尽,以至于走向灭亡的。然而在这一件事上,其事实上更不过只是那段历史的复刻而已!
原本的时间线,永历十年,沈调伦响应张名振、张煌言、陈六御收复舟山,于这一年起兵重建大兰山明军。恰逢王江设局自杭州软禁处逃脱,便加入到了那支全新的大兰山明军之中。而除了王江和沈调伦,当时还有后营指挥,当年的大兰山明军中首屈一指的猛将毛明山的回归,可谓是完完全全的王翊时代的大兰山明军的原班人马,并不存在如黄家兄弟、万家兄弟这样的外人。
当时的浙江沿海抗清形势开始发生逆转,舟山收复、马信反正、而擅长主持财计事而闻名的王江更是从杭州脱身,时人皆以为大兰山明军能够得以复兴,重新与舟山形成掎角之势,浙江抗清运动即将死灰复燃。
然而,半年之后,这支曾经有着光辉历史的浙东义军却不仅没有得以复兴,反倒是“声势寖衰”,长达半年的时间不光是影响力几近全无,在接下来的围剿中也没有一战之力,最后以王江、沈调伦、毛明山的战死为清初四明山抗清运动画上了一个句号。
后来,黄宗羲在《行朝录*四明山寨》中对于那段历史曾有过这样的评价:“甲庚冬,复啸聚半载而平。然皆偷驴摸犊之贼,徒为民害。其父杀人报仇、其子行劫,浸失其传矣。”
原本的那段历史,黄宗羲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和记述者。可是到了如今,由于陈文的缘故,他却取代了沈调伦成为了这场重建大兰山明军运动的发起人。
奈何,鲁监国初立时,黄宗羲散家产组建的那支三千人的世忠营最后就是因为军纪问题覆没的。可是作为一个文人,一个在后世还曾在文字狱的压迫和恐慌下盛赞过康熙的文人,自然无法坚持王翊在世时所坚持的军纪森严。哪怕他或多或少也能够明白这里面的一些道理,但是他本就是士人阶级的一员,而且还是一个没有任何行政经验的东林复社名士出身——评价别人在行,亲身做事则是外行。其自身的立足点如此,自然不可能如当年的王翊一般。
至于,在未来的日子里,于《行朝录*四明山寨》中他会否如作为旁观者时那般写下诸如:“甲午春,复啸聚数月而平。然皆偷驴摸犊之贼,徒为民害。其父杀人报仇、其子行劫,浸失其传矣”之类的文字,那就犹未可知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兰山上的军纪也越加不堪起来,变得与同时代的其他明军、义军越来越没什么两样。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原本黄宗羲等人托关系谈好的那些资助,其实际到位的也越来越少,以至于原本效仿浙江明军的每日一操也被迫一停再停。
“我早就说过,当时就应该一鼓作气收复余姚,有了稳定的税赋才能练兵,岂会像现在这样不进不退。”
以着万家和黄家的关系,万斯程指责是谁,在座的无不明了。只是就连王江都无动于衷,其他人也就更没有反驳的可能了。
每天的例会已经开始成了抱怨的时间,黄宗羲听了听,结果又跟昨天一样,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便散了会,各忙各的去了。到了晚上,王江处理完了今天的事情,吃过了饭便将旁人挥退,与黄宗羲单独聊了起来。
“太冲,恕我直言,在我的印象中辅仁不是那种听不进去话的。不如还是让我再劝劝他,毕竟完勋对他有知遇之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会有效果的。”
这些日子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王江感到了有些心灰意冷,使得他不得不旧事重提。然而,黄宗羲或许是还没有意识到如今的情况意味着什么,亦或许是骑虎难下,但无论如何却依旧是不肯相让。
“呵呵,长叔,劝说的话,我不是没与他说过,可是他居然告诉我他是在替完勋澄清士风。士人的事情,自然有士人自己解决,一个武夫,哪怕是国公也轮不到他澄清士风。”
“这……”
“当初完勋给我写信提及此人时,我就说他是个阉党余孽。现在看来,到是我看走眼了,此子迟早会成为一个祸乱天下的混世魔王!”
黄宗羲有此一言,并没有太过出乎王江的意料,事实上这些天黄宗羲对陈文的评价都是类似的,但是此间故地重游,这一句混世魔王却还是让他从尘封多年的记忆中想起了什么。
“我记得,以前有人跟完勋和我说过,开阳宫武曲星君与那摇光宫破军星君同样青睐刚毅果决之人……”
星占之学在民间的士大夫中本就是一种时尚,王江此言一出,立刻就引发了黄宗羲的兴趣。接下来,他便将孙钰从陈文那里听来的那一套理论复述给了黄宗羲,竟然引起了这个一向执拗的熟识的深思。
“既然注定了是破军星君转世,那再怎么引导也终究是无用。此言不当,长叔当慎思之。”
“那你就这么确定陈文一定是破军星君转世,而不是武曲星君临凡,亦或是其他什么星君?”
“你说什么?”
黄宗羲回忆了这几年与陈文的交往,其人抗旨不尊、破坏以文驭武的祖制、甚至是如今这样把刀伸向了那些拥护满清的士大夫,还要厘清税赋,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混世魔王。
但是这个混世魔王却从未有凭一己好恶而残害普通百姓,更是常年减免那些受了兵灾的府县的税赋,根本不似陈胜、黄巢、李自成那般。而这一切的发生,以黄宗羲对浙江明军集团的了解,并非是文官力争所得,乃是出于陈文的本心,在这样的乱世实在是难能可贵,以至于很多明军控制区的百姓都有过给陈文和孙钰立长生牌位。
若说仁心,陈文远比这个时代绝大多数自称仁义的人士要更加遵循圣人的教诲,可也正是此人,如今却拔出了解腕尖刀,正要迫不及待的在士绅阶级身上割肉以食,以至于一时间黄宗羲都产生了些许的迷茫。
“我等俱是凡人,如何看得清楚。”
这是这些天下来,黄宗羲在气势上第一次低落了下来。可是片刻之后,大抵是重新想起了东林先贤们与阉党之间的斗争史,想起了他父亲是如何死在了诏狱之中,这些日子以来已经被消磨掉良多的斗志却又重新充斥于他的身体之中。
“不管是否如此,我们首先要把这份事业做起来,然后依靠着大小相制的祖制来牵制陈文,防止其进一步迫害士人。”
劝说的话语脱口而出,只是却没有如其所料的那般说服王江,哪怕只是表面上的说服。然而未待他继续把话说下去,却只见房门被一把推开,沈调伦大步走了进来,脸色铁青的将一封书信放在了桌子上。
书信是沈国模派人送来的家书,却没有抬头和落款。其中只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绍兴府的府衙接到了浙江巡抚衙门的命令,准备粮草和民夫,以备提督标营大军抵达之用。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经过了去年的那场大战,这东南四省几乎无人不知东南清军已经暂时失去了一举剿灭浙江明军的可能。除非有特殊的情况发生,比如浙江明军内讧以至自我崩溃、满清八旗军主力南下、或者是绿营兵战斗力提升到足以与浙江明军一战的程度。
奈何,这些事情在此时此刻却都没有发生,浙江明军内部经过了长期的磨合已经如一块铁板一般,就算是那六个府的士绅对其不满也只能在压力下采取合作的态度;而满清八旗军主力,刚刚从西南战场回到北京,经过了岔路口的血战,损失良多,还需要时间重新补充参战的各牛录;至于绿营兵战斗力突然得到提升,却是任谁也不会相信的——仿照浙江明军编制分明是一条捷径,可满清朝廷不同意,还在强烈压制这等变革,绿营,不出意外还是原来的绿营。
这样的情况下,洪承畴是不可能让田雄经绍兴南下找陈文的不自在的,眼下的局势不让提标营继续严守钱塘江防线,反倒是移师朝不保夕的绍兴,那么其目的只可能是一个!
“会不会是咱们最近动静太大了,引起了鞑子的注意?”
引起清军注意,这是必然的,否则提标营是不可能冒险渡过钱塘江的。至于动静的大小,进攻县城、突袭小规模清军、清除下乡催科的吏员、甚至是代替满清官府行使县城以外地区的权利,这些大兰山明军当年经常做的事情他们一件没干过。除了在大兰山附近偷鸡摸狗、在临近的府县拉拢更多人资助,王江根本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事情的动静能大到惊动田雄的。
“至少,这也说明了,咱们的声势日盛,就连鞑子也不得不提防了!”
这段时间,王江几乎是烦透了这个万斯程,或者可以说是烦透了这种只会空谈的嘴炮。只不过,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原来这个人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他以前所没有发现的,那就是乐观。
只可惜,万斯程的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此间却只有王江这么一个知音,其他人在听到这话后,脸色不是变得铁青,就是煞白,甚至就连万斯程自己很快就抛弃了王江这个知音,被吓得脸色惨白非常。
“据我所知,鞑子的提标营如今已经扩编到五千大军,比之四年前更胜一筹。而咱们,手里就只有这三百多新兵,才了练了一个月。秀国公当年也是以五百战兵击溃了提标营一千战兵外加一千五百辅兵而已。咱们的兵练得没有他时间长,想要战而胜之,只怕是不太可能。”
昨天这时,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号称陈文以五百兵全歼两千五百提标营而他们这些正人君子练出来的兵只会更强,而到了现在,本就对于这份煌煌大言不甚爱听的邹小南很清楚的分析了当年的那一战的兵力对比,得出来的答案却更是让他们脸冒冷汗。
“呵呵,邹主事不用给末将留脸面,这兵本来说好了按照秀国公的办法练,可到最后却没能坚持下来。现在营里面的那些新兵,别说是与秀国公击败李荣时的南塘营相比了,就算是当年那场比试,只怕用鸳鸯阵也不是中营的对手。”
当年与陆宇鼎、毛明山一同盗取王翊之首,未能与毛明山同死,对于江汉来说已经是一大遗憾了,所以这一次哪怕陆宇鼎不同意,他却还是来了,就是抱着替毛明山来再努力这一次的打算,哪怕是为此付出性命的代价。
男人之间,尤其是武人之间的义气不过如斯。只可惜,军纪从上到下皆不能维护,兵练成现在这样子他本来就是一肚子的气。此时此刻,正要发泄一下心中不满。
“江都督此言不妥,那个阉党余孽本就不是正人君子,自古邪不胜正,不可妄自菲薄。”
“呵呵,好一个邪不胜正。”
“行了,咱们今天议的不是那桩陈年旧事,有时间还是想想如何应对吧。”一开会就互相抱怨,互相之间夹枪带棒的,黄宗羲发现就连江汉这个武夫也越来越能说了。然而如今的形势却是清军有可能发现了他们,想要前来围剿,哪还有工夫扯这些没用的。
“那你以为当如何?”不去理会大眼瞪小眼的江汉和万家兄弟,黄宗羲立刻向邹小南发问——那些话是他说的,既然说了,总应该比其他人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想法吧。
“不如,就像王经略当年那般,暂避一时吧。”
“这恐怕不妥吧,如今四明、天台、舟山众将尽皆星散。没有人接应,粮食一吃完下面的将士只怕就会跑光了。”
“照如今这般,别说是粮食吃光了,没准路上就已经跑光了。”
“实在不行的话,就向秀国公求援吧,同为王师,他不会坐视不理的。到时若是能胜,咱们也有个里应外合的功劳……”
“不行!”
邹小南的第二个建议刚刚出口,立刻就遭到了黄宗炎的否定。与万家兄弟有所不同,黄尊素当年就是死在诏狱里的,黄家兄弟与阉党的仇怨早已就不仅仅是政治上那么简单的了,其中还掺杂着私人恩怨。如今既然已经认定了陈文阉党余孽,那么他自然是不可能再去求陈文来解救他们。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邹小南干脆就闭口不言,听着黄宗炎言辞激烈的讲述着那些“正人君子与阉党势不两立”的旧事、大谈斗争的必要性,看着万家兄弟也如吃了兴奋剂一般大声附和,满心的疲惫溢于言表。
此时此刻,黄宗炎与万家兄弟侃侃而谈,黄宗羲则在认认真真的倾听着这些废话,而沈调伦和江汉则干脆如邹小南一般,疲惫不堪的坐在椅子上,两眼无神。至于王江,却从头到尾一如最近半个月的历次会议那般,无动于衷的坐在黄宗羲的下手,默不作声。
良久之后,黄宗羲发现商议了半天却连一个实质上的解决方案都没有商量出来,只得借“提标营出兵目标不明,事态尚未明朗不可轻动”为由结束了这次紧急会议。不过在宣布会议结束时,本着保密的原则,他还是勒令众人不得将今日之事外泄,以防人心不安。
如此处置,黄宗羲不能说有错,毕竟总不好闹出清军没有进攻四明山的打算却把他们这些号称要重建大兰山明军的义士们吓跑了的笑话,须得进一步观察事态变化才好做出决定。
只可惜,此番紧急会议却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密,少不更事的万斯大几乎是第二天就被那些他招揽来的江湖好汉把会议内容套了出去,并且飞速的传遍了整个大兰山。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会有士卒和他们家属逃离,以至于王江在会后向黄宗羲建议的预备方案——准备车马以备撤离之用都无法顺利执行。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没过数日,提标营的前锋骑队便抵近到大兰山下。本以为有广大士绅支持的黄宗羲等人直到亲眼看见了清军的骑兵才发现其实他们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除了沈国模最初的那次以外竟再没有人送来消息。而这么短的时间,江汉训练出来的那几个斥候也只能以项上人头被吊在清军探马的骑枪上才能把情报传递回来,毫无作用。
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对于黄宗羲等人来说,事到如今,他们再想撤离,也已经彻底没有机会了。(未完待续。)
为此,江汉、沈调伦二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争执越来越多,甚至到后来连沈调伦因亲信犯事都无法站定立场,继续在军法的执行上坚持下去。
就这样,很快效仿自陈文,而陈文很多更是效仿自戚继光的军法便被“阉党余孽用法过于严苛,违背圣人关于仁的教诲”之类的理由废止。有此,这支大兰山明军的军纪败坏便日甚一日。
自古而今,团体、军队、国家之类组织的规矩和制度往往就是这样一点点被这种人情、私利逐渐蚕食殆尽,以至于走向灭亡的。然而在这一件事上,其事实上更不过只是那段历史的复刻而已!
原本的时间线,永历十年,沈调伦响应张名振、张煌言、陈六御收复舟山,于这一年起兵重建大兰山明军。恰逢王江设局自杭州软禁处逃脱,便加入到了那支全新的大兰山明军之中。而除了王江和沈调伦,当时还有后营指挥,当年的大兰山明军中首屈一指的猛将毛明山的回归,可谓是完完全全的王翊时代的大兰山明军的原班人马,并不存在如黄家兄弟、万家兄弟这样的外人。
当时的浙江沿海抗清形势开始发生逆转,舟山收复、马信反正、而擅长主持财计事而闻名的王江更是从杭州脱身,时人皆以为大兰山明军能够得以复兴,重新与舟山形成掎角之势,浙江抗清运动即将死灰复燃。
然而,半年之后,这支曾经有着光辉历史的浙东义军却不仅没有得以复兴,反倒是“声势寖衰”,长达半年的时间不光是影响力几近全无,在接下来的围剿中也没有一战之力,最后以王江、沈调伦、毛明山的战死为清初四明山抗清运动画上了一个句号。
后来,黄宗羲在《行朝录*四明山寨》中对于那段历史曾有过这样的评价:“甲庚冬,复啸聚半载而平。然皆偷驴摸犊之贼,徒为民害。其父杀人报仇、其子行劫,浸失其传矣。”
原本的那段历史,黄宗羲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和记述者。可是到了如今,由于陈文的缘故,他却取代了沈调伦成为了这场重建大兰山明军运动的发起人。
奈何,鲁监国初立时,黄宗羲散家产组建的那支三千人的世忠营最后就是因为军纪问题覆没的。可是作为一个文人,一个在后世还曾在文字狱的压迫和恐慌下盛赞过康熙的文人,自然无法坚持王翊在世时所坚持的军纪森严。哪怕他或多或少也能够明白这里面的一些道理,但是他本就是士人阶级的一员,而且还是一个没有任何行政经验的东林复社名士出身——评价别人在行,亲身做事则是外行。其自身的立足点如此,自然不可能如当年的王翊一般。
至于,在未来的日子里,于《行朝录*四明山寨》中他会否如作为旁观者时那般写下诸如:“甲午春,复啸聚数月而平。然皆偷驴摸犊之贼,徒为民害。其父杀人报仇、其子行劫,浸失其传矣”之类的文字,那就犹未可知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兰山上的军纪也越加不堪起来,变得与同时代的其他明军、义军越来越没什么两样。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原本黄宗羲等人托关系谈好的那些资助,其实际到位的也越来越少,以至于原本效仿浙江明军的每日一操也被迫一停再停。
“我早就说过,当时就应该一鼓作气收复余姚,有了稳定的税赋才能练兵,岂会像现在这样不进不退。”
以着万家和黄家的关系,万斯程指责是谁,在座的无不明了。只是就连王江都无动于衷,其他人也就更没有反驳的可能了。
每天的例会已经开始成了抱怨的时间,黄宗羲听了听,结果又跟昨天一样,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便散了会,各忙各的去了。到了晚上,王江处理完了今天的事情,吃过了饭便将旁人挥退,与黄宗羲单独聊了起来。
“太冲,恕我直言,在我的印象中辅仁不是那种听不进去话的。不如还是让我再劝劝他,毕竟完勋对他有知遇之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会有效果的。”
这些日子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王江感到了有些心灰意冷,使得他不得不旧事重提。然而,黄宗羲或许是还没有意识到如今的情况意味着什么,亦或许是骑虎难下,但无论如何却依旧是不肯相让。
“呵呵,长叔,劝说的话,我不是没与他说过,可是他居然告诉我他是在替完勋澄清士风。士人的事情,自然有士人自己解决,一个武夫,哪怕是国公也轮不到他澄清士风。”
“这……”
“当初完勋给我写信提及此人时,我就说他是个阉党余孽。现在看来,到是我看走眼了,此子迟早会成为一个祸乱天下的混世魔王!”
黄宗羲有此一言,并没有太过出乎王江的意料,事实上这些天黄宗羲对陈文的评价都是类似的,但是此间故地重游,这一句混世魔王却还是让他从尘封多年的记忆中想起了什么。
“我记得,以前有人跟完勋和我说过,开阳宫武曲星君与那摇光宫破军星君同样青睐刚毅果决之人……”
星占之学在民间的士大夫中本就是一种时尚,王江此言一出,立刻就引发了黄宗羲的兴趣。接下来,他便将孙钰从陈文那里听来的那一套理论复述给了黄宗羲,竟然引起了这个一向执拗的熟识的深思。
“既然注定了是破军星君转世,那再怎么引导也终究是无用。此言不当,长叔当慎思之。”
“那你就这么确定陈文一定是破军星君转世,而不是武曲星君临凡,亦或是其他什么星君?”
“你说什么?”
黄宗羲回忆了这几年与陈文的交往,其人抗旨不尊、破坏以文驭武的祖制、甚至是如今这样把刀伸向了那些拥护满清的士大夫,还要厘清税赋,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混世魔王。
但是这个混世魔王却从未有凭一己好恶而残害普通百姓,更是常年减免那些受了兵灾的府县的税赋,根本不似陈胜、黄巢、李自成那般。而这一切的发生,以黄宗羲对浙江明军集团的了解,并非是文官力争所得,乃是出于陈文的本心,在这样的乱世实在是难能可贵,以至于很多明军控制区的百姓都有过给陈文和孙钰立长生牌位。
若说仁心,陈文远比这个时代绝大多数自称仁义的人士要更加遵循圣人的教诲,可也正是此人,如今却拔出了解腕尖刀,正要迫不及待的在士绅阶级身上割肉以食,以至于一时间黄宗羲都产生了些许的迷茫。
“我等俱是凡人,如何看得清楚。”
这是这些天下来,黄宗羲在气势上第一次低落了下来。可是片刻之后,大抵是重新想起了东林先贤们与阉党之间的斗争史,想起了他父亲是如何死在了诏狱之中,这些日子以来已经被消磨掉良多的斗志却又重新充斥于他的身体之中。
“不管是否如此,我们首先要把这份事业做起来,然后依靠着大小相制的祖制来牵制陈文,防止其进一步迫害士人。”
劝说的话语脱口而出,只是却没有如其所料的那般说服王江,哪怕只是表面上的说服。然而未待他继续把话说下去,却只见房门被一把推开,沈调伦大步走了进来,脸色铁青的将一封书信放在了桌子上。
书信是沈国模派人送来的家书,却没有抬头和落款。其中只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绍兴府的府衙接到了浙江巡抚衙门的命令,准备粮草和民夫,以备提督标营大军抵达之用。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经过了去年的那场大战,这东南四省几乎无人不知东南清军已经暂时失去了一举剿灭浙江明军的可能。除非有特殊的情况发生,比如浙江明军内讧以至自我崩溃、满清八旗军主力南下、或者是绿营兵战斗力提升到足以与浙江明军一战的程度。
奈何,这些事情在此时此刻却都没有发生,浙江明军内部经过了长期的磨合已经如一块铁板一般,就算是那六个府的士绅对其不满也只能在压力下采取合作的态度;而满清八旗军主力,刚刚从西南战场回到北京,经过了岔路口的血战,损失良多,还需要时间重新补充参战的各牛录;至于绿营兵战斗力突然得到提升,却是任谁也不会相信的——仿照浙江明军编制分明是一条捷径,可满清朝廷不同意,还在强烈压制这等变革,绿营,不出意外还是原来的绿营。
这样的情况下,洪承畴是不可能让田雄经绍兴南下找陈文的不自在的,眼下的局势不让提标营继续严守钱塘江防线,反倒是移师朝不保夕的绍兴,那么其目的只可能是一个!
“会不会是咱们最近动静太大了,引起了鞑子的注意?”
引起清军注意,这是必然的,否则提标营是不可能冒险渡过钱塘江的。至于动静的大小,进攻县城、突袭小规模清军、清除下乡催科的吏员、甚至是代替满清官府行使县城以外地区的权利,这些大兰山明军当年经常做的事情他们一件没干过。除了在大兰山附近偷鸡摸狗、在临近的府县拉拢更多人资助,王江根本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事情的动静能大到惊动田雄的。
“至少,这也说明了,咱们的声势日盛,就连鞑子也不得不提防了!”
这段时间,王江几乎是烦透了这个万斯程,或者可以说是烦透了这种只会空谈的嘴炮。只不过,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原来这个人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他以前所没有发现的,那就是乐观。
只可惜,万斯程的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此间却只有王江这么一个知音,其他人在听到这话后,脸色不是变得铁青,就是煞白,甚至就连万斯程自己很快就抛弃了王江这个知音,被吓得脸色惨白非常。
“据我所知,鞑子的提标营如今已经扩编到五千大军,比之四年前更胜一筹。而咱们,手里就只有这三百多新兵,才了练了一个月。秀国公当年也是以五百战兵击溃了提标营一千战兵外加一千五百辅兵而已。咱们的兵练得没有他时间长,想要战而胜之,只怕是不太可能。”
昨天这时,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号称陈文以五百兵全歼两千五百提标营而他们这些正人君子练出来的兵只会更强,而到了现在,本就对于这份煌煌大言不甚爱听的邹小南很清楚的分析了当年的那一战的兵力对比,得出来的答案却更是让他们脸冒冷汗。
“呵呵,邹主事不用给末将留脸面,这兵本来说好了按照秀国公的办法练,可到最后却没能坚持下来。现在营里面的那些新兵,别说是与秀国公击败李荣时的南塘营相比了,就算是当年那场比试,只怕用鸳鸯阵也不是中营的对手。”
当年与陆宇鼎、毛明山一同盗取王翊之首,未能与毛明山同死,对于江汉来说已经是一大遗憾了,所以这一次哪怕陆宇鼎不同意,他却还是来了,就是抱着替毛明山来再努力这一次的打算,哪怕是为此付出性命的代价。
男人之间,尤其是武人之间的义气不过如斯。只可惜,军纪从上到下皆不能维护,兵练成现在这样子他本来就是一肚子的气。此时此刻,正要发泄一下心中不满。
“江都督此言不妥,那个阉党余孽本就不是正人君子,自古邪不胜正,不可妄自菲薄。”
“呵呵,好一个邪不胜正。”
“行了,咱们今天议的不是那桩陈年旧事,有时间还是想想如何应对吧。”一开会就互相抱怨,互相之间夹枪带棒的,黄宗羲发现就连江汉这个武夫也越来越能说了。然而如今的形势却是清军有可能发现了他们,想要前来围剿,哪还有工夫扯这些没用的。
“那你以为当如何?”不去理会大眼瞪小眼的江汉和万家兄弟,黄宗羲立刻向邹小南发问——那些话是他说的,既然说了,总应该比其他人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想法吧。
“不如,就像王经略当年那般,暂避一时吧。”
“这恐怕不妥吧,如今四明、天台、舟山众将尽皆星散。没有人接应,粮食一吃完下面的将士只怕就会跑光了。”
“照如今这般,别说是粮食吃光了,没准路上就已经跑光了。”
“实在不行的话,就向秀国公求援吧,同为王师,他不会坐视不理的。到时若是能胜,咱们也有个里应外合的功劳……”
“不行!”
邹小南的第二个建议刚刚出口,立刻就遭到了黄宗炎的否定。与万家兄弟有所不同,黄尊素当年就是死在诏狱里的,黄家兄弟与阉党的仇怨早已就不仅仅是政治上那么简单的了,其中还掺杂着私人恩怨。如今既然已经认定了陈文阉党余孽,那么他自然是不可能再去求陈文来解救他们。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邹小南干脆就闭口不言,听着黄宗炎言辞激烈的讲述着那些“正人君子与阉党势不两立”的旧事、大谈斗争的必要性,看着万家兄弟也如吃了兴奋剂一般大声附和,满心的疲惫溢于言表。
此时此刻,黄宗炎与万家兄弟侃侃而谈,黄宗羲则在认认真真的倾听着这些废话,而沈调伦和江汉则干脆如邹小南一般,疲惫不堪的坐在椅子上,两眼无神。至于王江,却从头到尾一如最近半个月的历次会议那般,无动于衷的坐在黄宗羲的下手,默不作声。
良久之后,黄宗羲发现商议了半天却连一个实质上的解决方案都没有商量出来,只得借“提标营出兵目标不明,事态尚未明朗不可轻动”为由结束了这次紧急会议。不过在宣布会议结束时,本着保密的原则,他还是勒令众人不得将今日之事外泄,以防人心不安。
如此处置,黄宗羲不能说有错,毕竟总不好闹出清军没有进攻四明山的打算却把他们这些号称要重建大兰山明军的义士们吓跑了的笑话,须得进一步观察事态变化才好做出决定。
只可惜,此番紧急会议却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密,少不更事的万斯大几乎是第二天就被那些他招揽来的江湖好汉把会议内容套了出去,并且飞速的传遍了整个大兰山。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会有士卒和他们家属逃离,以至于王江在会后向黄宗羲建议的预备方案——准备车马以备撤离之用都无法顺利执行。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没过数日,提标营的前锋骑队便抵近到大兰山下。本以为有广大士绅支持的黄宗羲等人直到亲眼看见了清军的骑兵才发现其实他们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除了沈国模最初的那次以外竟再没有人送来消息。而这么短的时间,江汉训练出来的那几个斥候也只能以项上人头被吊在清军探马的骑枪上才能把情报传递回来,毫无作用。
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对于黄宗羲等人来说,事到如今,他们再想撤离,也已经彻底没有机会了。(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99653/230708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